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盡錢財為兒子買房買車的父母,病倒後,劇情反轉:愧對女兒

2020-09-09 陶晶瑩文苑02

01芳芳父母的思想意識是女兒遲早是別人家的人

芳芳姐弟兩人,於她父母來說,這一生中確實成功寫成了一個漂亮的「好」字。

俗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按理,芳芳那經濟條件不錯的父母,該對自己的兩個兒女一視同仁。如此,有助兄妹團結和睦,有助兒女打好人生基礎,更有助全家幸福快樂。

然而,芳芳的父母卻不這樣想,因為他們有重男輕女的思想,覺得女兒遲早是別人家的人,是潑出去的水,不再是自己家的人了。因此,家中的錢財,全部傾向給兒子,從不考慮給芳芳。

02芳芳買房請求父母援助些錢兒,父母一口回絕

芳芳雖有一份穩定工作,但由於靠一個人的工資收入,很難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住房。因此,想擁有自己住房的芳芳,請求父母援助部分資金,沒想到父母竟然毫不留情地拒絕了她。

《論語·季氏》曰:「不患寡而患不均。」意思是:不擔心財富多少,只擔心分配不均。

芳芳的父母沒有錢財嗎?非也!他們不僅有錢,而且只打算將這些全部留給兒子。因為芳芳是女孩子嘛,給了錢,買了房,今後也會變成人家的。

因此,父母給兒子已買了一套住房,之後又給兒子買了一套住房,想到將來至少會有兩個孫兒,這樣,一個孫兒就能擁有一套住房了。至於女兒芳芳的未來,父母壓根兒不理會。

為此,並非聖人的芳芳,對父母這種磚厚瓦薄、厚此薄彼的做法,當然很反感,也不由地記恨父母,也因此而影響了姐弟倆的情感。儘管沒有說出來,但她行動上卻時有反應,父母依然不在乎。

03父親骨折住院,母親患癌病倒,兒好女好見分曉

《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父母為孫兒買了兩套住房,其實此時只有一個孫兒。正在為此心滿意足的父母,萬沒想到災難正向兩位老人悄然襲來。父親騎摩託車摔倒,股骨粉碎性骨折;母親查出患有早期肺癌!

病倒了,住院了,不僅需要大筆醫藥費用,還得需要人照料啊!這時候,兒好女好見分曉!

由於父母的錢全給兒子買房了,身上已沒有積蓄。但是治病得需要錢。要兒子出,兒子說沒有,叫兒子把一套房賣掉,籌錢給父母治病。

兒子如此回答:「賣房容易買房難!賣了房給你們治病,明天你們老了死了,我生第二個兒子,房子就不夠分給你們的兩個孫子了,多不好!」聽到兒子口中吐出的這句絕情話,父母驟然露出絕望的眼神。

之後,任由父母如何哀求,已落在兒子名下的房子,兒子堅決不賣,也不去從其他渠道為父母籌集醫療費。他說借錢借錢,有借有還,之後錢花去了,債務還得由他背,不幹!對此兒媳十分支持。

看到父母落到如此悲哀境地,又看到父母絕望的眼神,芳芳心軟了。想到之前無論父母如何待自己不好,畢竟老爸只有一個,老媽也只有一個,失去就再也沒有了。因此,必須及時給他們治病,於是將原來打算用於買房的錢掏了出來,將父母送進醫院。

父母住院後,誰來照料?兒子、兒媳偶爾到醫院看望一下,說是盡孝了父母;芳芳無奈,只得請了年休假來照料住院的父母。

04病床上父母見為他們奔忙的女兒,流下愧疚的淚水

父母雖然同在一個醫院治病,但在不同的科室,芳芳為了照料兩位老人一天忙碌到晚,疲憊不堪。

為了不讓父母難過,她佯裝笑臉,安慰父母,跟父母有說有笑。令芳芳萬沒想到的是,自己待父母的好,卻令父母愈加感到對不住女兒,愧疚之心深深折磨著兩位老人的心靈。因此常流下愧疚的淚水。

此時的父母,愧疚又有什麼用呢?一生的積蓄全拿出來給兒子買房買車了,病倒後一分積蓄都沒有了。叫兒子將其中一套房賣掉給老人籌集醫療費,兒子毫不理會,甚至不到醫院照料老人。

因此,再感到愧對女兒,也永遠無法做到一碗水端平來待女兒了。這份愧疚之心只能伴隨他們一生。

05編後語

寫罷《花盡錢財為兒子買房買車的父母,病倒後,劇情反轉:愧對女兒!》這篇文章後,作為旁觀者的我們,大家不妨來作一個「馬後炮」的設法想吧:

手心手背都是肉,啥時都不過時。清·康有為說:「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因此,於家庭來說,對待兒女切不能厚此薄彼,畢竟,都是身上掉的肉。俗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一碗水端平,要疼一起疼,要愛一起愛。尤其是父母的錢財,當均分,至少基本合理。文中「父母」能做到如此,好處多:

一是避免兒女之間產生矛盾。同是父母的財產,你得了兩套房,得了一輛車,而我則什麼也不得,心理自然不平衡,不僅怨恨父母,也怨恨弟弟。事實證明,芳芳對父母,對弟弟已產生不滿情緒。如果當時父母沒有重男輕女思想,且不說絕對公平,至少應該援助些兒錢給芳芳買房,這些矛盾就不會產生。

二是當父母病倒後,女兒照料老人也就理所當然,父母也不會因此愧疚難當。當時,父母答應芳芳的請求,援助些錢給她買房,那麼,當父母病倒後,即使父母沒有錢了,她也會想辦法借錢給父母治病。儘管比較艱難,但總比女兒帶著不滿情緒照料父母,父母帶著愧疚之心接受女兒照料的尷尬局面好多了。大家說是嗎?

這篇原創作品寫得很精彩,請您多多點讚、評論、收藏,並轉發給身邊的中老年朋友們閱讀哦!

-END-

本文配圖: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我給別人的兒子買房買車,老了卻想指望女兒養老,合適嗎?
    導語:一個別人的兒子,一個親生女兒,我的二叔演了一場反轉戲,愛別人的兒子,傷自己的女兒,最終被打回原形才醒悟。她兒子剛開始管我叫叔,沒多久就管我叫爸了,就這樣,我再次有了個兒子。一起生活七年,我每天辛苦掙錢,掙得錢一分不少的交給她,用來給這個兒子買房、買車、結婚。而我的女兒,雖然這幾年也曾聯繫,但總是不冷不熱,像個外人。女兒要結婚,我當然要回去,可她不讓我回去,我說哪怕不讓我回去,作為父親也要給點嫁妝錢,她說我女兒已經成年了,該自立,自己掙錢。
  • 再有錢也別給女兒買房買車,65歲父母道出原因,讓人連連稱讚
    現在很多父母對於自己子女都是非常的操心,讀書操心,結婚操心,買房買車也操心,然後就存在這樣一個疑惑,對於女兒,父母要幫女兒買房買車嗎?曾經很多人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但是現在很多父母已經沒有了重男輕女的思想,不僅給兒子買房,還會給女兒買房,父母為什麼要給女兒買房?林阿姨說了以下的原因。一、現在生活富裕了,手頭寬鬆了父母生活富裕了,而且手頭有錢,所以就希望女兒過得更加好,於是就給女兒買房,讓女兒這輩子不要太奔波,不要為了房子發愁。
  • 給兒子買車買房,女兒啥都沒給置辦那麼作為女兒的該不該平擔贍養
    父母給兄弟買車買房不過問,財產分配不多因為是閨女那贍養平均公平嗎?小編認為這是小心眼了。父母就該養你那麼大嗎?姊妹們不能分財產,要了那麼多財產就帶給婆家嗎?我是一個男人,想法可能有點只會站在男人的角度上。我媳婦家要是有兩套房子,那就一套老人住,一套給舅子住,也不願意要。吃人嘴短拿人手軟,作為女兒的你要人家東西幹什麼。非得跟舅子一爭高下有勁嗎?給我我都不要。
  • 給小舅買車兩年,嶽母非讓女婿再買房,女兒送三萬求父母手下留情
    只是小舅子買車之後,勉強養活自己的他,更是入不敷出,連養車都得老婆時不時接濟。原本期望著花八萬,就能求個清靜。可這樣的清靜才兩年,嶽母就再次提出要求,讓宋剛給她兒子買房子結婚。嶽母一直在跟宋剛訴苦,說她也是迫於無奈,不買房兒子就結不成婚。宋剛覺得很可笑,他的婚房,是父母出錢買的,老婆沒出一分錢。就連婚房的房貸,也是他一個人承擔。
  • 「年過半百,還要為兒女買車買房去奮鬥」老大爺一番話讓人心酸
    而老大爺出生農村,家裡有一兒一女,女兒已經結婚,兒子現在談了一個對象,想在大城市買車買房,老大爺得給他掙錢。老大爺說:「年過半百,還要為兒女買車買房去奮鬥,臨老了還要拋下老伴背井離鄉,真不知道養孩子是為了什麼?」他的一番話讓人心酸。倆孩子其實都被他供到上大學了,但是現在生活壓力大,女兒結婚買房他出了一部分錢,現在兒子要結婚買車買房他也不能不管。
  • 新婚姻法實施後,父母不僅要給兒子買房,還要給女兒買房?
    關於新婚姻法出臺後,是否給女兒買房子這個問題,我與身邊很多人都聊過,也徵集了部分網友建議,大體可以劃分為幾下12條。剛自我感覺良好的體會了幾天生女兒好,不用操心為女兒買房,還沒嘚瑟幾天,就有了新婚姻法。沒有辦法,自己沒有兒子給女兒奮鬥買房吧。3.要養兒養女,供他們吃住穿行,到大學畢業找工作,這需要多少年啊?這期間需要花費多少錢?對一個月工資只有5000又快50歲的人來說,哪有那麼大的能力給閨女買房?
  • 生女兒的壓力很小?對不起,為了女兒有底氣,買房買車一樣不落
    網友1:我家是女兒,但一點也不輕視,教育上要狠抓,買房,買車,雖是女兒,但同樣要有底氣。網友4:新的婚姻法出臺後,不說別的,那些不給女兒買房,只顧兩口自己快活瀟灑的父母就等著萬一有朝一日女兒離婚,結局就是兩手空空或者還抱著外孫娃回來與父母同住!
  • 世道真變了,生女兒既要買車買房,還要帶外孫
    在以前的思想觀念裡,生兒子就意味著父母從孩子一出生,就要開始為兒子攢老婆本了,在兒子結婚時,不僅要為他買房買車,有時還要給女方家庭一筆彩禮錢,可謂是兒子結婚,父母傷筋動骨啊。可是生女兒就不一樣了,到了適婚年齡,父母只要替女兒把關好男方家庭情況,就可以安心等待參與女兒的婚禮,什麼婚房啊、婚車啊都由男方父母準備了,可以說,嫁女兒可比兒子結婚省心省錢多了。
  • 現在生女兒要買車買房,還得帶外孫,生兒子的父母反而輕鬆了?
    反倒是媽媽幫女兒帶娃,這類的事情比以往更多了些。為了幫女兒帶娃,6旬老人哭了一天,決定放棄夢想李阿姨有個旅行夢,她一直盼著,能在晚年時,去到年輕時沒來得及走過的城市。可是就在昨天,李阿姨卻在驢友群裡感慨:原本以為,人老了,可以享享清福。真沒想到,到老了,兒子沒給我添麻煩,反倒是女兒成了麻煩精,事事都要我操勞。
  • 父母跟女兒借80萬給兒買房,女兒離婚:多少女兒,成娘家提款機
    更何況那些重男輕女的家庭裡,父母多半只會心疼兒子,卻對女兒不聞不問。因為父母的溺愛,兒子長歪了,沒出息,於是父母就開始讓女兒來承擔起養家養兒子的重擔。即使這樣的重擔,對於女兒而言,太過於殘酷。但父母卻依舊拿不孝來道德綁架女兒。父母一味索取女兒的錢財,去填補自己的兒子,這原本就是自私自利的行為。如果兒子也有出息有長進就算了。
  • 如何看待父母只給兒子買房,不給女兒買,財產都留給兒子?
    要是她有錢,她也願意給父母,可現實是他們現在的確比較困難,需要父母理解。想著父母為弟弟準備婚房,小美感覺很心寒。弟弟才22歲,女朋友還沒有,爸媽花了100多萬給弟弟買了套一百多平的房子。小美爸爸說,「財產都是留給你弟弟的,你結婚我不會出錢,自己擦亮眼找個有房的條件好的對象,找不到有房有車的就是自己命不好,怨不得別人!」
  • 兒子把八十萬房車偷轉給兒媳,再要錢買房:養兒防老就是養兒啃老
    在這樣的思想下,很多父母有著重男輕女的想法,也有很多父母是掏心掏肺為兒子付出一輩子。不是他們不辛苦,而是他們明白,自己晚年了,只能依靠兒子。可你真的能保證,養兒就能防老嗎?也許兒子養著養著,就是啃老了。兒子一個人啃老也就算了,還帶著兒媳孫子一起啃老。那對於父母而言,才是更加殘酷的噩耗。
  • 養家養弟八年,弟買房給十萬父母再讓給五萬,女兒:再給就被離婚
    ,而兒子則可以心安理得享受父母和姐姐或者妹妹的疼愛。因為哪怕女兒不願意,父母也會通過各種辦法,讓女兒承擔起養家的責任和義務。對於他們來說,自己養大了女兒,女兒就應該要有所回報。有些女兒,感念父母的恩情,對父母有求必應。不管父母要求什麼,她都全力去滿足,不問回報。而有些女兒,則對父母的道德綁架深惡痛絕。可她們也沒辦法脫離親情,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拿錢養著父母和娘家兄弟。
  • 當你老了,兒子和女兒誰更孝順?這對50後老人的做法,值得借鑑
    前些年我也退休了,老伴的生意也轉手給了兒子,兒子做不下去,轉讓出去了。每次等孩子們生孩子的時候,我們都會過去幫忙,雖然待的時間不長,但也盡一番我們自己的心意。我和老伴也已經規劃好了,等到我們生活不能自理的時候,兒子如果不願給我們養老,那我們就進養老院。在兒子結婚的時候,我們花錢給兒子買了房子,婚事也是我們一起操辦,相對來說在兒子身上花的錢,比在女兒身上要花得多好多。
  • 「兒媳,我沒義務給你買房買車」:婆婆一番話說出多少老人心聲
    70後結婚,所思所想大多都是如何過日子,關於其他,他們根本就沒想太多,他們更不會要求父母為他們做什麼,相反,結婚之後他們還要承擔起贍養父母的責任。隨著時代的發展,年輕人仿佛變得越來越弱,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家庭責任感,也變得越來越弱,這可不是一個好兆頭。
  • 「兒媳,我沒義務給你買房買車」:婆婆一番話說出多少老人心聲!
    記得父母那一代,結婚常常是年輕人自己的事情,雖然那個時候自由戀愛很少,大部分人都是通過相親認識的,但大家所看的幾乎都是對面的那個人,而不是他的條件。70後結婚,所思所想大多都是如何過日子,關於其他,他們根本就沒想太多,他們更不會要求父母為他們做什麼,相反,結婚之後他們還要承擔起贍養父母的責任。
  • 十萬彩禮沒嫁妝,婆家拆遷百萬,父母讓女兒給20萬幫兒子買房
    如果你是女兒,你會同意給這筆錢嗎?如果不給,父母卻以一次性買斷養老來要求你,你又該做何種抉擇?生活中總有一些父母,覺得女兒出嫁了就成為了別人家的人。至於女婿家的財產嘛,不要白不要,豈不知這樣會多傷了女兒的心?到頭來,讓女兒跟娘家離了心。
  • 背負巨債為兒子一家在城裡買房,這些60後的父母太難了
    今天我們來說一個60後父母為兒子一家買房卻被兒媳「請」出家門的故事。薛阿姨是我老家的一個遠方親戚,63年生人,她和老公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生活在偏遠的農村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務農生活,家裡主要的經濟來源就是靠種那十幾畝田,不同的時節去山地摘一些山貨拿到集市上賣換一些零錢補貼家用。以薛阿姨省吃儉用的質樸生活方式,家裡的條件在農村也說的過去。
  • 有錢也別給女兒買房買車,父母道出原因,讓人連連稱讚
    有錢也別給女兒買房買車,父母道出原因,讓人連連稱讚網友:我比較支持在經濟上寬裕獨立的女性選擇不婚,自己是過來人,也看過很多姐妹們的婚姻,可以這麼說,百分之九五以上的婚姻都是一地雞毛的,本來一個個如花似玉的姐妹們都在一場不堪的婚姻中給消磨成了一堆黴乾菜,所以,如果生命可以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