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雖沒有封建時期那般閉塞,但是,也不是那麼自由。
總有一些打著「為你好」旗號的言論狼煙四起:
「男人三十一朵花,女人三十豆腐渣」
「女孩子就要早些嫁人,找個好婆家……」
我:
「……」
01
一系列的結婚言論讓一些年輕人壓力山大,焦灼不已。
甚至,在一些地區,才剛過20歲,不僅僅是父母,就連八竿子打不著的七大姑八大姨都比你還關心你的終身大事,催婚的催婚,安排相親的相親。
尤其是到了過年時節,那更是一些在外奔波的年輕人的噩夢:
年飯局上,一個個笑眯眯地問:
「喲,小X啊,這都二十多快三十了吧,有對象了嗎?如果沒有的話,我給你介紹個……」
這都哪跟哪啊,女孩又怎樣?30未婚又怎樣?
02
就拿朋友當個例子吧。
我的一個朋友,二十多歲,馬上就奔三十了,未婚,但是她也不恐婚。
她雖然對婚姻這個「愛情墳墓」有著些許的嚮往,但是又沒有那麼焦灼。
家裡也有提到過這件事,但是她父母更願意「放養」她,說白了,就是希望由她自己決定自己的終身大事,她父母只是在旁邊做個指導而已。
沒有催婚,也沒有相親,一切都按照最自然的節奏去進行。
她更相信的是,勢均力敵的愛情,才是一場婚姻長久的殺手鐧。
深以為然。
譬如錢鍾書與楊絳的愛情。
錢鍾書與楊絳從相識,相知,相婚,自始至終就堅持著四個字:勢均力敵。
也正因為這點,兩人才能在文革期間互相扶持,一起進步,並且創作出一篇篇驚鴻之作,成為後代膾炙人口的一段佳話。
可是,我們大多數人,都只是普通人,既沒有錢鍾書的才思敏捷,更沒有楊絳的大智若愚,勢均力敵、郎才女貌可能只是一個美好的幻想。
但是,我們也絕不能因為一時的衝動,覺得湊合著過就行了。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有這樣危險的想法,趁早將它打消掉。
03
我的鄰居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早年兩人就是迫於家人的催婚,實在不想招架,也都是快三十的人了。
相親的時候兩人表面看起來也還好,物質條件雖然不怎麼富裕,但那小夥子也保證結婚後一定會有所作為,不會讓女方受苦受累。
於是兩人就結婚了。
這結婚以後才發現兩人是如此的三觀不合,男方是一個看似憨厚老實的老好人,實則不求上進,在外人面前唯唯諾諾,有求必應,在家裡卻是另一番景象,不僅懶散無比,還老是撒謊。
女方則是一個強勢的人,兩人動不動就意見不合,三天一大吵,一天一小吵,弄得雞飛狗跳,鄰居皆知。
兩人有3個孩子,2女1男,這3個孩子上學、吃飯什麼的都要花錢啊,本身家裡就沒有多少積蓄,男方又不求上進,這樣一來,日子過得是每況愈下,拮据得很。
3個孩子也是可憐,每次父母一吵架,孩子就在屋裡哭,時間久了,孩子也似乎出現了心理問題。3個孩子無一不是內向無比,不敢見陌生人,自卑又敏感,在學校還總是被別的孩子欺負,但只敢哭卻不敢告訴老師和父母,成績也一蹋糊塗。
雙方的父母年紀也大了,幹活也幹不動了,還落下了一身毛病。本還指望他們兩個給老人看病養老呢,這下好了,老人生病住院時,這小兩口還在吵架,孩子也沒人管,老人也是弄得一肚子火,整天尋死覓活,甚至巴不得自己早些入土為安,日子簡直沒有了盼頭。
一代人草率結婚,結果毀了3代人的幸福。
老人不能安心養老;兩口子整天生悶氣;孩子最美好的童年也被撕碎。
所以,在你還沒有充足的物質基礎和能力時,就不要想著去早早結婚。
你身上背負的不僅僅是你這一輩的責任,更背負著老一輩和下一代的幸福。
雖說結婚可以讓人變得成熟,會讓人心有所收斂。
可是,
倘若你沒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和社會閱歷,
只是憑藉著年少氣盛的衝動,
婚姻真的就會變成一座墳墓,
不僅埋葬著自己的青春歲月,
更埋葬著雙親的老年和子女的童年。
同意的話就點個讚吧,也歡迎在下方評論區說出你的看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