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麼多人排斥女性外嫁?

2021-01-15 大鵬人文

這本質上是一個階級固化的問題。

首先請各位女性讀者暫且放下手中的屠刀,收起心中的殺意,在看完全篇後再動手不遲。

1、一個很殘酷的事實是,在人類歷史的絕大部分時間,男女確實是不平等的。

直到1893年,當時還沒獨立的紐西蘭才賦予婦女選舉權,但是沒有被選舉權。

1902年,澳大利亞賦予婦女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由於殖民地的行動,英國本土的婦女們也坐不住了,開始提出與男性享有平等政治權利的要求。1905年,英國將兩位主張此種權利的婦女投入監獄。

1918年,英國規定年滿30歲的婦女享有選舉權。

1919年,一戰的戰敗國德國、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為了穩定國內局勢,賦予婦女選舉權。

1920年,自由燈塔美國才賦予婦女選舉權。

等等,怎麼沒有浪漫的法蘭西呢?

那是因為1804年施行的拿破崙的《民法典》規定:妻子有義務服從丈夫。哪個丈夫願意賦予妻子跟自己一樣的權利呢?直到1944年,連國都亡了的法國人才賦予女性選舉權。

也就是說,即使是很多妹子嚮往的自由、浪漫的西方發達國家,女性獲得跟男性同樣的權利也才百餘年的時間。

2、另一個更殘酷的事實是,在人類歷史的絕大部分時間內,女性是男性的從屬品,是廣義上所指的資源的一種。

北宋以婦女抵債的事兒大家都耳熟能詳,就不介紹了。

幾乎所有的軍隊,勝利之後第一件事兒就是搶錢、搶東西、搶女人。

鄭和為什麼那麼小就會被閹割,就是因為作為戰敗方的男性,他被剝奪了繁衍後代的權利,這還是相對文明的明朝。

西方也是一樣,重點說說浪漫的法蘭西。

拿破崙攻陷米蘭,默許法軍劫掠三天,那些拿著鮮花在大街上歡迎自由大軍的婦女們在之後的一周時間內大部分遭到強姦;拿破崙徵服普魯士後,法軍一共只有17萬人,竟然要建立六個性病特種醫院,為士兵們做完某些不可描述的事情後擦屁股;韓戰前,美軍駐日本的四個師準備入朝,發現每個師都有大量減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性病。

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女性是跟金錢、財貨等優質資源並列的,是獲勝者的戰利品。

看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說,你放屁,人家電影裡面怎麼西方人對妹子都那麼溫柔、那麼浪漫,多麼尊重女性,多麼平等。

這是有深刻的歷史背景的。

由於古羅馬和日耳曼人古老的一夫一妻制傳統,在整個中西歐範圍內,就算是國王都不允許娶多個妻子或是妾。

但是,供求是需要平衡的,當一個男性佔有大量的財富後,他自然而然就需要很多妹子,那該怎麼辦呢?所以就出現了「情婦」這一熱門、暢銷的行業,像大名鼎鼎的蓬帕杜夫人。

但是,一個妹子可以是這個富豪的情婦,也可以同時是那個富豪的情婦,像塔裡昂夫人。

他的第一任老公被羅伯斯庇爾幹掉了,在獄中認識了獄友塔裡昂侯爵,兩人通過在白菜幫上寫情書這種傳紙條的方式產生了情愫。塔裡昂出獄後,夥同富歇、巴拉斯發動了熱月政變,幹掉了羅伯斯庇爾,將妹子救出。

而在出獄後,塔裡昂夫人又先後成為了富歇和巴拉斯的情婦。

正是情婦市場這種激烈的競爭關係,使得這些大員們不得不爭相向妹子獻殷勤,以博得妹子的好感,所以才形成了所謂的「浪漫傳統」。

當然,還有些情況確實是出於對女性的尊重,譬如路易十六。

他是法國國王,但是據說有點痿、有點早,他感覺這是對妻子的不公,所以鼓勵他的妻子找情婦,也就是瑞典貴族馮費爾森。

當然,你要是覺得這是浪漫的體現,我也無話可說。

除了貴族圈亂,民間的氛圍也差不多。通常來說,一個地區居民的相貌方差越大,說明其那方面越亂。道理很簡單,父母的差異性越大,後代子女的差異性當然也大。像英國人,有的有地中海人的暗膚色、黑髮、黑眼,有的有凱爾特人的紅髮、雀斑,有的是日耳曼人的金髮、碧眼、淺膚色,還有古老高加索人的黑髮、黑眼、淺膚色,這要是不亂,那就是高強度的基因突變導致的。

扯了這麼多,就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因為生理結構的不同,女性在社會關係中的地位與男性是不同的,大部分情況下是女性從屬於男性的。

好了,講完鋪墊,就開始回歸主題了。

其實道理很簡單,大部分「排斥女性外嫁」的人,是自己在國內也不太容易找對象的人。

打個比方,如果你自己窮得吃不上飯,國家卻大量對外援助,擱誰身上誰都會反對。

但是現在的問題是,為什麼國內都吃不飽卻還要對外輸出呢?

我的一個小學同學(男)小時候學習不好,但是長得不錯,畢業後去深圳做了平面模特。後來嫌掙錢太少,開始做街拍,也就是架著攝像機在機場、商場門口街拍,再賣到專業的圖站掙錢。

2018年過年我們小聚,他說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他統計了全年拍攝中能從相貌分辨(同一人種無法區分)的跨國戀,其中白男配國女一百多對兒(具體數字記不清了),國男配白女9對兒(這個比較好記)。

這就有點兒問題了。

你要知道,這是在中國的機場,就可以走進這麼多洋女婿,那麼在國外,這個比例可能會更驚人。

既然上面已經說過,其實自古以來全世界的男女社會從屬關係都差不多,為什麼外國男性如此受國女歡迎呢?

這是因為,在我們全社會,存在著這樣一種「外國的東西就是好」的輿情。這不能單純從女性角度定義「easy」,因為主導社會輿情的並不是她們。

這些例子太多了。

「幫助外國友人找自行車」、「居委會全體出動勸說洋女婿隔離」、「山大的某個事件」。

我之前有一位女性朋友,在出去學習期間跟一位來華的義大利人做了朋友,需要說明的是,她當時不是有對象,而是有未婚夫,因為兩個人都看過對方家長了,就等著談婚論嫁了。

我們之間關係很不錯,可謂無話不談,回來後,她就給我看了他們之間的一些圖片,其中有一張就是她跟那個外國友人牽手的親密合照。

我說,「這不太好吧?」

她有點不屑,「這有什麼,在西方,這都很正常,中國男的就是小心眼兒。」

我一笑,接著說道,「要是你老公也去摟別的女的,你看你小不小心眼兒。」

她不接茬兒,接著說道,「唉,當一個外國人就是好,走到哪都有人注意你,排隊讓你先排,還有小姑娘主動加他微信練口語呢。」

這是個真實的對話,也是我們社會整體氛圍的縮影。

就像那些幾百元/半小時的英語口語教學,幼兒園高薪聘請的外教,其實還不光男的,據我那個街拍的朋友說,白人女模特的時薪是中國人的好幾倍。

在這種情況下,人家妹子追求更高的社會地位、更多的矚目眼光、更舒適的生活,有錯嗎?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這究竟是為什麼?為什麼付出同樣的勞動咱就這麼便宜呢?

我想問:難道大部分普通家庭花得起口語教學的錢?難道幼兒園的外教是工薪階層聘請的?難道平面模特拍攝的僱主都是普通的中產階級?難道山大的那些政策都是教職工制定的?難道那個被埃及留學生追著打的交警不想還手?

所以,結論就很清晰了。

主導這種輿論氛圍的並不是普通人,而是在社會上有話語權的人,至於他們是什麼人,我就不方便說了。

你可以想一想,什麼人堅持要把子女送出國?什麼人沒事兒就去歐洲體驗一下古典風情?什麼人需要去國外消費?

當階層趨向金字塔形狀固化時,很多事情就在所難免了。

在中上位置的人在國內外都不愁找對象,所以他們並不在意是外國人娶中國人還是中國人娶外國人,反正我、我兒子都不愁女人,管你們的破事兒幹嘛。

相反,通過抬高外國人的身價,可以凸顯自己的高雅、品味和前衛,何樂而不為?他們自己的妻子、孩子都在國外,他會說外國不好?況且涉外無小事兒,弄不好自己都得進去,還是小心伺候的好。

去年,我去一家孵化器平臺找一位朋友,看到全體員工都在大掃除,連門口的大牌子都找保潔公司在擦。我問他,怎麼了這是?他答,中亞某國的代表團要來參觀,領導要求以嶄新面貌歡迎外國代表團。

我聽完後感慨萬千,因為我想起了,在一千年前的隋朝,為了歡迎西域代表團,隋煬帝讓人用絲綢纏樹,以彰顯中國的富足。

歷史在進步,畢竟只是大掃除,沒有纏樹;歷史有些也沒變,因為歡迎中國代表團可能就不需要大掃除了。

寫這些東西的時候,我是很難過的,因為我正在專欄寫《韓戰的前世今生》。多少先烈用生命換來的東西,那就是中國人從此以後不再需要看外國人的臉色行事,現在又慢慢地給人家送回去了。

所以,所謂「排斥女性外嫁」,不能怪女性,也不能怪排斥者,這不是一個男女是否平等的問題,也不是一個男女情感問題,更不是哪個國家男性、女性質量好的問題。

是什麼,我就不好明說了。

相關焦點

  • 關於中國女性外嫁問題
    又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發展起來,我們這麼一個古老的國家又好起來了。現在網絡發達,我們能夠知道發達國家怎樣,通過對比,好多人開始嫌棄自己的國家,崇洋媚外尤為嚴重,我們畢竟沒有趕上工業革命,還沒有趕上發達國家的水平,好多地方不如人很正常。我堅信我們的國家會越來越好。願意留下的才是最合適的,最好的。
  • 為什麼那麼多人排斥相親?這就是真相
    不是不想結婚,只是沒有遇到對的人。剛開始總是以這樣的說辭去回復親友的催促,可是時間久了再也沒辦法堵住眾人的口。也總不至於去大街上隨便拉個人嫁了吧,於是相親便成為不得不得選擇。其實相親無處不在,即使是明星也沒辦法避免。《我家那閨女》不就是一場大型的相親大會嗎?頻繁歸頻繁,可是提到相親,總是有很多人打心底裡排斥,原因其實不外乎這幾點。
  • 為什麼很多女性排斥婚檢?她們內心的「小九九」,很多人看不透
    但是今年很奇怪,來婚檢的人並沒有預期的多。有些女孩甚至到了醫院,臨時又打退堂鼓,不做婚檢就走了。一些老資歷的醫生和護士告訴她,其實來婚檢的人是一年比一年少了,尤其是女孩子,很多都不願意來做婚檢。為什麼很多女性排斥婚檢?原來她們內心的「小九九」,很多人看不透。愛情至上,覺得婚檢是「多此一舉」很多女性排斥婚檢的原因,第一個應該就是覺得「多此一舉」。
  • 平均身高最高的省,一米八滿地走,女性不愛外嫁
    除了對性格和家庭狀況等方面的要求,很多人對外貌也有要求。雖說古人總交代我們,不要以貌取人。但如果相貌差別太大,很多人也接受不了。一般來說女性更在意男性的身高,而男性則更在意女性的身材和長相。所以這裡的女性基本都想找一個1米8的男性,在山東想找個1米8的男性非常簡單。而那裡的女性就有點難過了,因為她們的身高已經接近1米7,自然對於男性的身高要求很高,所以這裡的女性一般不愛外嫁。
  • 為什麼脫單這麼難?
    為什麼脫單這麼難?據民政部2019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單身人口達2.4億,獨居成年人口超過7700萬。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想談戀愛結婚。雖然單身,但並沒有失去愛人的能力國內民眾的愛情觀一直在變化,文學作品影視作品很好地展現了這一變化。為什麼想脫單?
  • 為什麼蘇南女人都不外嫁?
    自古江南多出美女,江南的美女以溫婉通達,風姿綽約著稱。但這裡有一個不成文的風俗,那就這裡蘇南美女不外嫁。有不少網友對於江蘇人為什麼不外嫁感到很疑惑,江蘇作為一個外來人口眾多的城市而江蘇人仍堅持不外嫁實在想不通。下面我們來看看網友總結的評論。
  • 為什麼當代女性多數選擇單身?陳銘的回答堪稱完美
    當代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單身,單身率持續增高,甚至湧現了一大波「恐婚族」、「恐戀族」,然而這樣的行為還不被接受,「這個年紀還不結婚,你想幹嘛?」、「看不到你結婚就是我的遺憾」、「女生遲早都要結婚生子的」、「結婚生孩子才是應該的,不然你的人生就不完整」等等這樣的話應該有很多人都聽過,而這些話很多都來自家中最親切的長輩。也因為如此,不想結婚的女生身上也背負了某種道德壓力。
  • 你為什麼排斥甚至噁心同性戀?
    他們不僅會反對、排斥同性戀,還會產生更多厭惡、恐懼甚至仇恨的情緒。在同性戀平權運動的數十年裡,科學家和社會學家們已經證實了「同性戀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現象」、「同性戀者從未被演化淘汰」、「同性戀家庭撫養的孩子同樣可以健康成長」等觀點,但是,這些分析依然無法消除恐同者對同性戀的歧視和厭惡,而其負面情緒的存在又使人對同性戀產生更大的偏見。
  • 我國美女多嫁到歐美,為何歐美女性不嫁國人?這個要求我們不好改
    近幾年世界的發展越來越快,曾經一些夾在各個國家之間的壁壘也逐漸被打破,現在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繫也越來越緊密了,這就讓很多人都選擇了出國的方式來謀求更好的發展。在這種時代背景之下,「國際聯姻」的現象也就愈來愈頻繁,特別是我國有很多女生就選擇了在國外找老公,這也是時代的一個特色。不過有人就說了,那為什麼很少看到中國人娶一個外國老婆呢?
  • 中國男性比女性多了3000多萬,為什麼大城市的剩女多?
    中國男性比女性多了3000多萬,意味著中國將會有3000萬男性會打光棍,在擔心中國剩男的同時,在北京等大城市,卻出現了數十萬計的剩女。北京剩女為什麼這樣多 中國頂尖的女性越來越多,擇偶標準又是向上兼容,這樣就會導致中國的優質男性不足,剩女越來越多。
  • 為什麼我們排斥平淡?
    引子網上有一段話,「小時候總是不明白,老人為什麼一動不動地坐著盯著遠方看很久。後來看到一句話『目之所及,皆是回憶,心之所想,皆是嚮往,言之所看,皆是遺憾。」讀罷這段話,心中戚戚然很久。但是,轉念一想,人生哪有不遺憾的?如果一生平平淡淡,乏善可陳,那麼該是多麼可悲的一件事。我們為什麼排斥平淡,大概是為了年老以後,不至於無事可想,無話可說。
  • 「剩男」多可以理解,為什麼「剩女」也這麼多呢?什麼原因呢?
    現在「剩男」越來越多,就是沒結婚的,打光棍兒的男性越來越多,這個大多數人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現在女少男多,陰陽失調。男性打光棍兒在所難免。但是據權威機構調查,現在大齡未婚「剩女」也越來越多,逐年都有增長的趨勢。這一點讓大家覺得不可思議。「剩男」多可以理解,因為沒有那麼多相匹配的女性,但是這麼多的「剩女」到底是為什麼呢?這一點真的讓很多的人無法理解,匪夷所思。
  • 為什麼這麼多的女性,在婚姻中受委屈,也不敢離婚?
    結婚這個事還真是因人而異,有人覺得嫁個好的男人不就好了,但是你能保證他能對你一輩子好嗎?你能保證他一輩子不出軌嗎?要知道現在離婚的原因,一半以上是因為出軌。然而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女性即使面對家暴和出軌,依然是選擇默默忍受,要問她們為什麼不選擇離婚時,她們是這樣回答的:我都快40歲了,離婚的話以後誰要我呀?
  • 為什麼一線城市這麼多優秀的女性還找不到男朋友?
    很簡單,因為優秀都是她們的閨蜜朋友說的,並不是真的優秀,說多了她們真覺得自己優秀了,不是高富帥這麼配得上自己呢。現代對於女性優秀這個詞太廣泛了,或者說很多女性被捧殺了。同男性做比較,社會對女性太寬容了。當你意識到你自己被捧殺的時候,就是捧殺結束的時候。
  • 為什麼讓女性做家務這件事會造成那麼多女性反感?
    並不是要求女性一定要做什麼,但是術業有專攻,男性更加理性和冷靜,女性更加細膩而溫柔。男的多掙些錢(也是在照顧家),女性多照顧一下家。這有什麼問題嗎?我想的很簡單,作為兩個完全獨立和平等的個體,互相扶持為了更好生活選擇婚姻這種形式的契約,理論上誰都不欠誰的,雙方都經濟獨立,在經濟上都是各花各的,在家務上平分不是很正常的事嗎,為什麼一定要以剝削的方式要求對方多做
  • 為什麼一線城市這麼多優秀的女性還找不到男朋友
    ,都嫁的出去。大家可以直接戳教育部網站看數據,我國自2010年以來的本科畢業生,女比男的比例差不多是110:100,而且呈現出學歷越高,女性比例越高的特點,留學生數量更是明顯的女多男少(世界各國都呈現出了基礎教育女性更有優勢,就好比男性體力更有優勢,但在男權社會的架構下沒人敢說這個不平等)。
  • 中國男女差這麼多,為什麼還有剩女
    都說中國的男性多出女性多少多少,可是我們的生活中常常發現,很多女孩子年齡很大也找不到對象,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就是大家說的剩女問題,這個問題我從女性和男性兩方面來說。首先說女性,從問題出發,剩女的主體就是女性,人們也習慣性的把這個問題看成女性的問題。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不結婚?馬伊琍給出了答案
    然而,現在社會對大齡未婚女性有一種歧視:很多人覺得女性30歲結婚生子就是人生贏家,而30歲單身事業有成就被認為是個loser。"女性不選擇結婚,是因為她們太優秀了,越來越多的優秀女性層出不窮,只能說她們沒有找到和自己相匹配的人,只能怪男性不夠優秀。
  • 除沒房沒車不嫁外,女性擇偶還有「三不嫁」,難怪說生兒子壓力大
    除沒房沒車不嫁外,女性擇偶還有&34;每個時代的人對於擇偶都有不同的標準,以前男性娶妻一般要有房有車,這樣求親才有底氣。而現在,繼&34;之外,女孩嫁人又多了&34;,讓有兒子的家庭煩惱得很。>1、兄弟姐妹多的家庭不嫁男方兄弟姐妹多,女兒嫁過去是很容易受委屈的,除非對方一家子都是明事理的人。
  • 「我怎麼可能隨便的就嫁了」,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女性單身
    隨著社會發展和進步,女性的話語權自主權也在逐步提高。很多女人已經完全不需要依靠男人也能過上特別好的生活。越來越多的人意識開始覺醒。不會再像過去一樣選擇和一個並不熟悉的人將就過一生。無論是男的還是女的,都會慎重的對待結婚的對象。如果沒有合適的人選就會選擇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