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雖漫長無邊,但若不注重方式方法,一味堅持到底,或許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即「吾將上下不得索」,曾國藩曾在家書中提到過「四戒」,若能謹記,成功望周知。真正成大器的男人必「四戒」,你做到了幾戒?
01
懶、傲最為致命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庸人者,即普通人,本身能力不大,若想再進一步,非勤奮不可,以勤補拙,方獲成功,所以庸人最忌諱一個「懶」字。
才人者,能力出眾,甚至還可以憑藉能力走「捷徑」,雖易成功,但是卻容易滋生驕傲情緒,盲目自大,眼界過高,最終導致失敗。
關於勤勞,曾國藩曾說自己每日必做三件事,「每日楷書寫筆記,每日讀史十頁,每日記茶餘偶談一則,從未有過間斷!」「此三者,誓終身不間斷也」!
曾國藩也曾言自己並不聰明,但是他肯「勤」,肯「謙」,因此終成一番事業。
2
學識為主,能力為輔;人在做,天在看
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曾國藩曾言,一個人慾辦大事,當以閱歷和學識為主,能力則作為輔助來用;而要成就大事,需一半人的努力,另一半則就看天意了,這就是老百姓說的「成事在人,謀事在天」。
赤壁之戰,曹操攜百萬之眾南下,欲滅孫劉,但卻大敗而回。其中,周瑜黃蓋使用苦肉計,龐統獻連環計,此為學識,而諸葛亮觀天文,曉地理,知天意,得東風相助,此為「謀事在天」,最終孫劉敗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同時曾國藩還明確告訴我們,做事一定要有「盡人事聽天命」的態度,不能因為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困境就不去努力,有的人自己不努力,失敗了還怨天尤人,這種人終將一事無成。
03
輕財聚人、共享利益
利可共而不可獨。
《說文解字》有云:「財者,人之所寶也。」
對於「財」,世人無不渴望得到,但也正因為如此,如果自己獨佔利益,便會成為眾矢之的,輕則招致他人怨恨,重則眾叛親離。
如東漢末年袁術,在獲得國之重寶玉璽之後,妄圖稱帝取代漢朝,最終引起曹操劉備等人的忌憚,圍攻袁術,而袁術剛愎自用,依舊搜刮錢財,最終眾叛親離,兵敗身亡。
為人處世,喜財愛財,人之常情,但是面對利益時,我們要懂得取捨之道,切記,輕財聚人,人為重,財為輕。
04
做好自己,不閒言碎語
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
這句話是曾國藩批評一些心窄的人所講,意思是說,經常說別人短處、誇別人優點的人,他們一方面是掩飾自己的缺點,另一方面則是通過「明誇暗貶」的方式折損他人,抬高自己。
民間有句俗話叫作:「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一個人說話最忌諱的就是當著眾人面,肆意談論他人,尤其是這種「說人之短,誇己之長」,極易招來怨恨,埋下禍亂的種子。
戰國時期,屈原才華橫溢,為人品行高潔,頗為自傲,看不起上官大夫等奸臣,致使上官大夫等人心生怨恨,在楚王面前污衊屈原,最終屈原被流放,投江自殺。
屈原的悲劇不止是因為上官大夫心胸狹隘,還有屈原自身的性格特點,恃才傲物,誇己之長,看不起上官大夫等人,致使最終成為悲劇。切記,莫說人短,莫惹是非,多敬他人,無須遮掩自身短處,直面自己,加以改正,如此,可以止弊,促己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