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虧是福?別再糊塗了!讓孩子「學會拒絕」也是一種「修養」

2021-01-10 關山老師育兒

記得在我小時候媽媽告訴我:「孩子吃虧是福,有時候不必要去爭個究竟,讓自己委屈點也沒什麼。」那時候我沒怎麼去想,可是後來我發現自己很多行為都受「吃虧是福」這四個字的影響。

比如自己處於愛心給別人捐助了一點錢,後來看了報導說這是一群騙子,當時想著沒事,破財免災;比如在學校的時候,答應幫別人的忙,自己的事卻沒做好,心裡想著沒事,吃虧是福;

後來我發現這些大大小小事情,都是受媽媽那句「吃虧是福」的影響,當我自己有孩子的時候,我從來不會給孩子說「吃虧是福」,因為我知道這四個字的影響有可能是一生。

國慶帶著孩子回家,一大家子人圍著桌子在吃飯,最後一塊糖醋裡脊被我侄女夾走了,我女兒開始哭喊著要吃糖醋裡脊,侄女準備把自己碗裡的糖醋裡脊夾出來放在我女兒碗裡,我馬上阻止了這個行為並說:「囡囡,你是不是也想吃?為什麼還要給妹妹呢?」囡囡告訴我:「確實很想吃,但是不想看到妹妹哭。」

囡囡從小跟著她奶奶長大,聽家裡人說:囡囡很懂事,奶奶經常告訴她吃虧是福。這個時候我就意識到,囡囡也受老一輩吃虧是福的影響,我想肯定有不少家長都給孩子講過這四個字吧!現在我帶各位家長了解一下吃虧是福到底怎樣?

一、「吃虧是福」源於哪裡?

「吃虧是福」被很多人奉為生活和成長的醒世恆言,認為吃虧能換取經驗,然而,很少有人去深究,老祖宗說的這句話,真的是讓人們學會吃虧嗎?其實不然。「吃虧是福」這句話最早出自清代文學畫家「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鄭板橋傳》詳細記錄了來龍去脈。

據載,公元1754年,鄭板橋調任濰縣縣令,彼時鄭板橋轄下正趕上乾旱,他為民生計擔憂,將旱情上奏。可惜上差老爺竟然全不理會,一心向鄭板橋索要字畫,這令他頗為心灰意冷。在此期間,他老家的堂弟又為了一段牆基,跟鄰居爭執不下,寫書信來,要鄭板橋給自己出氣。

一時之間百感交集,鄭板橋揮筆寫下「難得糊塗,吃虧是福」。待心緒平復後,他繼續對這兩句話註解,鄭板橋寫到「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無所謂失,無所謂得,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這才是「吃虧是福」的真正含義。

二、沒有真正了解「吃虧是福」的含義,會對孩子產生怎樣的影響?

我曾在朋友圈中調查了一個問題:在你們心中,肯吃虧的人都是什麼樣的人?下面回復五花八門什麼都有,但大部分人的觀點是:一般都是老實人,誠實可靠,容易相信別人的人!那麼對於孩子來講,從小教育孩子「吃虧是福」會有哪些影響呢?

1、孩子不爭不搶不拒絕

做一個不爭不搶的孩子一定很痛苦吧?自己想要的東西,卻不敢表達,甚至因為不好意思把自己最喜歡的東西拱手讓人!

上面我提到的侄女囡囡,她就是這樣一個女孩,從來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當然也是和囡囡奶奶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問題。囡囡奶奶是典型的重男輕女的思想,每次囡囡和弟弟在一起,弟弟總是想要姐姐手裡面的玩具,想吃姐姐碗裡的飯,每次奶奶還說:「囡囡你是姐姐,給弟弟吃(玩)吧,有時候吃點虧沒什麼不好的,囡囡最懂事了。」

我也告訴過囡囡媽媽,囡囡這個性格以後會吃虧的,囡囡媽媽並沒有在意,等囡囡上了小學之後,問題就出現了。聽家裡人說,囡囡老師反映,這次成績下滑很厲害,讓及時和孩子溝通,後來囡囡媽媽告訴我說:「囡囡說,考試之前他們班另一個女生說:如果這次能夠考班裡面第一,她媽媽會帶她去迪士尼玩,所以想請囡囡這次考試不要考的太好。」囡囡並沒有拒絕,心想:反正奶奶說了,吃虧是福,那我這次考試沒有考好,幫助同學考好了,是不是也會積累「福」氣啊?結果就是導致這次考試真的考砸了。

也是這個事件之後,囡囡媽媽才意識到囡囡的問題,囡囡這種不爭不搶的態度真的是太可怕了。

2、孩子將來無法得到大家的尊重

在集體生活中,如果從小給孩子灌輸「吃虧是福」的理念,別人就會找她什麼事都會要她幫忙,時間長了,大家就會認為孩子的好是理所當然的,沒有辦法得到大家的尊重,也會讓人覺得好說話,那麼肯定在生活中會吃虧。不過正是因為孩子的樂於助人,也有可能結交更多的朋友。

3、孩子以後變得容易上當受騙

在現實中,肯吃虧上當的人,往往是忠厚老實,為人誠懇、實在,別人說什麼他就信什麼,容易被人欺騙,更容易吃虧上當,從不為自己的利益打算,總替別人著想,這樣的人騙子怎麼會不喜歡?這種人在幾十年前還算是被人認可,可到了現在,往往會被貼上「傻」的標籤。

試想一下,如果你教孩子「吃虧是福」,那麼在孩子看來,每個人都是善良的,根本沒有惡,孩子就會放鬆警惕,一不小心就會上當受騙,嚴重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三、真正的「吃虧是福」教育,應該是什麼樣的?

明明吃的虧也不少,為啥一直見不到「福」呢?或許是你的方法錯了,我為各位家長總結了以下幾點,希望能夠對大家有幫助。

1、教孩子拿捏好分寸,把握好「吃虧」的度

偉大的思想家莊子曾講過一個故事:一般釣魚的人,都會扛著魚竿,整天東遊西蕩,哪裡都去,池邊、河邊、湖邊,天天都能釣上一些小魚小蝦米,熱鬧快活。可是有個漁翁卻只在海邊釣海魚,他用的魚鉤大得像船錨,釣魚的繩子粗得像水桶。他不屑於去釣那些小魚蝦,而是長年累月坐在海邊的懸崖上垂釣,歷經風霜雪雨,十年來一無所獲,可他仍然堅定不移。不少人都覺得這個人很笨。十年來每次都是空手而歸,浪費了時間和精力,這個虧吃得確實不值得。可是沒過多久,漁翁終於釣到一條大海魚,魚撈上岸後,被分割開來,全國人都能享受這條魚肉的鮮美,而且好長時間都沒有吃完。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凡是人際交往中的智者,都懂得在恰當時機接受別人的妥協,或向別人提出妥協,畢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氣。有自己的分寸,懂得如何把握這個度。

教育孩子過程中,給孩子說:我可以允許你吃虧,但是你要知道,凡事都有個度。尤其是孩子在進入小學之後,集體生活剛剛開始,班級衛生也許需要孩子和同學一起動手去做,但是要提前給孩子說,在勞動問題上,既不能自己把事情全部幹完,也不能什麼都不幹,幹好自己分內的事情就好,勞動是為了鍛鍊。

2、教會孩子不要盲目對別人好

「對別人好」這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教育。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會給孩子說「你要對別人好」,但是孩子不知道要對什麼人好,在孩子看來是對每個人都很友好。在教育孩子對別人好的同時,告訴孩子,要對你好的人友好,不能盲目的對別人好,學會去營造一個屬於自己的朋友圈。

例如:讓孩子有自己的性格、待人處事的方式,適當的拽一點、狠一點,記得盲目的好,吃虧不討好!

3、教孩子學會拒絕自己承受範圍以外的事

小江是一個特別善良的孩子,每次家裡給他的零花錢,他都會小心翼翼地收著。因為每一次遇到朋友或同學借錢,他都會慷慨解囊,如果自己沒有錢的時候,他還會以自己的名義幫朋友借錢,其中最令人不能忍受的是,別人借了他的錢,他也不好意思提、不好意思要。

自己的錢被借出去有一小部分都回不來了,其實像小江遇到這種問題的時候,完全可以不去借給他們,現在小江還小,但是長大以後肯定會因為小江不懂得拒絕,吃更多的虧。

吃虧是福表達的是一種人格特徵所帶來的人生而不是一種個體行為所導致的結果。教育孩子過程中,要想讓孩子能吃得了虧,首先得學會拒絕!

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吃虧和佔便宜也是一樣,就像冰山,露在外面的只是整個冰山的十分之一,可我們往往只能看到眼前這一小部分,看不到隱藏的那九成的根本。

相關焦點

  • 吃虧是福:你要有「吃虧」的智慧
    01俗話說:「吃虧是福。」一個人吃虧多了,不是壞事,是福氣。可是,有些虧,不能吃。比方說,別人喝酒之後開車了,出了事故,讓你去頂包,這樣的事情,你要是答應了,你就是愚昧,會給人生留下汙點。真正聰明的人,往往很「狡猾」,總是能巧妙地躲過災禍,化險為夷。吃虧上當,要看場合,要看厲害的程度,不能夠一概接受,否則你就會吃啞巴虧。
  • 難得糊塗,吃虧是福。
    譬如如何對「難得糊塗」、「吃虧是福」的理解,我自己現在就有不一樣的領悟。 「難得糊塗」,指人在該裝糊塗的時候糊塗。「難得糊塗」是清朝乾隆年間鄭板橋先生傳世的名言,乃是他為官之道與人生之路的自況。後人感慨這「難得糊塗」四字中富含的哲理,便以橫幅的形式掛於家中,作為每每處世的警言。
  • 人活著,學會狠心,也是福
    不要孩子一哭你就哄,而是嚴肅對待,先給他冷靜下來,然後再告訴他這樣無理取鬧的方式,是不被大家認可,讓人厭煩至極的。讓孩子懂得自己做這件事的利害關係,他才能知道以後要怎麼做。對孩子的愛不是寵出來的,而是狠心教育出來的。
  • 有一種家庭教育叫做:吃虧是福
    奮鬥了10年,終於擺脫了「吃虧是福」這四個字。不只是小時候這樣教育,即使成年了,進入社會了,還是會這樣教育,反正,就是告訴自己的孩子「吃虧是福」。反正,也不管自己的孩子是否真的該吃那個虧,更不管自己的孩子是否有能力吃得了那個虧,總之,遇到事情,要記得「吃虧是福'就對了。
  • 再看"吃虧是福"
    今天周末,在家收拾書房,竟然翻出一篇摘自1996年5月份《青年科學》雜誌上的文章《"吃虧是福"》,重新讀來竟發現雖然過去20多年了,但裡面闡述的觀點非但不過時,反而十分契合現在人們的生活。人人都想要美好的生活,但如何擁有美好的生活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 做人是一門學問:我們既要學會吃虧,也要懂得拒絕
    沒有人會喜歡吃虧,也沒有人喜歡被拒絕。或許有人會說,不拒絕不就是吃虧嗎?其實不然。吃虧與拒絕都只是選擇,沒有所謂的「不懂拒絕,就要吃虧一輩子」,也沒有所謂的「吃虧是福」。人生就是哲學,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論,事實上,這兩種說法都是不全面的,他們都是在特定條件下才會成立的。吃虧與拒絕並不矛盾,我們既要要學會吃虧,也要懂得拒絕。
  • 「吃虧是福」,但是這三種虧不能吃,否則一輩子難以翻身
    事實證明,一個人懂得忍讓,放過了別人,也是放過了自己。如果一個人什麼事情都記仇,那麼就像心中有一塊石頭一樣,總是沉甸甸的,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只有放下仇恨,心情愉快了,人生才會變得更加陽光,腳步更加輕盈。做人要懂得吃虧,但是以下這三種虧不能吃,否則一輩子難以翻身。「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次錯誤,也許會帶來一生災難,以後再要翻身,就難上加難了。
  • 吃虧是福嗎?
    老一輩的人,價值觀都相當的樸素,他們會告訴我,你要當一個不撒謊不偷東西的乖小孩,他們會告訴我,吃虧是福。也許當時的他們是隨口一說,可年幼無知的沒有判斷力的我根本不會質疑這句話的真實性,把它當了真。吃虧是福,我曾堅定不移的相信著。至於吃了什麼福我不知道,我只是單純的把這句話奉為真理。
  • 國人是怎麼被「吃虧是福」洗腦的?
    文\熊貓哥在我的印象中,吃虧是福是我媽常說的話,老家農村蓋房,我家先蓋,東鄰居再蓋房要「接線」(老家土話,鄰居共用一面牆)。鄰居「接線」前找到我爸媽,說家裡蓋房實在沒錢,先欠著。可這一欠就是幾十年,媽對我說,誰家過日子都不容易,吃虧是福。類似的事還很多,我也曾試著問我媽吃虧是福到底有什麼道理,媽跟我說,她媽就是這麼教的。這種回答實在讓我無語。
  • 「吃虧是福」還是學會說「不」,不同的選擇不一樣的人生
    中國有句老話:「吃虧是福」,小時候,長輩們也總是這樣教導我們的,但是有的時候,我們卻要勇敢的站起來對「吃虧」說「不」字。有的時候面對不平、屈辱,我們要勇敢地站起來,以其人之道還以其人之身、學會說不,做出我們應該做出的一切,人生會將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 因果與心理學:什麼樣的吃虧是福?什麼樣的吃虧是禍?
    吃虧是福,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也並不一定所有的吃虧都會是福 。什麼樣的吃虧是福?什麼樣的吃虧是禍?這就是此文要剝離的話題。什麼樣的吃虧才是福?正因為你心明眼亮,所以在今後就會想出一個恰到好處的對策,不會讓對方一而再、再而三地去佔你的便宜,只會把對你來說是多餘的而又讓對方感覺有價值的東西施捨給對方。這樣你既不會有多大的損失,也會迷惑對方,不至於會把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搞得很僵化。主動吃虧二:意思是雙方都很清楚自己的利益,對於自己想要的都很明確,主動讓對方獲得更多利益的行為,這樣也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福報。
  • 吃虧是福,但不是飯
    ​有句老話講:吃虧是福,但是我們都不喜歡吃虧呀。每個人都想自己在生活中過的順利,不想遇到虧或者坑。家裡老人都在經常說:不能吃虧,吃了虧要還回去。我現在不知道陷入兩難了,到底是聽信老人的話還是聽信老話呢。
  • 人到六十,學會「糊塗」,好運自然來
    在這個時候,我們不應該再像年輕時那樣衝動和莽撞,這只會使我們看起來很矯情和難以相處,而經常為一些無謂的小事生氣,也會使得我們氣大傷身,這其實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到了六十歲,要想獲得好運,我們就應該學會「糊塗」,遇事不較真,遇到煩心事不過心,用一顆寬容平和的心態去面對這個世界,這樣,才能生活得越來越愜意,最終迎接好運的到來。
  • 糊塗做人,其實是福(深度好文)
    閒著,糊塗做人。」活著,很多時候,不必什麼事都了解得一清二楚,知道得多,未必是一件好事,偶爾糊塗,其實是一種人生的智慧之舉。因為社會複雜,很多事情,自己內心看透就好,不必表露出來,一笑而過就好,看破不說破,正所謂:抱樸守拙,是做人的一種最高的精神境界。做人不能過於精明,古語也有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山更比一山高。比自己厲害和聰明的的人大有人在,聰明反被聰明誤。
  • 學會這3條「心計」,讓自己不再吃虧
    作者:武小五(富書主筆)俗話說:「吃虧是福。」人際交往中,大度寬容、懂得讓步固然沒有錯,但凡事都有個度,糊裡糊塗、沒有底線的吃虧不是大度是愚蠢,非但不能給自己帶來福氣,還會給自己惹來麻煩。真正聰明的人,懂得留一點心眼、使一點心計,讓自己不再吃虧。留一點心計,並不意味著你要勾心鬥角、算計別人,而是要學會保護自己,把真心留給值得的人。
  • 靜心,是一種修煉,也是一種修養
    如果你不被珍惜,不再重要,學會華麗的轉身。你可以哭泣,可以心疼,但不能絕望。今天的淚水,會是你明天的成長。今天的傷痕,會是你明天的堅強。快樂是一種能力,你能否快樂,完全取決於你的心境。我們不可能沒有煩惱,關鍵是察覺到煩惱並及時抽離。人生在世,高壽不如高興,高薪不如高興,快樂是人類願意繼續繁衍的原動力。人生難得一心靜。心靜,才能心安。
  • 幸福,藏在糊塗裡
    木心說:「好人的世界,總有一種糊塗鄭板橋說:「難得糊塗,吃虧是福。」白巖松說:「人生的兩個基本點是糊塗點,瀟灑點。」有兩個患有癌症的病人。一個人耳朵靈便,從醫生的談話中聽到他們只能活三個月時間了。糊塗不是傻氣,也不是愚昧,而是一種氣度,一種修養,更是一種境界。
  • 為人處世,吃虧是福
    人生卻是「吃虧要趁早」。吃虧是福,想必人們知道這是鄭板橋的處世之道。他還有一句名言,就是難得糊塗。曾仕強教授就曾經說過,一個人的成長全是順風順水的話,那是很可怕的事。所以人首先要學會在逆境中求生存,在磨難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 大理「紅衣姐」事件:吃虧是福是假,忍氣吞聲是真
    文/ 花柴從小到大,幾乎每次吃了虧,上了當,受了委屈,家裡人都會說"吃虧是福,忍忍吧。"步入社會,去菜市場買菜,小販少找1毛錢,自己安慰自己說"算了,1毛錢而已,吃虧是福。"時間久了,就變得越來越忍氣吞聲,麻木不仁,工作中完成同事強加給自己的工作,生活上被相親對象百般挑剔,還要賠著笑臉不敢反駁,貌似吃虧是福這四個字除了起到催眠作用,讓自己成為一個只會忍氣吞聲的受氣包外,一無是處。
  • 學會忍讓,有時也是對自我的一種保護
    我一下子有點 著急,就說了一句,真不是我撞的,孩子突然往我這裡串,我沒來得及躲開,這真的只是意外。老太太依然生氣的嘀咕著,這麼大個人,走路眼睛也不看一下,真是的...... 一大早的,突然遇到了這樣的事情,說實在,心情真的低落到了低谷,但是,此刻我努力的將自己的心緒平復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