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婆媳關係就是個困擾家庭的難題。婆媳關係不是靠一天兩天就會變得好或者發展成巨大的矛盾,其實婆媳關係有時候需要互相地寬容和融合才能化解矛盾,作為家庭的每個成員都要以和為貴,所謂家和萬事興就是這個道理,假如丈夫早點知道這個事情,或者婆婆可以選擇寬容,那麼不好的事情就不會發生。婆媳之間引發矛盾的四大原因,看看你中槍了沒?
婆婆看不起兒媳
生活中有些婆婆看不起自家的兒媳婦,覺得自己的兒子才是最寶貴的,沒有任何女人可以配得上,在這類婆婆的內心中覺得兒媳婦的出現,無疑是在跟自己爭奪兒子的愛,所以不論兒媳婦做的多好,都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即使做飯、買衣服等,也要被挑剔一頓,相信再好的兒媳婦也會被逼瘋的。
按理說婆婆愛兒子沒有錯,但也不能把愛當成佔有,因為兒子也有自己的家庭,當父母的不可能陪伴兒子一輩子,所要做的就是希望兒子過得幸福,而不是一天沒事找事,讓兒媳婦不開心,兒子的日子過得也不舒坦,這種愛已經變質了,當婆婆的要懂得自己的身份,疼愛兒媳婦才是對兒子最好的愛。
催生太緊,帶娃太累
很多觀念傳統的老人認為,給兒子娶媳婦就是為了儘快抱孫子,尤其是有些地方重男輕女嚴重,孩子還必須是男孩。
所以自打結婚之後,婆婆就開始催生,催完一胎催二胎,完全不考慮小兩口有沒有時間帶孩子。可是抱到孫子後,兒子兒媳總要回單位上班掙錢,不得不把孩子交給老人帶。
老人帶孩子覺得累,又不捨得把這股怨氣發在兒子和孫子身上,就開始處處為難兒媳。
孩子的教育、餵養觀念方法不一樣,生活習慣有區別
每一個人的生活習慣都不一樣,婆婆習慣早起,兒媳喜歡睡懶覺;婆婆習慣吃素,兒媳喜歡開葷。
這樣兩個生活習慣完全不同的人生活在一起,也難免鬧出很多矛盾。
很多婆媳關係是從帶孩子開始的,因為婆婆跟兒媳之間的受教育程度、思想觀念有一定的差別。
兒媳覺得自己學的比較多,方法比較科學;婆婆覺得自己看的多,年輕人懂的太少。
所以產生了矛盾。
涉及家務活產生的矛盾。
因為現在女性大多都是職業女性了,所以很自然地就會想要同自己的丈夫分擔家務活。可是公婆看見了就覺得自己兒子是男人,男人怎麼能做家務活呢?於是就會各種制止。
有的公婆還會對兒媳做家務活指指點點。她們總覺得兒媳做家務活是在浪費水、浪費電、浪費自己兒子掙的錢。做媳婦的又覺得自己每天上班累的不行,回到家裡本著孝順公婆的心態去繼續做家務活,卻還要被罵。矛盾就這樣滋生。
若想婆媳之間和平相處,最好的辦法就是分開住。
其實,男人結了婚後,他與妻子的小家才是他真正的家。一個家裡應該放在第一位的是夫妻關係而不是母子關係。
遠香近臭,這個詞用在婆媳關係上最合適不過了。因為,距離會產生朦朧的美感。
婆婆與兒媳婦不在一起生活,不但可以減少婆媳之間的矛盾,還能提升夫妻倆人的成長速度。夫妻之間的兩顆心,擰成一股繩,婚姻才能細水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