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時代對生命的意義的重新思考

2020-10-30 思奇視界

經常聽見有人問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啊?這個問題比較虛無飄紗,但實際上卻對每個人的意義重大。因為它是每個人做事的動力和方向所在。很多人某一時刻總會被這個問題困惑,當他找不到這個問題答案時,他就需要自己給自己找一個自己認為對的答案。如果沒有答案時,他就會變得非常迷惑,消極。也很有可能因為生活一點挫折放棄生命,或者放棄希望,隨波逐流。

這個問題對我而言其實在大概大學畢業前也多少是困惑的。但一些原因使我覺得這個問題其實有確定答案的。實際上對每個人都有唯一確定的答案。主要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我長久以來對機器人非常感興趣。另一個原因,是我在大學期間有一段失眠,輕度抑鬱的經歷。這兩個方面其實有內在的聯繫,因為你要不斷思考生與死的問題。如果機器達到強人工智慧,那就是一個獨立意識的個體,它存在著生死。而抑鬱並發的失眠,很多時候會讓你有瀕死感。這些都逼迫你思考。

很多人找不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原因在於所有個體上的生命的意義被死亡所隔斷。所以只能陷入無盡的虛無,因為如果有死的存在,那麼所有的意義就被它阻斷。再大的意義就被瞬間清零,生和死就是人生的兩個無窮大的奇點,它就是有這種力量。

但如果你從人類群體性去考慮,人類總體的方向卻是異乎尋常的確定。所有人類所做的努力都是在發展生產力,發展科技,這些都是通向目標的方法。但目標是什麼呢?

人類總體的目標,就是求得生存,並在此基礎上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然後在全知全能的情況下反過來更好的生存。人類的野心和願望其實就是成為,神。其實每個人都有這種隱隱的願望,但這個目標過於宏大,以至於大多數人談到它時只能迴避。迴避的時間長了,逐漸地也就忘記了,然後一遍又一遍去追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然後得到一些似是而非的答案。

人生其實對所有人來說,其實整體就是一場等待執行的死刑。但當這個牢房足夠大,等待期又足夠長時,你會驚奇地發現,大多數竟然忘記了自己身處牢籠。無數人有無數多的欲望,但這些欲望到最後都無關痛癢,那些快樂也無足輕重。當刑期逼近,親朋好友逐漸離去,自己的刑期也將來臨時,猛然發現,痛苦才是人生最真實的感覺。我想所有人,大多數人,沒有準備好命運的殘酷,命運不會因為你幾滴眼淚放下屠刀。就算你很年輕,但你的父母會離去。就算你很富有,你也會年老無力。更不用說,各種疾病造成的身邊人的離去。你痛苦,但到時仍然無能為力。

但有一些人開始明白,然後他們開始積極謀劃這場越獄。對一部分人來說,人生確實就是一場越獄,掙斷各種各樣的枷鎖,獲取形形色色的自由。但最可貴的自由,就是對生命權的自由卻想都不敢想。人工智慧帶來了對永生的希望。而永生是個體生命的意義存在的唯一解。

很多人談到這個話題時大多數會認為它不可實現,或者在和大自然作對,要順其自然接受死亡的安排。但只有奴隸才會接受他人的安排,而且他們也不是心甘情願的。但遇到強大外力時,大多數連反抗的意識都沒有。但人類一直在對抗自然,許多年前人們對月球都覺得可望不可及。當有時候我一本正經跟人討論這個問題時,我老婆就假裝不認識我了。

但對我來說,人工智慧的時代,這個是可以被討論的。永生並沒有破壞任何已知的自然規律。人的生命的限制很可能僅僅是一個結構性的缺陷。正如蓋茨所認為的,生命可能可以看成是一種數據和算法。他也投入其中,試圖用計算機的方式來攻克癌症等問題。俄羅斯也有人想通過虛擬大腦的形式,延續意識。

生命的意義在於生命本身。這是唯一正確解。其它所有意義價值都是虛構的。所以每個人只要有機會有實力都應該投入到這個事業中去。比如扎克伯格承諾將其99%的財富投入到醫學等方向,希望在本世紀內攻克所有已知疾病。我喜歡他的這個野心,這是一個充滿善意的野心。沒有比讓人脫離疾病更大的慈悲。一個人可以忍耐貧窮,但是可以被疾病擊垮。

你發現很多國外的企業家等有實力的個體已經從不同形式去嘗試觸及這些問題。包括馬斯克的火星計劃,其實也是為了人類未來的生存需要。而中國的有財力的個體也在增多。許多人拿著幾百上千億的財富不知所措。比如有的企業家要給王菲1.5個億合作一首歌。當然這是別人的財富,他確實有支配的權力。但也要明白,財富有積累效應,如果一個人的擁有財富足夠多,他同時可以試錯的機會就越多,積累速度會越快,然後會虹吸社會資本。所以像蓋茨說他不配擁有這麼多的財富,是這個意思。有的人獲取社會資源的速度到後期就和努力沒有關係了。所以社會個體期待這些擁有資源的人做更多的事也是可以理解的。並不是人人都有這種天時地利,如果所有的富人不行動,爭取最好的結果,那麼社會比它理應發展的速度會變慢。當然我們不能去指責任何人,只是希望我們自己如果有一天也獲取這般成就,不要忘記人類還有許多事情要去做。

就目前來說,就我自己認知而言,人類需要做的幾件事情,包括消除貧窮,消除貧富差距,消除疾病,掌握生命的密碼。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可能最有力的工具主要是人工智慧。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會有這些方向的志向,當然也不強求。但這個就是明確的方向。將個人的努力匯入人類共同的事業中,個人生命的價值至少會提高一點點。如果從別的途徑獲得了巨大的財富,也希望不忘記回到這個事業中去。這樣一代一代,一次一次努力,當某一天,解決了這個問題,你會發現生命有了它真正的價值。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開始改變生活方式,區塊鏈在人工智慧時代的作用
    區塊鏈具有三種形態的發展過程:1.0時代:數字貨幣,比特幣是目前發展最成熟的一種數字貨幣應用;2.0時代:智能合約,其運行的三要素是自治、自足、非中心,最早興起的智能合約系統是以太坊的開發應用。3.0時代:智能社會,區塊技術將有效解決國家治理中的隱私難題、風險難題以及公平難題。」高奇琦希望區塊鏈的發展能夠克服中心化的問題。
  • 【回顧】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時代的API經濟研究報告
    3.0時代 API服務的發展歷程也可以看做企業數位化過程中系統集成需求不斷變化的過程。2007年前後,隨web2.0時代到來,企業信息和資源跨出企業內部,各企業系統不再是孤立狀態,系統資源和數據的整合需求也擴散至外部,進而出現了UDDI技術規範和基於SOAP協議的API接口,系統集成步入API2.0時代。
  • 自己買的人工智慧愛上了女友,我該怎麼辦?
    那是他剛買來不久的人工智慧機器人,亞當。黑暗中,查理自嘲般地想:我恐怕是第一個被人造生命戴綠帽子的男人,我真是時代的弄潮兒啊。在我們當下的時代,這種事情絕不可能發生,但轉念一想,未來的某一天,這種情況也許真的會出現。那是一個奇怪的時刻。未來的人類,我們後代中的某個人,被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工智慧戴了綠帽,到底應該作何反應?把他看成機器,還是人類?
  • 人工智慧貫穿谷歌I/O大會 比手機更有意義
    人工智慧貫穿谷歌I/O大會 比手機更有意義 2016年05月19日 10:18作者:新浪科技編輯:王普   我還記得去年穀歌大會的混亂keynote
  • 《思考的意義》
    本鹹魚的理解是,即使是面對最絕望的困境,人類也不要放棄求生的希望,人類的思考可以創造出無限的未來。所以,要多想。 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在《思想錄》中曾經說過,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人類是一根能思考的葦草。用不著整個宇宙都拿起武器來才能毀滅;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 《活出生命的意義》:生命的起起落落,都是在訴說它的獨一無二
    在那樣的情景下,麵包的意義已不僅僅局限於麵包本身了,它是生的希望,是人性良善的載體。收到這一片麵包的弗蘭克爾頓時熱淚盈眶,他珍而重之地將這份贈送麵包的善意埋藏於心底,也正是這份善意,使他在深淵中看見了曙光,星星之火,點燃了他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 既然人遲早都會死亡,那麼生命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人類是一種善於思考、喜歡思考的生物。而正是這種極為卓越不凡的能力,才讓人類從眾多哺乳動物中脫穎而出,建立了今天輝煌的人類文明。可以說思考是繼使用和創造工具之後,另一個將人類與動物區分開的重要標誌。,一定曾思考或好奇過一個問題:既然人遲早都會死亡,那麼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 圖靈測試已經過時,人工智慧需要建立一套全新指標
    亞馬遜Alexa副總裁兼首席科學家Rohit Prasad認為,舊的計算標準對當今的人工智慧時代已不再具有借鑑意義。在這篇論文裡,他回答了這個問題——「機器會思考嗎?」。該測試的目標是確定機器能否表現出與人類難以分辨的對話行為。 圖靈預測,到2000年,普通人在模擬遊戲中將人工智慧與真人區分開的概率將不到70%,遊戲中的回應者可能是真人,也可能是人工智慧,而評估者對此毫不知情。
  • 換個角度看AI:追溯人工智慧研究的歷史和哲學邏輯
    小說探討了將人造生命創造出來並引入社會所產生的一系列後果。令我們困惑的是,書中的怪人一方面做出毫無人性的暴行,另一方面又展現出同人類一樣的弱點,對友情的需求以及對於自我存在的危機感。有人說我們應該關注新發現的前景與後果。但是,如果把機器人大軍引入到像當今社會這樣複雜的系統後產生混亂呢?也有人說我們要關注取得的成就,以及那些將此類想法落地的成功案例。
  • 一個想做「打工人」而不可得的時代正加速到來 | 文化縱橫
    當資本家用人工智慧替換掉勞動者後,勞動者只能依靠資本家的發放和分配來維持自己的物質生命,因而必須通過不斷承認資本家的主人身份、迎合其徵服欲、生產自身的奴隸身份來換取物質資料,以維持生存。這種身份的生產,作為一種精神性勞動,將是人工智慧時代打工人所唯一能從事的勞動。而在承認資本家的主人身份的過程中,又必然會出現「更能迎合資本家所設遊戲規則的勞動者」和「不太能掌握這套遊戲規則的勞動者」的階層區分。
  • 出版人工智慧: 概念內涵、價值指向與實踐路徑
    基於知識與服務兩大要素探討出版業智能化轉型的方向,從生產側提質增效和消費側價值洞悉的雙視角探索出版人工智慧的實踐路徑,並從底層、核心功能層和業務層探索建構出版產業智能化的方法論,這將有助於實現出版機構從內容供給商向供給側與需求側雙向連結的智能服務商轉型。出版承擔著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功能和時代訴求,對人工智慧應用的數據安全、文化安全等需要有效監管,以實現出版業新舊動能的轉換和高質量發展。
  • 水運憲:生命意義的勘探者
    他的戲劇性是由他生命本身的豐富性、驚異性與作品中人物命運與故事情節的尖銳衝突所爆發出來的文本張力;他的面具化主要體現他將藝術與生活區分得異常徹底,不向文學的強權或機會主義妥協,以及他不斷捕捉時代經驗,儘可能使自己的創作主題與書寫風格多樣化。 水運憲在文學創作上始終遵從心的方向,文字率性真實而不落俗套。
  • 寫給2千年後的陌生人——如何解決人工智慧帶來的各種問題
    那在篩選後,留下的人生活將會更好,而面臨第一種問題的概率將下降到33%.國家將以最小的風險過度到人工智慧時代!而如果,民眾知道這是國家主動的策略,那人民將對政府失去信心。在疫情的恐慌,政府的放棄下,國家內亂的概率將達到85%.國家資源將用來平定內亂,人工智慧將更多的在軍事方面獲得突破,國家將以武力威懾的形式,過渡到人工智慧時代!請問你要怎麼選?
  • 生命本身 就是意義
    神經質一樣的大腦又在思考神經質一樣的問題,「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打開微信朋友圈,敲了這幾個字,因為,我想知道在不同社會角色,不同性別,不同生活狀態的朋友們都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不到終點那一刻都不能明了吧。」「生命的意義就是我今天晚上把車撞了,然後我吃了頓火鍋,心情就好了。」「活著。」「沒有意義。」
  • 既然所有的生命都會死亡,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從宏觀上來看 生命的意義在於進化……1.人類只是1000萬物種中的一個,只不過是約20萬年前基因進化成一種新形式帶來的結果,每個生物的首要目標是做基因的容器,基因不斷進化出生命,每個個體體內的基因都來自遠古時代,基因在承載它的個體死去之後還會長存,並進化出越來越複雜的形式。
  • 關於「十三五」時期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意義與戰略思考
    一、創新的時代內涵和重要意義 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把創新放在了五大新發展理念之首,明確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這個要求的本質就是讓創新驅動發展成為時代前進的原動力。
  • 生命的最終意義
    在某一個節目中,樊登讀書會的創始人樊登就問了周國平這樣一個問題:「人生到底有意義嗎?」結果周先生的回答,十分的出人意料。
  • 活出生命的意義
    在那段漆黑的時間遇到了《活出生命的意義》作者弗蘭克是一位精神病學家,二戰期間被囚禁於納粹集中營,經歷至暗時刻,同時也開創了意義治療法。並在二戰結束後大力推廣其理論,幫助限於困境的人找到生存的意義,走出自我束縛。沒有巨大的厄運,成就不了如此偉大的人生。
  • 重新思考讀書的意義
    很多人混淆了一個概念,以後讀書就是實現財富的工具,有了學歷,便有了現實意義上的財富,可是社會有著不同的考核標準,在不同的地方需要不同的人,這也是社會的殘酷之處,你在學校裡面或許是眾星捧月的存在,可是到了社會,你卻被邊緣化, 將你習慣了的價值觀徹底敲碎,不斷地讓你懷疑自己。有些人可以通過讀書實現他們的精神需求,而更多的人則是在主球更好的柴米油鹽。
  • 《最好的告別》:死亡是生命不可逃避的終點,也是思考人生意義無法...
    但這對忘年交,卻在這裡開啟了一趟奇特的思想旅程:如何在平凡而生動的人生旅程中找尋自我,思考死亡之於人生的真正意義。那些讀過這本書的人,會有著怎麼的評價和感受呢?本期內容,我們為大家摘選了部分讀者的評論。· · ·蔣林《最好的告別》 @請種花對於未知的事情,人們都會抱有一種恐懼的心態。人人皆知,有生必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