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心理學家研究結果顯示:一個人開始走下坡路時,往往有這3個「表現」。
如果不及時糾正,以後的路只會越來越不順。
看看你有沒有?
大哲學家蘇格拉底說:一個總講負面話的人,最終會成為難以與人相容的孤家寡人。
在生活中,當一個遭遇挫折時,難免會發出不平之聲,並且希望引起別人的注意和同情。
不過,如果一個人不斷的把抱怨和指責的矛頭對準別人時,反而很容易讓人滋生反感。
人的一生如潮起潮落,起伏難定。抱怨、發牢騷對現實的改變沒有任何意義,只會阻擋你前進的腳步。
任何人都有粗心大意的時候,犯錯時理應坦承錯誤,如果只是擔心自己的實力讓人低估,所以想儘量用牢騷來武裝自己、爭取旁人的肯定,這種人將無法獲得真正的成長。
需要經常發洩的人,盡可以往自己的臥室中掛一個沙袋去施展拳腳,把心中所有的不平與憤怒統統讓它去承受,然後使自己的心態保持平靜。
還可以對事情加以重新估計,不要只看壞的一面;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其他方面取得的成就;不妨自我酬勞一番,如去飯館美餐一頓或去逛逛商店;考慮一下怎樣避免今後發生類似的問題;結交那些希望你快樂和成功的人,你就在追求快樂和成功的路上邁出最重要的一步;想一想還有處境比自己更差的人。
但是,絕不可人前人後的抱怨不停,牢騷滿腹,這樣你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使問題變得越來越糟。
如果一個人僅僅想到自己,那麼他一生裡,傷心的事情一定比快樂的事情來得多。
自私原本就是一種徒勞,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真正的快樂在於奉獻而不是自私自利。
一個人,如果一味的只想著自己,他是非常痛苦的。因為他時時刻刻都放不下,總是想著自己的得與失,總是斤斤計較。
其實,生活是很簡單的,但是由於有些人的自私,使得生活變得越來越複雜。
有些人,他們在生活中從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只圖自己想要的快樂;不懂得別人的感受,不理解別人的心靈,只會一味的去拿別人的痛苦換取自己的幸福。
人人都知道自私的人令人憎惡,但由於人性使然,為了自己的利益卻還是會有人那樣做。其實自私原本就是一種徒勞——自私帶來的快樂與痛苦,都是短暫的。
而那些大公無私的人,很受人歡迎的,走到哪裡,哪裡就會充滿快樂和歡笑,他們懂得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解決困難、懂得替他人著想,他們很開朗大方,不會要求別人做什麼,也不會想得到什麼,只希望大家幸福快樂,這樣,得到幸福和快樂才會長久。
所以,為了收穫長久的幸福與快樂,請儘早放下那顆自私自利的心吧!
康德說:人不應追求一個虛幻的經典,更不能為它而錯過了所有真實的季節和美麗。
生活中,其實所謂的「最美」、「最經典」都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從未有統一的標準。每個人都渴望擁有最美,擁有經典,可誰能說你眼中的「不夠美」和「不夠經典」在別人眼中就不是「最美」和「經典」呢?
仔細想想還真的是這樣,在我們周圍經常上映著這樣的故事。
記得有一天下午,我在雨後的河灘撿拾美石。每一塊鵝卵石的花紋都那麼光潔而奇特,美得出奇,令人愛不釋手。我撿起一個,再撿起一個,直到我發覺石頭的重量已使我不勝負荷,捧著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美石的手,已然酸麻不堪。
我只好開始丟棄了。我不斷的撿拾又丟棄,丟棄又撿拾,目不暇接的審美和判斷使我的心疲憊不堪——這時,身體與心靈的雙重倦怠使我恍然大悟:其實,河灘的「美」是平均的分布在每一塊石頭上的。再往前走一步與走千步,很可能只是手中的石頭由這一批換成了另一批,誰也無法從中攝取「所有的美」、「最美」。
仔細回味,也許我們已經錯過了許多的美麗,卻全然不知。而此時,我們還在徒勞的尋找那所謂的「最美」呢。
其實,每個人都有他的獨特之處,每個人也都有他獨特的美。所以,不要讓心中「完美」的標準扼殺了本來獨特的你。
所以啊,做人就要儘早放下那顆追求完美的心,這樣你才能活得真實、自在!
朋友們,看完後,你自己有沒有這三個「表現」呢?
真心希望你一個也沒有。
如果有,哪怕是一個,也要重視了!
- The End -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請留言,大家一起交流。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