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故事:
洪水泛濫,淹沒了小鎮。神父守候在教堂沒有離開。面對第一批救援人員,神父說,謝謝你們,上帝會來救我的。水位繼續上漲。第二批救援人員來了,神父說,你們的好意我心領了,我等上帝來救我。第三批搜救人員來時,神父再次婉言謝絕說,上帝馬上就來了,你們先走吧!第四批搜救隊員趕來時,神父終於見上帝去了…………
其實,只要願意,神父有很多次機會脫離險境,但是,他放棄了,一味寄希望於那個虛幻的上帝。世界上本沒有上帝,如果一定要說有的話,那麼上帝就是我們自己!
面對災難和不幸,人們常有四種態度:抱怨命運不濟,責怪上天不公,萎靡不振消極懈怠;聽天由命,隨波逐流,放棄努力;存在嚴重的依賴心理,寄希望於別人,一味指望借別人援助,擺脫困境;堅信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堅定地扼住命運的咽喉,一息尚存奮鬥不已。
第一種人是典型的悲觀主義者,永遠是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淘汰的對象。第二種人沒有主心骨,完全把自己當做命運的玩偶,是人人可以鄙視的可憐蟲。第三種人則是可惡的懶惰鬼,他對自己的智力、能力及其他固有的條件視而不見,他的腦袋和手腳僅是一種擺設。
唯有最後一種人才是生活的強者和智者,值得我們尊敬和讚揚。他目標明確,有敏銳的洞察力,有睿智的頭腦和戰勝困難的決心與信心,能在黑暗中能想到光明,在迷茫中能看到希望,在挫折中找到轉機;他不屈於命運的安排,不信天不信地不信邪,只相信自己的努力。最終,他能夠戰勝生活困難,走出人生低谷,突破事業的瓶頸,驅散陰霾的籠罩,沐浴燦爛的陽光的。
潘石屹當年闖海南,承包磚廠,在企業最困難時,同伴李勇知難而退,選擇逃避。潘石屹迎難而上,積極想辦法,籌資金,改善生產,拓展銷路,最終扭虧為盈,奠定了進軍房地產的基礎。機會靠自己創造,路要自己去走。不是財富青睞潘石屹,而是潘石屹爭取了財富。
王家嶺礦難救援奇蹟的創造,其實也跟被困礦工面對突發災難,不悲觀絕望,不等不靠,積極自救,努力配合地面救援工作是有著很大關係的。從某個意義上說,是他們自己拯救了自己!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也許我們錯過很多改變現狀的機會,但無論如何,都不應該放棄自我救助的信念,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因為,只有自己才是拯救自己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