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尖下的那些事兒,一位真誠寫作者,願我能用一份真誠送你一世溫暖。
插圖:《雙面膠》劇照
結婚後和父母在起一直是人們談論的話題。
一方面要考慮媳婦的感受,一方面又要照顧老人的感受,那以這時候婆媳關係就顯得尤為密切了。
再好的媳婦、再賢惠的婆婆,如果多同住在一個屋簷下,抬頭不見又低頭見,必然會發生摩擦的。
那麼這個時候,作為兒子和丈夫的身份夾在中間,所起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但是我覺得作為一個男人,要養活一家,應該整天忙於自己的事業才對,而不是整日為家裡的事犯愁,所以從這一點來說,我覺得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出現,婚後應該和父母親分開住,這樣對誰都好。
思想之間有差異,做兒子的和父母有了分歧後,肯定不會說什麼,但作為媳婦和公公婆婆有分歧後,她還能讓嗎?肯定會有大吵或者大鬧。
輕著就是父母親搬出去住,和兒子分開;重則就是導致妻子和丈夫離婚。
李文(化名)是家裡的獨生子,父母是農村的,他老兩口使出全身力氣,才把兒子李文供的上了大學。
李文在大學也談了女朋友,她叫小艾(化名),兩人大學畢業後,去了北京發展了幾年,之後因為都攢了些錢,也回到了本市買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結婚後還有些餘錢,又貸了些款開了家屬於自己服裝超市。
本來父母還是住在農村的,到了第二年後,服裝生意也比較好,而此時小艾又懷了孩子,本來小艾是想讓自己的母親過來照顧她的,但李文想著自己的父母又在世,嫁出去的女兒畢竟是潑出去的水,也就沒讓丈母娘來。
把自己的父母從老家接來,讓照顧小艾,讓父親每天幫著自己進貨。
小艾本以為公公婆婆就只是住的這一段時間,可沒想到這一住就紮根在這兒了。
孩子現在都兩歲了,他們二老還在這住著,現在讓在回農村去,也不現實,那房子已經近乎三年沒住了,肯定是住不成人了。
本來在結婚前,李文就對小艾提過,爸媽這輩子沒怎麼出過山,等咱們買房後,就把爸媽接過來住,這樣也能讓他們幫著咱在生活上搭把手。
當這話說出來後,小艾是堅決不同意,因為她特別害怕婆媳關係處不好,在娘家是就和自己三天兩頭的吵,她害怕了,心裡也沒底,所以不同意。
可沒想到是,這來照顧小艾坐月子,這一住就真的住下了。
這幾年裡,小艾沒少受婆婆的氣,而婆婆也沒少受小艾的氣。
為此小艾還得了偏頭痛,醫生的說法是,整天神經繃得太緊,思想意識高度集中引起的,她去檢查時也沒告訴丈夫李文,而是一個人偷偷去的。
於是在給自己的兒子過了兩歲半的生日後,她向丈夫李文提出了離婚,如果不同意就去法院起訴離婚。
李文這時候也是一頭霧水,他覺得這個家一切都好好的呀,怎麼突然就提出離婚。
在丈夫李文一再追問下,小艾說出了原因。
她說:爸媽在這個家也住了有幾年了,他們住著我也沒說一個不字。但是你看看,因為冰箱裡放的那些食物,吃不完的她又不讓扔,我去做飯她又嫌浪費。最後導致吃那些壞的食物,拉了多少次肚子,我們孩子還不到三歲呀,我真怕你媽那天把咱孩子給送醫院去了!
丈夫李文聽完後徹底怒了,他覺得母親這也是為這個家好,難怪每次母親給兒子東西吃時,你都一把搶去扔掉,這原來是怕有毒啊!
媽也是心疼他的親孫子呀,再說了給那剛買的糖果啥的,你也不讓吃,這就有點過分了。她也活了這麼大歲數了,怎麼會不知道什麼好什麼壞呢!那拉肚子只是消化不良而已。
小艾聽到這兒,氣的眼淚在眼眶裡打轉,並說道:「這個家我真的待不起了,求求你放過我們倆吧!為了每天吃飯的事,我天天要像防賊似的防著你媽,我已經嚴重抑鬱了,因為我怕那天她把我們都送走。你媽總是給孩子吃過期的食物,這個家我一刻我不想待,要麼讓她搬出去,要麼我搬。而且我離婚後,這兒子我也要帶著,你們帶我更不放心!」
這番話說完後,小艾也就摔門抱著孩子走了,而這時李文也沒有追,就靜靜的站在那裡看著,不知所措。
因為是晚上,在給孫子過完生日後,李文的爸媽下樓去公園裡散步去了,所以他們吵架這一幕,父母沒有看到。
對於這樣的家庭,這樣的婚姻,你說小艾的反應太大了吧,可總歸是人命關天,這也是一個正常人反應。
而李文的母親錯了嗎?這是她一生都節儉的習慣,既然都已經是諄諄暮年了,這習慣也肯定難改。
作為此時的丈夫、此時的兒子,能做的最好、最恰當的方式就是和父母分開住。老家肯定是回不去了,在市區找一個小一點房子讓他們二老住,可能還能挽回這段婚姻。
從《婚姻心理學》這本書的角度上來說,小艾和李文的婚姻是屬於「經營婚姻」這方面的問題,我覺得知道從以下三個方面去解決,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從李文和妻子小艾的對話中就能看出,李文還是偏袒於母親的,所以這才讓小艾下定決心想要去離婚。
一面是親情、一面是愛情,這個時候就不能講情了,而應該講的是理。
在本案例中,妻子的擔心是有道理的,但母親的做法作為兒子應該去說道說道,並建議母親壞的東西就扔掉,而不是一味節儉,吃壞了人可就得不償失了。
作為男人,想要親情愛情兩不誤,那麼首先你必須就得先給他們這兩樣中的其中一樣東西。
太偏袒妻子,父母就覺得你是不孝,太偏袒母親,妻子就覺得這是不愛,一家人對付她一個外來人,那麼就會導致兩個人的婚姻破裂。
在《婚姻心理學》這本書有講過,女人的嫉妒心都很強,但她們所需要的是公平公正,就是作為中間人的你,得講的是理而不是情。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去讓她們信服,處理好婆媳關係也就給自己的婚姻添磚加瓦,讓這個家變得有溫度,讓你們之間變的更和諧,這也是一碗水端平的重要性。
其實在婚後,和婆婆公公住在一起,對於男人來說也是一種盡孝。因為老人生病時,總該都有個照應。
但是住在一起後,難免就會和媳婦產生矛盾,畢竟老人的思想和年輕人的思想有差異的。
所以說,我覺得如果父母的思想偏老套,或者有非常執拗的性格時,那我的建議婚後還是跟父母分開住,因為這樣無論是對老人還是對這個新組建的家庭來說,都是有好處的。
你自己是親兒子,哪怕父母再打再罵,你依然還是對他們好,可是換作媳婦呢?他們又沒生她養她,當然不願意受這份氣了,下來可能就是矛盾了。
那麼這個時候,什麼才能緩解這種局面,只有距離了。讓你和媳婦去離婚,這顯然不是大多數做父母願意看到的,因為千盼萬盼終於給兒子結婚,怎麼可能又因為他們老兩口而拆散兒子的婚姻呢!
所以這個時候,他們也就會做出讓步,但自己的心裡又有個疙瘩下不去,那就只有眼不見心不煩,那就是分開住了。距離畢竟能產生美,當然也能緩解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了,只是也是最好的一種選擇。
就比如李文的母親以為好的東西,不捨得吃,就留給孩子們,就算擱置的時間長了,可能也看不出來,孩子吃了後必然是對身體有害的。
這是老人們普遍的一個做法,我們改變不了。唯有能做的就是勤買東西,勤去父母家,盯著或者做給他們吃。我相信這些事情,作為兒女的應該還是能做到的。
也有一種方法,就是教育孩子當爺爺奶奶給吃的時,先接住,但不要著急吃,給父母看了後再吃。
萬萬不可正當老人們稀罕孩子呢,給吃的時,卻讓孩子拒絕或者接住後,當著老人的面扔掉,這就有點傷老人的心了。
而上面的夫妻兩個,還是沒有把這件事處理好,因為這事離婚顯然是有點可惜。
對於小艾來說,她主要的是擔心孩子的健康,最主要的就是這個問題,如果能把這一個問題解決掉,那麼這日子還是能過去的。
而作為大人,也都住在一個家裡,既然婆婆不讓你做飯,那這些菜啥的,做兒媳婦看到不好的偷偷給它換掉就是了,沒必要非要把婆婆趕出去。
就算被迫趕出去後,這不僅讓李文的心過不去,還讓這個家總要承擔房租水電費啥的,無疑也多了一筆費用。
所以解決到最合適的方法,也是最省事的方法,就是教育孩子的做法,然後一家人再把老人包容過去。如果做妻子的這都答應了,可能做丈夫的,會感激你一輩子的!
END
今日話題:
你和家裡的婆婆是怎麼相處的?
歡迎留言,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