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去世後,老公日記裡長達幾十年的「吐槽」被發現了……

2020-11-03 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

以下文章來源於阿踢的二十世紀 ,作者阿踢踢


豆瓣裡有個叫阿踢的姑娘,無意中發現了爺爺的日記本。


在那個年代,情感細膩的教書爺爺,記錄下來了生活的點點滴滴。


而這其中最多的字,是「德蘭」,那是奶奶的名字……


···


「做一個好丈夫可真難啊!」


這是2016年爺爺和奶奶爭吵過後,爺爺寫在日記中的感嘆。



那年爺爺78歲,奶奶74歲。


做一個好丈夫有多難呢?爺爺在日記中卑微傾訴,他這一輩子都是在奶奶的苛責訓斥之下伏低做小逆來順受的。


而我印象之中關於他們兩人的真實相處,也大體如此,爺爺沒有誇張沒有詆毀。



「太蠻橫了!」

「太霸道了!」

「過不下去了!」


這是爺爺日記中經常出現的三句哀怨。


奶奶訓斥爺爺,向來都是有理有據的。


八十年代的某一天,爺爺從學校開完會回家,連續被奶奶罵了兩場,第一場是因為小兒子沉迷電視,第二場是因為大兒子不肯吃晚飯,爺爺說整個院子的人都能聽到奶奶在家裡罵他是「老劉家王八蛋」。


88年日記節選:

剛下樓,就遇上老王大罵「老劉家王八蛋」,並質問我為什麼開完了會才下來。


2006年暑假的某一天,爺爺又因為受我「連累」,被奶奶狠狠訓斥了一通。


故事說起來很簡單,奶奶外出有事,叮囑爺爺送堂弟去上桌球課,而我自告奮勇,搶了爺爺的差事。奶奶回到家裡,發現爺爺自己在家玩電腦下象棋,臉色非常難看,埋怨爺爺對孩子不上心,老兩口到桌球教室一看,堂弟倒是如常在上課,我卻不見了。


奶奶一看這種情況,氣血上湧怒髮衝冠,儘管堂弟一直在解釋:「姐姐逛街去了,我下課之前她就回來接我。」


奶奶卻完全聽不進去,一邊指責爺爺弄丟了孩子,一邊勒令爺爺在附近大街小巷四處尋找。


那天下午,爺爺奶奶不知道頂著烈日走了多少冤枉路,最後終於在堂弟桌球課結束時回到教室見到了我。


最神奇的是,這件事情我竟然是在十四年後讀爺爺日記時才知道的,當時爺爺並未向我們透漏隻字片言,他把委屈吞進肚子裡,寫進日記裡。


孩子的事總是要遷怒於我,歷來如此,沒一次例外。德蘭也睡不著,倒是我又講了許多道理開導她,才罷。


···


「我該怎麼辦?」

「我可太為難了!」

「我還能怎麼做?」


這是爺爺日記中經常出現的三句疑惑。


其實爺爺疑惑的從來都是些芝麻綠豆的小事,但在當時的他看來,卻都是些天大的事。比如說,爺爺會因為忘記了奶奶叮囑他煮的是大米稀飯還是玉米粥而焦慮。


爺爺心裡想:「明明早上吃了粥,為何她要我中午繼續煮粥,莫非她想吃的是稀飯,卻口誤講錯了。我到底應該按照她說的做,還是應該按照我對她的了解做?」


爺爺最終決定,按照奶奶交代的字面內容完成任務,卻沒能換來奶奶的絲毫諒解,奶奶說:「早上吃粥,中午又吃粥,就算我說錯了,你就不會動動腦子?」


另外一次,奶奶外出做客,中途打電話回家,叮囑爺爺煮地瓜粥。爺爺掛了電話就開始為難,他實在找不到地瓜,又不敢把電話打回去詢問,只好冒險找了胡蘿蔔代替,一邊洗胡蘿蔔一邊心中默默祈禱奶奶不要因此而罵他,接下去,爺爺在日記中寫道:


「我正在洗胡蘿蔔,德蘭回來了,見到我手中的胡蘿蔔,臉色非常難看,埋怨我連個地瓜都找不到,我解釋兩句,她反而更加不悅。唉,我又做錯了。」



···


爺爺也不只是一味忍耐,有時他也會在日記中對奶奶進行惡狠狠的吐槽。


2016年的夏天,爺爺和奶奶因為居住地點問題發生了一系列爭執。


具體說來,A房遠離城市,自然風景好,居住環境寬敞,有院子可以用來種菜,但是人煙稀少;B房地處市中心,熱鬧繁榮,有爺爺奶奶的老朋友們住在附近。奶奶喜歡A房,爺爺喜歡B房,最後在奶奶的提議之下,兩位老人回了B房,沒兩天,奶奶又開始抱怨爺爺。



爺爺忍無可忍,在日記中這樣吐槽:


「德蘭情緒很低,怨我鬧著回XX,影響了她的菜的生長。記得她睡覺時聽到響聲,心裡害怕,她提出要回去,我說到9月回去,她非要馬上回,這才回來了。怎麼現在怨上我了,一切聽她的反而錯了,我還能怎麼做?


也是,替德蘭想想,沒有愛好,沒有追求,不讀書,不學習,唯有她親手種的幾棵菜,才是她的精神寄託,離開她所愛,圈在狹窄的鬧市囚籠裡,又悶又乏味,心情煩躁,唯有發洩,向誰發洩,唯有我。


接下去,爺爺又詳細寫了一下,為什麼他不喜歡住在A房,最後總結了一下:


「但是,我只能犧牲自己,服從她,別讓她憋出毛病來。我實在離不開她,我太疼她了,就當做閉關修煉吧。」


89年日記節選:

回來很晚,德蘭大發脾氣,我表現出了較高的涵養。


爺爺對奶奶的所有決定也不是自始至終完全服從,我仔細翻閱了爺爺幾十年來的日記,發現其中某一日赫然出現一句:「我再也忍不下去了,啞巴開口了!」


這件事情沒有後續,但是爺爺在兩天之後的日記裡又換了一副口吻寫道:


「還是要多多體諒老婆,老婆也不容易,我要少說話,多做事,沒有辦法改變她,那我就學著適應她。


我第一次聽說,兩個人在婚姻關係中相處了五十幾年,依然在學著如何適應對方,依然在為了如何做一位好丈夫而苦惱。


89年日記節選:

剛出來,被德蘭瞧見,大吵一頓,嫌我不幹活,嫌我不在家接水。當別人面,真有點下不來臺,可我克制住了,為了健康,我還要繼續發揚這種沒臉沒皮的精神。


···


看到這裡,或許會有人認為,我的奶奶是個霸道蠻橫無理取鬧的人,爺爺則是個毫無主見軟弱無能的人。


但實際上卻不是這樣的。


我的奶奶,性格潑辣野蠻,時常口不擇言,但她對周圍人熱情善良,對爺爺也是關心照顧,一生相伴。


奶奶只是「輸」在了沒有寫過日記,我相信,如果奶奶也寫日記,事情會從兩個完全不同的角度呈現在我面前。


或許奶奶筆下的爺爺遲鈍、矯情、優柔寡斷,但卻是那個讓她不得不掛念不得不操心的小老頭。


96年日記節選:

前日德蘭赴XXX學習,剩我一個在家,心理有些失衡,生活也打亂了節奏,身體也隨之不適。


畢竟,從爺爺筆下已經可以看出,如果不是因為奶奶性格強勢,一直在家庭話語權上壓爺爺一頭,他已經無數次墮入騙子的魔爪了。


關於這一點,爺爺比誰都清楚,他時常會在日記中反思自己,也會把奶奶為他所做的各種小事如實記錄,包括那些他理解中為他做的小事,奶奶嘲笑爺爺沒有文章發表在雜誌,爺爺便發誓要「好好寫給她看看」,聲稱奶奶只是在激勵他,對他並沒有惡意。



爺爺會經常在日記中提到各位家人的名字,對每一個人,他都非常關心,當然,出現頻率最高的名字,還是德蘭。


06年日記節選:

她總嫌我背心穿得不正,就對著鏡子扯了又扯。當我下樓送餅,她就嫌我太慢。

其實,我吃點虧無所謂,可她無謂的生氣,沒有好處。又不聽解釋,越解釋越氣。直到午睡,還帶著氣,什麼也沒說。


我印象中,爺爺只有一次對奶奶大聲講話,不是他日記中寫的啞巴開口那一次,而是我四五歲時,奶奶帶我出去玩,回家途中下了大暴雨,奶奶冒雨帶我回家。爺爺對此非常不滿,指責她淋溼了孩子和自己,明明可以找個地方暫時避避。


可是爺爺和奶奶就是性格如此不同啊,爺爺是那種爬山時磕破一點點皮都會哀嚎半天的人,奶奶則是那種喜歡在雨地裡撒歡打滾的人,古稀之年仍然掌握爬樹技能。


···


2018年4月19日清晨,奶奶突發心梗,與世長辭。


爺爺在日記中寫道:


「親愛的夫人德蘭永遠離開了我,去了天國,心中萬分哀痛……曉彤從濟南回來了,丹丹也從南京趕回來了,她非常難過,對奶奶很有感情……」


「德蘭,你去了那邊,大概不會再受失眠困擾了,只是如果你依然失眠,請回來看看失眠的我,陪我再講講話。」


我想,我可以替爺爺補充一句,別說是講講話了,哪怕是再罵他一句「老劉家王八蛋」,爺爺也是甘之如飴的。


—————— End ——————


以上,是阿踢日誌全文。我們幾乎沒有改動,並被這種樸素的愛情搞得又笑又哭。


爺爺對奶奶的吐槽日記,文字記錄的不僅僅是當年的心情,而是將感情滲透在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柴米油鹽的吐槽中。


那是在歲月裡被奶奶保護著、全然愛著的自己。


有的愛人看似拌嘴過日子,心卻緊緊相依。而有的愛人從未大聲講話,心卻越來越遠。


可能這就是愛情,嘴上說著嫌棄,抱怨吐槽數年背後,有更深的含義:


「我們也愛了無數年,從未想放棄。」


這就足夠。


文章和圖片授權轉載於公眾號《阿踢的二十世紀》。

相關焦點

  • 老婆去世後,老公日記裡長達幾十年的「吐槽」被發現了……
    這是2016年爺爺和奶奶爭吵過後,爺爺寫在日記中的感嘆,那年爺爺78歲,奶奶74歲。做一個好丈夫有多難呢?爺爺在日記中卑微傾訴,他這一輩子都是在奶奶的苛責訓斥之下伏低做小逆來順受的。而我印象之中關於他們兩人的真實相處,也大體如此,爺爺沒有誇張沒有詆毀。
  • 老婆去世後,82歲老伴日記裡幾十年「吐槽」曝光:都是因為愛你
    那一年,她77歲,因心梗意外去世 自從奶奶去世 到了十歲左右,就已經是村子裡的如他寫在日記裡 在2006年的日記節選中
  • 故事:爺爺寫了30年的日記:吐槽妻子,只敢在日記裡
    在爺爺的書架上,我發現了幾十本花花綠綠的日記,有八十年代的塑料封面筆記本、皮面工作手冊,還有我小時候用剩下的作業本,這些統統成了爺爺的日記本,記錄早至1985年,晚至2017年。在這本日記裡,我看到了一個和他人全然不同的長者:吐槽妻子、抱怨婚姻,和同事鬥氣,插科打諢,卻又時常追問生活的意義。
  • 老公傳LINE給女同事「跟老婆做愛合不來」...老婆發現後做了這件事,也太委屈~
    「我老公自尊心特別強,不喜歡別人幫忙,他覺得性癖好是他自己的事,不想要勉強我。」吞了下口水,真儀鼓起勇氣繼續說「他喜歡看女性裸露的陰部,尤其是剃光毛的,雖然我不喜歡,但為了我們的婚姻,我選擇照做。」怎麼做我都願意。」聽起來目前在真儀的心中,只要老公要求的,再委屈都會想要再盡力一些。
  • 催眠師可以將老公變「瑛太」,老婆變「深田恭子」…?!
    日本節目「人類觀察中」,成日都會進行好多盞鬼嘅社會實驗,藉以勘查人類面對這樣狀況的反應。今次佢哋就搞咗個實驗,一對夫婦去參加催眠大師的講座,製作組要讓另一半相信被催眠過後老公變成「瑛太」,老婆則變成「深田恭子」,睇下佢哋系咪真係相信催眠術先?!
  • 老婆不願面對性交恐懼 老公默默吞了「陽痿」的黑鍋
    第一堂課明政自已一個人來,一進訓練室就表示「我們都是第一次,做愛不成功,結婚三年,的確很困擾。」隨後又開誠布公地和我說「曾經為了證明自己到底行不行去找過性工作者,結果一切都很正常,回家卻怎麼弄就無法勃起,有時還軟軟沒進入陰道就射了。」這樣的情況讓他又沮喪又迷茫,但又不能跟老婆說。
  • 「老婆」用日語怎麼說?
    [1]「嫁」(よめ) 羅馬音:yo me有三種含義:①兒媳婦 ②老婆,妻子,媳婦兒 ③新娘子。比如:花嫁,嫁をさがす。(男子)找(結婚的)對象,討老婆。現代日語裡更多是表達第③種含義。【延伸短語】よめ 嫁よづめ 夜裡剪指甲よつめ 有四隻眼的東西[2]「奧さん」(おくさん) 羅馬音:o ku sann「奧さん」(おくさん)是對女主人或年紀稍長的婦女的稱呼:(你的)愛人,太太,夫人。他人妻子的尊敬表達「奧様」的委婉說法,含有程度不算深的敬意的稱呼。
  • 「你已經是個成年人了」「可我還沒準備好」
    俄亥俄州立大學醫學中心心理學和神經科學與分子病毒學、免疫學和醫學遺傳學教授加裡·文克博士,幾十年來一直在做神經科學方面的研究,他認為前額葉的成熟時間可能比20歲更晚: 女性大約在25歲,而男性要到30歲。也就是說,在我們名義上「成年」之後,還要等很久,才能有足夠的腦力去達成真正的「成熟」。
  • 「喪偶式育兒」的背後 可能是你把老公當作家庭的「局外人」
    我雖然還有婚姻之實,我卻覺得在這個家庭裡,從來只有我一個人。 「我老公在家的存在感幾乎為零。你看不是在外面,就是在家打遊戲、睡覺。孩子出了問題,立馬責怪我這個當媽的沒有教育好孩子。」 Mandy 不無感慨地說:「我現在才深切體會到,老公這種『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對婚姻的傷害不亞於出軌。
  • 為什麼相親對象都這麼「奇葩」?背後的原因找到了 | 研究實錘
    ,我感覺我的世界崩塌了……」「明明之前我媽跟我說的是『高大英俊』『事業有成』『和我同齡』,怎麼到了現場卻是矮胖矮胖、滿臉肥肉、年過三十的男人?」上學的時候,父母怕孩子早戀,然而等到孩子大學一畢業,有的父母就馬上著急為什麼孩子還沒成家,於是,他們的日常活動,就從「發現孩子早戀的蛛絲馬跡」變為「探索捕捉讓孩子脫單的可能性」。被爸媽逼迫著相親,大概是不少單身青年的噩夢之一。有人會抱著「試一試,說不定就遇到了對的人」的心態淡然前往,但結果往往是又多了一個可以和朋友吐槽的人。
  • 在我的人生字典裡 從來沒有「為自己」三個字
    很長一段時間,在一個個空洞失眠的夜裡,我坐在客廳裡默默抹眼淚。也不知道何時起,我的心口開始時不時出現疼痛。 看見肖老師,我情不自禁地流淚滿面,「肖老師,我爸幾年前突然去世。我覺得我的心病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你別急,我先給你做個身心健康評估。」 肖然老師安慰道。 「你心臟後背對應的位置長了個包,看來你的內心藏著很多令你傷心的事情。」
  • 心裡日記,它屬於每個願意記錄自己心跡的人
    」(微信公號版)後給我留言:今晚的聽感有點悲涼,可能同自己心情有關......還是誰都對只是時間錯了;要升職或離職了,寫篇日記,展望一下未來,想好下一步怎麼走;生日了,寫篇日記,許下一些心願,看看下一個生日到來時有哪些願望是能夠實現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我現在做的微信版「零點衝動」也可以看作是「日記」的一種,是「心裡日記」的一種。
  • AI「幹掉」程式設計師後,又對藝術家下手了
    幾十年前,柯達說出了那句經典的廣告語,「你負責按快門,剩下的交給我們」。在未來,AI 興許也會打起類似的廣告,「你什麼都不用幹,剩下的交給我們」。  人工智慧領域缺錢,但這兩個月來,他們不缺「好消息」。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的 DeepMind,先推出了蛋白質結構預測 AI——AlphaFold 2,為困擾了生化學界 50 年的難題提供了解決思路;接著又發論文介紹「進階版 AlphaGo」——MuZero,這個 AI 能在完全不知道棋局規則和人類知識的情況下,自己摸索,決策,並贏棋。
  • 妻子去世半個月後,他給女學生寄去萬字情書表白:我已經愛你20年
    民國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民俗學家、近代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先驅和奠基人,他一生成就卓著,為世人稱道,而這樣一位在事業上功成名就,一生也逃不過「情」字纏身的人物,他娶了三個老婆,這一切都不是他所鍾愛的。一九一三年,顧頡剛到北大讀書,他和吳徵蘭的女兒也在這年出生,由於體弱多病,吳徵蘭於一九一八年過世,她死後,顧頡剛非常痛苦,朋友王伯祥、葉聖陶等人都不願意去看顧頡剛,於是請來一位女子,殷履安,殷履安學識淵博,為人虔誠,在朋友的幫助下,顧頡剛娶了殷履安為妻,後來,他去了北大,殷履安在家盡了孝心。
  • 清水健老婆不但不介意他的工作,反而覺得「是他的才能!」
    去年(2018)七月,38歲的男O也是大家熟悉的老朋友「しみけん(清水健)」和小6歲的作家老婆伊藤春香結婚了,想必大家都看過新聞吧。
  • 「黃翠如後筍盤」趙希洛不做太子女 捱9年《超能老豆》終做女二
    TVB新劇《超能老豆》本周首播,收視平均有28點,不單只收視好,亦引起不少網友討論,但網友討論的不是劇情,而是劇中第二女主角趙希洛(原名趙嘉迪),網友讚她是好老婆,「Wifeable」,當然不少得那句常出現的句子:「如果趙希洛做老婆唔知點算
  • 香港人:我在香港生活幾十年,現在到臺灣的生活,就是自己想要的
    香港人KAREN前年以創業方式來臺,在桃園平鎮開店,賣港式糕餅和麵包,全部一腳踢,「創業移居比投資移居門檻低,只要二百萬新臺幣,折合約五十四萬港幣,但創業項目要先經審批,營業額亦有要求,前三年必須平均每年達新臺幣三百萬,即約八十萬港幣,住滿五年後才可申請入籍,(營業額)第一年一半都不到,一半三百萬都不到
  • 「夫妻」婚姻裡沒有理所當然,5 個練習成為「暖心愛人」
    很多愛情,都敗在「理所當然」四個字。在一起久了,就習慣對方的付出,認為即使不花很多心力在他身上,他也不會跑走。久而久之,兩人之間的感情淡如水,甚至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其實,經營愛情並不困難,只取決於我們願不願意而已,只要一些簡單的行動,就能讓對方更感動、更感到被愛。
  • 女孩被虐待殺害,親媽開始長達3年的復仇……
    某天羅德裡格斯她平靜地對大女兒說:「我知道凱倫再也不會回來了,她很可能已經死了。我會找到綁架凱倫的人,一個一個抓到他們,一直到我死才罷休。」那時候的墨西哥,希望就像一種毒,蔓延在許多失蹤者的家庭裡。終於幾天後,她發現一張貼著「薩馬」標籤的Facebook照片,一眼就認出了那是跟她在餐館裡見面的綁匪。照片中的他旁邊站著一位年輕女子是薩馬的女朋友,她穿著一家冰激凌店的制服,母親又開車找到了那家冰淇淋店。她開始跟蹤他們,拿到了他們的家庭住址。
  • 有啲男人,鍾意曬自己「好愛」老婆……
    個個都羨慕Ceci嫁啱咗人 只有Ceci自己知道究竟系咩回事 有一次姊妹聚會,得Ceci一個人嚟咗 「點解唔嗌埋你老公出嚟啊,喺屋企湊仔啊.」 「咁咪好咯,難得我哋姊妹咁耐冇聚,今晚可以玩夜啲.」 Ceci對住佢哋,面露難色 「阿明湊咗咁多輪,放心啦」 「系咯,我睇佢朋友圈張張相唔系餵奶就換片,可能仲熟手過你!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