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19日訊 3月17日開始,首批49支援湖北醫療隊的3787名醫護人員陸續撤離湖北。為表示對支援湖北白衣戰士的感謝,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製作了32張創意海報,其中給山東的海報上寫了9個字!
創意海報感謝山東醫療隊
閃電新聞新聞記者注意到,這32張海報還特別將武漢和醫療隊所在地的地域特色融合在一起。在山東的海報上,配發的是武漢標誌性建築光谷廣場,頗含深意。
據了解,光谷廣場位於武漢東湖開發區,東湖開發區位於武漢三鎮之一的文化高度密集區——武昌,地處東湖之濱,山清水秀,自然環境優美,交通便利。
"東湖高新區"別稱"中國·光谷",於1988年創建成立,199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國家級高新區,2001年被原國家計委、科技部批准為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即"武漢·中國光谷",2007年被國家發改委批准為國家生物產業基地,2009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2011年被中組部、國務院國資委確定為全國四家"中央企業集中建設人才基地"之一。2016年獲批國家首批雙創示範基地,並獲批為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武漢片區。
山東醫療隊「整建制」接管重症病區
一個多月之前,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山東省緊急組建3支醫療隊698人趕赴武漢。其中第六批山東大學第二醫院131人,與其他省市17支醫療隊一起,於2月9日整建制接管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在具體安排上,山東醫療隊整建制接管的是E1區7樓重症病區。
彼時,是疫情極為嚴重之時。山東大學第二醫院連夜配備「硬核」隊伍支援湖北。131人的隊伍包括31名醫生,其中副高級以上專家15名,科室主任、副主任8名;100名護士中,副主任護師2名,主管護師以上22名,護士長、副護士長8名。
記者注意到,這131名醫務人員來自呼吸、重症、感染、急診醫學、心血管內科、內分泌、神經內科、腎臟內科、消化內科、血液內科、腫瘤防治、麻醉、兒科、老年醫學、康復等近20個醫學領域,大部分隊員經歷過重症醫學及相關專業的輪轉培訓。
與「硬核」人員匹配的,還有他們攜帶的「硬核」物資。大到呼吸機、除顫儀、監護儀、ECMO(俗稱「人工肺」),小到維C泡騰片、感冒藥、針管線袋等,不一而足,表達了山東人對於前線的支持和投入。
作為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援湖北國家醫療隊領隊,山大二院門診部主任、心血管內科主任、主任醫師魏峰濤對剛剛接管光谷院區E1區7樓重症病區時的情景,記憶猶新。
他曾對媒體表示,2月10日晚上開始,他們就迎來了首批29名病患。首批患者短時間內來的數量多、病症重,醫療隊同時上了兩組醫生、兩組護士,防護物資也消耗比較大。
而在他的同事拍攝的一段視頻中,記錄下了非常時期,山東醫務人員付出的非凡努力。其中也包括了在連續工作31個小時後,坐在醫院的椅子上就睡著的魏峰濤。
山湖與共,魯鄂情深
從人到物,從情到義,山東對湖北的支援體現的不止是魯顎之情,還有同呼吸共命運的擔當——武漢人的命運,就是山東人的命運。也正是這種義無反顧的支援,很大程度上成為戰疫成功的關鍵。
據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17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截至3月15日20時,山東支援湖北的12支醫療隊累計收治病例(含疑似病例)2552例,治癒1373人;累計完成27048份疑似樣本檢測,消殺面積149萬平方米,追蹤密切接觸者1338人。 此外,山東對口支援的黃岡五縣(市)確診患者全部清零,實現了患者零病亡、醫護人員零感染的目標。
無法一一相送,海報千裡傳情
如今疫情已控,援助醫療隊分批撤離湖北。無法一一揮手相送之時,32張感恩海報成為連起武漢和各地的感情之橋。對北京醫療隊,武漢送「熱乾麵,謝謝炸醬麵」;對浙江醫療隊,武漢說「天容水色西湖好,十裡東湖碧水瀧」;對上海醫療隊,武漢感「雖隔千裡,一江連心」;對人民軍隊醫療隊,武漢贊「不動如山,動如雷霆」……
當武漢長江大橋、武漢大學、黃鶴樓、熱乾麵等具有武漢特色背景的一張張海報躍入眼帘,不禁令人想到武漢的城市宣傳口號——「武漢,每天不一樣」。
如今,在所有人的努力下,疫情已放緩腳步,城市正在恢復生機。此時的武漢,確實每天不一樣。
閃電新聞記者 賀曉菲 報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