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標誌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於青年。只要不負所托,不辱使命,把個體理想與時代需要相契合,就能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也為時代進步貢獻應有的公民責任。
2018年全國高考語文考試落下帷幕,一如往年,高考作文又一次引發各界熱議。今年全國高考語文考試共有8份試卷、9道作文題,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6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命制。
簡單梳理高考作文題,可發現不少鮮明特點。有的作文題既接地氣,又顯大氣,比如全國卷Ⅰ的《給2035年的一封信》、全國卷Ⅲ的《改革開放三部曲》,北京卷的「新時代新青年」「綠水青山圖」。有的作文題具有思辨色彩,鼓勵考生獨立思考,比如上海卷的「被需要」,全國卷Ⅱ的「倖存者偏差」。還有的作文題彰顯發散性思維,比如天津卷的「器」、江蘇卷的「語言」。各顯特色,各有所長,共同形成了今年高考作文題的生動群像。
歸納今年高考作文題的總體特徵,最核心的一點就是緊扣時代主題,凸顯時代風貌。從以「新時代新青年——談在祖國發展中成長」為題寫一篇議論文,到以「綠水青山圖」為題寫一篇記敘文,再到全國卷Ⅰ作文材料中提到的「世紀寶寶」「北京奧運會」「天宮一號」「精準扶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莫不如此。
今年970多萬考生中,絕大多數都是世紀寶寶——出生於2000年,今年剛好18歲。這個群體被譽為「網際網路原住民」,他們視野更開闊,思想更開放,也更有動力擁抱時代精神。出什麼樣的作文題,考查他們什麼樣的審美能力和思考角度,對命題人是一大考驗。同時,今年也是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的烙印演繹在一個個帶有時代氣息的口號中,全國卷Ⅲ《改革開放三部曲》就擷取三個地標性的口號,一個是1981年的深圳特區「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一個是2015年浙江的「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一個2017年雄安新區的「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徵路」。一定程度上,命題人如此出題用心良苦,這是向改革開放致敬,也是向每個參與改革的人致敬。
「文章合為時而著, 歌詩合為事而作」,如何給高考作文命題,見仁見智。有人反對作文題太貼近現實,也有人認為作文題還是應該多接一接地氣,接洽時代風採,兩種觀點都有可取之處。很顯然,無論怎麼出題,都不難達成這樣的基本共識:讀死書、死讀書不合時宜,「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觀念該變變了,不能讓考生缺席這個時代的進程,不能讓考生拘泥於個人情感中不能自拔。
今天的考生有責任關心新時代,也有能力融入新時代。人們常說高考是考生的成人禮,如何更好地體現成人禮的功能?通過作文題喚起考生的身份意識,引導他們關注時代潮流,並熱切參與其中,這應是高考作文的「附加」功能。事實上,這一代年輕人是有抱負的,更有社會責任,也更有資格享有出彩人生。究其因,他們處於一個更多元的新時代,他們將遇到一個更好的自己。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高考作文題與新時代主題共振,與年輕人的心聲同頻,具有深遠意義。這提醒我們,如果說作文題只是「坐而論道」,那麼步入大學或踏入社會之後,更應該身體力行地融入時代徵程之中,走好屬於自己的長徵路。無論推進改革開放還是建設生態文明,無論參與精準扶貧還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年輕人都有廣闊的舞臺縱橫馳騁,也有十足的動力揮灑才華。
青年是標誌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於青年。習近平總書記曾寄語青年,「既多讀有字之書,也多讀無字之書」「要敢於做先鋒,而不做過客、當看客」。置身日新月異的新時代,只要不負所托,不辱使命,把個體理想與時代需要相契合,就能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也為時代進步貢獻應有的公民責任。從這個意義上說,青年人需要寫好高考作文,更要寫好人生大作文。(本報特約評論員)
責任編輯:徐亞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