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納蘭性德詞寫得好,我們也常常被納蘭性德的柔情所打動,卻忘記了他另外一層身份:康熙的一等侍衛。作為康熙帝的一等侍衛,納蘭性德是不可能不會武藝的。
滿族人善騎射,納蘭性德作為滿族正黃旗,更是從小就練習騎射。後來在他的墓志銘上就寫著「有文武才,數歲即善騎射。」
正是因為納蘭性德善騎射。所以,他並不滿足於只是去保護另一個男人。他常常也希望能夠像大將軍一樣在沙場上浴血奮戰。而這首《蝶戀花.出塞》就表達出這樣的情緒。
今古河山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
這是納蘭性德跟隨康熙帝出塞之作。納蘭性德說:江山的興旺變遷,自古以來就沒有定數。在戰場的號角聲中,戰馬飛奔嘶鳴。這留下的滿目荒涼,卻沒有人能和我一起談一談了。秋天的風凋零著火紅的楓樹。
從來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邊塞向來這些幽怨的情緒都是無窮無盡的。這古時金戈鐵馬的戰場,現在卻是照在夕陽下的長遍荒草的墳墓。我們常說一往情深,到底有多深呢?就像夕陽下深山中下不停的秋雨。
這首詞透露出納蘭性德的悲憫之情。
納蘭性德是文武全才。站在古時的沙場,他能夠感受到:現在的安靜祥和也許是將士們在戰場上浴血奮戰、拼死廝殺換來的。但當初威武嚴整、轟轟烈烈的戰場,現在卻成為了荒涼的一片片「青冢」。古道邊的楓葉,紅得像血。納蘭性德雖然沒有親身上戰場的體驗,但卻能用共情的心理去描繪自己所見到的景色。正是因為他的心裡有戰場。
這首詞也寫出了納蘭性德真正的理想
納蘭性德作為一名武將,也很想上陣殺敵,為國報效。怎奈他的使命卻是作為皇帝的一名侍從,對於這一點,納蘭性德是很失望的。所以才會覺得幽怨無人訴,關鍵是訴說了也沒用。
所以最後納蘭性德發出感嘆:你問我對夢想的期盼有多麼渴望?那就去看看深秋黃昏,深山裡那下不停的秋雨。
關於這首詞中的「青冢」
青冢還有一說是:王昭君的墳墓。因為王昭君的墳墓背靠大青山,又被稱作「青冢」。王昭君是背負著國家使命和親來到匈奴的。而在她的努力下,匈奴與漢朝也達到了長達六十年的和平。但王昭君若不是被逼到了絕路,覺得在漢宮中沒有立足之地,誰又願意背井離鄉,來到荒漠之中呢?她心中的幽怨又有誰能理解呢?
如此說來,納蘭性德也許是替王昭君發出呼號:你一往情深有多深啊,此刻化作了深秋連綿不斷的秋雨。
悲天憫人是這首詞的創作靈感和主題
納蘭性德雖然沒有親身經歷過戰爭的慘烈,但他站在古時的戰場,思緒萬千。「一將功成萬骨枯」向來帝王將相的成功都是將士們的白骨堆成的。但成就功名之後,誰又會去想起這些為他們拼過命的士兵們呢?
所以這首詞,不僅是描寫邊塞的景象,更是抒發納蘭性德的理想,以及他悲天憫人的情懷。
感謝觀賞。
你的留言和點讚對我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