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李寶平
與人相處,喜歡淡淡如水,最好不要涉及經濟上的來往,特別是網絡。現在最怕的就是並無深交,素無聯繫,只是偶爾有個交集,突然一個視頻過來,尋求幫助。
我們有那麼熟嗎?好尷尬啊,其實我們家我是不掌權的,平日的那點退休金,是夠養活我自己,自己也不會伸手借錢,積蓄也不多,所以真的沒有那個能力幫助到別人。
曾經很要好的一個朋友,出了點小事故,因為理賠不及時,他說先要自己墊付賠給別人,問我借5000應急,那時不用微信,都是銀行轉帳,二話不說轉了過去。
因為信任,也沒保留回執單。後來他沒提,我也不好意思再問。又過了幾年,因為他的女兒考上了大學,同樣轉了5000給他應急。多年以後再問,人家就只承認借過一次,只好自認了吧。
工作那些年,在單位上班,突然接了派出所的電話,說:某某人在職工宿舍聚眾看不雅錄像。要單位接人,他是我們單位入廠時間不長的工人。
到了所裡,要交罰金。與他交談,他哭著說:不要叫他姐姐知道。他的父母不在了,姐姐是她的唯一親人。也好,我墊付了他的罰金,把他撈了出來。
從此他工作勤懇踏實,好學多專研。平生平息的半年後,他和我提及此事說,他的錢都是他姐姐管理,等他結了婚再還這份罰金。我都把這事忘了,他一提便記起。同時也蒙圈了,假如他不結婚,這錢就打了水漂。幸好他結了婚,錢也如實歸原處。
還是在單位上班那些年,實行工作買斷,單位給一筆錢,就算與單位脫鉤。有一位同事極力要買斷,得到一筆錢,下海經商。投資還差點錢,問我借了三萬給他應急。
後來他發達了,多年以後也不提及此事,他好像是不記得有這樣的事,忙於經商,我們也漸行漸遠。
可我心裡總是放不下這件事,畢竟那三萬元錢對於我不是一個小數目。
每當閒暇時想起這件事心裡就抓耳撓腮,礙於面子幾年也沒開口,時常想起,時常堵心。終於鼓起了勇氣,到他公司討要。他很驚詫說:我與你借過錢嗎?這麼大公司,能與別人借錢嗎?
多虧當初他借錢迫切,又誠懇,他寫下了借據附帶還利息。我拿出了借條的複印件給他看。他拍著腦門恍然大悟,這回他又誠懇了。還了我的本錢,沒還利息,他說:利息叫財務算一下以後再還吧。我心裡想,本錢給我就行了。
拿了錢,我如獲至寶,興高採烈,如釋負重放下了那沉甸甸的擔子。從此我們沒了來往,那一份利息至今也沒音信。
生活中發生的事,如果合乎情理的,是我們的福氣,反之,當作經驗教訓吧。那些最淺薄的關係就是你一個錯誤的信號,有時便讓他忘記了你所有的好。
願趟過世俗渾水後,能平淡如新鮮的清水,仍能不沾染那一身的世故。我們在生活裡就像發朋友圈,不必強求。在風大的時候,要表現逆行的風骨還那麼淡定,風小的時候,要表現順意的悠然自得。
從走出學校踏入社會,一直遵從循規蹈矩的生活方式,身邊的圈子很簡單,所以行為處事也簡單。後來才知道,有些經歷都是血淋淋的教訓,善良和信任都該有個尺度。
我不想在經濟上麻煩別人,但也不被別人麻煩。再好的關係,也記得言語面前保留幾分,我也不想分享別人的秘密,因為我覺得能夠說出來的就不是秘密了。同樣有些東西,我也不希望別人分享,我覺得我完全可以自己慢慢消化。
我們每個人生活環境不一樣,機遇境況不一樣,所以活法就可能不會一樣。無論處於何種情況,不要抱怨世態,不嫉恨他人。不貪慾念,常知足。
君子之交淡如水,人到無求品自高。借出錢財需謹慎,生活自得由心生。
攝影:泰山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