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之間的距離,會不會太近了?」

2021-02-19 媒說話

界限是我喜歡的、我不喜歡的、我能忍受的、我不能忍受的.

就像標出了一個範圍,又或是極限。不同個體之間有著不同的認知,這樣的不同感,讓每個人成為獨特且獨立的個體。

城牆、柵欄、籬笆和牆壁,就如事物之間有界線一般,就如事物之間有界限一般,人與人之間也應有界限。

在一個陌生的場合中,不善言辭的你正糾結於應如何融入,這時一位主動跟你打招呼的人成為了你的「救星」,而他接下來過於熱情的一系列舉止卻讓你措手不及。

「你一個人來的呀,來這幹什麼呢?你覺得.」

不願意被他人知曉、傳播的事情是隱私,也是界限。界限感很弱的「自來熟」特質也在一定程度上給對方帶來一定的壓力。人際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後界限,守住界限才會讓對方有愉悅感,使彼此感到安全。

「你喜歡的那張專輯我幫你搶到啦!」

「謝謝!麻煩你啦!」

「你對我還這麼客氣的嗎?」

習慣了禮貌待人,而對熟悉的人也依舊以這番態度面對,殊不知卻像是刻意與他們保持距離,更像是一種冒犯。社交應擁有適當的「距離」,把握分寸,不要太近,也不要太遠。

「你幫我做一下這份作業可以嗎?這份作業交不上就要掛科了,求求你了!」

「可是我的作業還沒做好呢.」

「那我該怎麼辦呢。」

「你課題比我高那麼多分你就幫我做一下嘛。」

「既然你剛好要去食堂你就順便幫我帶一下吧。」

.

看著她著急忙慌的樣子,我道德綁架了自己——仿佛這是我的錯誤。這樣的負罪感讓本就力不從心的我最後還是選擇了幫忙,但這並不是我應該又或是必須做的。

不論是家人、朋友還是伴侶,關係再好也不代表理所應當。沒有一份清晰的界限感,從而分不清責任擔當,「應該做」與「不應該做」之間的邊界變得模糊。

拒絕所謂讓自己為難的「幫忙」並不會讓人際關係變糟。比起一昧的「善良」,更應該避免濫發善心與愛心,守住底線,清晰邊界,做好自己分內的事;

不過度幹涉、順從或是承擔,給予自己在人際交往中有一份舒適感。

相對獨立的個體之間相處,建立一段舒適關係的秘訣則是在不同場合、不同人之間,保持不同的界限感。與父母的界限感,與舍友的界限感,與好朋友的界限感,這些界限感的標準都不一樣。

界限的劃分很微妙,每個人的標準都不一樣。或許在別人看來是「示好」的舉止,你卻認為是一種「失禮」。

當你認為他人「入侵了你的領地」時,和他(他)聊聊吧,告訴他(她)你的想法與希望的做法,相信對方也會理解你的。

「很抱歉,我可能不太喜歡這樣。」

「不好意思,下次我會注意的。」

為自己設立界限,劃分屬於自己的領地,有一定的距離才能帶來一定的安全感。

「讓我們近一點吧,因為我們都互相需要,但也不要太近,不要近得分不清哪個是你,哪個是我;或者我們互相離遠一點吧,但是不要遠得在我們彼此需要愛的時候,聽不到對方的聲音。」

    ——曾奇峰《你不知道的自己》


文案 | 董藍

排版 | 張啟慧

封面製作 | 謝文杰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 出品

相關焦點

  • 距離太近,緣分易盡
    不必嘆息,人生若只如初見,從當初的熱情,到最後的冷漠,也許並非人心易變,只是因為你們走得太近。淡交朋友,保持距離感,距離太近,緣分必散。人到了一定年紀,必須扔掉幾樣東西,不愛你的人,沒意義的酒局,看不起你的親戚,虛情假意的朋友。人與人之間所有的恩怨,都是因為人和人關係太好引起的,靠的太近了,就起了麻煩。
  • 我們之間的距離,好像忽遠又忽近
    我和阿濤相識超過八年,那天,我倆在觀察傅科擺(一種演示地球自轉的科學裝置),阿濤盯著單擺入了神,這單擺一會兒離他很近,一會又離他遠去,就像他和女朋友的關係。阿濤是大學畢業後留在北京的南方人,從事外交方面工作,而她是地道的北京姑娘,家在順義後沙峪,於一家物流公司任職。
  • 人與人之間要保持一定距離,走得太近,容易矛盾
    兩個人走得太遠,感情容易變淡,若是走得太近,容易發生矛盾,保持一定距離,才能更好相處下去。事實上,走得太近,一點都不美好,反而還引起不少矛盾。話說,距離產生美。關係再好的兩個人如果沒有保持距離,就會很容易發生矛盾,隨之關係就會變得越來越冷淡,再也修補不了。相反,保持一定距離,那麼關係就會如當初那樣美好,才會越走越長遠。其實,不管與任何人相處都要保持一定距離,對你或是對方都有好處,這樣就不會過於近距離接觸,從而產生不必要的麻煩。
  • 【有聲夜讀】別走太近,只因距離產生美
    離得太遠了,關係就淡了;可靠得太近了,恩恩怨怨就來了。        不管是家人朋友,還是同學同事,好起來時可以兩人同穿一條褲子,鬧翻後可以老死不相往來。        人生如尺,要有度。感情如面,別越界。人和人相處,一定要把握度,關係再好,也不要走得太近,否則最後只能漸行漸遠。
  • 我們之間的距離好像忽遠又忽近~別戲精~那就是遠!
    當一個人與你「忽遠又忽近」時,那就是遠而已! 一個母親,牽著孩子過馬路時,是萬不能讓孩子離自己「忽遠又忽近」的;一個員工,面對老闆的任務時,是萬不能「忽遠又忽近」的;一個人急需某個人脈而四處投機時,萬不能讓他所求之人離他「忽遠又忽近」的。 成年人的邏輯,是目的和方法。為了靠近目標,選用適當的方法,而且,總有辦法。
  • 餘生,我們還是不要走的太近了
    離得太遠了,關係就淡了;可靠得太近了,恩恩怨怨也就來了,不管是家人朋友,還是同事,稍有不慎就會漸行漸遠。與人相處,一定要把握好度,關係再好,也不要走得太近,保持適當的距離,才能更長久。其實,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需要一個恰當的距離。
  • 保持一段距離,是人和人之間該注意的,切記!別走得太近
    也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下,在任何時候,人跟人之間都不用走的太近了。不然就不會有好的下場的,最後吃虧的,傷害的還是你自己,不要等到吃虧了之後才知道後悔。王軍心裡想的就是不能因為他結婚了,會覺得冷落了父母,所以每天一下班,就接著老婆回父母家。回到了父母家的王軍,跟結婚之前是一樣的,什麼活都不幹,飯都是父母做好的,吃完飯什麼都不管,拍拍屁股就走人了。
  • 異性同事之間為什麼不能走得太近?
    同事之間因為工作上的需要,合作是必須的!但是也僅僅限於工作上的相互配合,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同事之間要保持一定的社交安全距離,不能走得太近,更不能好得穿一條褲子!因為同事之間不僅僅是合作關係,更多的還是競爭關係,還是工作上的競爭對手!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如果走得太近,無話不談,就容易對外洩露自己的隱私!一旦哪天翻臉,那該情何以堪?
  • 心與心的距離,才是我們之間真正的距離
    所有的學生都想了很久,其中一個學生說:我們用大喊大叫,因為我們失去了「冷靜」。教授又問了。「但是為什麼別人在你身邊,你還是要喊,不能小聲點嗎?為什麼總是大喊大叫?」所有的學生都說出了自己的答案,但沒有一個滿足教授的答案。最後,教授說:「當兩個人生氣的時候,心靈的距離是很遠的,要穿過心靈的距離,大喊才能讓對方聽到。
  • 有時候,人和人之間,不要靠的太近了
    ,靠的太近了,就起了麻煩。人和人適當的,就要保持距離,對人且說三分話,要保持一定的距離。這個距離體現在說話上,真的要少說話,話多了,都是廢話,沒有任何用處的。不管是夫妻之間也好,還是家庭中也好,適當的要保持距離,有了距離,才有感情。以前有一位朋友,因為彼此太熟了。
  • 人和人之間不能走的太近,走得太近,緣分易盡!
    其實,不是人心善變,而是我們沒有把握好與人相處的距離。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像是冬天裡的兩隻刺蝟,靠的太遠沒有辦法取暖,靠的太近又會刺傷彼此。 所以人與人之間相處,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適度的距離。 這樣,既不會覺得孤獨,人生寂寥;又不會覺得被過分幹預,心煩氣躁。
  • 和任何人走的太近都是一場災難,人與人交往,必須保持距離
    一定的距離感代表著你對別人的尊重,沒有人會喜歡自己處處受到別人的注意,這會讓人有一種被監視的感覺,覺得很不舒服,彼此之間都留點空間,這樣大家生活的都舒服。當然,你們的關係也不太遠,距離也不能太長,要不然會讓別人覺得不重視你們之間的感情。
  • 微信的距離是近了還遠了?
    今天的閨蜜話題「微信的距離是遠了還是近了」記得我剛剛會使用qq的時候在上初一,同學幫我申請的qq號一直用到現在。當時會有好多同學互留qq,彼此會在qq空間上留下訪客的印記,直到上了大學,各種原因用上了微信。剛開始只是為了添加學校的公眾號,為朋友同學的連結點讚。慢慢微信逐步取代qq在我心裡的地位,成為排行榜的NO.1閨蜜們,微信現在使用頻率越來越高,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是越來越遠。
  • 最好的交往,是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
    人與人之間,就如霧裡看花,水中望月。離得太近,就失去了美感。離得太遠,又顯得生分。與人相處,最好的狀態便是:乍見之歡,久處不厭。與千千萬萬人之中,遇到同頻的人,驚豔了時光,溫柔了歲月。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親密有間,和而不同,久處而不累。
  • 為什麼不能和領導走得太近?這個效應告訴你,一定要掌握好距離感
    刺蝟經過幾次折騰可以找到最好的取暖距離,既不傷害對方,也感受對方的溫暖,刺蝟的生存理念在人際關係中非常適用,這就是刺蝟效應。也許大家或多或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當我們與他人之間的關係越親密,與他產生摩擦和衝突的可能性越大,與初次見面的人交往的可能性就越小。
  • 夫妻之間,走得太近了,就是一種「災難」
    朋友大李對我說:「夫妻之間,走得太近了,就是一種災難。」我對這句話疑惑不解,作為夫妻,不是要天天在一起嗎?並且所有戀愛中的情侶,都期待走進婚姻,然後膩在一起說一堆的廢話,也過得有滋有味。可是大李卻說,夫妻不能走得太近,然道夫妻要「各過各的」,如果夫妻聚少離多,豈不是感情淡化了嗎,也違背了當初結婚的初衷。
  • 父母和子女之間,不要太近(句句都是實在話)
    人和人相處,一定要把握度,關係再好,也不要走得太近,否則最後也只能漸行漸遠了。父母和子女之間,不要太近了夫妻之間,關係很親密,但這並不意味著兩者之間就不能有些小秘密。特別是在興趣愛好上有差別的老夫妻,不能強求對方要和自己有一樣的愛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認同對方的喜好,然後有各自的朋友圈子,和睦愉快相處。
  • 距離產生美?夫妻之間什麼樣的距離才會產生美呢?
    倘若我們難以發現美,那麼,其中就必定存在著困難;一旦我們克服了困難,美與距離之間的矛盾就會迎刃而解;只要二者之間的矛盾能夠克服,美就會隨之呈現在我們眼前。但天氣愈來愈冷,為了取暖,它們又一次嘗試近對方,卻又不得不分開,如此反覆多次,它們終於找出既能取暖,又不會刺傷對方的合適距離。用這兩隻刺蝟的故事來比喻夫妻之間的距離,再為恰當不過。兩隻刺蝟離得太遠,不免覺得太冷;擠得太近,又覺得扎得疼痛,夫妻之道也是如此。彼此過於接近,容易傷害對方;離得太遠,又感受不到對方的關懷,最好保持「有點距離但不會過遠」的狀態。
  • 我們的距離好像忽遠又忽近
    ,從一個月每天不間斷到幾個月也沒有一兩個字 從無話不說到無話可說  我們好像變得越來越疏遠了見面也就揮揮手打個招呼見面也就微微笑打個招呼起嗎不會那麼孤獨我想和以前一樣吃吃宵夜擼擼串喝喝啤酒大話骰見面不需特意製造話題一個人開口就可以有很多話說就連互相對視一下也能笑出聲你們成績可能不是全校前列你們品行可能在老師看來是壞學生你們可能給人印象就是爛仔你們可能給人覺得根本不是讀書的但是你們對我來說
  • 人到中年,不論男女都不要走的太近,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可人生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有時會為生活的重負而絕望,但這並不能影響每個角色賦予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人到中年,更看重情義,可有種男女關係再好都不要走的太近,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1、男女同事之間不要走的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