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時間刷微博,看到這樣一條熱搜:
中國社科院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發布《社會心態藍皮書》,研究表明:中國男性對婚姻的滿意度總體高於女性。
有網友說,結婚後女人洗衣做飯,生娃帶娃,照顧一家老小,還要出去工作賺錢貼補家用,如果我是男人,我也滿意啊。
還有網友吐槽,大部分男人下班後就翹個二郎腿,坐等開飯,偶爾做家務還覺得是在幫老婆做。誰享受得多,誰自然就滿意得多。
同樣是對婚姻的滿意度,為什麼男女雙方的區別這麼大?
01
男女之間
到底誰更需要婚姻?
網上有一句比較扎心的話:結婚前,你以為找個男人可以遮風避雨,結果你下半生的風雨都是他帶來的。
表弟兩年前離婚了,大家都沒覺得是意外。
有孩子後,他老婆又是上班又是帶娃又是做家務,表弟呢,繼續保持單身狀態,油瓶倒了都不會扶,夫妻吵過幾次也無濟於事。
有次他老婆終於忍無可忍,帶著孩子賭氣回了娘家。
表弟可沒覺得有什麼,正樂得沒人管了,出去應酬、通宵遊戲……想幹嘛就幹嘛。
兩夫妻分居久了,最後還真離了,女方啥都不要,包括孩子。
這下表弟才慌了神,因為孩子和他一點都不親,整天哭著找媽媽。
離婚幾天後表弟抓狂了,家裡亂成豬窩,爺倆連口熱乎飯都吃不上。
表弟的父母看不下去了,把孫子接走照顧。他們想這樣的話,兒子也好再找對象。
這之後,表弟在擇偶標準上增加了個很奇葩的要求:女方必須喜歡做家務。
他覺得自身條件好,有房有車,年齡不大,找個賢惠的媳婦還不是小事一樁嗎?
但兩年過去了,眼見表弟從以前的帥哥,變成了油膩的中年大叔。
他擇偶的要求也降低了,可以接受家務一起做,但無奈還是沒有找到合適的伴侶。
如今的婚姻,越來越像一場AA制的飯局。麵包我有,你給我愛情就好。
如果男人只想找個保姆,對不起,那就去家政中心,那裡或許還有用。
身邊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單身男性大多把日子過得一團糟,而那些經濟獨立的單身女性,大都活得很精彩。
02
婚姻裡
女人和男人想要的不一樣
以前看過一個故事:
有人逗一個5歲的小女孩:「你將來要嫁給你爸那樣的男人嗎?」
「不」,小女孩不假思索地拒絕。
「我爸對我媽媽不好,太懶了,我家沙發上有個坑,就是我爸坐出來的。」
眾人啞然。
小姑娘的媽媽,有陣子生病住院了,鬱鬱寡歡。出院前,醫生對她交代:「藥補不如心補,放寬身心,愉悅心情」。
但如果和她聊天,可以感受到她對生活有莫大的怨氣。
「每天辛苦忙完工作,回去後還要伺候一家老小!」
婚姻裡,女人更看重的,其實是男人的參與度。
大部分中國女人,都想要做一個好老婆,好媽媽,好兒媳。
但男人想要的,卻從不會滿足成為好爸爸,好丈夫,好兒子。
家庭需要他的時候,他覺得缺席沒什麼,他更多希望的是得到社會的認可。
就算對婚姻有所不滿,但只要妻子生兒育女繁衍後代,對父母盡義務,不出軌,就可以得過且過了。
但他不知道,所有的歲月靜好,都是女人一步步負重前行得來的。
03
女人對婚姻滿意度越高
男人也會越幸福
有人說:「一個女人,可以影響三代人的生活質量與幸福指數。」
深以為然。
一個溫柔賢惠的好妻子,是家庭溫暖的港灣,一個情緒好的媽媽,則是孩子們前行時照明的燈塔。
女人的幸福指數,也往往決定了家庭的溫度。
妻子被寵愛,能更好地照顧好家庭。後方穩定了,男人在外就更有底氣和力量。
反之,不和諧的夫妻關係,妻子不被尊重,夫妻關係失衡的家庭,幸福必然也不會長久。
對老婆好一些,真的不難,她在廚房的時候搭把手;她洗好衣服,幫忙晾好;
她想留點自己的時間,看看書美美容的時候,你來給孩子洗澡講故事....
這些小事看起來無關輕重,但小細節裡有溫情和愛在流淌。
當一個女人對婚姻滿意,她也會同樣反饋給丈夫滿滿的愛,丈夫也會感到越發幸福。
▼
其實,對老婆好,想要讓老婆對婚姻更滿意,從來沒有固定答案。
可以是新婚燕爾時的甜蜜和溫柔,可以是人到中年的承擔和體貼,還可以是白頭偕老的溫情和守候。
一個真正有智慧的男人懂得,如果能讓老婆對婚姻更滿意,他所收穫的不僅是相濡以沫的愛人,更是一個家庭的溫暖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