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成熟的人,早已戒掉了情緒!「禪宗智慧」

2020-09-05 創客IP老梁

2018年10月,浙江有四個女孩在聚餐之後,因為搶著買單而發生了爭執。最終竟然鬧出了一人割腕,一人投河的悲劇。

一時的情緒激動惹出來的禍端,也會威脅到我們的生命安全。

「衝動是魔鬼」,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到頭來只會被自己的情緒所控制。

弱者才做情緒的奴隸,強者,早已戒掉了情緒,擺脫了支配。


1、情緒不好,只是格局太小

《莊子·山木》篇中有一個很形象的「虛舟」比喻:

一個人想乘船過河,正好對面有一艘船要撞上來,於是此人破口大罵,直指對方目中無人,不長眼。

可是當船真的撞過來的時候,此人才發現船上沒有人,這是空船。剛才的滿腔怒火,瞬間就消失無蹤了。

讓他憤怒的不是撞船本身,而是對面有沒有人。

一件事情傷害到我們的時候,讓我們憤怒窩火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面的人!

人的通病,就是太容易鑽牛角尖,太糾結於眼前小小的得失了。

如果我們能有「空船心態」,學會對事不對人,當然就會少一些紛爭,少生點閒氣。

人生在世,我們難免遇到幾個奇葩,如果把自己的精力都用在和他們置氣上,也太累了!

別總想著靠爭論說明是非,人生在世,誰也難保會遇到不順心的事,看到不順眼的人,放寬心態,一笑置之就算了。

一個人看不順眼的人越多,他的格局也就越小。

真正有眼界,有胸襟的人,把那些糟心的人和事兒當成「空船」處理。

面對別人無意的冒犯,不必放大對方的惡意,更不必心懷仇恨,過去就過去了。

只有這樣,人才能把精力放在更值得的事情上,不斷放大自己的格局。


2、情緒不好,只是不懂換位思考

莊子還有句話說:人能虛己以遊世,其孰能害之。


一個人如果沒有以自我為中心的陋習,也就不會因為一點小事火冒三丈。


反之,如果一個人太自自以為是了,別人稍微有點不順他的意,他就會暴跳如雷。

這個世界從不是專們服務於誰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

當我們看到兩艘船相撞,如果我們能夠問一句:「你沒事吧?」,對方還會負氣埋怨嗎?


與人為善的胸襟就像是一艘空船,自己能夠虛懷若谷,爭端和非議自然也會遠去。


莊子說:「人能虛己以遊世,其孰能害之。」


虛己遊世,虛己、忘己、忘掉私慾、偏見,這樣才能不害物也不害於物,不害人也不害於人。


放下執念和偏見,自然可以事事想的通,事事看得開。


3、情緒不好,只是想要的太多


這世間的大部分苦惱,不過是我們想要的東西太多了。


我們想得到的越多,和世界的交集也就越多,自然會招致更多的矛盾和分歧。


人的欲望是無窮的。如果我們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想法和欲望,自然會活得很累。


禪宗有一種特別的觀念,他們認為過度的欲望,是一切痛苦的來源。


在莊子將死的時候,他的弟子們都很悲痛,他們希望可以用最好的物質條件厚葬老師。


可是莊子卻拒絕了,他勸說弟子們:「在上為鳥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


你們為我打造最好的棺木,就是怕我的肉體被鳥獸吃掉,可是將我厚葬,我還是會被螻蟻吃掉。


揮金如土,不過是將我從鳥獸的嘴裡爭搶過來,送進了螻蟻口中,這又是何苦呢?


不如讓天地做棺槨,讓星辰做寶石,讓我的靈魂瀟灑自在地離開吧!


當我們削尖了腦袋追名逐利的時候,莊子卻把這一切都看淡了。


生命是一場修行,應當越活越明白。


有人卻捨本逐末,讓自己成了物慾的奴隸,一輩子只為欲望活著。


那些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身外之物,要那麼多又有什麼用呢?


倒不如將有限的生命活的精彩,至少在百年之後,能讓自己問心無愧。


莊子說:「天下有至樂無有哉?」


真正的快樂是存在的,但它絕不是名譽和金錢就能帶來的。


「至樂無樂,至譽無譽。」


真正的快樂,是與自然的合一,是與天地和一。


物質的快樂總是一時的,只有精神的快樂,可以伴隨我們一生。請您轉發分享,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相關焦點

  • 真正成熟的人,早已戒掉了情緒
    「衝動是魔鬼」,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到頭來只會被自己的情緒所控制。弱者才做情緒的奴隸,強者,早已戒掉了情緒,擺脫了支配。一個人看不順眼的人越多,他的格局也就越小。真正有眼界,有胸襟的人,把那些糟心的人和事兒當成「空船」處理。
  • 真正成熟的人,早已戒掉了這五樣東西,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周國平曾說: 「許多人的所謂成熟,不過是被習俗磨去了稜角,變得世故而實際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夭折。 」曾經以為成熟,是到了一定年紀後的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事實上,想像中的成熟,並沒有變成現實。一個人是否成熟,和年齡無關,更多時候,它是你的一種選擇。真正成熟的人,早已戒掉了這五樣東西。
  • 真正厲害的人,都已經戒掉了「玻璃心」
    今天寫這篇文章有兩個目的:一是還原真相,希望她能看到;二是藉此機會聊一下「玻璃心」。我覺得這是一個值得所有職場人去思考和面對的問題。01 、想要真正成長,從收起玻璃心開始什麼是玻璃心?照著字面意思理解就可以了,就是說心像玻璃一樣容易碎,敏感且脆弱,很容易受傷。
  • 三觀不合,永遠不會是一路人「禪宗智慧」
    人能成為朋友,靠的是相同的志趣,也就是看待事物的立場與觀點接近。真正的朋友應該有共同的興趣愛好乃至理想追求,或者說,朋友應該是同道。相反的情況,古人稱之為「道不同,不相為謀」,用現在的話來說,叫做「三觀不合,不相為友」。三觀就是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這「三觀」不合的人是不太可能做朋友的,勉強不來的。
  • 真正厲害的人,早已戒掉了情緒
    一件事對你造成了傷害,你生不生氣,發不發火,並不取決於事情本身,而是對方的人!世界上居然有這樣的人,這個人居然無視我!這個人居然想傷害我?不行,我對他不客氣!情緒也就在這裡爆炸了。真正厲害的人,把那些糟心的人和事兒當成「空船」處理。別人是無心的,事情是無意的,而不是一心想著報復。這樣人才能迅速調整自己,不斷放大自己的格局。
  • 《整理情緒的力量》:真正厲害的人早已戒掉了情緒
    緊接著,就是在將近400人的群裡對罵了一下午,最後以兩位業主都被業委會主任暫時拉出群才告終。情緒失控是很可怕的,而且具有極強的傳染性。如果你沒有辦法控制情緒,總是忍不住被情緒牽著鼻子走,就會影響到自己的生活質量。不僅自己老是氣鼓鼓的,身邊的人也會對自己敬而遠之。那麼如何能夠控制情緒,成為情緒的主人呢?《整理情緒的力量》這本書可以幫到你。這本書一經出版,在3年間重印了40餘次,銷量突破20萬本。
  • 修身養性,真正厲害的人,早已戒掉了情緒
    01 情緒不好,是格局太小。《莊子·山木》篇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乘船過河,前面有船要撞上來,這個人破口大罵,罵對方不長眼。一件事對你造成了傷害,你生不生氣,發不發火,並不取決於事情本身,而是對方的人!世界上居然有這樣的人,這個人居然無視我!這個人居然想傷害我?不行,我對他不客氣!情緒也就在這裡爆炸了。
  • 一個人的成熟,是戒掉這三樣東西
    只是,真正的成熟到底會有哪些表現呢?通常情況下,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戒掉這三樣東西。其實,當一個人戒掉了「死要面子活受罪」這件事情的時候,就已經成功的步入了成熟的階段,已經能夠坦然的面對「丟面子」這件事情。唯有那些不成熟的人,才會特別的注重自己的面子,生怕被別人說自己沒出息,可一個人越是在乎這些,反倒越容易被人瞧不起,很難能夠有所成就,因為在他看來,束縛自己的東西太多了。
  • 恰到好處的人生「禪宗智慧」
    只有在身體和心靈之間找到平衡,才是真正的健康。用打掃房間來排解負面情緒。既能夠把房間打掃得乾乾淨淨,又不用花太多時間和精力的「掃除法」可以消除負面情緒,讓自己更積極地面對生活。有時心情不好,這時如果能把家裡打掃乾淨,看著整潔舒適的家,心裡也會暢快無比。在清理垃圾的過程中,自己的壞心情也得到了有效地釋放。在人才培養方面,比起「工作熱情」,我開始更加注重員工的「工作態度」。
  • 「兩性」男人心智成熟的表現有哪些?
    1.從來不裝逼,除非有目的2.明白一切事物因緣而生,開始接受變幻無常3.懂得維持形象,經常顧及身邊的人4.野心小了,逐漸明白知足常樂5.真正心智成熟的人,從來不做無謂的表面功夫6.永遠不把後背留給別人,也不輕易暴露心中所想7.具有經濟、思維、人格三重獨立的能力
  • 「你已經是個成年人了」「可我還沒準備好」
    你覺得挫敗、無力,開始問自己:這不是「最好的時間」嗎?為什麼我這麼焦慮?是不是我有問題? 你沒有意識到,也許,你跟太多人一樣,正在掉進「成熟陷阱」。它負責大腦的大部分「理性」工作:管理情緒,舉止得體,進行複雜推理,思考,計劃,做出重要決策,解決問題……可以說,讓你成功扮演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所需要的工作,基本上是要由前額葉完成的。 但讓人難過的是,這個對我們非常重要的前額葉,卻是大腦中發育最晚的部分。
  • 真正成熟的人,都懂得裝傻充愣
    所以,在撞見顏回吃米飯的這件事上,孔子選擇裝傻是一種非常冷靜成熟的處理方式。正如孔子所言,很多事情,哪怕是親眼所見,也不一定是真的。如果不想有誤會發生,不想因錯誤的判斷而犯下一些錯誤,我們在遇到事情時往往就需要有個「冷處理」的過程,需要等一等、看一看,然後再下結論和判斷。我認為,這就是一個成熟穩重的人在做人做事時所擁有的思維和習慣。
  • 蔡康永​:​真正聰明的人,早已學會了告別朋友圈
    朋友圈雖然是一個五花八門的世界,但是真正聰明的人,早就戒掉了朋友圈。早已戒掉了在朋友圈埋怨,也戒掉了自己的負面情緒,更戒掉了自己情緒的散播。,戒掉了在朋友圈散播負能量,戒掉了在朋友圈埋怨,他們懂得要化情緒為動力,在「朋友圈」以外的真實世界裡努力地活著。
  • 一個人真正成熟的幾種表現
    裝bi的確很爽,但也往往和「拉仇恨」,「出頭鳥」、「眼中釘」掛鈎。因為一切的抱怨、賣慘、裝可憐、博同情……除了讓你被打上「不成熟」、「能力差」的標籤,沒一點作用。木不語斧鑿,真正心智成熟的人,從不會炫耀自己受過的傷害和痛苦,畢竟除了親近的人,誰也不會在乎你那雞毛蒜皮的小事,照顧到你背後的情緒。
  • 在座右銘裡的「胸懷」,「雅量」和「信仰」!
    李開復在他的書中,談到他的座右銘:「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便兩者的不同。」這句話是我修改 Serenity Pray,原文不是用胸懷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而是用寧靜和信仰接受。
  • 每個人都遇過的「垃圾人」:什麼是「垃圾人定律」?
    每個人都遇過的「垃圾人」:什麼是「垃圾人定律」⁣也許,你真正是遇上了「垃圾人」。 ⁣⁣ ⁣⁣⁣⁣【垃圾人定律定義】⁣⁣⁣其實垃圾人定律並非心理學專業用詞,而是衍生自「垃圾車法則」的網絡用語。所謂「垃圾人」,是指負面垃圾纏身的人,他們充滿了憤怒、怨氣、挫折、煩惱,甚至仇恨。垃圾人定律指的是心中垃圾積累到了臨界點的人,當倒黴的人撞上他們的槍口,垃圾人便遷怒於別人。 ⁣⁣ ⁣⁣⁣垃圾人的心理防衛機制轉移指將在危險情況時累積的負面情感轉移到安全情況時釋放。例如:酸民和鍵盤戰士把生活的不如意轉到網絡上釋放,肆意攻擊別人。
  • 幸福的密碼「禪宗智慧」
    原來是因為我們總是把不屬於痛苦的東西當作痛苦;把不屬於憂傷的東西當作憂傷;把不屬於悲哀的東西當作悲哀;而把原本該屬於快樂、歡喜、幸福的東西看得很平淡,沒有把他們當作真正的快樂、歡喜和幸福。有人說:幸福是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有人說,幸福是一生平安;有人說,幸福是衣食無憂;有人說,幸福是一輩子健康;也是人說,幸福是每一天都快樂……  幸福是不能全部描寫出來的,它只能體會,體會越深就越難以描寫,因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實的匯集,而是一種狀態的持續。」
  • 為什麼說,戒什麼也別戒掉情緒?
    果不其然,打開搜索,滿屏的「自以為成熟」的人告訴我:成熟的人,早就戒掉了自己的情緒;真正厲害的人,早戒掉了情緒;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在朋友圈戒掉了情緒…… 甚至有不少自媒體宣稱:你不戒掉情緒,你就毀掉人生。 媽呀,正暗自垂淚、心懷內疚的我突然虎軀一震:像我這種經常發脾氣、時不時就自我懷疑,無理取鬧的人,下半輩子就算是完了?
  • 「禪宗智慧」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當代年輕人的世界有兩種人,一種是成熟的人,一種是「老」人。大多數人活成了後者。年紀輕輕卻整天活的沒有朝氣,一邊為生活的窘狀焦慮,一邊卻依舊抱著玩手機到深夜停不下來,混跡在虛擬社交網絡中。做事情總是三分鐘熱度,任何事情都發誓從明天開始。當懶散成了習慣,自律成了人生廢棄的信條,很多人會變得越來越空虛、焦慮、麻木、自卑。
  • 真正厲害的人,早已戒掉了這三種貧窮思維
    真正厲害的人,早已戒掉了三種貧窮思維,從而讓生活越來越順,越過越好。,一旦付出就想要得到立刻的回饋,如果看不到回饋,人就會焦慮,就會堅持不下去。可是,世上幾乎所有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的人堅持一年、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都不一定能夠見到曙光。倘若一個人過於急功近利,看重回報,那麼唯有那種日結工資的短工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