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諮詢者應該是我的學生。
熱線開通以來,我不定期在自己的朋友圈發布熱線連結,還會說明自己是值機老師之一。這個諮詢者上來就問:您是王老師嗎?後來我詢問同事得知這個人已經連續問了兩三天了,直到我回復了「是」之後,她才提問。她一下子就甩給我一大段話,真的是一大段話,速度之快,讓我意識到,她早已編輯好了文字,就等「見」到我就發我了。
您好,打擾您了。因為聽聞室友講過您的性教育工作,所以覺得自己的心結或許可以和老師講一講,很想聽聽您的看法。
和前男友相處的時候,我一直態度都很明確說不想要發生性關係。他喜歡蹭來蹭去的瀉火,其實我也很勉強。現在想來一開始就應該拒絕的,可是他是我當時喜歡的人,我也總覺得可能是自己太保守,應該適當的理解他。但是他有一次突然就進去了,我推開了就走了,事情就是猝不及防的就發生了,他也沒有戴保險套。我疼了一下,然後發現床單上有血了。雖然沒有全部進去,我也不知道我還是不是處女了。後來我就再也沒見過他,也分手了。那次後不久就去美國暑校交流了,別的事情我們也吵架很多,實在是忍受不了,合不來。
小時候接受的教育是傳統的,所以婚前性行為是在我的價值觀裡很難接受,我會覺得要是以後結婚的人發現我不是第一次了會嫌棄我。媽媽總是說要守住自己的貞潔。甚至我的媽媽說過要檢查我還是不是處女,如果不是甚至還去做手術修復。
我現在有了新的男朋友,他比前男友尊重我很多,是認識了10年的朋友。但是我總覺得怕有一天他會很介意,不知道該不該跟他誠實的說,也不知道他會怎麼看我。有一次我半開玩笑的問他有沒有處女情結的時候,他說不清楚。我不知道萬一有一天跟他結婚了,或者是別的誰,會不會沒有流血就嫌棄我,覺得我髒。
我說完了,實在是打擾您了。
我快速的回覆了一句「在忙,稍等」,其實是我有點難過,我要平靜自己的心情,也要謹慎的措辭。因為字裡行間能感受到她的委屈、彷徨、焦慮、羞恥、不甘、擔憂……種種,而我心裡,有心疼、有遺憾、也有憤怒。心疼她承受這麼重的心理壓力,遺憾她沒有早點遇到我問我,憤怒她的前男友的親密關係暴力和她媽媽錯誤的教育理念。
特意換了電腦上線,我也打下了一大段文字,反覆檢查之後,發給了她:
非常心疼你的經歷和承受的心理壓力,非常高興你來熱線做諮詢,希望今天之後,你能放下一些心中的包袱,理直氣壯地愛自己。關於你的「心結」,我有這樣一些看法:
1.你的前男友所做的是完全錯誤的,不僅僅是不尊重你、違背你意願發生性行為的問題,而是親密關係暴力。這樣的男朋友分手就對了!不過不要自責當初沒有一開始就拒絕他,這是無法預料的事情,不是你的錯。
2.你所受的「傳統」的教育,沒有什麼好自豪的,以後不要把這樣字眼掛在嘴邊了,在這個問題上,「傳統」並不正確。至於你媽媽的認知,更是錯的離譜,將處女等同於貞潔,將女性價值唯一固定在身體上,保持貞潔的目的就是有一天完全的「奉獻」給唯一的男人。聽出來了嗎?多扯啊!你的人格、價值,跟一片膜有什麼關係,這片膜的前後有什麼區別。你媽媽的認知有她所受教育和時代的局限性,都21世紀了,我們不要再受那樣落伍的觀念的束縛。
3.至於你是否為處女這個問題,說老實話,我不知道。處女的定義是什麼呢?是沒有過性生活嗎?我不認為你和前男友之間發生的事情是一次性生活。還是說處女是處女膜保持完整?沒有經過醫學檢查我無法判斷你的處女膜狀態,再說如果用處女膜狀態來判斷的話,對因為運動、外傷等原因導致處女膜損傷的人多不公平。更重要的是,我根本就不想糾結這個問題!就像前面說的,你是否為處女影響你考試成績嗎?影響你工作效率嗎?影響你人格魅力嗎?都不影響,是你對這件事的糾結才會對生活有影響。你根本無需糾結處女的問題,每天看看自己妝容美不美衣服搭不搭,想想工作怎樣做得更好今天有沒有進步,想想下班吃啥假期去哪玩,這些加起來,構成你自己。
4.你現在男朋友的問題嘛……我講了這麼多,你應該明白——在意你是不是處女、流不流血這件事本身就是不對的,你也不應該在意他的在意;如果他用處女這件事來判斷「髒不髒」,那就更加是錯誤的了——這是基本原則。你告不告訴他、怎樣告訴他,是你們兩個溝通的事情,根據你對他的了解和你倆關係的判斷,你自行選擇吧,怎樣做,都不是錯誤的。
想了想,我又加了一句:王老師不會哄人,也許口氣有點生硬,不過句句在理,你仔細想一想。
過一會,她回了句:「老師您這樣說,我輕鬆多了,我真的不必太在意這件事的。」我發了個笑臉給她,問她:「你應該是心理已經有想法很久了,就想在我這裡有個求證吧?」她回我:「嗯,一想到這事影響我的生活,我就不甘心」。我放心了許多,回她說:「不要『不甘心』,要『 不服氣』,這件事當然不是好事,肯定對心情有影響,但是不要讓它影響我們太久太深,將傷害縮小縮小縮小到一點點,到一個無關緊要的地方,如常的生活,更好的生活,讓自己越來越好。」她回了我一長串微笑、大笑、努力、加油、花朵的表情。
我想了想,又發了一句:「自己過的越好,越有吸引力。」她說:「我知道,謝謝老師。」這個諮詢就結束了,我相信,她明白我最後這句說的是她和現男友,和人際關係的任何人之間的事。
這個諮詢,我回得很小心。我認為,前男友的行為是「約會強姦」,但是幾次打出來這個詞,我又刪掉,而只用了「不尊重」這樣的說法,我怕她感覺太刺眼,增加心理負擔。她媽媽對她的教育也充滿了對女性的歧視和侮辱,我也沒有多說,不知道她的原生家庭的狀況,怕她一個問題沒有解決又增加一個問題。
後邊的一周,我一直詢問我的同事,她再沒有上來提問過。到我值機的那一天,我上線就給她發了句話:有問題隨時找我,祝越來越好。她發了句語音:王老師,我在地鐵裡,上班路上。她的聲音很好聽,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