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暗湧
早上醒來,小 A 照常打開手機,點開那個熟悉的微信頭像,給他發了一句:「醒了嗎」。
小 A 盯著手機,等啊等啊,卻等來一句:「我們已經分手了,請你別再給我發消息了,這樣沒意思,否則我只能拉黑你了」……
這已經是他們分開的第十天。
分手時的糾纏不清、好感盡失,讓很多人有了一個相同的體會:學會如何經營一段感情很重要,怎麼結束一段感情也是一門大學問。
對於分手這件事,一直以來,我們都提倡好聚好散。敦煌莫高窟曾出土過一份唐代的「放妻協議」,這份協議有點類似於現在的離婚協議,大概內容是:「凡為夫婦之因,前世三生結緣,始配今生之夫婦。若結緣不合,比是怨家,故來相對……既以二心不同,難歸一意,快會及諸親,各還本道。願妻娘子相離之後,重梳嬋鬢,美婦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選聘高官之主。解怨釋結,更莫相憎。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解冤釋結,更莫相憎。一別兩寬,各生歡喜」,大概是多數人理想的分手狀態了。但現實卻常常事與願違。
早前,乘風破浪的姐姐張雨綺遭前夫袁巴元爆料婚內出軌,還被內涵有狐臭。儘管已經離婚,依舊不妨礙兩人微博互掐,且話題多次衝上熱搜榜單。面對互撕的局面,張雨綺直言尷尬丟人:
「我因為個人婚姻和情感問題多次叨擾大家,本來下了決心再也不把私事拿出來說了,但也確實沒有想到會遇到今天的局面。此刻,我覺得尷尬丟人」,「我抱歉讓我的孩子長大後會看到他們的父母曾有如此過往,我沒有保護好他們,深深愧疚,識人不清,我也有很多毛病,但是,老娘沒有狐臭!愛過,認。恨,也是真的。請袁先生把欠我的幾千萬還我,咱們此生不復相見。」
娛樂圈裡類似這種,前腳秀恩愛,後腳分手分到六親不認的例子比比皆是,雖然明星的感情生活更為複雜,但在普通人的圈子裡,確實也不難見到分手分到朋友圈互黑互罵、在好友面前相互貶低,撕到人盡皆知的情況。
不論是出於哪種原因,這樣「雞飛狗跳」的分手方式無疑是雙輸的局面。當你產生了分手的念頭,想要結束這段感情時,到底該怎麼辦,才能做到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別讓分手成為操控感情的工具
小 A 在感情裡是一個懂事、貼心的女生,但有個毛病是,一跟男友吵架就喜歡把分手掛在嘴邊。男朋友打遊戲沒有及時回復消息,她會刪好友、提分手;男朋友經期沒有問候,她會刪好友、提分手;男朋友犯錯,只要沒有及時改正錯誤,一定會說分手。
雖然每次都會以男友的示弱結束分手鬧劇,但她不知道的是,分手這件事給她的男朋友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直到那一天,她的男朋友約會遲到了半小時,她再次習慣性地刪掉了他的微信,還提了分手,然而這一次,她沒有像以往一樣收到他的好友申請,而是收到了一條簡訊:
「既然這樣,我們就分手吧。我之所以遲到半小時,是為了等著取提前訂好的蛋糕,我想給你個驚喜,因為你可能不記得,今天是我們在一起的第 520 天。就像那首歌裡唱的,『動不動說分手,每次都是你無理要求,別再用你的小脾氣,考驗我的溫柔』,你一次次的分手,每次都讓我崩潰,每次都讓我懷疑自己,在你面前到底還有多少尊嚴,我受夠了,這次,如你所願,我們徹底分手吧。」
小 A 站在街邊,呆住了,臉上掛著的是後悔的淚水,但是她隱約覺得,這一次,他真的離她而去了。
對於小 A 而言,在跟男友相處的過程中,漸漸地把分手當做了一種操控感情的工具。通過分手,逼迫對方認錯;通過分手,逼迫對方妥協;通過分手,逼迫對方做出改變;同時,也通過分手,讓自己更有安全感和掌控感。
有人曾經私信我,她總是忍不住想說分手,但說完又後悔,她也知道這樣不對,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關鍵時刻還是老樣子。
這可能與你的依戀模式有關。
心理學家菲利普·謝弗(Phillip Shaver)等人通過現代研究方法探索了成人依戀的模式,他們認為存在三種類型的愛情依戀模式:
研究發現,擁有安全型依戀模式的人大約只有半數,剩下一半的人都是迴避型愛人或者焦慮 - 矛盾型。迴避型愛人在一段關係中不容易信任自己的戀人,如果戀人靠得太近,就可能會感覺不舒服,從而通過分手來獲得暫時的安全感;
而喜歡說分手的人,更常見於焦慮矛盾型愛人,這類依戀類型的人一旦感覺被戀人忽視,就會非常焦慮和不安,情緒一上來就很容易克制不住自己,寄希望於通過提分手來獲得更多的關心,感受到更多的掌控感。
反覆地提分手很容易挫傷對方的自尊,傷害到彼此的信任感,從而降低愛情滿意度,一不小心還會翻船,假分手變真分手,造成大型尷尬分手現場。
如果你屬於這兩類不安全型的依戀類型,那麼當你又因為一些小事或者吵架中不開心的情緒,而產生分手念頭時,就要問自己幾個問題,讓自己冷靜下來:
當你回答完自己這幾個問題,相信你的心中會有一個答案,這次分手是你希望對方改變或者讓自己更有安全感的手段,還是感情走到盡頭的必要之舉。
以減少二次傷害為原則
排除掉利益鬥爭這類非情感因素,到底是什麼原因,可以讓昔日如膠似漆的戀人,在分手之際,撕下過往的情分,不計後果地陷入無情互撕的尷尬局面?
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分手的過程中,兩個人中至少有一人再次感覺到了強烈的被傷害的感覺。
不管是主動分手還是被動,分手本來就是一件令人受傷的事,如果在分手的過程中,一旦溝通的方式和方法存在問題,更容易對某一方造成二次傷害,從而導致情緒失控,做出一些讓雙方都難堪、對彼此都不利的行為。
所以,分手的過程也要講究方法,尤其要以減少二次傷害為原則。
1.因底線問題導致的分手
如果面臨的分手是由於底線問題導致的,比如,一方出軌或者劈腿、家暴等問題,出軌方或家暴方對另一方造成了較大的傷害,這種情況的分手,要想分得雲淡風輕是不大可能了,但選擇更好的方式讓分手的過程更溫和些,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以出軌為例,出軌方應該儘量做到以下四點,減少對對方的二次傷害:
(1)減少對對方自尊的損害
當我們遭遇背叛,除了憤怒和傷心,還會伴隨強烈的自我否定。
對象出軌了,反而懷疑是自己不夠好、不夠有魅力;還有的人會忍不住把自己跟出軌對象進行比較,假如出軌對象遠不如自己,還會產生更進一步的自我攻擊,如「你為什麼會去喜歡一個差我很多的人?難道我還不如 Ta 嗎?」,這些自我否定會嚴重損害我們的自尊,從而加劇憤怒、焦慮和不安的情緒,讓分手這件事變得更為痛苦。
所以,如果你是犯錯方,在分手時要反覆跟你的戀人強調這一點:出軌的原因並不是因為 ta 不夠好,不夠優秀。通過這樣的溝通減少對 ta 自尊的損傷。
(2)不過度描述傷害細節
一位朋友遭男友出軌,她一邊啜泣,一邊痛苦地說,「為什麼他要跟我說那麼多細節,他是怎麼對她好的、對她有多心動,他為什麼如此狠心,要讓我承受這些!」。當我們遭遇背叛,了解越多的細節只會激發更多的不公平感和嫉妒感,從而激發更多的憤怒和過激行為。
如果你是犯錯方,在坦白自己錯誤的同時,一定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犯錯的細節描述得過於詳細,這無疑是對對方巨大的二次傷害,也更容易引發分手過程中的激烈衝突。
(3)不為自己的錯誤辯解
很多人在出軌後,習慣性地給自己辯解,把出軌原因歸於戀人不夠體貼、感情不好總是吵架等等,但殊不知,這其實是在偷換概念。如果你是受傷害的一方,千萬別被這種套路繞進去,因為出軌這個行為無論如何都是錯誤的,兩個人在感情中的問題完全可以通過其他途徑來解決,而不是通過出軌,所以出軌本身和兩個人感情中的問題根本就是兩回事。
如果你是犯錯方,請真誠地承認錯誤,而不是給自己的錯誤找藉口,因為這意味著你在說,是對方的錯導致了你的出軌,這種二次傷害無疑會激怒對方,使發生衝突的風險增加。
(4)儘自己所能去補償,而不是簡單的說對不起
有的人在出軌被發現後,什麼都不做,只是一個勁地道歉,說對不起。這樣的道歉形式毫無意義可言,因為很多傷害不是一個「對不起」能承擔的了的。單純的幾句「道歉」只會讓受傷的那個人感到更多的不值得和被羞辱,「我這麼痛苦,你竟然覺得說幾句對不起就想讓我原諒你」。
所以,儘自己所能去提供補償,包括但不限於經濟補償,否則單純的一味道歉只會讓分手更加難堪和痛苦。
2.沒有過多傷害的分手
如果沒有上面提到的那些傷害事件,兩個人僅僅因為某些原因不能更好地走下去,好好分手意味著要做到以下三點:
(1)分手的過程中,避免人格貶低
以前碰到過這樣的案例,情侶分手,一方要求把在一起時送給對方的所有禮物都物歸原主,如果不是涉及情感詐騙,這種做法會讓雙方感受到人格的貶低,因為這樣的行為傳達了一種訊息:我們過去的付出完全是出於價值交換,完全沒有真情實感,過去的感情都是假的。
(2)表述分手的原因時,減少自尊傷害
有一種分手原因,叫做「我配不上你」,當你聽到這樣的理由時,很難不憤怒,因為這句話的背後含義是「我很差,但你卻跟我在一起了,是你瞎了眼選了我」,這無疑是對我們自尊的一種攻擊。所以,在分手過程中,如果你自以為是選了這樣的理由,不敢保證對方是不是會被激怒。
(3)分手時,減少冷暴力
相信你一定遇到過類似的分手宣言:「我想分手,但說不出口,這對 Ta 來說傷害太大了,所以,我乾脆不理 Ta,玩消失,等著 Ta 來主動跟我分手」。
不得不說,這波操作真的讓人抓狂。
沒有哪一種分手是沒有傷害的,如果借著這種名義,浪費別人的感情和時間,還要施加冷暴力,這麼做只會加劇對另一方的傷害,而且還可能會導致一些分手後遺症。比如,我的一位朋友就曾非常崩潰,一直克制不住傷心和憤怒,重複問著我同一個問題,「我到底哪裡做錯了,她要跟我分手」,這個疑問反覆困擾著他,以至於他跟前任糾纏不清,到最後,他要的只是一個明確的答案罷了。
好好溝通
上面講了很多分手過程中需要注意避免的方式,那到底怎樣的方式才算好好分手呢?程璐和思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分手思路:
(1)公開談論
心理學研究發現,公開討論是解決個人衝突的最有效的策略,這使個人更多地參與到他們的關係中,防止衝突升級(Canary, Cupach, & Messman, 1995)。公開談論是指兩個人以直接的方式,談論在感情中的得與失、各自的感受以及各自的失誤和遺憾。
面對離婚這件事,程璐和思文選擇了公開談論,當節目組提問,他們為什麼選擇分開時,思文坦言是因為他們兩個人在婚姻中過分獨立,導致了情感的疏離,而程璐也非常坦率地承認,自己在思文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沒有陪伴她,這種缺席對感情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在分手過程中,公開談論相關的問題,可以讓兩個人更快地冷靜下來,理智並且成熟地看待分手這件事,從而防止情緒化,減輕分手的痛苦。
(2)承認經營失敗的同時,也承認過去的美好
節目採訪中,有一個環節是讓程璐和思文給對方寫一段想說的話,思文給程璐寫的是:
「程璐,見字如面,現在這個時候吧,我就希望你比賽加油,畢竟你是我見過最好笑的男人,我們第一次聊夢想的時候,你就說你想當脫口秀明星,我覺得你可以的,實在混不下去的話,我還是可以借錢給你,總之有我在,你的前妻思文。」
短短幾句話,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們在一起時的美好時光,哪怕曾經的親密不在,但美好的記憶永駐。
在分手過程中,除了承認當下感情的失敗,也不要忘記曾經的美好,因為哪怕是過去的愛,一樣孕育著幸福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