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生活中,有邪惡、有醜陋、有陰謀、有詭計,更有美好,但這種美好需要我們用心去發現,去感受。
為什麼要用心去發現、去感受,而不是用眼睛去發現、去感受?因為如果不用心去發現去感受,就可能熟視無睹,就可能充耳不聞,只有用心,才能真正的發現、感受到社會生活中存在的美好。
第一,用心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要有一顆善良的心。有善心,才有善意;有善意,才有美好。一個心存險惡、心如毒蠍的人,是感受不到社會生活中的美好的。
有一個讓我很感動的故事:漆黑的夜晚,在一條沒有路燈的小路上,一位盲人手提一盞明亮的燈籠踽踽獨行。
有路人見之不解:「你眼睛看不見,還提燈籠幹嗎?」盲人回答:「我眼睛雖然看不見,但別人能看見。」
這是一個為別人點燈的具有善心的盲人。其實,他的這種善心,對自己也是一種回報。因為他的燈籠,會照亮別人的路,在照亮別人路的同時,也會讓別人注意到自己,這樣自己也不會被別人所撞到。
第二,用心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要把自己的臉迎向陽光。迎著陽光,才能背對陰影,才能心態樂觀。迎著陽光,要有陽光思維。
所謂陽光思維,就是遇事要朝著美好的方面去想。愛迪生曾經嘗試用1200種不同的材料作白熾燈泡的燈絲,都沒有成功。
有人對他說「你已經失敗了1200次了。」可是愛迪生不這麼認為,他充滿自信地說:「我的成功就在於發現了1200種材料不適合做燈絲。」
這就是陽光思維。正是由於這種陽光思維,他繼續努力試驗,最終找到最適宜做燈泡的燈絲,獲得了成功。
遇事往美好的方面想,也許好運自然就會來到。有一位老太太生了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了雨傘店老闆,小女兒當上了洗衣店的女主管。於是,老太太整天憂心忡忡。
逢上雨天,她擔心洗衣店的衣服晾不幹;逢上晴天,她又怕雨傘店的雨傘賣不出去。因此,她天天為女兒擔憂,日子過得很憂鬱。
後來,有位聰明人對她說:「老太太,您真是好福氣!下雨天,您大女兒家生意興隆;大晴天,您小女兒家顧客盈門;哪天您都有好消息啊!」老太太一聽,咧開嘴笑了。
老太太為什麼咧開嘴笑了,因為她陽光思維,朝美好的方面想了。
大家看,雖然兩個女兒的生意沒有什麼變化,天氣也還是老樣子:雨照樣下,天照樣晴。但老太太的心情變了,世界就變得大不一樣了。一件事情想通了就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獄。
也許有讀者說,你這就是胡扯呢,我都被領導訓得狗血噴頭了,我還朝美好的方向想。其實,你換個角度想,也許就不那麼難受了。朽木不可雕也。領導把你訓得狗血噴頭,證明你還不是朽木,還是可用之材,你要是朽木,領導才懶得訓你呢!這好像有點阿Q,但在心理調整上,當一回阿Q也沒什麼了不起。
也許你還想說,那我多委屈啊?其實,心胸都是委屈撐大的。撐大了之後,你就不覺得委屈了。
第三,用心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要有欣賞美好的視覺。培根有言:「欣賞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花朵,漠視者冰潔心城,四海枯竭,叢山荒蕪。」
有了欣賞美好的視覺,你就會發現,自然界不再是簡單的山水草木。而是山有山的靜謐,水有水的旖旎,花有花的芳香,草有草的翠綠。
有了欣賞美好的視覺,你就會發現,動物界不再是兇猛的豺狼虎豹。而是蜜蜂有蜜蜂的生活,海豚有海豚的情調,仙鶴有仙鶴的風姿。
有了欣賞美好的視覺,你就會發現,人世間不再是複雜的勾心鬥角,而是兒童有兒童的天真,老人有老人的慈祥。
有了欣賞美好的視覺,你就會發,你的下屬不再是刺頭、笨蛋,而是刺頭有刺頭的銳氣,笨蛋有笨蛋的憨厚。
總而言之,欣賞別人的大度,能開闊自己的心胸;欣賞別人的奉獻,能淨化自己的心靈;欣賞別人的優點,會成就自己的美好。
第四,用心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要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從前,有個國王整天悶悶不樂。於是,他派大臣出去為他尋找一個快樂的人,並把這個快樂的人帶回王宮。
大臣出去尋找了許多年,也沒有找到。就在他以為無望的時候,他在一個小山村裡發現了一個快樂的人。這個快樂的人一邊耕田,一邊歌唱。
大臣來到他的面前,問他說:「聽說你很快樂,是嗎?」
「是的,我每天都快樂。」
大臣喜出望外,忙把自己的使命告訴了他。這位快樂的人聽了大臣的話,大笑起來。然後說道:「我曾因為沒有鞋穿而沮喪,直到我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沒有腳的人。」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的苦惱並非是真正的苦惱,而是由於他們不知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所造成的苦惱。
第五,用心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要去追求高尚的快樂。一對孿生姐妹走進了玫瑰花園。妹妹看了一會兒,跑回來對媽媽說:「玫瑰花園是個壞地方。」「為什麼,我的寶貝?」媽媽問。「因為那裡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
過了一會兒,姐姐跑了回來,對媽媽說:「玫瑰花園是個好地方。」「為什麼,我的寶貝?」媽媽問。「因為那裡的每叢刺上都有花。」
同樣一株玫瑰,妹妹看到的是刺,姐姐看到的是花。看到刺的妹妹感到的是苦惱,看到花的姐姐感到的是快樂。可見,快樂還是痛苦有時候就在於你怎樣看,怎麼去選擇追求。
快樂,是一種幸福和滿意的感受。快樂雖然是一種感受,但它卻有高尚的快樂和低級的快樂之別。領導幹部要具有大格局,必須避免低級的快樂,追求高尚的快樂。古希臘著名哲學家德謨克利特就說過:「不應該追求一切種類的快樂,應該只追求高尚的快樂。」
低級的快樂,是視追求個人的極端利益、幸福、名聲為快樂;高尚的快樂是以為人類工作、奉獻、助人為快樂。
以幫助別人為快樂。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生活在世界上的人難免不遇到困難,遇到困難就需要別人的幫助。如果我們都能幫人所需,並以此為快樂,世界一定會變成美好的樂園。
以幫助別人為快樂,就是助人為樂。助人為樂是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操。助人為樂者,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全國道德模範、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全國總工會兼職副主席郭明義,就是助人為樂的黨的領導幹部。
郭明義常說:「給人溫暖就是給自己幸福。每做一件好事,就有一股幸福感湧上心頭,越做越有勁!」
這是郭明義的幸福快樂觀。這是一種以幫助別人以奉獻為快樂的快樂觀。正是有了這種快樂觀,郭明義捐出工資總額的一半給希望工程,累計為身邊工友、特困學生和災區群眾捐款12萬多元,資助了180多名特困兒童,參加了54次捐獻全血和捐獻血小板,累計6萬多毫升,相當於自身全部血量的10倍。
有人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說:「30年來,我經歷了很多,但我的信念一直很明確:一個共產黨員,要為黨、為國家、為人民的事業奉獻自己的一切,這是天經地義的,不需要任何理由!」
郭明義說,他的做法是天經地義的,不需要任何理由。事實上,有一個理由,這就是他對人民的熱愛。正如他自己所說的「我這樣去做事,就像父母撫養子女、兒女孝敬老人一樣,沒有那麼多複雜的動機和緣由,就是天經地義的事。」
把別人的快樂當作自己的快樂。海倫·凱勒是美國著名的盲聾女作家。生理上的缺陷並沒有剝奪她快樂的權力,她始終生活在快樂的心境中。因為她把別人的快樂當作自己的快樂。她說:「我把別人眼睛所看見的光明當作我的太陽,把別人耳朵聽見的音樂當作我的交響樂,把別人嘴角的微笑當作我的幸福。」
應該說,命運對海倫·凱勒是殘酷的,但殘酷的命運並沒有摧殘掉海倫·凱勒快樂的靈魂,因為她有著一顆高尚的心。因為這顆高尚的心,使得她忘記了自己的痛苦,而把別人的快樂當作自己的快樂。也正因為如此,使她得到了真快樂。
作為黨的領導幹部,要能夠把人民群眾的快樂當作自己的快樂,這也是有大格局的表現。
要以清正廉潔為快樂。有位富商,生意興隆,但因終日操勞,頗多煩惱。而在他家的高牆外住著的一戶貧苦人家,雖然辛辛苦苦靠做豆腐賺點小錢養家戶口,但夫婦倆卻快樂無比。
富商的太太見此情形很是嫉妒。富商對她說:「我要叫他們明天就笑不出來。」說完,隨手將一錠金元寶扔過了牆頭。
第二天早晨,窮苦夫妻發現了金元寶。隨之,他們的心情大變。他們揣測著這金元寶的來路,琢磨著怎樣才能再搞到更多的錢,用這些錢幹什麼……自打見到金元寶,他們幾天幾夜茶不思,飯不想,睡不安。歡笑聲再也聽不到了。
這時候,富商對他的妻子說:「你看,當初我們就是這樣開始憂愁的。」
現實生活中,有人以為只要自己有了金錢,就有了快樂的生活,而事實告訴我們,金錢並不能給人快樂,能帶給我們快樂的是工作、學習和奉獻。
這個故事也啟示各級領導幹部,要以清正廉潔為快樂。
《左傳·襄公十五年》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宋國有人得到一塊美玉,把它獻給子罕。子罕不接受。獻美玉的人說:「我拿給琢玉工匠看過,工匠認為是寶物,所以我才敢進獻。」子罕說:「我認為不貪就是寶物,你的寶物是美玉;如果你把玉給我,我們兩人就都失去了各自的寶物,不如各自保有自己的寶物。」
獻玉的人跪拜於地並對子罕說:「小人帶著玉璧,不能安全地走過鄉裡,把玉石送給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殺身之禍。」於是,子罕把這塊玉石放在自己的鄉裡,請一位玉工替他雕琢成寶玉,賣出去後,把錢交給了獻玉的人,讓他富有後才返回家鄉。
(原文: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稽首而告曰:「小人懷璧,不可以越鄉。納此以請死也。」子罕置諸其裡,使玉人為之攻之,富而後使復其所。——《左傳·襄公十五年》)
當一個領導幹部把「不貪」作為寶物的時候,他自然會獲得無比的快樂。
事實證明,那些貪腐的官員,即便是家財無法計量,也不會有什麼快樂而言。據《黨員文摘》2018年第6期所載:「上海市長寧區綠化市容局原局長朱啟珩,落馬後十分鐘內就將自己所有罪行一一坦白。他在把自己的問題都交代清楚之後,甚至還對承辦檢察官感慨:『終於可以睡一個安穩覺了,再也沒有人整天在我旁邊逼我、催我去幹什麼了。』」
我們看,一個連安穩覺都睡不好的人,有何快樂可言?
(本文節選自《領導幹部要有大格局》)
《領導幹部要有大格局》
ISBN:978-7-5166-5457-6
劉玉瑛 著
新華出版社 2020年10月
定價:48.00元
原文轉自:新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