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藍字「每晚一本書」關注我們哦!
▣ 作者丨廿一
▣ 主播丨齊默
自由,是我們人類一直以來都孜孜不倦追求的東西。
而作為21世紀的我們,對自由是更加的執著和嚮往。
然而現實中,很多人對自由的理解就是:由著自己,可以無拘無束的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是,這樣想的人,還沒有真正懂得自由的含義。
真正的自由,其實就是學會自我約束。
1在《人民日報》上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某個周末,一位華人帶著他的侄兒去澳大利亞的雪梨海域捕魚。
這位華人每次只要一撒網,就總有收穫。
可每次網拉上來後,那華人總要挑揀一番,然後將其中大部分蝦蟹扔回大海。
他侄兒非常的不解的問:「這些蝦蟹都是我們好不容易打上來,為啥就這麼扔回去了呢?」
華人回答道:「在澳大利亞,每個出海捕撈的漁民都知道,只有符合規定尺寸的魚蝦才可以捕撈。」
他侄兒說:「可是,我們現在遠在公海,誰也管不著你呀?」
華人淡淡一笑:「不是什麼都要別人來提醒、督促的!」
的確如此,他們遠在公海,沒有人會監督約束著他們的行為,他們可以任意、自由的捕撈蝦蟹。
但是,這樣是真正的自由捕撈嗎?
如果每個人都像華人侄兒所說的那樣,無論蝦蟹的大小,應撈盡撈。
那麼幾年之後,幾十年之後,甚至是幾百年之後,估計這些魚蝦早就被滅絕了。
那麼,那些漁民們,他們的子孫後代,不就是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本了嗎?
什麼是真正的自由?自由就是無需提醒的自覺。
一個人真正的自由,就是不會任由自己的欲望,去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如果可以任由自己的欲望去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那麼就說明這個人是被欲望驅使著,又何來的自由呢?
而誰又能保證自己不會遭到反噬呢?
2我有位當老師的朋友給我說過這麼一件事:
朋友在重點高中教書,擔任班主任。
而在她帶的班裡有位男生,迷戀網遊,每天晚上翹課,然後翻牆外出去打遊戲,不過午夜,絕不返校。
到了白天上課的時候,他則是一副昏昏沉沉的瞌睡樣,每次考試都在倒數之列。
即使學校想盡了辦法阻止他,他也總是能夠憑著自己的「十八般武藝」,越過你的防設。
學校和家長都為此很傷腦筋。
終於有一次他被抓了個現行,就被朋友逮去辦公室和他談話。
朋友問他,為何總翹晚自習呢?難道遊戲就真的這麼好玩麼?能讓你不惜冒險都要爬牆外出?
他回答說:「晚自習真的讓我覺得很不自由,實在煩躁。」
那打遊戲,就自由?朋友追問。
「也不是的,」那位男生思考了一下,坦言道:
「打遊戲也並沒讓我覺得有多自由,翹課打遊戲,內心其實是矛盾、自責、懊悔的。
但我卻真的喜歡翻牆逃出校園的那一刻,走在去網吧的路上,夜風徐來,月光溫潤,哼著小曲兒。
那時候,我就覺得,沒有學校的和家裡的管束,這才是我最享受的自由!」
我聽到這裡,不禁反問,那他得到真正的自由了嗎?
其實不然。
因為,他在外出的過程中,內心是矛盾,自責和懊悔的,他的身體是得到了自由,但是他的內心並沒有得到自由。
他只不過是為了逃避管束,逃避枯燥的學習生活,為了自己的欲望找藉口罷了。
《圍城》裡有這麼一句話:「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這句話不僅僅是指婚姻,更是指生活中的一些常態。
很多時候,我們不過是打著追求自由的名義,從一種不自由進入到了另一種不自由裡。
一個人,如果沒有自律,沒有自製,沒有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那麼他一定會像盲人騎瞎馬,四處碰壁,到處受到傷害。
而那些被欲望所包裹的所謂的自由,不過是以自由之名的自欺欺人罷了。
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說:「不自律的人就是情慾、欲望和感情的奴隸。」
真正的王者不是富可敵國的人,也不是掌握生殺大權的人,更不是隨心所欲的人。
而是自心的主人,是不會被任何東西動搖、影響和控制的人,是學會自我約束的人。
有意識的自律,也會讓自己的身心更加的穩定,從而內心也會更加自由。
所以,願我們都能夠成為學會自我約束的人,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真正的自由。
— END —
*廿一丨每晚一本書(ID:yitiaobao)原創專欄作者。一個佛系青年。
*每晚一本書丨每晚讓思維充充電,做一個有內涵的人。
*圖片來源丨網絡。
在看的話點個在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