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梁別」這個典故出自西漢李陵《與蘇武詩三首》之三:「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徘徊蹊路側,悢悢不能辭。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時。努力崇明德,皓首以為期」。後人用「河梁別」來表示送別、離別的場景。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哪一種別離會讓你最動容?
李陵與蘇武的河梁之別具有悽美的詩情。
李陵與蘇武都是西漢時期的名人,兩人還是好朋友。一個是武將,一個是文臣;一個徵戰匈奴兵敗投降,一個出使匈奴意外被扣。十幾年以後,漢朝與匈奴關係得以改善,蘇武與李陵,一個榮歸大漢,一個故國難回;一個名垂青史,一個爭議千年。「河梁別」寫的就是李陵與蘇武之間的故事,蘇武回歸故國時,李陵在河邊與蘇武告別的情景。李陵想到全家因他而被漢武帝誅殺,自己再也不能回到大漢,心裡肯定是悽涼的;蘇武雖然回歸大漢,卻拋下了在匈奴相依為命的妻子和孩子,恐怕心裡也會有一種悽涼之感吧。
故國北方的河邊,夕陽西下,兩個苦命人依依惜別,各道珍重。這首詩從整體上品起來,感到有幾分悽美的詩情在裡邊了。

李白與朋友的別離,完全沒有悽美之感,而是豪放的、任性的。
這種離別發生在大詩人李白身上,這和李白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是分不開的。無論是和家人的離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還是與朋友的分別,「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都表現出一種豁達與灑脫。再見了,不要為我擔心,也不需要憂傷,我要放飛自己了。這種別離的詩情,一是和詩人的性格有關,再就是受到當時詩人心情的影響,這種人的內心一定是很強大的。
還有一種離別,既不是悽美的,也不是豪放的,而是具有激情的。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如果我是王維的這個朋友,一定會感動得不能自持,「人逢知己千杯少」啊,一醉方休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更是鼓舞人心、激勵人心之別,如果別後幹不出什麼成績來,還真是對不起高適這位友人了。
「河梁別」這個典故在詩詞中也得到了廣泛的引用,比如「徘徊將所愛,惜別在河梁」、「河梁望隴頭,分手路悠悠」等。詩詞中對於別離的描寫,不勝枚舉,所表達的詩情也不限於以上幾種。
最能讓我動容的就是具有悽美的描寫,或多少帶有這種悽美詩情的作品。畢竟分別就是人各東西,世事難料,誰也不能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對於親人和朋友的別離,總會有許多牽掛和擔憂。

在離別詩詞中,李叔同大師的《送別》可以說是最能打動我的。「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悽美婉轉,意韻悠長,又超越了古代送別詩詞的意境和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