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芳芳父母的思想意識是女兒遲早是別人家的人
芳芳姐弟兩人,於她父母來說,這一生中確實成功寫成了一個漂亮的「好」字。
俗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按理,芳芳那經濟條件不錯的父母,該對自己的兩個兒女一視同仁。如此,有助兄妹團結和睦,有助兒女打好人生基礎,更有助全家幸福快樂。
然而,芳芳的父母卻不這樣想,因為他們有重男輕女的思想,覺得女兒遲早是別人家的人,是潑出去的水,不再是自己家的人了。因此,家中的錢財,全部傾向給兒子,從不考慮給芳芳。
02芳芳買房請求父母援助些錢兒,父母一口回絕
芳芳雖有一份穩定工作,但由於靠一個人的工資收入,很難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住房。因此,想擁有自己住房的芳芳,請求父母援助部分資金,沒想到父母竟然毫不留情地拒絕了她。
《論語·季氏》曰:「不患寡而患不均。」意思是:不擔心財富多少,只擔心分配不均。
芳芳的父母沒有錢財嗎?非也!他們不僅有錢,而且只打算將這些全部留給兒子。因為芳芳是女孩子嘛,給了錢,買了房,今後也會變成人家的。
因此,父母給兒子已買了一套住房,之後又給兒子買了一套住房,想到將來至少會有兩個孫兒,這樣,一個孫兒就能擁有一套住房了。至於女兒芳芳的未來,父母壓根兒不理會。
為此,並非聖人的芳芳,對父母這種磚厚瓦薄、厚此薄彼的做法,當然很反感,也不由地記恨父母,也因此而影響了姐弟倆的情感。儘管沒有說出來,但她行動上卻時有反應,父母依然不在乎。
03父親骨折住院,母親患癌病倒,兒好女好見分曉
《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父母為孫兒買了兩套住房,其實此時只有一個孫兒。正在為此心滿意足的父母,萬沒想到災難正向兩位老人悄然襲來。父親騎摩託車摔倒,股骨粉碎性骨折;母親查出患有早期肺癌!
病倒了,住院了,不僅需要大筆醫藥費用,還得需要人照料啊!這時候,兒好女好見分曉!
由於父母的錢全給兒子買房了,身上已沒有積蓄。但是治病得需要錢。要兒子出,兒子說沒有,叫兒子把一套房賣掉,籌錢給父母治病。
兒子如此回答:「賣房容易買房難!賣了房給你們治病,明天你們老了死了,我生第二個兒子,房子就不夠分給你們的兩個孫子了,多不好!」聽到兒子口中吐出的這句絕情話,父母驟然露出絕望的眼神。
之後,任由父母如何哀求,已落在兒子名下的房子,兒子堅決不賣,也不去從其他渠道為父母籌集醫療費。他說借錢借錢,有借有還,之後錢花去了,債務還得由他背,不幹!對此兒媳十分支持。
看到父母落到如此悲哀境地,又看到父母絕望的眼神,芳芳心軟了。想到之前無論父母如何待自己不好,畢竟老爸只有一個,老媽也只有一個,失去就再也沒有了。因此,必須及時給他們治病,於是將原來打算用於買房的錢掏了出來,將父母送進醫院。
父母住院後,誰來照料?兒子、兒媳偶爾到醫院看望一下,說是盡孝了父母;芳芳無奈,只得請了年休假來照料住院的父母。
04病床上父母見為他們奔忙的女兒,流下愧疚的淚水
父母雖然同在一個醫院治病,但在不同的科室,芳芳為了照料兩位老人一天忙碌到晚,疲憊不堪。
為了不讓父母難過,她佯裝笑臉,安慰父母,跟父母有說有笑。令芳芳萬沒想到的是,自己待父母的好,卻令父母愈加感到對不住女兒,愧疚之心深深折磨著兩位老人的心靈。因此常流下愧疚的淚水。
此時的父母,愧疚又有什麼用呢?一生的積蓄全拿出來給兒子買房買車了,病倒後一分積蓄都沒有了。叫兒子將其中一套房賣掉給老人籌集醫療費,兒子毫不理會,甚至不到醫院照料老人。
因此,再感到愧對女兒,也永遠無法做到一碗水端平來待女兒了。這份愧疚之心只能伴隨他們一生。
05編後語
寫罷《花盡錢財為兒子買房買車的父母,病倒後,劇情反轉:愧對女兒!》這篇文章後,作為旁觀者的我們,大家不妨來作一個「馬後炮」的設法想吧:
手心手背都是肉,啥時都不過時。清·康有為說:「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因此,於家庭來說,對待兒女切不能厚此薄彼,畢竟,都是身上掉的肉。俗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一碗水端平,要疼一起疼,要愛一起愛。尤其是父母的錢財,當均分,至少基本合理。文中「父母」能做到如此,好處多:
一是避免兒女之間產生矛盾。同是父母的財產,你得了兩套房,得了一輛車,而我則什麼也不得,心理自然不平衡,不僅怨恨父母,也怨恨弟弟。事實證明,芳芳對父母,對弟弟已產生不滿情緒。如果當時父母沒有重男輕女思想,且不說絕對公平,至少應該援助些兒錢給芳芳買房,這些矛盾就不會產生。
二是當父母病倒後,女兒照料老人也就理所當然,父母也不會因此愧疚難當。當時,父母答應芳芳的請求,援助些錢給她買房,那麼,當父母病倒後,即使父母沒有錢了,她也會想辦法借錢給父母治病。儘管比較艱難,但總比女兒帶著不滿情緒照料父母,父母帶著愧疚之心接受女兒照料的尷尬局面好多了。大家說是嗎?
這篇原創作品寫得很精彩,請您多多點讚、評論、收藏,並轉發給身邊的中老年朋友們閱讀哦!
-END-
本文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