前天回老家,幾個婆婆圍在一起聊天,東拉西扯聊了半天,其中一個婆婆就開始抱怨她兒媳了,說她孫子已經上幼兒園了,兒媳卻不肯上班,每天送完孩子就回來睡懶覺,屋子也不收拾。
聽到這個婆婆的抱怨,有的婆婆也說起自家兒媳,也有婆婆默不作聲,靜靜地聽著別人的抱怨。
在我看來,不管真實情況如何,這位吐槽自己兒媳偷懶不肯上班的婆婆,和她兒媳的關係一定處不好,因為她沒有尊重兒媳的隱私,而這份隱私是她的家事,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即便兒媳真的很懶,那也是兒媳的事,不應該講出來拿給外人評說。
但我不得不承認,這個婆婆說的情況,在我身邊確實存在。
親戚家的一個姐姐,大學畢業了8年多,沒有正兒八經上過班,有人覺得這樣的事情不可能發生,但它就是真實地發生了,姐姐一畢業就和男友領證了,領完證發現已經懷孕兩個月,因為懷孕,男方家說打亂了他們的計劃,婚禮延期,等生完孩子再辦,當時姐姐胎位不穩,親戚家也同意生完孩子再辦婚禮。
姐姐生了孩子後,她婆婆說誰生的孩子誰帶,姐姐沒哭沒鬧,自己一個人默默帶了3年,孩子上幼兒園後,姐姐以為她婆婆會來接送一下,自己可以去上班,她婆婆說身體不好,沒辦法接送,姐姐又一個人默默帶了3年。
如今,她兒子上小學二年級,她變得比之前還要忙,因為小學放學時間比幼兒園還要早,並且小學生還有作業要輔導,她的時間被嚴重壓縮,每天都在忙,卻似乎永遠也忙不完。
親戚對女兒自然是有怨言的,他們說姐姐大學白讀了,最後成了家裡的免費保姆,如果當初料到是這樣子,他們是不會供姐姐上學的。
而姐姐自己偶爾也會抱怨,抱怨老公掙得少,請不起保姆,抱怨婆婆不肯帶娃,自己上不了班,抱怨完,又繼續忙活。
誰也沒法改變既定的事實。
其實,在很多全職媽媽心裡,她們一直渴望有個幫手接替自己,這樣她們就可以去上班,去掙錢,做一個自信的媽媽,成為一個獨立的女性,但每次在即將看到希望的時候,卻又迎來了一個更大的失望。
我朋友搖號搖中了,她兒子順利上了公立幼兒園,她給孩子辦了託管,每天準時準點地接送,就在她小心翼翼面對人生第一份工作的時候,她兒子在入學的三個月時間裡感冒發燒四次,住院兩次,她請假了十多次,最後自己被迫辭職。
孩子上學後,家長確實可以給孩子辦託管,然後自己就可以上班了,但是遇到孩子身體不太好,適應性較差的情況,需要家長的陪伴和引導。
從孩子出生熬到孩子上幼兒園,是第一個三年,從幼兒園到上小學,是第二個三年,每次媽媽都以為熬出頭,卻發現家裡更需要一個「閒人」,當我朋友發現小學生放學比幼兒園還早時,她很吃驚,等到確定是真實情況後,她感到很迷茫。
之前看到一個讀者的評論,她孩子上小學,她一天來來回回要跑8趟,很多人表示不相信,因為算來算去算不出8趟,其實接送過孩子的人就知道,8趟是有可能的,早晨大人送去,大人回,兩趟,中午大人去接回來,一去一回兩趟,吃完飯睡午覺再送去,大人再回來,兩趟,下午去接回來,一去一回兩趟,整整8趟。
正是孩子們各種各樣的「需要」,一直將媽媽們緊緊纏繞。
對於家裡有老人接送,或者有保姆照顧孩子的人而言,他們完全無法理解,孩子們已經去上學了,為什麼媽媽還不去上班?
外人的「誤解」媽媽們不會放在心裡,更不會和別人爭論,因為別人有別人的生活,我們有我們的生活,除了自己,沒有人會真正地懂得你。
但是讓人感到一絲難過的,是婆婆對兒媳的指責,除了開頭那位婆婆抱怨兒媳不去上班,愛睡懶覺,還有一次我收到一個問答邀請,提問的是一個婆婆,她主動不幫兒媳帶孩子,兒媳自己帶,在孩子上學後,兒媳卻遲遲沒有去上班,這位婆婆想不明白,孩子都上學了,兒媳為什麼還不去上班?
這個問題的前半部分沒有問題,婆婆幫忙帶孩子是自願的,可以選擇帶,也可以選擇不帶,這位婆婆選擇了不帶,兒媳也尊重了婆婆,自己帶娃,但是後半部分,婆婆對兒媳不去上班表達了不滿,就是不應該的。
因為,孩子是兒媳自己帶大的,孩子上學後,兒媳有她自己的安排和想法,婆婆也應該尊重兒媳的選擇,去不去上班,是兒媳自己的事情,不管是去上班,還是繼續在家做全職媽媽,都是兒子兒媳小兩口商量的事兒,婆婆不應該過多幹涉兒子兒媳的生活。
婆婆始終要明白,當初選擇不帶娃是自由的,如今兒媳選擇不上班,也是自由的,要相互尊重彼此,更重要的是,兒媳是和兒子過日子,不是和公公婆婆過日子,既然當初婆婆選擇保持距離,那麼如今也應該保持分寸。
婆婆和兒媳之間的關係本就很微妙,可以因為帶娃情同母女,也可以因為不帶娃形同陌路,不管婆婆幫不幫忙帶娃,婆婆和兒媳之間的尊重不可以丟掉。
如今在我們身邊,家裡老人幫忙帶娃的情況很普遍,我同學說,她嫁去的那個地方,都是爺爺奶奶帶孩子,爸爸媽媽去上班,幾乎沒有媽媽在家帶孩子,上周工作日我去了一趟醫院,門診室外,很多年輕媽媽抱著孩子,身後跟著一個年長的婦女,年長的婦女手裡拎著病歷單,掛號單,身上背著大包小包。
想想,如果沒有老人幫忙,媽媽一個人帶娃有多艱難?
所以反過來看,如果婆婆沒有幫兒媳帶娃,那麼之後孩子大了,上學了,不管兒媳有沒有去上班,婆婆都沒有理由指責兒媳,當初的苦累媽媽一個人咽下了,如今趁孩子上學後忙裡偷閒的一點輕鬆,媽媽有資格享受。
因為經歷,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寬容,婆婆是由兒媳過來的,所以兒媳的事,還是得由兒媳自己去經歷,作為長輩,婆婆可以關心,可以給建議,但是不要強迫兒媳做事,更不要指責兒媳的選擇。
好的婆媳關係,永遠是以相互尊重為前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