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愛情觀:我不是不想結婚,我只是想和喜歡的人結婚

2020-09-14 逐陸先生


我今年26歲,雖然不算是事業有成,但是還算穩定。我的朋友、父母、同事都催我找男朋友、結婚,然後生孩子,我說我沒有這個想法,他們一臉惶恐的說不要不結婚,不然會孤單的。

其實,我不是不想結婚,我只是不想和沒有感情的人結婚。


如果婚姻只是為了不孤單,那這樣的婚姻對我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我有我自己想做的事情,我沒覺得自己是孤單的。

我的一位高中同學因為沒有考上大學,所以她的家人給她安排了一份餐廳的工作,然後安排了相親。她最初對相親充滿了反抗,她不想因為結婚而相親,也不想因為結婚而結婚。但是她沒有力量反抗,所以她最終選擇了妥協。

她最終和父母口中合適的人在一起了,結婚、懷孕、生子,被父母壓著走了這一步又一步。


兩個月前的端午我回去偶然間見到她了,以前溫柔的她開始說起了髒話,以前愛打扮的她不再注重自己的外貌。總之,她變了很多,我不知道這樣的改變是好還是壞。

我看著她抱著自己三歲的小女兒,眼中充滿著對孩子的愛意,但是她老公打電話來的時候剩下的只有冷漠和指責。

那天因為各自有事所以沒能坐下來好好談談,不過晚上回到家我看到了她發給我的微信:&34;當我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已經知道了她對於這場婚姻的答案。

那次見面之後,我更加堅定了我內心關於婚姻的想法:我要嫁給自己喜歡的人。

如果愛情和婚姻一定有一個排序,那一定先有愛情再有婚姻。沒有愛情的婚姻就只是兩個人在一起過日子,沒有溫情,只有現實。


我的直系領導是一位女強人,她今年33歲,但是還是未婚。剛入職的時候,我問她為什麼還不結婚,她告訴我結婚不是大勢所趨,而應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如果因為認為結婚是大勢所趨,而選擇一個父母覺得不錯的人結婚,那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和本身的價值。

的確,結婚應當是兩個有感情的人互託終身,然後共同經營屬於他們的餘生。

也希望現在正在思考婚姻意義的人知道,其實你不是不想結婚,你只是不想和父母口中的合適的人結婚。也請你不要放棄,終有一天,你會遇見屬於自己的愛情和婚姻。


素材來源/網友投稿

文案編輯/逐陸先生

相關焦點

  • 孟佳:不想結婚不是恐婚,我只是在思考自己的人生
    原話是這樣的:當我越來越獨立了以後,對於依賴,對於和另一人產生羈絆,對於結婚,就覺得離我好遠,好陌生。沒有結婚的理由確實是我現階段的想法,我不是恐婚,我是在思考人生,有和我一樣的嗎?有人說,女孩子就是要搞事業,只有思想獨立,經濟獨立,才能有愛情獨立。這句話看起來好像很正確,但是仔細想想,還是經不住推敲。
  • 一個戀人,看透一場婚姻:我不是不結婚,只是不想和你結婚
    所謂的不婚主義者,我一直認為不是結婚,只不過一直沒有遇到結婚的那位。有句話很俗,但就是那麼個理:他不是不想結婚,他只是不想和你結婚。身邊很多三十出頭的朋友。不管男性還是女性,他們如今大多都是單身,也有保持著戀愛。他們是真的真的不想結婚嗎?不是。
  • 我不是不能結婚,而是我不想~
    這回話出於陳數、童謠、潘粵明最近熱播的一個新劇《誰說我結不了婚》,翻拍自日本的《我不是結不了婚,只是不想》。這部劇可以說是一部非常好的現代女性面對世俗婚姻觀的反抗劇了,現實劇中有些臺詞真的寫的非常符合現實。很多女生都是迫於社會輿論、經濟壓力、年齡而選擇結婚。哪怕你事業有成、膚白貌美,過得不錯。
  • 我只想和喜歡的人結婚
    只是,就算別人都可以,我卻依然還是不想隨便將就,一心只想和喜歡的人結婚。然而,這看似漫長的一生,算一算,其實也不過只有幾十年,就只是彈指一揮間。當人生沒有從來,又是那麼的短暫,每一天都顯得那麼的珍貴,那麼我當然不願意那麼慷慨,把日子和自己不喜歡的人捆綁在一起。和喜歡的人在一起,自己才會開心一些,而和不喜歡的人在一起,原來就很不容易的日子,只怕是會顯得更加的灰暗,完全看不到任何的希望,那樣的日子,當然並不是我想要的。
  • 我,苦逼的90後,不想結婚,更不想生孩子,別逼我
    選擇生孩子,只是萬事俱備下,愛情的結晶。想起網上看到的一段對話,既嘲諷又現實。 問:「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想結婚?」 答:「不能給我愛情,還來分我的麵包,關鍵分了麵包還不領情,不領情也算了,還全家防賊一樣防著我。」
  • 「你很好,但不是我想結婚的人」
    最根本的原因,莫不過於,她(他)只是不愛你而已!《北京女子圖鑑》中女主角陳可依想和富二代於揚結婚,兩個人因工作相遇,年齡相仿,凡是情侶間該發生的,二人都發生過了,不該發生的事情,也發生了,但在酒場上,陳可心疼於揚被灌酒,於是提出替於揚擋酒,如果不是深愛一個人,怎麼可能會為他擋酒?
  • 當代年輕人愛情觀----我的觀點
    那你談的什麼意思,為什麼不直接結婚呢。以前得人也結婚。也沒有談一輩子也就過下來了,其實談戀愛,說白了就是想找到那個適合自己得。你一想到這個人,你就會滿臉笑容,你會想跟他在一起。你跟她在一起你就會覺得開心快樂。生活源於開心快樂。你都不開心不快樂,那還不如自己一個人呢,何必找一個人更不快樂。我認為呢,不要為了就是家裡著急這種的就結婚,因為現在結婚離婚其實也很頻繁啊。何況人生真的不是很長,你睡覺的時間。
  • 我想結婚,但男朋友還不想怎麼辦?
    那些什麼都不想,不思考未來,不思考生活,哄著你就往民政局跑的男人,未必是愛你,有可能是在騙你。當然,也不是說沒錢就不可以結婚。在雙方家庭談融洽,並且暫時不要孩子的情況下,只要彼此相愛,其實結婚和不結婚都是一樣的。無非是一張證書的的區別和身份的不同罷了。
  • 「我要結婚了,和不喜歡的人.」
    「我要結婚了,和不喜歡的人。」前段時間,小姐妹趙快樂發來這麼一條消息。
  • 我的愛情觀: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都是耍流氓
    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的愛情觀,每個年齡階段也都有每個年齡階段的愛情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情觀,只要不違法犯罪,不違反道德倫理,我想只要自己喜歡,不妨礙別人,都是無可厚非的。年輕的時候我也曾經嚮往過一見鍾情的愛情,那個時候被瓊瑤阿姨的作品迷得整天五迷三道的。仿佛愛情是生命的唯一樣。可以為了愛情放棄一切,甚至是站在家人的對立面上。
  • 我來說說我對愛情觀的一些看法
    說到愛情觀,首先說說這愛情觀的概念,愛情這兩個字,大家和我一樣都很熟悉,男歡女愛,當人成長到一定年齡了,就會對異性有好感,喜歡聚在一起,聊聊天呀happy一下,慢慢的有感情了,相愛了,這就是愛情誕生了。
  • 遇不到合適的人,我就不想結婚
    以前只是偶爾念叨,而現在不僅僅是催促,說她不結婚就是不孝,更甚者,似乎還有著一些威脅的成分,說她再不結婚,就不認她了,要跟她斷絕關係。當家人這般對她,姑娘很無奈,她說不是自己不想結婚,只是奈何就是一直都沒有遇到一個,真的彼此性情相投,能夠攜手此生的人。
  • 「我想和你結婚.」
    」我想和你結婚。「這句話一定能嚇跑不少男孩。後臺有人問我,說,「怎麼才能證明你很喜歡一個人呢。」我想,就是想和他結婚吧。從情侶的關係變成夫妻朝夕相處的樣子,就是我很喜歡你的證明。微微曾經在她的博客裡寫,「我這輩子只想快活一生,不想被一張破紙束縛靈魂」。
  • 作為90後,我想談一談我的愛情觀
    愛情不是一成不變的情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情觀,那麼我的愛情觀是什麼樣,我想跟大家談一談。 作為標準90後的我來說,已經成為當今的情感大軍,最早的一批已經步入婚姻的殿堂,那對於我這個還沒有結婚的人,應該是有資格來討論愛情觀的吧!
  • 我的愛情觀;
    我的愛情觀,我是出身在50年代末期,結婚在八十年代初期,那時剛剛改革開放,我的愛情觀也就很簡單,找一個老婆結婚成立一個小家庭,生活水平只要馬馬虎虎就行了,日子過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就是目標,我的愛情觀也是普通人的愛情觀,沒有什麼高大尚,我對愛情觀的理解大概都在這四個方面,夫妻情感,家庭和睦,品貌,白頭到老,我將從這四個方面進行敘述。
  • 我的愛情觀和你的一樣嗎?
    每個人的想法,也許跟葉子一樣,看著一樣其實它又不一樣的。每個人,不一個年齡段同樣一件事情。卻會有不一樣的想法。今天我們來說說愛情觀。當我們年少時,會覺得兩個人在一起,開開心心最重要。其他的都是次重的。這時候的愛情觀是最直接的,也是最純潔的,當然,也是最懵懂的。
  • 我不是結不了婚,只是不想
    以前看過一部由阿部寬主演的日劇叫《不想結婚的男人》,沒想到還有關於女人的《我不是結不了婚,只是不想》,這部劇由曾飾演過《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的日本演員中谷美紀主演。保持單身雖然自由,在生活上卻難免會受到一些人的嘲諷,而且生活中一個人照顧自己時間久了人還是會感覺孤獨吧,當然某些內心強大的除外。蕭伯納說過,結婚會後悔,不結婚也會後悔。其實無論哪種選擇,路都不會一帆風順。
  • 我承認,我想結婚了
    我結婚只是為了安父母的心。 @尷尬先生不想讓別人指指點點,更不想讓父母擔心。 @熙熙本來不想結婚,但老媽和我深談之後,覺得還是找個人結婚吧。 也許婚姻沒那麼糟,而且不想讓媽媽難受了。 @雨小文一定是遇到喜歡又合適的人才會結婚。
  • 爸媽,對不起,我不想結婚
    結婚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是兩個當事人順應自己的內心做出的選擇,而不是迫於外界力為了結婚而結婚。但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卻不是這樣想的。我們公司有一個29歲的單身小夥子,一個26歲的未婚小妹。平時休息聚會的時候,大家總是有意無意地把焦點放到他倆身上,讓他們抓緊點,差不多就行了,說再往下,就被動了。
  • 是不是學歷越高,越不想結婚?"不是,只是我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文|遇見小媛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和自己身邊高學歷的人一談起戀愛結婚,他們就顯得無感,和他們在追求事業的工作熱情一點兒都不匹配。那麼這是為什麼呢?我們簡單來解讀一下:高學歷的群體,他們優秀,但他們更努力,他們會因為自己的追求而放棄很多東西——喜歡的或不喜歡的,在自己想得到的東西之前都不在考慮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