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所有的人都希望談一場永不分手的戀愛,守一份不離不棄的真情。夫妻一起過日子,比翼雙飛,心有靈犀,一唱一和,這樣的場景,就是人生的一道風景線。
可是,你的身邊,離過婚的人不在少數,還有的夫妻,一直都是在湊合,為了孩子的成長,寧願委屈了自己。也有的夫妻,早就想要離婚了,只是在等孩子成年以後。
有人在離婚的時候說:「我都忍了你十八年了,我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了,否則我這一輩子都白活了。」當一個人在婚姻裡感覺不到愛情了,就失望了,懷疑人生。
無論和誰結婚,請在結婚前想明白這幾個問題。在婚姻大事面前,誰都別草率,如果沒有想好未來要如何過日子,那就等一等,等想明白了,再踏入婚姻也不遲。
平平淡淡才是真。所有的愛情,都是一開始很浪漫,但是後來,就變成了柴米油鹽的煩惱,還有孩子哭了笑了、老人病了要錢了的煩惱。為了好好過日子,哪有心思去想浪漫的愛情。當你疲憊地回到家裡,能夠忍住不罵人,就是好事了,要你哄誰一句,恐怕很難。
很多人以為,平淡的愛情,才是真愛,可是過分平淡是愛情,你會覺得失望。你當初想像的愛情,不是這樣的,希望值越高,後來就越失望。當然,偶爾也會有浪漫的日子,比方說,逢年過節,一家人在一起團聚,一起吃飯喝酒,但是這樣的日子,太少了。因此,結婚之前,要準備好過平淡的日子,接受生活的煩惱。
「婆婆也是媽」,很多人在結婚之前,會這樣想。可是結婚之後,你會發現,媳婦和婆婆之間,有不可調和的矛盾,你會覺婆婆在刁難媳婦。兩代人,因為成長的經歷和時代不一樣,思想上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婆婆往往會固執地要媳婦服從安排。
還有的家庭,因為沒有房子住,婆婆媳婦在一個屋簷下,天天見面,不知道如何是好。當矛盾來了,誰應該低頭,應該如何化解?作為女人,如果你沒有考慮好,那就多想一想,看看現實條件,多去了解婆婆的為人。
兩個人結婚之後,誰負責賺錢,誰有能力賺錢?如果兩個人都很窮,那麼靠什麼來賺錢?你想好了嗎。也許你會說:「麵包會有的。」可是一個家庭,每個月的開支都很大,積年累月,就變成了一筆大數字。
當一個家庭窮得揭不開鍋的時候,你會不會想到離婚,還是夫妻攜手,一起熬過去?這年頭,沒錢寸步難行,別天真地以為,愛情也能當飯吃。
有的人,戀愛的時候,善於偽裝自己,把臭脾氣忍住了,也包容了你的缺點和脾氣,可是結婚之後,就忍無可忍了,總會暴露自己的陋習,也無法互相包容。 比方說,女人的外表長得還不錯,可是脾氣很大,還有性格上的缺陷,結婚之前,也許男人不知道,但是結婚之後,就慢慢知道了。
如果你沒有充分了解對方,那麼他的一些缺點,也許就是對婚姻最大的傷害,你做好了這樣的思想準備了嗎?甚至有人隱瞞了自己和前任之間的一些事情,結婚之後,你發現了,會如何處置,會理解他,還是一氣之下,馬上離婚?
每個人都希望遇到知己,可是「知己難求」,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遇到知己。當你工作了一整天,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可是家裡人不理解你,還發牢騷,嫌棄你賺錢太少了,太不顧家了。這時候,你真的很煩惱,也會心累。
心累的時候,你想要找誰傾訴,還是自己理解自己。如果你的內心不強大,在心累的時候,聽到幾句牢騷話,就會勃然大怒。因此,你結婚之前,要想一想,很累的時候,依靠誰,誰來安慰自己。
都還沒有結婚,就想到了一方或者雙方有婚外的愛情,也許真的是小題大做了。因為所有的人,在結婚之前,都是想著一心一意愛一個人,不管任何時候,都不變心。其實,理想是美好的,但現實是殘酷的,特別是人到中年,在生活不如意的時候,就會錯誤地把婚外的愛情當成真愛。
如果你可以提前考慮到誰會變心,並且想到了如何阻止變心的事情發生,也就好多了。凡事都要多長一個心眼,給自己留退路,也許這樣的「退路」一輩子都用不著,但是有備無妨,才能過得更踏實。
有人說:「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這句話是很難聽,但是有一定的道理,女人變老的速度總是更快一些。當女人 變老了,男人會嫌棄,還是依舊當成手心裡的寶。如果他只是外貌協會的,那就算了,結婚之後,女人多半會變嫌棄。
愛一個人,是兩個人一起慢慢變老。少年夫妻老來伴,兩個人都老得哪裡都不想去了,還可以牽手同行,一起看看夕陽,一起去公園散步。如果沒有考慮那麼長遠,也許在變老的路上,會互相嫌棄。
每個家庭都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只是矛盾的多與少。當矛盾沒有辦法解決的時候,你會讓步嗎?可以委屈自己,讓家庭一直很和諧嗎?如果兩個人都寸步不讓,那麼矛盾就會升級,變成「水火不容」。
很多夫妻,都是經歷過很多年的磨合,才找到相處的方法,才真正理解對方。或者一輩子都不會互相理解,只是學會了退讓,為了愛情,自己寧願「窩囊」一輩子。
相愛總是簡單,相處太難。人與人之間走得太近,所有的缺點都會曝光。如果你只是看到對方的優點,沒有做好接受缺點的準備;你只是看到了浪漫的愛情,沒有理解生活的煩惱,那就等一等,想一想,學會看透愛情。
無論和誰結婚,你都會後悔,因為婚姻比預期的要糟糕。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謝謝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