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心軟之人多是無福之人,人生在世,對這2種人要「心狠」

2021-01-08 天津衛視品職幫

眾所周知,曾國藩對後世的影響很大,無論是為人還是處世,甚至是教育,在曾國藩的身上都能學到很多有價值的東西。曾國藩曾說:心軟之人多是無福之人,人生在世,對這2種人要「心狠」。

一、對自己的孩子要心狠

曾國藩子孫後代200多人,卻無一敗家子,就是因為他對自己子女的教育非常嚴格,絕不會溺愛孩子。

因為自己就是從艱難中走出來的,知道財富得之不易,而且曾國藩經常看到那些權貴子弟被教養的無法無天,就告誡自己的孩子:要做事,先做人。

每天他都要求孩子早起,然後打掃自己的書房和臥室,不準下人插手。家裡男的出門必須走路,不許坐轎或騎馬。女的,則要自己做些手工,參與勞動。就連自己的錢財,最後曾國藩都沒有留給孩子,反而告訴他們「絕不留銀錢與後人」,主張孩子自立自強。

曾國藩曾說:「吾不願代代得富貴,但願代代有秀才。」這裡的「秀才」不是指做官的人,而是指那些明白事理、才德雙修的君子。

一個家庭的延續,需要的不是多有錢,有權,而是一個個有正確的價值導向,能夠自立自強的後代,這樣的家族才是興旺的根本。

二、對觸及底線的親人要心狠

柿子要撿軟的捏,人也是一樣。我們在面對親人的時候,往往是比較心軟的,但有的親人卻會抓住你心軟的弱點,得寸進尺。

為什麼曾國藩說「心軟之人必是無福之人」,就是因為心軟的人會一步步退讓,在很多時候,往往會失去自己的利益。

當我們面對那些觸及我們底線,得寸進尺的親戚時,一定要學會心狠,堅守自己的底線,絕不能讓出自己的利益。否則,到最後只會餓瘦了自己,養肥了別人。

一個人最好的處世方式不是與所有人和善相處,也不是與所有人爭強鬥狠,而是在該心狠的時候心狠,堅守自己的底線和原則。

曾國藩本是一位普通的耕讀之家的子弟,後來卻通過自己的努力封侯拜相,名垂青史。曾國藩之所以取得這麼大的成就,不僅僅是因為他書讀得好,更是因為他為人處世的原則,讓周圍的人都認可了他。

著名國學家梁啓超非常崇拜曾國藩,「吾謂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復也」,他一天讀三遍《曾國藩》,一輩子都隨身攜帶。

著名企業家曹德旺幾十年來,把曾國藩的座右銘掛在辦公室裡,才有了後來的成就。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90年代讀到曾國藩,讓他走出了迷茫,看見了人性的複雜,懂得了人情世故。

《曾國藩全書》以曾國藩一生的經歷為經,以其為官的原則、識人、治軍的技巧為緯,挖掘其人生的智慧以供讀者借鑑。這本書中有曾國藩在一個時代中所擁有的容納百川的胸襟和氣魄,從中我們可以學習他的人生智慧和為人處世之道,以古人之道,解今日之惑,這對自己的前途未來也是大有裨益的。

人生不讀曾國藩,翻遍史書也枉然。《曾國藩全書》就像一部活寶典,激勵一代又一代人走向成功。它整合了曾國藩一生的處世經驗和為官智慧,總結了治國齊家平天下的法則,可以說,《曾國藩全書》是人一生中,不可不讀之書。

點擊下方商品卡片就可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王陽明:心軟之人無福,人到五十,人生過半,要對「2個人」心狠
    我們中國人大多都很講究有「福」無「福」,誠摯的祝願一個人的時候,喜歡祝對方有萬事勝意,有兩個人相遇、相知我們喜歡說這兩個人是有緣分,過年的時候更是家家戶戶都要貼「福」字,倒著貼寓意著福到了,這都是我們對於有福的認識。
  • 王陽明:「心軟之人無福」,人到五十,必須要學會對這2人心狠
    明朝有一位著名的哲學家,他一生追尋「聖賢之道」,苦心鑽研「修心,治心」之法,被後世尊稱為「聖人」,他就是著名的「心學大師」王陽明。王陽明早在幾百年前就曾說過「心軟之人多是無福,人至中年,活到了五十歲,為人處世必須要學會對這3件事心狠!
  • 王陽明:「心軟之人多無福」,人到五十,要對3件事情「心狠」
    因此可以說他對人生過半的學問最有發言權。王陽明認為,心軟之人多無福,為人處世對這3件事心狠,人生才能越來越有福。一、對自己心狠人到五十,精氣神已經遠不如20歲小夥子那樣旺盛,身體各項技能也在逐漸衰退,但也並不需要為此焦慮,因為人生的沉澱和閱歷,是年輕人所沒有的獨特魅力。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人生在世,要對這3件事情「心狠」
    我們為人處世,要講究一個外圓內方,心軟可以,但一定要有原則,不能無限的心軟退讓,這樣只會讓自己吃盡苦頭,還討不了好。明代的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就曾告誡過人們:「心軟之人最無福,會窮一生,為人處世還是得對這3件事心狠。」
  • 王陽明:心軟之人無福,人到五十,人生過半,需對3件事夠「狠」
    人們都喜歡和性格溫潤的人相處,因為他們待人更加和善,就能更大程度上的保證你們的這段情誼的「穩固性」,但是一味的心軟和善並不是一件好事,特別是人到中年,五十歲就是一個人生的分水嶺,雖然五十歲的時候我們身體逐漸衰老,肯定不如年輕人「能幹」,但是我們有他們沒有的「閱歷智慧」,以及半輩子對人生的感悟。
  • 「心軟之人,一生窮」,不想一生窮忙,對這三種人要心狠!
    人生在世幾十年,有的人一輩子碌碌無為,有的人功成名就,但是每個人的生活軌跡都是不同的,不同的命運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這個世界上,並沒有多少人能夠感同身受的,不觸及自己的底線或者利益時,那些人基本都是高高掛起。
  • 心軟之人多是無福之人,牢記老祖宗的三句良言,福氣一天比一天多
    生命本就是一個自我修煉的過程,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如果不懂技巧,很容易就被人利用甚至受到傷害,成為別人成功路上的墊腳石。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道:「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簡單扼要的說出社交是有技巧的,所以我們去學習一些處世的經驗,對於我們人生之旅會有很多好處。
  • 王陽明:「心軟之人窮一生」,生而為人,對這3件事要「心狠」
    明代儒學集大成者王陽明曾經說過「心軟之人則是無福之人,一生都窮」王陽明是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他被被稱為繼孔子以後的千古聖人,其「心學」的提出,影響了千秋萬代的文人墨客,時至今日,王陽明心學還被國內外的學者所推崇。王陽明曾說的這句「心軟之人一生窮」究竟是為何意呢?究竟要對哪些事情心狠呢?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人到四五十,要對3件事「心狠」
    細細數來,人的一生不過百年光陰,人到四五十歲也就走過了一輩子的一半了。四五十歲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嶺,這個年紀已經褪去了年輕時的熱血與無知,胸中懷揣的是一份穩重與人生智慧。度過這個階段,我們的人生也就更上了一個層次。關於人到四五十歲的學問,不妨了解了解「心理學大師」王陽明的思想。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人到四五十,要對3件事情「心狠」!
    正所謂:「活到四五十,人生過半」。確實,人這一生不過百年,到了四五十歲的時候,就是一道分水嶺,人生的前半場已經過完了,再多的酸甜苦辣也只是回憶,但人生的後半場,我們可以決定怎麼活。關於人到四五十歲的學問,中國古代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大師」,可以說是最有發言權的,這個人就是明代心學的集大成者——王陽明,他一生致力於傳承、創新儒學發展,創立了影響全世界的「陽明心學」,備受世人推崇。王陽明曾說過:「心軟之人則是無福之人,為人處世要對3件事心狠」。
  • 王陽明:心軟之人窮極一生,人到五十,一定要對3個地方「心狠」
    俗話說:「活到四五十,人生已過半」。確實如此,人的一生不過百年的世間,四五十已然是人生中的一道分水嶺。在日常生活,隨著年齡的遞增,人的性情和對一些事物的觀點也慢慢成型。大部分人在三十歲時已經成家立業,到了四十歲不惑的年紀,對於生命中大起大落的事情,內心更加清醒和理智。
  • 王陽明:「心軟之人窮一生」,人生在世,需對這2件事「心狠」
    對此王陽明曾說過:「心軟之人一生窮」,由此告誡人們,人生在世,應該對這兩件事情「心狠」。1、對奮鬥中的自己心狠有一句話說:「如果你想要活下來,那麼你就要狠下心來」。沒有不勞而獲的成功,要想人前顯貴,必須在他人看不到的地方付出百倍的努力。
  • 「心軟之人,福氣漸遠」:人再善良,也要在這三個方面強硬一點
    古人說,心軟之人,就是無福之人。對此,有些人感覺到很疑惑,他們會反駁說,不是只有善良的人,才會心軟嗎?而善良的人,不是應該得到更多的福報嗎?怎麼反而會成為無福之人呢?其實,善良的人會得到福報,這句話並不假,但是,心軟之人,卻未必都是善良之人,對待好人善良,那是會得到福報的,但是,假如我們對待壞人,也太過善良心軟,那麼,福氣就會漸漸地遠離我們而去了。
  • 老祖宗智慧:這三種人看似有福,實則無福
    中國古人歷來講究多做善事,多做好事,積德積福,給自己帶來好運,也是給子孫留福報。所以中國古代的很多書籍,都教我們修身養性,與人為善,這樣才能過得心安。不過,老祖宗也告誡我們,求福之道多種多樣,世上很多法門都值得我們研究,如果走錯了道路,不僅沒有福氣,反而會給自己帶來麻煩。老祖宗認為有這三種人看似有福,實際上卻是無福。
  • 王陽明:心軟之人無福,人到四五十,對身邊這3件事「心狠」一點
    人到四五十,人生不知不覺已經過半,此時的我們已經步入人生下半場了。人到中年,金錢、名譽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而修身養性才是我們人生的必修課,說到修心,就不得不說這位「心理學大師」,他是心學的集大成者,將修心做到了極致,這個人就是「明朝一哥」王陽明。
  • 鬼谷子學問:心軟之人多無福,牢記4句處世經典,福氣只多不少
    雖然有一句話叫做「傻人有傻福」,但最終吃虧的,還是那個老實人。「老實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心軟。他們最怕的就是別人有求於自己,因為不懂得拒絕,所以往往都很受傷。在鬼谷子的處世哲學中,曾告誡世人「心軟之人多無福」。只有牢記4句處世箴言,才能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福氣的人。
  • 「心軟之人多無福」,老者提醒:做人,在3個方面要強硬(原創)
    「心軟之人,多無福」,老者提醒:做人,在3個方面要強硬但吃虧真的是福嗎?若是讓大家選擇吃不吃虧,肯定大家都不願意吃虧的。老人也說過:&39;心軟之人,多無福&39;。一個人有惻隱之心是善良的表現,然而過分善良便會讓自己陷入被動的局勢,從而讓自己吃大虧。如何才能讓自己避免吃大虧呢?聰明的人都應該知道,該弱勢的時候可以弱勢,但該強勢的時候絕對要強勢。
  • 鬼谷子:心軟之人大多無福,牢記這3點,福氣一天會比一天多
    我國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鬼谷子,一生研究通天徹地的大智慧,他曾對弟子說過,做人不要心太軟,心軟之人多是無福之人,很容易吃虧被騙。這不是提倡大家自私自利,而是要學會明哲保身,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你的善良需要帶點鋒芒。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不至於被傷害,才是真正的智者。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人到四五十,要對3件事情「心狠」
    人到四五十,上有長輩要贍養,下有子女要撫養,承擔著生活的重擔,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讓心腸狠起來,不然會讓家中禍患不斷,麻煩連連。明代的心學大家王陽明就曾說過:「心軟之人最無福,會窮一生,為人處世還是需得對這3件事心狠。」
  • 「心軟之人一生苦」?傳習錄:為人處世,對待這2件事要狠心
    ,心無雜念,則無異動,心若妄動,勢必妄行。」在他看來,我們每個人的忙忙碌碌的修為,其實修的就是自己的內心,如果你不想越忙越窮,就要對這2樣事「心狠」,避免遺憾:有時候,人只有對自己心狠一點,逼自己一下,才能迸發出更多的潛能。一個成大事之人和一個平庸之人最大的差別在哪?也許就是在你想要放棄、想要偷懶、想要退卻的那一瞬間,有些人卻堅持了下來,儘管他們也曾感到疲憊、痛苦和膽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