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的婚運很好,適當的年齡就能遇見適合的人結婚;有的人婚運一般,要努力才能修成正果;而有些人,婚運來得遲,結婚很晚,正緣來臨不容易,則需要慢慢等待。
愛情裡有兩種遺憾,一種是你曾經那麼用力地愛過,最後卻發現那個人根本不值得,另一種是你沒有好好地去愛,失去了才發現那是一個很正值得的人。
記得有首歌曲是這樣唱的: 抓不住愛情的我,總是眼睜睜看它溜走。世界上幸福的人到處有,為何不能算我一個。為了愛孤軍奮鬥早就吃夠了愛情的苦,在愛中失落的人到處有,而我只是其中一個。愛要越挫越勇,愛要肯定執著,每一個單身的人得看透,想愛就別怕傷痛。找一個最愛的深愛的想愛的親愛的人,來告別單身,一個多情的痴情的絕情的無情的人,來給我傷痕,孤單的人那麼多 快樂的沒有幾個,不要愛過了錯過了留下了單身的我,獨自唱情歌。
這首歌曲唱出多少單身的心聲。
緣分,亦作緣份;它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無形的連結;是某種必然存在相遇的機會和可能,包括所有情感。
如果說,人為什麼要結婚?那是因為當我們年老的時候,那個人可以理直氣壯的一直陪在你身邊。
今年31歲的蔣方舟,她直言道,愛而不得才是人生常態,而面對媽媽的催婚,她透露稱自己與媽媽籤訂了催婚協議。一開始,蔣方舟被媽媽安排相親時,會覺得很煩,總有一種自己被人挑三揀四的感覺。不過,後來慢慢就覺得,相親這東西也是一種特殊的體驗,沒有什麼途徑比相親這樣,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中去詳細認識了一個人了。
然而,為了不被煩到,蔣方舟還與媽媽籤了催婚協議。協議內容就是蔣方舟媽媽承諾半年催一次婚,而且還寫上日期這一細節,著實還有點喜劇效果,而且好有畫面感。正如蔣方舟所說的,女人獨立那是一定要的,但愛和被愛也同樣重要。不羞於談論渴望被愛,也不恥於期待具有煙火氣世俗的愛情,這便是一個成熟的、理性的思想者對待愛情的態度。
父母的逼婚,三姑六婆的勸解,周圍人的非議,媒體的探討,這一切綜合在一起,就構成了弗洛姆所說的社會過濾器。
有一父親催90後兒子找女友:床這麼大空著浪費。媽媽為他訂了張雙人床,爸爸鄭重其事地說:床這麼大,空著也挺浪費的。&情感帶貨四期訓練營頭條好物大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