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財富集中到最後階段,所有的財富被唯一一個人全部壟斷,甚至包括水和空氣,這個人叫終產者。
很多人並沒有真正理解這要結局的可怕之處。不錯,一個人壟斷所有財產,其他人都成了他的奴隸,這是夠可怕的。但是,奴隸與奴隸主是一對矛盾的共同體,為了讓奴隸為奴隸創造價值,奴隸主就不能把所有奴隸餓死凍死打死。
但是,這個終產者並不不是奴隸主,他不需要奴隸,所有其他人對於他來說都是多餘的,最後他讓所有人都滾蛋。
因為,人與人之間分化越來越深,最後,終產者與其他人已經不是同一物種了,就像你不指望螞蟻為你幹活一樣。
——劉慈欣在《贍養人類》裡如是說
在天朝還在討論階層分化、固化這個問題的時候,正是大家對這件事才開始有所認識。而相對而言,天朝差不多是這個地球上把這件事控制的最好的國家了。
前文說到,目前不過是個分化的,裡固化還有相當的距離。那麼看看別的地方呢?
大多數國家都主動或被動的進入了自由資本主義的圈套。那些貧窮的大多數才是基尼係數最大的地區,那種分化更接近原始形態,生產力還不足夠發達,經濟生態薄弱,被大國操控形成兩極分化。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也好不到哪裡去,但是他們進入的是更高級的階層固化模式。也是我們需要警惕的模式。
隨著地球村的形成,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扮演者地球上二八原則裡的「二」。他們佔據著大量的資源,並且還在不停的獲取。所以本國的經濟和生產力接近目前的最高水平。在這種情況下,階層的分化開始了變種。
這麼優勢的資源,使得處於這些國家頂端的群體,尤其是掌握財富資源的群體與中下層的連結越來越鬆散。那些「家族」、「財團」、「巨鱷」們已經不再需要辛勤的勞動去獲取財富,只需要通過他們制定的各種規則、法律就可以將財富匯集到他們手裡。根本不需要與底層勞動者和消費者有過多的聯繫。
如果還不明白,就舉個慄子。
影視劇裡總有一些龐然大物的公司,經常出現的一句話是CEO說的:「我要對股東負責」。而那些股東只是坐在圓桌周圍的禿頂老頭或者老太太。他們的區別在於,CEO或許一年能掙1個億,但股東的身價卻在百億以上。而且隨著這個CEO越勤奮,這些人的身價越高。
這個CEO叫中產階級,可以叫做「高收入群體。」這些股東才是「富人」。這是有本質區別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呢?
寶馬CEO的薪資估計到現在也過不了1千萬歐元。
這個不為人知的家族大家可以搜索一下,結果就是如此。這還只是看得見的部分。
差距或許觸目驚心,或許有人也會說「到了這個水平錢就是數了」。沒錯正是這些數驅使著中下層的群體向上攀爬,希望有一天能爬到這個高度。
在階層分化之初還是有可能的。比如我們的阿里的馬總、萬達的王總等等,雖然已經巨富,但還在不停的為自己的企業操勞,甚至要拋頭露面增加和他人的連結。他們層次很高但還是要依靠中下層群體的支持才能匯聚財富。
所以目前天朝依然在分化,他們是最有希望成為頂層固化的群體而已。而且很多已經像模像樣了,比如我們長江實業的李總,聯想的柳總等等,他們完全靠資本運作和投資來完成積累和轉型,已經不需要靠單個行業和產品的挖掘、售賣來掙「辛苦錢」了。
當你什麼時候看不見這些名字,他們從你身邊走過你只以為是路人的時候連絕望都不知道是什麼了。
當上層群體已經不需要和中下層群體發生關係的時候,固化的就形成了。他們不再在乎中下層的狀態和感覺,這時無論這兩個群體處於什麼時間和地域,已經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國家」了,甚至是完全不同的「物種」。
感受不到這種殘酷?去看這個片子吧
——《時間規劃局》
估計小夥伴們覺得不可能,因為依據之前的描述好似有很多漏洞。
「富人」就不需要窮人服務麼?
「富人」就沒有交流的需要麼?
不是說是個循環麼?早晚窮人革命要顛覆這一切麼?
聽起來是這樣的,不知是否大家會關注到我一直在說整個邏輯裡面有個生產力的問題。
現在的生產力水平隨著科技水平的摩爾級別的發展,已經快到不可想像了。如果以上所有的問題「富人」都用科技、人工智慧等等技術彌補了。到時候窮人就真的沒有希望了,因為對於「富人」他們都沒價值。
物質可以合成、健康可以永續、人造人會彌補情感缺失、人工智慧部隊會阻止一切反抗。
我雖然不認為大劉的「終產者」會出現,但兩個「物種」很大概率的會出現。出現後,循環將結束......
後面一段可能我科幻看多了,也可能是猜測。總之我們離這一步還很遠,慢慢思考吧。
這篇文我無解,沒有方法論。我只能告訴大家多掙點錢,除了工資一定要有被動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