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歲月》蔣南孫的媽媽是個狠人,老公跳樓死後,留下女兒照顧婆婆,自己跟著妹妹去了國外重新開始生活。其實原作者亦舒也有類似的經歷。
亦舒10多歲便和一位落魄畫家結婚,生下兒子蔡邊村。在兒子3歲以前,亦舒和所有母親一樣,喜歡把兒子掛在嘴邊。
在她連載的專欄裡,是這樣寫的:「我兒子今年一歲半,橫行不法。如果告訴他要打,他反歪著頭走過來給你打……」
但是很快她和畫家分道揚鑣,因為那個男人「喝了別人三輩子才可能喝完的酒」,3歲的兒子交由父親撫養。
最初幾年,亦舒偶爾會去探望兒子。但隨著彼此都另結新歡,獨生子蔡邊村漸漸被遺忘了。只能在奶奶的照顧下長大10幾歲,孤身一人去了德國。
亦舒去了溫哥華,40多歲拼盡老命生了一個女兒。每天凌晨4點起床寫稿,八點送女兒上學。一家三口和和美美,人生已是又一回,就像從老房子搬進了亮堂堂的新房子,過舊的家具一件也不想帶走。
本來一個在加拿大,一個在德國,不可能有什麼交集。但蔡邊村44歲那年終於不再沉默,他不要錢,就照顧認回親媽亦舒。動靜鬧得特別大,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了。
多年的平靜生活被打破,亦舒羞憤難當。倉皇失措間,她鐵了心不認兒子。「你父親已經浪費了她的前半生,現在你又要去浪費她的後半生?」「聰明人從不報復,他們匆匆離去,從頭開始。」
亦舒寫了很多都市男女的愛情故事,所有的女主角都是清冷自立的獨立女性。顯然她本人比故事中的人物更冷靜,也更無情。
在眾目睽睽下認子歸宗,這種太富有戲劇性的事情,她顯然是做不來的。時隔30多年的相認,需要心理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