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會說:我沒有錢,怎麼理財?那你如果這麼想了之後,就隨意揮霍,這樣你就永遠沒有錢。
沒錢怎麼理財?這個我是過來人。就讓我將自己身無分文來到大城市,從找工作到攢到一定的積蓄與大家分享吧!
我畢業以後在家裡幹了一年多的農活。的確,農村裡的農活又髒又累,真不是一個姑娘願意幹的。於是,為帶著僅有的一點路費,通過一個已經紮根在一線城市的大姐姐給我介紹了一份工作,到現在我已經攢了不少積蓄了。
起初,我口袋裡沒有錢怎麼生存?這是一家酒店,吃喝是老闆的,有集體寢室,這樣我並不需要多大的開銷,但做了一個多月,跳槽了。跳到了一家私人小企業,在那個小小的單位,我進去一周後當上了領班。領班很多事情可以自己做主。比如:下班後繼續組織大家工作,好在我把理由說給大家聽,他們都很配合,聽我的。
我們的單位四周都包圍著商場、電影院、美味小吃,應有盡有……
我說我們不出去,出去就要花錢。的確,之前我們每次出去,我們一幫愛美的姑娘都要買幾件好看的衣服。那時候我們工資一周結一次,但有些人能攢些錢,有些人卻接不上,往往透支。
而我與老公就是從賺這一點點錢到現在買房買車。我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我們夫妻倆無論如何每月規定要存上1w元,剩下的錢自己看菜吃飯,錢多就放鬆點,錢少就緊張點。可以說一個月多少錢夠花,這是沒有規定的,一千也過得去,但一萬也能用得完。
有一次我們到了月底就把錢花光了,怎麼辦呢?我們倆只好硬著頭皮向給我們帶孩子的阿姨她老公借,沒想到人家口袋裡拿出來一疊全新的百元大鈔。老公感慨:「我們都不如一個中年大叔……」我勸慰他,是的,哪有多少年輕人就有錢?不都是到了中年才會有固定的房產出租,工資,加前半輩子的積蓄嘛!若我們從現在開始攢錢,不也與人家一樣嗎?
自那以後,老公除了在公司固定上班又另外找了一份兼職,這樣我們每月工資翻倍。沒多久,我們又買了門面房。這是一個熱鬧地段,出租的價格很可觀。就這樣,兩年後我們又看中了一套學區房,於是果斷付出了首付。現在,漲價超才原來的幾番 。可以說:我不看電影,不怎麼出去消費,也很少交朋友,但我的朋友一個就是一個,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她都會真心真意幫我的。
我認為交朋友與理財有相似之處,看準了一個人就交一輩子;理財也一樣,房產比較穩,這是固定資產。如果吃喝,金山銀山也能吃得空。
我就是這樣過來的,我想告誡比我年輕的朋友們,錢再多都能花完。在我的身邊有些人一個月不下於2w. 到了年底也沒存下多少錢,而一個月幾千的,卻把日子過得井井有條。關鍵還是要懂得一點理財方式。
比如說每個月給自己定一個存錢的目標,剩下的可以隨意支配,這個時候再省錢就好。
比如說掙錢攢夠之後咬咬牙買一套比較保值的房子,每個月還貸款的話,一方面會給自己增加動力,而另一方面這套房子也會在不定期得增值。
比如說在自己不是很辛苦的情況下,還可以找一份兼職,兩份工資不說,也證明了自己的真實價值,不是很好嗎?所以說沒錢就更需要謹慎著花,不都是從無錢到有錢嗎?
我們身邊有很多例子,年輕的時候也是白手起家,到了中年或者若干年以後,他們有房產、有自己的公司和企業的股份。
但這些都需要一個良好的素質和精準眼光。像信用卡、借貸,再困難都不要接觸,這個錢用了昨晚還是自己還,甚至加倍奉還,這就無形中給自己增加了負擔。
睿智的頭腦和精準的眼光是非常重要得。比如說手頭上有一定的經濟實力,通過自己睿智的頭腦和精準的眼光分析,可以與效益好的公司參加入股,每年有一定的數額與你分紅;你坐在家中拿錢。這比買豪車,去酒店消費要實在的多。
最後想對大家說:攢錢固然重要,但身體更重要。很多人到了一定的年齡身體上出現狀況:比如高血壓、高血糖、低血糖、肥胖症等亞健康,這樣即使手頭上有錢還要花錢治病,又有何意義?
我的建議是在賺錢理財的同時,過著輕鬆愉悅的生活,有著持之以恆的鍛鍊習慣,這也是投資。把身體養得好好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最後想對大家說:「理財」是人生中不容忽視的重要部分。理財並不是只有等到找到第一份工作,領取第一份薪水才可以開始,理財的理念你知道得越早越好,哪怕你還是個在讀大學生。
在時間和精力相對充裕的生活中,正是你積極學習理財知識的最佳時期。那麼,從這一刻開始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