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知是一名餘姚姑娘,95後,漢服攝影師。她第一次接觸漢服,是上大學的時候,那時她是一名美術生。
「我覺得我們這代人都有『披著床單當仙女』的夢吧,所以看到漢服的時候很驚豔,不過那時候也沒有勇氣穿漢服上街,這種喜愛就慢慢壓了箱底。」靜知說。
直到她認識了自己的先生,兩個人興趣相投,也開始頻繁在抖音上刷到唯美的漢服視頻,便一起報名學習漢服攝影,最後雙雙入了這個「坑」。
關於這場漢服婚禮,靜知和先生策劃了兩年。「從有結婚的打算開始,就著手準備了。」 為了婚禮的禮儀流程和布置細節能對傳統有很好的還原呈現,靜知花了半年時間查閱相關資料,參考了《大明會典》中《士大夫婚禮篇》《太子大婚》等文獻,在儀式上融入了絞面禮、卻扇禮、沃盥禮、撒帳禮等傳統儀式,也精心選用了一些宋制、明制的器具。 靜知透露,整場婚禮的所有服裝道具加起來就超過10萬元。
除了「服化道」,最費心的還是婚禮的場地。因為想要一場還原度較高的婚禮,如果在酒店舉行,肯定會「跳戲」,所以靜知決定找一個本身就有古風的場地完成儀式和擺酒。正因為找到了這樣一個完美的地方,才堅定了她舉辦漢服婚禮的決心。
這場婚禮舉辦地是位於鄞州區邱隘鎮東雅村的文化禮堂。東雅村文化禮堂位於東環南路輔路上,毗鄰東雅河,是一座具有濃鬱中式風格的祠堂式建築。和婚禮視頻中的喜慶熱鬧不同,褪去了紅綢的它,在冬日暖陽的照耀下,顯得格外莊重靜謐。 因為疫情防控需要,目前禮堂已經不再對外開放。禮堂成四方形制,北邊是一個寬敞的大廳,大廳內雕梁畫棟,朱紅的主色調和熠熠生輝的金漆交相呼應,營造出中式建築特有的華美。兩邊是二層的長樓,二樓的空間現在被開闢成電腦房、舞蹈房、圖書館、健身房等功能室,供村民使用。一樓是通間,展示東雅村的文化建設。南邊則是一座氣派十足的大戲臺,這也是靜知舉行婚禮的地方。這座祠堂是2014年立項,2016年落成的,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村裡投資了1300多萬元。東雅村周邊原來有好幾個自然村落,居住著蔡、夏、洪、曹、王等好幾個姓氏的村民。舊村改造開始後,村民住進了新村,幾個姓氏的祠堂也歸併到一處,就有了這個共用的文化禮堂。平日裡村民的喜酒、滿月酒,還有重陽節、端午節等傳統佳節,都會在禮堂裡擺酒席。遇到「五一」「十一」這樣的節慶日,經常爆滿。
靜知婚禮火了之後,有不少熟人介紹新人想來這兒辦婚禮,不過受疫情影響,目前還不能滿足大家的需求。未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他們也歡迎有更多新人來這裡舉辦傳統的中式婚禮。再來通過一組視頻和圖文
看看浙江各地過年
都有哪些好玩有意思的習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