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時找了幾個朋友來回答這個問題,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
答:哄我呀。
問:跟女朋友相處的時候,什麼時候會沉默?
答:繼續說,然後我忍不了了就吵架,之後就是互相傷害……(此處省略心酸史一萬字),我覺得這事兒沒法處理。問:跟女朋友相處的時候,什麼情況下會沉默?為什麼沉默?
答:知道解釋之後對方不會理解,可能還會引起吵架的時候。問:跟女朋友相處的時候,什麼情況下會沉默?為什麼沉默?問:跟女朋友相處的時候,什麼情況下會沉默?為什麼沉默?
答:吵架的時候,就懶得說話,覺得浪費時間,不想溝通。問:跟女朋友相處的時候,什麼情況下會沉默?為什麼沉默?答:吵架、心累或者感情淡了,沒什麼想說的,心情不好,所以不想說話,也不想在氣頭上說不理智的話。答:氣消了,自然就會說話了,比如問問吃什麼啊這樣的小事情。
這是男性對於沉默這件事的態度,我又問了幾位女性朋友,他們怎麼看待男方的沉默。
問:你跟老公吵架或者鬧不愉快的時候他會沉默嗎?
答:他是覺得不想和我起衝突,但事實上我更希望它能夠和我溝通。他越沉默我越生氣,再就是他的性格會讓他覺得逃避問題比面對問題容易。問:你跟老公吵架或者鬧不愉快的時候他會沉默嗎?為什麼會沉默?
答:吵架的時候他都是絕對沉默,他說不想吵架,認為沉默是解決的辦法,其實就是逃避。答:必須要讓他開口,我認為有問題就要解決,他越沉默我越覺得委屈。答:他隨便哄一下就過去了,但問題並沒有解決。
問:你跟老公吵架或者鬧不愉快的時候他會沉默嗎?為什麼會沉默?
雖然樣本量有限,但還真是跟我預想的差不多。男人和女人對吵架時沉默的態度和看法並不一樣。
你會發現,男人的沉默是在溝通未達到預期效果之後才會出現,比如對女朋友解釋了晚歸的原因,但對方卻不相信,或是從自己的角度講了道理,但對方不理解,這個時候男人就會使用沉默術,因為在他們看來,再溝通下去結果也是一樣。但是對於女人來說,既然我們沒有溝通清楚,既然你的說法我不認同,那我們更需要繼續溝通下去啊,直到我們把誤會說開,直到彼此破涕為笑,抱頭痛哭……
你看,在溝通出現分歧這件事上,還真是存在這一點性別差異,男人會選擇息事寧人,女人會選擇一探究竟。2.男人覺得沉默可以解決問題 女人認為沉默是在逃避問題
這裡談到的解決「問題」和逃避「問題」,其實並不是指同一個問題。男人要解決的是衝突和爭執的問題,所以他們會天真地以為沉默可以終止衝突,達到暫時的表面的和平,看似是解決了問題。但女人真正想解決的問題是兩個人的意見不合,或是引起爭執的那件事,所以在他們看來男人的沉默是在逃避真正的問題,所以女人才會對男人的沉默窮追不捨。
這源於男人和女人對於溝通交流有著不同的目標,男人的目標是避免衝突,女人的目標是直面並解決一切衝突。
從小調查的反饋可以發現,其實男人在沉默的時候往往也是帶著情緒的,因為擔心糟糕的情緒會導致爆發式的發洩,所以一面用沉默壓抑,一面用沉默拒絕女性的溝通意願,其實這也是一種情緒表達。但對於女性來說,她們更習慣於把情緒用言語加工後傳達出來,無論是高興、傷心、難過還是憤怒,語言都是最佳的表達方式。
4.男人認為沉默只針對此時此刻 女人對沉默往往想得太多男性一般只想儘快結束現在的爭執,他們不會仔細琢磨問題本身是什麼,更不會主動聯想到過去是否也會沉默應對,甚至現在的沉默到底是源於性格還是別有深意。在女性看來,沉默的背後可能包含很多豐富的信息,比如「他是不是不愛我了?」、「他是不是心虛」、「他不過是想讓著我」、「沉默是他性格使然」諸如此類的猜測,會讓女性更加想打破男性的沉默,或者問個究竟,「你為什麼就是不說話?」
通過這些差異的對比,你可能會覺得男人和女人真的像是來源於不同星球的物種,他們為什麼會對吵架有如此不同的反應呢?或者說,究其根本,為什麼選擇沉默的不是女人,想溝通到底的不是男人?
雖然人與人之間有個體差異,但是依然有些共性的社會傳統因素在起作用。
男性負責外出狩獵打漁,女性負責採摘,工種不同,所需要的個人素質也不同。狩獵時需要集中精神,而言語容易分散注意力,同時發出聲響還會驚動獵物,從那時起,男性就已開始習慣於沉默。採摘這項工作卻不一樣,它需要溝通和交流的,也常常需要和他人協同進行,照顧子女更需要通過語言作為信號。這種勞動分工沿襲出的先天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男女的不同反應。
如果給你以下一些詞語:隱忍、沉默、擅長表達、獨自承受、情感豐富,讓你分別用來形容男性和女性,大多數人可能都會把隱忍、沉默、獨自承受這樣的特質賦予在男性身上,而情感豐富和擅長表達更有可能會安置在女性身上。可以說這是我們的文化中對於性別角色的認知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期望,沉默這種特質更適合男人,它更有可能被認為是一種優秀的、正向的、有威懾力的、深謀遠慮的表現,所以這種對於男性的期待也影響著他們的行為表現,當他們無力、低潮、面對衝突的時候,沉默既是跟以往一致的反應,同時可能也是最保險和安全的做法。
3.原生家庭中模仿和學習到的交流模式
中國的家庭當中,我們更習慣於接受嚴父慈母的形象,在家中正襟危坐、板起面孔、沉默不語的大多是父親,而會把情緒情感都表現出來、喜歡說話的大多是母親,這是大多數家庭的畫像,少有顛倒過來的也會被覺得是「反常」。可想而知,當男孩長大,成長為他父親的樣子,當女孩長大,成為了她母親的樣子,一代又一代,我們都一樣。但沉默這件事不是只有爆發和滅亡兩種結局,除了男女雙方對性別差異帶來的不同需要互相理解之外,各自多做一步,就能打破沉默帶來的尷尬和紛爭。如果你是男生,沉默的時候記得配合肢體動作。雖然沒有用語言溝通,但不代表不能用其他方式表達,拉住對方的手、擁抱、身體距離上的靠近都是在告訴對方:你想和緩氣氛、你在意對方的感受、你依然會對她親密……這比冷冰冰的徹底沉默要奏效得多。有科學研究發現,93%的溝通是通過非語言的方式進行的,所以沉默的時候,你的肢體動作、面部表情依然可以用來傳遞信號。或許一個擁抱就可以融化你們之間的冰冷,讓彼此放下對抗的態度,它可以是一場心平氣和的溝通的開始,也可以成為一場劍拔弩張的爭執的結束。如果你是女生,讓對方開口要從平時養成。不要期望男性會在面對衝突的時候立刻切換成你期望的模式,而是要在平常生活裡一點一滴地滲透,這樣他們才有可能在吵架時把平日裡的習慣遷移到任何場景當中。感情和順的時候,鼓勵他多表達,多聊天,也儘量選擇在彼此情緒都比較高漲的時候溝通,這個過程中產生的愉悅體驗會強化男性的行為,讓他們逐漸意識到,原來溝通和表達是可以帶來積極的結果的。精神分析專家阿蘭·埃希爾(Alain Héril)說,很多親密關係之所以亮起紅燈,就是因為男人不懂得向女人表達自己的情緒。你看,並不是所有的沉默都如金子般可貴,有時它也是殺手,殺感情於無形。所以,無論何時,記得保持適度的溝通,交流才是讓關係保鮮的養分。
大將軍郭,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性感長腿女青年,新書《對於自己,你還是個陌生人》熱賣中。
微信公眾號:我們心裡都有病(stay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