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歲的人要有多少存款才不會焦慮?70後必看,存款的三個階段

2020-11-08 羅sir職話

五十歲的年紀,不大不小正好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年齡段,在大部分行當,五十歲這個年紀已經處於事業的收割期了,而這個年齡段的大部分人應該都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但又正是需要花「大錢」的地方。

那五十歲的人究竟有多少存款才不會焦慮呢?講一個真事吧。

我一朋友,也差不多五十來歲,事業有成,做承包工程的,生意做得很大;近幾年準備早點退休,把生意慢慢交給兒子。家裡上千萬的資產還是有的,那你說他焦慮嗎?其實也還是焦慮的,他不止一次在我面前提到他兒子的各種叛逆,以及不願意結婚等等。

他的兒子是個不婚主義者,做事很有頭腦人也有能力,但就是不願意結婚,為這事,我朋友差點跟他兒子脫離父子關係,但兒子畢竟又只有一個,他焦慮嗎?非常焦慮。


還有一哥們,72年的,兒子已經25歲了,那哥們手上也有個幾十萬,但他也非常焦慮。至於為什麼焦慮呢?答案也很簡單,因為沒房。

這裡的沒房,指的是城市裡和農村裡都沒有房子,唯一家裡的房子,還是二十年前修的那種老房子。你看,存款幾十萬的人,也非常焦慮。

焦慮是什麼?焦慮是人生中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一種擔憂的體現。從某種角度來說,焦慮的確是跟金錢有一定的關係,但有句話怎麼說的?沒錢有沒錢的焦慮,有錢有有錢的焦慮,他們焦慮的點各不相同。

也許你不會操心金錢上的壓力了,但你又轉而開始操心孩子的家庭教育狀況了。

人之所以會焦慮,是因為我們對未來有期望。正所謂期望越大,我們願意為之付出的努力就越多,可以說,焦慮本身是作為我們前進的一種動力存在的。換句話說,焦慮=動力。


如果我們單從物質上的焦慮去看的話,五十歲的人有多少存款才不會焦慮呢?我認為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原因也很簡單,有錢的和沒錢的焦慮各不相同,你考慮的點也就不同。

一、初始階段:滿足自身

對大部分五十歲年齡段的人來說,如果有一定的經濟能力能夠滿足於自己未來的養老,不給兒女增添負擔,我認為這就算是非常不錯的人生了,畢竟沒人喜歡老了以後還給兒女增添負擔。

五十歲的人,也就十來年就退休了,在這個階段中還可以考慮賺一點自己養老的錢。那麼按照這個標準來看,可能五十歲的人哪怕是有幾萬塊錢的存款,也可以滿足基本的條件。

在這個初始階段中,我認為五十歲的人存款在幾萬到十幾萬不等,都是能夠生活得不錯的。

但這裡有一個前提是:你沒有任何大額的消費開支,例如買房、兒女結婚等等。如果你還沒有房子或者兒女還未結婚,那麼就必須要在前面的條件上加上結婚和買房的開支才行。

國內家庭目前的狀況就是這樣,父母操辦結婚購置新房。但對一個五十歲的男人來說,如果這兩項任務還未完成,那可真是:操不完的心,焦不完的慮。


這裡額外提一點吧,我大概知道還有很多五十歲左右的老哥們自己兒女還未結婚,甚至也沒有買房一類的。如果你問我怎麼辦,我的建議其實也很簡單。五十歲左右,坦白講幾乎已經沒有什麼從頭再來的可能性了,再年輕十歲也許還有可能。

因此,我的建議是,能省就省。例如買房來說,也別管什麼兒子是不是要在城市裡買房了,除了一二線城市和兒子工作的城市,千萬不要在縣城裡買房,為了所謂的面子在當地縣城買房,完全就是一種浪費資源和金錢的低級決策。

原因也很簡單,對這個階段的人來說,大部分人是沒有養老金的,因此未來還是會回到農村節省開支,至於縣城裡的房子,誰去住?所以,我認為在老家修房是一個不錯的建議,既可以供孩子結婚,也可以為自己以後的養老提供助力。

把在城裡買房的機會留給孩子吧,雖然現在年輕人不容易,可已經沒機會了,對於你這一代來說。

二、中等階段:幫扶孩子

在這個階段中,一般都是事業有成的中產家庭的人。

這部分群體或是在企業做高管,或是自己創業做生意等等。收入豐厚,完全不用操心自己的以後的退休生活,幾乎不會在物質上有什麼焦慮的點,但唯一焦慮的可能是家庭方面。

在這個階段中的人,存款在幾十萬上下,我認為都是可以滿足的。


這個階段的人一般都有一定的教育水平。他們更關注的,可能是對於孩子的當下和未來。

他們中的孩子有的已經結婚,有的還在打拼,而作為父母,他們可以拿出一定的資金給予孩子幫扶。

在一二線城市中,如果孩子有想做的生意,或者創業等等,他們可以依託於自身的資源和金錢,給予孩子一定的幫助,從事業和大額開支中,給予幫助。

我們說,這個階段的人,不僅可以滿足自身,還能夠幫助孩子的事業有所精進。

這個階段的人,一般在大城市裡都有房產,年收入在十幾萬或以上,能夠對孩子起到一定的幫扶,這就是非常不錯的階段。

在滿足自身的同時還能夠幫扶孩子,那幾乎就已經沒有什麼可焦慮的了。剩下的日子就是退休後遊山玩水的悠閒生活。

三、高級階段:成就自己

這個階段中的人,我認為焦慮的不是自己的養老和孩子問題,而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什麼意思呢?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最高級的需求是「自我實現」。

而這個階段的人,就是需要自我實現。


例如把事業做到某種地步,把商業化的力量傳播開來,以證明自己的價值等等,這些才是他們所追求的目的。

在這個階段中的人,錢可能只是一種數字,或是一種能力的象徵。幾百萬上千萬的純現金存款,都是極有可能的。

這個階段中的人,他們的孩子大多都在國外讀書或就業,自己不用操心孩子,也不操心養老,但尤其關注一些「國際大事」。

例如,要不要移民啊?要不要再買套房啊?自己的未來事業突破點在哪裡啊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

這個階段中的人,更在乎自我實現,追求人生意義上的高目標、高自我。存款已經不能阻擋他們前進了。

也正因為這個階段中殷實的家底,你才會發現,富人家庭的孩子比普通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成功,從出生那一刻,就註定了。


其實,家庭這個東西很玄妙。就像巴菲特說自己:「我這輩子最成功的一筆投資,在我出生的那一刻就註定了。」巴菲特不僅出生在美國,他的父母更是赫赫有名,在巴菲特幾歲的時候就能夠參觀股票交易所,那也正是巴菲特的媽媽陪巴菲特去的。

而大部分的普通家庭,五十歲的人能夠把自己未來的養老問題解決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根本沒有一分錢能夠讓孩子去做「後盾」,去做那些高風險高收益的冒險行為。

所以,對大部分的家庭而言,你是什麼樣,你的孩子未來大概率就是什麼樣。這也是為什麼越有錢越有知識的人,越重視教育的根本原因,因為他們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一深刻道理。

越是忙碌一生,越是碌碌無為,這大概就是一種人生意義吧。

而富人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資金,更多的機會,更多的勇氣和足夠強大的「後盾」去冒險。所以,在富人家庭的孩子更容易誕生企業家,投資家,富豪,以及高薪人員。


最後

五十歲的人有多少存款才不會焦慮?這個問題,要看每個人當下所處的環境和自身的認知基礎,也是由過去的收入來決定的。

如果一個人過去的年收入只有十萬,突然手裡有了五十萬的存款,那他一定不會焦慮,反之亦然。

說到焦慮本身,就像我在前面所說的那樣,我們需要去正視焦慮,客觀看待焦慮。焦慮本身作為一種情緒,正確引導是能夠起到促進糾正我們行為的,讓我們更有動力,去打破焦慮帶給我們的不安感。

但我也見過很多人,很多被焦慮所打敗的人,最後對生活絕望沒有幹勁,你怎麼看待生活,生活就怎麼看待你。

誰的人生不焦慮?管你是身無分文還是資產億萬,至少在焦慮這件事上,我們都是一樣的。


如果你是一個50歲的中年人,只是考慮到自己,那麼可能正常工作就可以做到有一定的存款,不焦慮;

但是如果你是一個考慮到孩子,考慮到家庭、考慮到想要過不一樣人生的人,那麼你就需要努力工作,拼命賺錢達到一個改變自己,改變下一代的結果。

我聽過最荒唐的一句話,就是一個近五十歲的人告訴我:「我已經老了,幹不動了,機會只能留給下一代年輕人了。」

我懟他:「五十歲就老了?巴菲特那麼有錢還每天工作八九個小時,打卡上班;川普和拜登,兩個近八十歲的老頭子爭一個崗位天天爭得臉紅脖子粗,你有什麼資格說老?有什麼資格推給年輕人?年輕人沒努力嗎?他們不也在努力?」

羅曼羅蘭說:「有的人二十歲就死了,直到八十歲才埋進土裡。」

我希望你,永遠年輕,永遠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

共勉。

END.

作者:羅sir,新青年的職場內參。點擊【關注】,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相關焦點

  • 四五十歲的人有多少存款才不焦慮?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所以對於這個階段的人來說,其存款肯定要滿足日常的消費水平,除此之外還能應對意料之外的情況。在五十歲左右的人看來,自身的經濟狀況是會直接對家庭幸福程度產生影響的。因此,他的存款肯定是要考慮到整個家庭的。假如意料之外的事件(疾病和事故)能夠輕易打破他的生活節奏,則這一顧慮對他來說是棘手的。
  • 四五十歲的女人,有多少存款才不焦慮?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人們總是斥責身邊的人在販賣焦慮,其實殊不知,那只不過是我們不敢正視內心的恐懼,更不敢直面於那些不被人發現的焦慮,因為任何一個人都不想承認自己是弱小的。相比較於男人的焦慮來說,女人焦慮的情緒更容易表現出來,受生理因素的影響,女人更容易產生焦慮。
  • 心理學:五十歲左右的人,有多少存款才不焦慮?
    因為每個人面對的生活壓力不同,所以要取得的經濟目的也不同。對於一個剛剛離開校園的學生而言,可能他根本沒有多少存款,甚至對於大多數年輕人來說,這個階段都是尚要同家人尋求救濟和身背借貸的時候。所以討論經濟能力,最起碼應該是一個完整的個體,能夠負擔自己的生活。
  • 寫給四五十歲的女人,你現在應該有多少存款,晚年才不會過得悽涼
    四五十歲的女人正在面臨人生的分水嶺,在這段時間也比其他階段更為焦慮,她們正面臨著中年危機對生理和心理的考驗。中年危機也稱作"灰色中年"指的是那些40-50歲的中年人在這個階段將面臨的家庭、健康、事業上的重重危機。而網絡上也經常提起"女人一定要有存款才有底氣,否則餘生很難幸福",在不斷販賣焦慮的過程中,也讓女性產生了不同以往前所未有的壓力。
  • 人到四十歲,有多少存款才沒有壓力?
    人到了40歲,上有父母下有妻兒,個人認為無需存款,每天有千元收入就無壓力了。每天衣食無憂。我認為一個人到了40歲要有一個完整的家,上有老下有小中間有個愛你的老婆,幸福的感覺讓我很踏實。如果我到40歲,在有房有車有妻兒,父母都在的情況下。存款最起碼得150萬以上才不會有焦慮吧。
  • 五十歲左右的人,有多少存款才不焦慮?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想過上差不多的生活、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就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來支撐。那麼當一個人已經在社會當中生活了幾十年,擁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子女,並且自己也已經步入老年時,他手中擁有多少財富是比較合理的呢?這個問題對於許多即將步入社會以及遭遇「中年危機」的適齡人群來說,猶如一記警鐘。
  • 40歲左右的人,要有多少存款,才能不焦慮:別人家的不惑之年
    ,存款200萬,房子2套,有房貸。,有兩百多萬的存款,有房有車,有家庭有孩子,我好像什麼都有了。,你永遠不能確定,他的心裡有多少煩心事,有多少需要他親力親為的事。錢,掙多少算多?永遠都掙不夠,永遠都不會有一個滿足的上限。
  • 40歲左右的女人,到底該有多少存款才不會焦慮?
    導讀:40歲左右的女人,到底該有多少存款才不會焦慮?文|情感的足跡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時尚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40歲左右的女人,到底該有多少存款才不會焦慮?!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40歲左右的女人,到底該有多少存款,晚年才不會過得悽涼?
    無論是什麼年紀的人都有著一顆向錢看齊,嗜錢如命的心。很多年輕人由於生活的壓力很少願意去承擔養老問題,於是人們把自己的晚年生活寄託於養老金。寫給四五十歲的女人,你現在應該有多少存款,晚年才不會過得悽涼。在上一輩甚至奶奶輩的人的眼裡,安定和穩定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存在,因此,他們更喜歡在銀行裡存錢,喜歡把錢和積蓄都攢到銀行裡。但是相對於如今這樣一個通貨膨扎如此激烈的社會來看,存款已經不再適用於大多數人,因為很可能你銀行裡的利息增長的速度根本趕不上通貨膨扎的速度。
  • 30歲有多少存款才算正常?
    三十歲是人生一大重要的關卡,現如今第一批90後也已經30歲了。曾經,他們被認為是「垮掉」的一代,而如今,他們的人生大幕,才正要拉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們不再流行非主流殺馬特,不再隨心所欲,因為長大以後,好像就再也沒有說:「我們還小。」的資格了。在社交媒體上,「30歲的你現在有多少存款?」成了近期的熱門話題。
  • 30歲的男人,應該有多少存款?
    最近這一段時間,網上出現了很多的街頭採訪,我看過後,最有印象的就是:「一個剛滿30歲的男人應該有多少存款?」視頻中採訪的大多都是20出頭的女性年輕人,大部分都會說應該有車,有房,存款有個20萬左右,或者是存款一百萬以上。我看過之後內心頗有感觸。我想說的是30歲有這些存款或者這樣條件的又有多少人呢?
  • 人到中年,女人要有多少存款才會安心?
    一個20多歲的女人,可能為了玩、為了愛美,可以是月光,甚至是超前消費,但一個中年女人,如果還是月光,還是沒有幾塊錢存款,一旦有什麼突發狀況,生活便會措手不及。錢,是一個人生存立命之本。哪怕你的夢想再宏大,如果連今天明天都吃不飽飯,那哪還有什麼未來。那麼,對於女人來說,到了中年,到底要有多少存款,才能安心呢?採訪了三個女人,她們的心裡話,也許對你有用。
  • 人到晚年:究竟應該有多少存款,晚年才不會過得悽涼
    作為生活來講,7000元老兩口生活也差不多夠用,所以,雖然養育了2個兒子,但從來沒找兒子們要過錢。楊大爺最擔心的是醫療問題,自己還好說,有醫保,住個院能報銷90%,門診也能報一部分,當然,必須得是醫保範圍之內的費用。而楊大娘沒有醫保,報銷就有問題,雖然,現在有政府補貼在社區也上了醫療保險,但報銷比例肯定少,而且,門診也都需要自己花錢。
  • 有多少存款才算財務自由,有多少人達到了這個標準
    「掙錢難,花錢易「,這是很多人的切身感受,因為多少錢也感覺不夠花,特別是在這個時代,花錢的地方越來越多,大家對精神和物質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那麼多少錢才不會讓我們擔心呢?多少錢才能實現財務自由呢?財務自由,是很多人嚮往的,財務自由的標準是不用擔心食物,住房或者或一個月或者一年去賺錢,這個時候沒有任何的生活壓力,不用為了賺錢而工作,而是去發展一些自己的興趣,去做一些有意義以及有使命的事情,而不是為了生計。
  • 三十歲的男人到底應該有多少存款?
    《論語·為政》有言:「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其中,何謂三十而立?男人三十而立,是指要經濟上獨立,對家庭有擔當,做事要成熟穩重,有自己的事業規劃,並且認真去執行計劃。當然,在這基礎上,能有一定的存款是最好不過了。那麼問題來了:都說男人三十而立,那你覺得三十歲的男人到底應該有多少存款呢?
  • 有存款和沒存款的老年生活,差距有多大?兩位70歲的老人這樣說
    如今,我們的父母對我們很仁慈了,退休後,明明可以拿著自己的養老金享受晚年,卻又要幫我們帶孩子。他們擔心我們工作壓力大,能分擔的,儘量都幫我們分擔。結婚時,更是拿出自己的存款,接濟我們。可有些人卻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你管朋友借錢知道還,管父母要錢,卻成了理所應當。
  • 三十而已的男生現在應該有多少存款?
    第一批90後已經30歲了,而整個80後,再無20多歲的人了!30歲的年紀可以說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三十而立,立的是事業,立的是自己。街頭隨機採訪女生,30歲的男人應該有多少存款?假設一個男人23歲本科畢業,有房有車,30歲時在西安買房:每平米1.5萬的房價,90平的房子,總價135萬,首付30%,也就是40萬;車子假設15萬;存款假設有10萬那麼房子首付的40萬,存款10萬,車子15萬,加起來一共是65萬。30-23=7年.
  • 30來歲的男人有多少存款才算是成功?
    30來歲的男人有多少存款才算是成功?現代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越來越多的人對於金錢的價值和實際意義持不同看法,那麼一個男人在30歲有多少存款才算成功呢?,有人朝九晚五日子平淡無波便是樂,有人腰纏萬貫卻因為肩上重擔壓得喘不過氣,還有人為了追求心中美好可以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卻依舊充滿信念。
  • 人到中年,需要多少存款才能支撐上有老下有小的局面?
    到了四十歲的年紀,是人到中年。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父母年紀將近70來歲,身體機能日益下降,已經到了特別需要子女照顧的年紀,雖說現在有了醫保,大病小病都多少有國家保障。但是\&39;一場大病壓垮一個家庭\&39;的現象,也依然存在。
  • 三十歲,你應該有多少存款?
    古語云:「三十而立」,意思是說三十歲就應該有自己獨立的一片天地,或者有自己的一番事業,也就是常說的成家立業,再直白點講就是:有車有房有存款,有妻有兒有享受。一般來說,30歲算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很多時候,人生在30歲這一年就已經豁然開朗了,甚至後半生即將過上什麼樣的生活,通過30歲的狀況我們也能夠看出來,當然我們也不排除有很多優秀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就了一番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