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和遠方,是建立在你的能力之上的

2021-01-12 lyty530

今天來談談那些年輕人嚮往的「詩與遠方」,當物質不再是生命的唯一,生存已經不是我們人生的唯一所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逐生存以外的精神需求。

作為年輕一代,80後以及80之後的出生的人們,註定了生來不必像前人一樣被生存逼到絕境。

至少相比之前的年代,我們不用再擔心鬧饑荒的事情,因為國家和科技已經強大到足以保護它的子民。

作為「網際網路新生代」的我們,見識到了更廣闊的世界,自我意識也逐漸被最大化地喚醒。相比前人,這一代的年輕人在自我意識的作用下,對自由和自我的追求更強烈也更突出。

不難發現,隨著時代的發展,前人那些循規蹈矩的生活模式「成長-結婚-生子-養家-老死」不再適用於現代的年輕人。或者說,是不被現代年輕人所遵從。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無後為大。」可在現代年輕人觀念中,孩子不是必不可少的,越來越多的夫妻選擇做丁克一族。婚姻,也不再是年輕人眼中必不可少的人生大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做單身族。

現代的年輕人更追求自我,所以我們會看到,相比前人的「眼前苟且」,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追求「詩和遠方」。比起「讀萬卷書」,越來越多的人追求「行萬裡路」。

追逐詩和遠方沒有錯,但是,一定要建立在自己的能力之上啊。

有很多的年輕人,他們所謂的詩和遠方,其實都是自己腦海想像的美好,從未認真地考慮過,追逐詩和遠方要面臨的現實問題。

很多人走只是在看到別人朋友圈發出來的美景、美食和淳樸的地方民情,就心動了,不顧一切的辭職去尋找自己想像中的詩和遠方。

他們不知道的是,那些追求詩和遠方的人,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擁擠在幾十人共用的狹窄旅社,因為交通工具損壞,半夜冒著風吹雨打推車前行……那些朋友圈看似美好的風景,你去了之後也許什麼也沒有……

更有甚者,在旅行的途中堵上了自己的一生。追求詩和遠方,你需要把現實也算在裡面,權衡之後再決定要不要繼續。

去年有朋友不顧一切的辭職去追逐「詩和遠方」,辭職的那一刻,他覺得自己的人生即將開啟新的篇章,滿是興奮和激動和周圍人談論他的「美好將來」。卻沒想到,一場疫情的到來,讓他尚未來得及開始的「詩和遠方」早早的就夭折。

疫情過後,他開始重新找工作,回歸之前的生活軌道。有人問他,怎麼不繼續追求詩和遠方了,他沉默了幾秒,嚴肅的說到:疫情期間,他真實的感覺到了來自現實生活的預警。那種無所事事,入不敷出的狀態,讓他恐慌。追求詩和遠方的前提,是要先保障自己的基本生活。

現在有很多的人,拿著父母辛苦賺來的錢,為自己的詩和遠方買單。自己是追求詩和遠方了,可忘了回頭看一看,父母尚在「苟且」。

曾經認識的一個校友,他家庭從小經濟條件不好,一直以來生活也很節儉,從沒見他出去旅遊過,也沒見他買過什麼奢侈品。但是,出來工作這些年,他給父母買了房,閒暇時間自己自費報班學鋼琴繪畫,生活很愜意。

詩和遠方,不是只有走出去才有,而且,追逐詩和遠方的同時,你需要認清那些美麗背後殘酷的現實,要自己為自己的夢想買單,不是讓別人為你背負。

「心有遠山,安於當下」,當下的安定也許才是你心有遠山的基礎,先把安於當下作為你的詩和遠方吧,當你安定下來,遠方也許就不遠了!

相關焦點

  • 詩和遠方很美,星辰大海的門票也很貴
    曾經高曉松為許魏作詞的歌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中的一句話火遍了大江南北那便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其實完整的句子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多麼美好的生活,多麼令人嚮往的遠方。但是,不要忘了要先有眼前變得苟且,才會有詩和遠方。
  • 詩和遠方
    原標題:詩和遠方(馮明德,筆名皇泯,1958年出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首批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現任《散文詩》雜誌社總編輯。1979年迄今在國內外報刊發表詩和散文詩2000餘首,入選50餘種選本。
  • 詩和遠方和遠方和詩
    大學:不是詩和遠方 大學,自己的成績不是特別理想,高考結束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自己都極力想走出這個待了十八年的小縣城,甚至也想著逃離這個生活了十八年的城市。高考成績出來後,自己依舊那麼一意孤行,不顧家人的勸阻,不顧自己的年輕氣盛。就那麼倔強的把第一志願改成了省外大學。
  • 「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 求之不得的統統都是詩和遠方
    「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 求之不得的統統都是詩和遠方時間:2019-04-27 17:30   來源:金投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求之不得的統統都是詩和遠方 前幾年年輕人流行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如今又開始流行起來了詩和遠方,關於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詩和遠方出處在哪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 詩和遠方指的是理想生活,來源於由高曉松作詞   原標題:「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
  • 眼前的「詩和遠方」
    高曉松一句「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喚醒了人們對詩和遠方的嚮往,因此許多人拋下眼前的所謂「苟且」,去刻意追求「詩和遠方」,可到頭來卻發現無論你走多遠,無論你尋多苦,並沒有找到你理想的「詩和遠方」,於是很多人喟嘆:詩和遠方究竟在何方?
  • 心中藏著詩和遠方
    每天看著條友們的文章和小視頻,於是我也決定在頭條上註冊一個號。 註冊完後想給自己起一個用戶名,腦子裡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這幾個字「嚮往詩和遠方」。可是卻顯示已經有這個用戶名了,看來有人和我的想法是一樣的。 說說我為什麼想要起這個名字,因為那是我現在內心最嚮往的東西。年過四十了,工作如同一潭死水,每天面對著重複而無奈事,卻又沒能力沒勇氣去改變或是放棄,畢竟這份工作穩定而且也有著不錯的薪水。
  • 夜思 | 你也被「詩和遠方」騙了嗎
    環遊世界、高配生活......不少人詩意沒感受到,卻被精緻窮透支。其實,「詩和遠方」不一定在千裡之外,也無需漂洋過海。在眼前的苟且中,真實且自由地做自己,足矣。你也被「詩和遠方」騙了嗎來源:國館 | ID:guoguan5000作者:國館最近,一位大四畢業生發了一篇微博,在網上引起熱議。
  • 詩和遠方,心中的念想!
    一直嚮往著詩和遠方。嚮往終歸太過於性情流露,真要執著去實現,那是遙遠到天邊、渺茫至海角的事。真能功成名就夢想成真的,世上能有幾人呢?時常會想,是不是每個人都有一個詩和遠方的夢,是不是每顆心靈都有一種或深或淺的追夢情結,是不是每個靈魂都有一份眾裡尋他千百度的悠悠惆悵?他人或許有,或許沒有,但對於我是一定有。
  • 不甘於苟且,尋詩和遠方
    何為詩和遠方呢?以前的我還讀不懂這句話,只是認為要讀書考上大學,找份工作,這就是我的詩和遠方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書讀得多了,看到的事物多了,也在慢慢尋找著自我的詩和遠方。當讀到古人&34;,這好似是他們所追尋的詩和遠方,他們吶喊著,祈盼著,但最終也未嘗實現。但他一直追尋著內心的詩和遠方,堅定不移地朝著這個方向前進,即使沒有到達勝利的彼岸,但也一直看著這座明亮的燈塔,這也是在心中點燃的燈。
  • 內心深處的詩和遠方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人生還應該有詩和遠方。這句話出自《高曉松184天監獄生活實錄:人生還有詩和遠方》;高曉嵩在他的一篇文章裡還說:誰要覺得你眼前這點兒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這一生就完了。生活就是適合遠方,能走多遠走多遠;走不遠,一分錢沒有,那麼就讀詩,詩就是你坐在這,它就是遠方。
  •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話出自《高曉松184天監獄生活實錄:人生還有詩和遠方》。一個人追求詩和遠方是沒錯的,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也是沒錯的。但是這些必須得建立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上的。也許你讀到這會覺得我很現實。但是你可以現在另外一個角度想想,如果你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你拿什麼去追求詩和遠方。最近我感覺好多女孩都被這種雞湯文案洗腦了。
  • 獨特見解|我的「詩和遠方」不能沒有你們
    我是第一次從「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話中知道了「詩和遠方」的存在,並且知曉它代表對美好事物的憧憬、追求。其實剛開始我對「詩和遠方」並不感冒,反而覺得有點矯情,直到我喜歡的女生多次提到「詩和遠方」,甚至還問過我的「詩和遠方」是什麼樣的,當時我想說我不知道我的「詩和遠方」是什麼樣的,可是我只知道我的「詩和遠方」不能沒有你,由於不好意思說出口,就說了句「沒想過,不知道」敷衍了事。
  • 我們總在「苟且」,但不一定有「詩和遠方」
    近日有位朋友說工作實在太痛苦了,真想辭職,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體驗一下人家說的「詩與遠方」生活,我只淡淡問了句「你可以嗎?」,朋友無語。曾幾何時非常流行一句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這句話聽起來似乎很正確也很美好,而事實往往卻未必如此,理想和現實差距很大,在生活中的實際情況是我們總在「苟且」,但不一定有「詩和遠方」。
  • 沒有「苟且」,哪來「詩和遠方」
    不知何時起,「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風靡全國,凡是有點文化的都深信不疑,喜歡的不得了,更有不少人仿照去做,就是去尋找「詩和遠方」。關於這個名人的名言,我也覺得是挺不錯的發明,至少它代表了一種積極向上的一種生活情趣,可今天在這,我卻說一下另外的意思,那就是千萬不要誤解,人家說的是不僅有「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有多少人不管「苟且」一味地尋找「詩和遠方」,這正是讓人擔心的。所以,我也說一句,沒有「苟且」哪來的「詩和遠方」?「苟且」是什麼?「苟且」的廣義就是有基本的生活條件,否則誰供你讀書?
  • 詩和遠方僅僅是點綴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些詩情畫意的場景你能親自體驗到。如果長時間在那裡生活,整個人都會被淨化,世俗的一切都會變得浮雲一樣輕!」於是,夫妻倆果斷在鍾情的山裡買了房子,打算後半輩子換個活法。在那裡常住,修身養性,過神仙的日子。
  • 人生,忍得住眼前的苟且,才能迎來詩和遠方
    高曉松在《人生還有詩和遠方》裡說:誰要覺得你眼前這點兒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這一生就完了。生活就是詩和遠方,能走多遠走多遠;走不遠,一分錢沒有,那麼就讀詩,詩就是你坐在這,它就是遠方。這話說得很有詩意,意思就是人生在世,身不由己,雖然很多時候不能選擇怎麼生活,但可以選擇對待生活的的態度。
  • 朋友圈裡沒有「詩和遠方」
    人們紛紛通過朋友圈曬出自己曾經到過的地方,東南西北、五湖四海,在朋友圈裡,很多人超越了99%以上的用戶,他們終於到了現實生活中不能到的地方,圓了「詩和遠方」的夢想。  「詩和遠方」是現代人嚮往的生活狀態,朋友圈讓這種生活觸手可及。輾轉於工作和生活之間,遊走於故鄉和城市之間,很多人感到身心俱疲,想要暫時逃離這令人窒息的生活。
  • 中年人本人就是詩和遠方
    中年人本人就是詩和遠方文|十三姐公眾號|格十三(GSSW13)
  • 「信易+」讓「詩和遠方」離我們更近
    2016年9月份,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意見》,對失信被執行人規定了11類37項聯合懲戒措施,包含具體措施多達100餘項。對失信的懲戒不單純是「唯罰」,更是一種「拯救」。正如費孝通先生所認為的,只有當一個社會成為一個「陌生人社會」的時候,社會的發展才能依賴於契約和制度,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才能通過制度和規則,建立起彼此的關係與信任。
  • 排骨和湯,詩和遠方
    有朋友和我說,你好喜歡發朋友圈。我想說是的,或許這就是記錄生活的一種方式吧。可能在你們的眼中,我炫耀的是發福的身材,以及濾鏡後的美顏。這或許就是排骨和湯的生活。而你們的詩和遠方,就是配圖精美地發些在出差的路上,在旅遊的路上,要麼就是職業雞湯。我現在也羨慕在職場拼搏的你們,羨慕說走就走的你們。可是,沒有選擇,因為生活替你做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