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濟南市歷下區婚姻登記處了解到,該區的離婚率近五年來持續走高,2013年6212對新人登記結婚,而2738對夫妻勞燕分飛,離婚率高達44%。為此該區婚姻登記處設立了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工作室,工作室運行半年來,離婚率下降到35%。
據了解,歷下區的離婚率是以當年的離婚總人數除以結婚總人數來計算的,去年共有6212對新人登記結婚,而登記離婚的夫妻則達到2738對,離婚人數與結婚人數比達到44%。
針對高離婚率所帶來加重青少年犯罪等潛在危害,該區婚姻登記處在2014年初成立了「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工作室」。該工作室是全市唯一一家由政府牽頭專門為緩解高離婚率問題而設立的機構。
「許多夫妻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便離婚。」歷下區婚姻登記處主任劉剛介紹,這類人群往往不應該離婚,都是一時衝動的決定。「如果有人能教他們認識婚姻、了解婚姻,離婚率或許不會一度高達44%。」也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該區民政局設立了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工作室。
據悉,該工作室由4名工作人員組成,年齡均在60歲左右,都具備司法調解、法律知識、心理輔導等知識。
然而,並非所有在歷下區婚姻登記處辦理離婚的夫妻都會被工作室調解。據司法調解員張連章介紹,他們首先會在離婚登記處蹲點觀察,「聽夫妻雙方的對話,看他們的舉止,判斷他們感情是否徹底決裂。」篩選後分頭跟他們談心交流,為這對夫妻的婚姻評估打分。
該工作室成立半年以來,已經勸和了113對前來離婚的夫妻。其中5月,共調解了38對夫妻,勸和了20對。「成立調解工作室,對於緩解高離婚率效果明顯。」劉剛稱,根據6月份的全新統計,該區的離婚率已經降至35%左右。
假離婚流行 離婚率「注水」
與眾多青年男女擠破頭結婚進圍城相比,近年來濟南市的離婚率持續飆升。以歷下區為例,該區2009年到2013年的離婚率分別為18.88%、22.68%、24.17%、36.64%、44.08%,其中以2012年增幅最大,自此之後便持續走高。
歷城區婚姻登記處主任孫吉峰也向記者列舉了類似的數據,該區從2009年到2013年的離婚人數分別為最初的1494對增加到了3068對,增長了一倍多。
至於出現如此高離婚率的原因,千城熱戀婚介公司的負責人呂合強稱,具體到每對夫妻的離婚理由都各不相同,「有些夫妻因為家庭瑣事,有些夫妻則因情感危機,有些則因為性格不合等等。」與上述真離婚相比,呂合強還透露許多夫妻會假離婚。雖然這部分人數無法統計,但呂合強估計,目前假離婚的夫妻將近佔到離婚總數的一半。
假離婚,另一種稱呼是「政策性離婚」,它是指夫妻通過假離婚等非常規方式來規避政策,以達到避稅、獲取優惠房貸利率等目的。這往往與限購、棚戶區改造、回遷房安置、子女上學等原因相關。
在採訪過程中,濟南市市內五區婚姻登記處的工作人員都表示,在辦理離婚時,他們時常會遇到不少假離婚的情況。「這些人離婚時,沒有絲毫難過的神情,有的直接告訴我們是假離婚。」歷城區婚姻登記處主任孫吉峰說,「假離婚」一般以40—60歲的夫妻居多,多數已有兩套房產,尤其在2011年國家出臺新「國五條」後,引發了大批量的政策性離婚者。
離婚率算法 主要有三種
目前學界對於離婚率的計算方法尚未統一,大眾化的計算方法主要有三種。
其中「粗離婚率」計算方法佔主流。聯合國和我國的統計通常以「粗離婚率」這個指標來進行地區考量。粗離婚率的具體計算方法是:在一定時期內(一般為年度)某地區離婚數與總人口之比。通常以千分率表示。計算公式為:離婚率=(年內離婚數/年平均總人口)×1000‰。
但針對此公式,許多專家學者又出現爭議,爭議的焦點是:離婚數是按離婚人數計算還是按離婚對數計算。儘管大多數社會學、人口學和婚姻家庭辭典都認同按離婚人數的方式計算,但少數專家仍然堅持按離婚對數計算,並且他們認為按照「離婚人數」作為分子計算,讓離婚率無端增加了一倍。
而社會學界普遍認為最科學的測量指標是「一般離婚率」,也就是某地區每1000對夫婦的年離婚數。以該地區所有的已婚夫婦(或有偶女性)為基數,能較準確反映該地區某一時間段內離婚的實際概率。但由於已婚夫婦數或有偶女性數一般只有在人口普查的年份才有,所以,「一般離婚率」難以作為每年的常規統計指標。
「特殊離婚率」的算法,也就是將每年的離婚數除以當年結婚數的百分比。不過有學者認為該數字有兩大不穩定因素:多數離婚者並非當年的結婚者;結婚數可能受當年社會習俗影響較大而致結婚數不穩定。(見習記者 王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