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孤獨時,你的大腦到底在幹什麼?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文 | 學術頭條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孤寡老人,還是在外獨自漂泊的年輕人,在獨處時往往會不自覺地思考很多事情,並感到孤獨和備受煎熬。有研究表明,長期處於孤獨環境中,會影響我們的睡眠,對於大腦以及心血管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

那麼,人為什麼會感受到孤獨呢?當我們感到孤獨時,我們的大腦發生了什麼變化?

近日,來自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精神病學和心理學系的內森·施普倫(Nathan Spreng)教授及其合作者,通過對英國生物醫學庫的大約 4 萬名中老年人的核磁共振成像(MRI)數據、遺傳學信息和自我心理評估進行了研究。

結果發現,大腦的孤獨感與人腦中所謂的默認模式網絡(default mode network)密切相關。具體來說,越孤獨的人,大腦默認模式網絡越容易被激活,越容易對過去的事情進行思考和回顧。

對此,施普倫表示:「在缺乏希望得到的社會體驗的情況下,孤獨的個人可能會偏向於內向的想法,如回憶或想像社會體驗。我們知道,這些認知能力是由大腦的默認網絡區域居間促成的。因此,這種對自我反省以及可能是想像的社會體驗的增強關注,自然會動用基於記憶的默認網絡功能。」

該研究以「The default network of the human brain is associated with perceived social isolation」為題,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訊》雜誌上。

神奇的默認模式網絡

關於默認模式網絡,哈佛大學的 Germer 教授曾有一個非常精準的概括,「人的大腦有一個部分叫作默認模式網絡(default mode network),位於頭部從前到後的正中間,在專注做事的時候不活躍,但在休息的時候特別活躍,它的主要功能有三個:形成自我意識;反思過去,擔憂未來;尋找問題。」

1953 年,物理學家勞倫斯·索科洛夫進行了一項實驗:讓志願者平躺在床上解算術題,與此同時,記錄下志願者的腦電波和大腦中的含氧量。他試圖證明人們在絞盡腦汁時大腦會消耗更多的氧氣,然而結果卻出乎意料:志願者在做計算時大腦所耗費的氧氣還不及閉目養神時消耗得多!

一直以來,人們都把大腦看作一臺隨時待命的計算機,平時處於休眠狀態,當被要求處理各種任務時才重新啟動。但索科洛夫的實驗卻似乎預示著大腦在「放空」時仍消耗著不少的能量。

後來,華盛頓聖路易斯大學的神經學學者馬庫斯·雷切利和他的同事經過數年的研究,逐漸揭開了大腦空閒時究竟在做什麼的奧秘。

雷切利一直運用一種被稱為「PET」的腦成像手段研究與詞彙有關的大腦活動。有一天他偶爾發現,大腦某一區域在被試休息時還存在某些激活,而在任務開始後激活又消失了,大多數研究者對此不以為然,認為那不過是隨機噪聲(沒有意義的實驗數據)罷了。

但 1997 年,雷切利的同事喬丹·舒拉姆發現其實並非如此。他仔細察看了以往 134 名被試的腦成像結果,發現無論試驗任務是什麼,大腦中的一個部分總是在任務開始後降低了激活。2001 年,他們兩人發表了論文,向世人揭開了大腦中神秘「默認網絡」的面紗。

那麼,大腦在空閒時到底在幹什麼呢?

雷切利和他的同事認為,大腦放空時的功能和記憶密切有關,大腦中負責記憶的海馬可能正在為我們提供日常生活的種種記憶片段,並讓我們產生看似無意義的「白日夢」,再由默認網絡——大腦內側前額葉對這些記憶片段進行整合,以便為未來的行為提供參考。

最近,達特茅斯學院的瑪利亞·曼森利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術 FMRI 證實了這一點:當人們報告做「白日夢」時,默認網絡也活躍起來。也就是說,走神或白日空想對大腦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

孤獨者的大腦,默認網絡更容易激活

在新冠疫情導致的社交疏遠持續之際,對許多人來說,2020 年將是孤獨的一年,而了解與人隔離將如何影響我們的健康非常重要。

為此,研究團隊對英國生物醫學庫的大約 4 萬名中老年人的核磁共振成像(MRI)數據、遺傳學信息和自我心理評估進行了研究。然後,他們把經常自訴感到孤獨的研究對象和沒有孤獨感的研究對象的MRI數據進行比對。

研究人員在孤獨者的大腦中發現了多處差異。這些大腦現象集中出現在所謂的默認網絡上。默認網絡是一組參與內心思考——如回憶舊事、規劃未來、想像和想起他人——的大腦區域。

研究人員發現,孤獨者的大腦默認網絡聯結得更為緊密,而且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的默認網絡區域的灰質容積更大。孤獨還與穹窿——即把信號從海馬輸送到默認網絡的神經纖維束——的差異存在相關性:在孤獨者的大腦中,這條纖維束的結構得到更好的保護。

此前的研究也表明,回憶過去、預想未來或思考假想的現在時會使用默認網絡。這種網絡的結構和功能與孤獨存在正相關的關係,可能是因為孤獨的人更有可能用想像、對過去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憧憬來克服自己的社會孤立。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孤獨正越來越多地被認為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健康問題。此前的研究已經證明,感到孤獨的老年人出現認知衰退和患痴呆症的風險更高。了解孤獨如何表現在大腦中可能是預防神經系統疾病和開發更好治療方法的關鍵。

據本研究論文作者、蒙特婁神經學研究所暨醫院及魁北克人工智慧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達尼洛·布茲多克教授透露:「我們正在開始了解孤獨對大腦的影響。擴展我們在這個領域裡的知識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意識到減少當今社會中的孤獨現象的迫切性。

相關焦點

  • 你的大腦阻止了你的開悟
    什麼是開悟,歷史上那些開悟的人到底看到了什麼,開悟又是一種什麼感覺?首先,我們來談一談,什麼是開悟。關於開悟感受的描述,我推薦哈佛大學腦神經科學家,吉兒泰勒寫的《左腦中風,右腦開悟》這本書,最接近於真實的開悟體驗。
  • 不要讓你的大腦劫持你
    你可能以為,你的大腦就是你自己的,為什麼會劫持自己呢?你也可能以為,你完全可以掌控自己的大腦,何談劫持呢?當你有某種上癮的行為,包括:菸癮、毒癮、酒癮、網癮等等,其實就是大腦劫持了你,大腦在左右著你的行為,你不再是自由之身,你的很多行為都不能自主了。
  • 你未必知曉的十項大腦重要功能
    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已經對大腦的自動運行習以為常,因此不會花時間去認真思考,到底在發生著什麼。走路,吃飯,探討書籍,所有的事情都看起來那麼的順理成章。但事實上,每一項每一步都是通過大腦一系列功能的演化形成的。為了能夠真正地了解大腦的能力以及它的極限,你可以嘗試一些腦力測試題或者是一些智力遊戲。
  • 人類大腦到底是怎麼產生意識的?
    人的意識到底是怎麼產生的?為什麼大腦的結構可以產生意識?為什麼科學無法解釋意識?我相信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科學挑戰!你不可能看到一個人的內心,看到他們的感受和經歷。如果我們只是從第三人稱的角度去觀察,我們根本就看不到意識。
  • 當我們害怕孤獨,到底是害怕什麼
    ……人的很多動作,都與逃避孤獨有關。而孤獨,與恐懼有關,害怕被拋棄、害怕一個人面對生活、害怕一個人呆著。當你在忙著逃避一個人的狀態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一個人有什麼不好呢?一個人不一定會孤獨。這個城市裡有很多不婚主義者,他們經常一個人。
  • 心理學:你聽過做情緒的主人,你知道如何做大腦的主人嗎?
    還是從控制情緒的角度來講,你剛剛跟別人吵完架,為了緩解這種情緒,你從這個吵架的場景中抽離出來,不管是去幹什麼,你只是暫時從困境中抽離出來,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強迫思維也是一樣的道理,當你從反覆洗手、反覆檢查開關的強迫思維中抽離出來的時候,你只是暫時逃避了一個痛苦情境,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對於新手來說,你只需要學會抽離法就行了。
  • 感到孤獨時該怎麼辦?
    我看不出再給她打電話有什麼意義。因為當決定已經做出時,你嘗試的越多,你失去的就越多。And here, my time started of loneliness.從這裡開始,我感到了孤獨。Story Over.故事結束了。
  • 熱戀時大腦在幹嗎,失戀時為何如此痛苦。現代科學揭開謎底了嗎?
    愛情,被稱為永恆的話題,古今中外無數大師無數書籍影視都在討論研究,它讓我們哭讓我們笑,但幾千年來我們仍沒搞清楚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來到現代,我們對愛情的了解到底到了哪一步,研究愛情的科學家到底在做些什麼?熱戀時,我們的大腦有什麼變化嗎?熱戀能持久嗎?失戀又是怎麼回事?失戀為什麼感覺受到傷害?
  • 當我們扯淡時,我們到底在幹什麼?
    先問你個問題:真理最大的敵人是什麼?你可能會回答「說謊」。但作者卻尖銳地指出——真理最大的敵人是,扯淡。為啥呢?因為謊言比扯淡還要高級一點兒。① 說謊者要有足夠的認知能力,知道什麼真、什麼假,才能去騙人;② 說謊者要有一定的語言技巧,能靈活傳達與事實不符的信息;③ 說謊者還要有清晰的意圖,知道欺騙別人的目的,以及可能的得失。而扯淡,就很隨意了,不需要知道事情的真相,也不需要有高超的語言技巧,往往也沒什麼目的性,比說謊的門檻低多了。2.
  • 你的夢,是如何產生的?你可知道做夢時你的大腦做了哪些有趣的事?
    但你知道,當你在夢中遨遊的時候,你的大腦都發生了哪些有趣的變化嗎?當第五個階段悄然而至時,大腦開始蠢蠢欲動,一些奇妙的事情即將上演。這時大腦裡的血流速度開始加快,腦波開始改變,已經達到了人在清醒時的狀態。
  • 不要完全相信你的大腦,你的大腦也會欺騙你?為你細數那些瞬間
    大腦是我們身體中最重要的器官,它讓我們每一個人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自己。大腦幾乎控制了我們的身體和思想的一切。然而你們有沒有想過,你們的大腦其實一直在偷偷地欺騙你!為了讓大家認清現實,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你的大腦為了欺騙你,都做過哪些事?
  • 大腦版本升級:練習三個思維模型,一下午就能讓你聰明起來
    比如學一個統計學上的概念,假設60%的人大致4個小時就能弄明白,你估計你會用多久呢?或者開會時,有人對你陰陽怪氣地說一句,「你最近真是深得領導的喜歡啊」,你是否能夠及時作出最合適的回應?可我們如何自我升級自己的大腦呢?就算能夠升級,到底又有什麼用呢?
  • 心理學:在你的大腦中想像一張人臉,測出你大腦中有多少記憶垃圾
    心理學:在你的大腦中想像一張人臉,測出你大腦中有多少記憶垃圾測試開始:題目:現在,開始在你的大腦中想像一張人臉。1、能夠看出他具體的性別嗎?是同性還是異性?2、你認識他嗎?是熟人?還是偶像?3、你過去幾天見過他嗎?現實中,電視裡?
  • 你丈夫是幹什麼的?
    ——蘇童你丈夫是幹什麼的文丨蘇童孕婦和她的女友坐在陽臺上,一個看上去很臃腫,一個卻苗條得有些過分。你向我推銷沒用。我們家住高層,沒這些害蟲。孕婦抬起她的一隻腳,又抬起另一隻,忽然叫起來,我穿著鴛鴦鞋啊,黑色的是他的拖鞋!怪不得有點不對勁,你就看著我穿鴛鴦鞋?你就不跟我說一聲?你丈夫是幹什麼的?女友調皮地一笑,看著窗外,說,你丈夫,他是幹什麼的?建築設計。孕婦說,等會兒就回來了,他明天到深圳去見幾個港商。你死了這條心吧,他幫不了你的忙。
  • 重建大腦迴路,形成新的習慣
    你有沒有試過?當你思緒處在游離狀態時,想到的大多是關於自我的東西:我的想法、我的情感、我和別人的關係、誰點讚了我,這些生活中的瑣事。這些事件對你產生一定的影響,你將這種行為變成宇宙的中心。帶來的後果是別人告訴你:你怎麼脾氣這麼差?你怎麼這麼討厭?你怎麼這麼難相處?
  • 到底怎麼樣才能緩解我的孤獨?
    嘗試在網絡上尋找解救孤獨的方式,卻發現原來有那麼多人和我們一樣。那我們到底該在面對孤獨的時候,做些什麼呢?我們挑選了一位真實用戶對#孤獨#的提問,並邀請到學員諮詢師對提問做出專業解答:「一和親密的人分離,我就難受。有時會哭泣,一直以來都這樣,親密的人的陪伴只是暫時緩解我的孤獨。
  • 把你的大腦放進營養液,給你一輩子的幸福感,你願意嗎?
    問題出現了,雖然奶牛一直都在空地上,但農民說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時是否正確?看到這個悖論,很多人的反應就是,農民知道奶牛的位置不就好了?探討的意義是什麼?當然有意義。這個悖論其實從側面拋出了一個問題:我們所熟知的自然萬物,或者規則定律,很大程度是旁人或者科學家告知我們的,而我們自己發現的事物或者定律,即使符合旁人或科學家告知我們的事實,但也極有可能並不真實。
  • 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賈伯斯:用心去感受,你就知道人生的意義
    賈伯斯在2015年史丹福大學演講時,對在場的所有學生給出的建議是,人生有非常多變數,你無法預測未來,但是你能用心去感受,你的心知道你要什麼,知道你被什麼東西控制著,你要用心去感受,跟著你的心走,你就知道你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這就是一個真正懂修行,懂人性的人說出的誠摯之言。
  • 男朋友吵架時到底在想什麼
    今天,我要從男人的角度告訴你:為什麼男人每次吵架都不理你?他們到底在想什麼?據臺灣神經科學家洪蘭介紹,男女大腦結構的差異導致男女思維的差異。巴拉巴拉巴拉永遠不會給你很多反饋。他們的大腦決定他們的行為,他們真的只想安靜。
  • 我被自己的大腦蠢哭了
    把信息放進去,大腦記住它,需要的時候去取。但其實不是。數據和信息放進電腦內存後,需要的時候去檢索時,跟它們被存儲時沒有任何變化。「設想一下,一臺電腦覺得它內存裡的一些信息比其他信息更重要,或者對信息的歸檔毫無邏輯。或者一臺電腦不喜歡你存儲進去的信息,它要按自己的喜好去修改。這樣的電腦你開機不到半小時後就會把它從窗戶扔出去。其實我們的大腦對我們的記憶一直都是這樣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