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兆燕1950年9月27日生於北京,大學畢業,高級經濟師。童年時代曾在天津五大道生活,1968年從天津赴內蒙呼倫貝爾扎蘭屯插隊當知青,1978年調河北省物價局工作直至退休。詳細人物介紹請搜百度:李兆燕。
我和哥哥李新民都是在北京出生,因為我們的父親在部隊,所以我們從一兩歲時開始,都是在天津遵義道3號大姑李寶愛(全國著名醫學兒科專家)家長大。1958年後,天津與河北省合併,姑父到了河北省工作,大姑家搬到了睦南道58號。那時,我們也離開了遵義道3號,到了父親轉業到天津的新家,而大姑在睦南道的家則是我們每周必到的地方。我哥哥當時在天津市第六幼兒園(現河西區第一幼兒園)一直到上實驗小學,六幼的前身是聶榮臻領導下的晉察冀邊區馬背上的幼兒園。哥哥兒時同年的小朋友有:吳三來、黃萌萌、宋勝利、李爭爭(音)、萬巧萍…...其中黃火青、吳德的孩子都是我們在遵義道時的髮小。後來大家各奔東西,從未見過面,見面也難識。遵義道、睦南道、常德道、天津幹部俱樂部都有哥哥的成長故事。哥哥李新民只比我長一歲,因為年齡離得太近,我從小就不叫他哥哥都是直呼其名,只是這些年我已年近花甲才覺得叫他哥哥似乎更親切一些。他肥頭大耳,體重夏天的裸重就足有190斤以上,小時候家門口的人們都喊他「大耳朵」,可見他耳朵之大;我卻截然相反,耳垂雖大但與哥哥的比小得實在可笑,冬天的毛重也超不過120斤。那時候,因為爸爸在部隊,母親住醫院單身宿舍,我和哥哥都由大姑、姑父撫養。
我們住在天津幹部俱樂部旁邊的遵義道一座黃色的小樓,對面樓住著市委書記黃火青家,東邊樓住著市長吳德家,西邊樓住著公安局長萬曉唐家,院子門口有解放軍持槍站崗。
白天大人們上班走時,哥哥總是領著我們幾個孩子猛追剛剛開動的汽車,這讓隨車的警衛員很是為難,生怕我們哪家首長的孩子出什麼意外,幾次下車轟我們。一次哥哥帶著幾個小弟兄來到了崗哨,非要看看戰士手裡的槍,左摸摸右鼓搗的,沒想到一下子槍竟走了火,索性沒有傷到人,從那以後我們再也沒有見到這個站崗的戰士,估計給個處分開走了。在幼兒園他能夠打電話給大姑和姑父,要求把他接回家。哥哥的聰明也著實讓家裡人對他寄予厚望。從小就有很豐富的表達能力和善於交往交際的哥哥,與周邊的同齡甚至稍大些的孩子比,確實顯得出類拔萃。他能讓周圍的孩子們跟著他玩兒,我自然也是一個鐵桿兒跟屁蟲。爸爸轉業回來,對哥哥在外邊惹禍或趁著家人不在支起鋪板打兵乓球之類的出格事早就無法忍受,終於決定要關起門來教訓哥哥一番。令人沒想到的是,爸爸的「大道理」竟沒有說過鐵嘴鋼牙般的兒子,這讓爸爸很傷自尊,一氣之下抬手就打,一巴掌下去,哥哥大聲告誡:「打人犯法!」讓爸爸只好哭笑不得地結束了這場讓他在兒子面前有失體面的教育。哥哥是我經常學習效仿的偶像,上學時他的學習成績在班裡總是最好的,而我總是中上等,這樣常成為哥哥的笑柄。他考上了重點中學,而我只考上了普通中學,還好的是,我在這群人中學習是最好的。夏天的晚上是鄰裡坐在家門口聊天的時候,哥哥海闊天空的海聊,常常讓大人們也聽得津津有味。我跟著他學下象棋、做航模、踢足球、打桌球,可笑的是,我們學校桌球隊外出比賽,幾次都與他們校隊相遇,而每次抽籤都是我倆對陣,其結果可想而知。長大後他時常指點我的人生道路,給了我很多幫助,也讓我暗中使勁要趕超他,可他總是跑在我的前面。他被天津工業大學評聘為副教授、教授,總比我評聘為經濟師、高級經濟師早幾年,不知為什麼,我總是追不上他那不斷小跑的節奏。我不很懂他所從事的工作業務,只知道十幾年前,學校為了將學校的科研成果儘快轉化為生產力,將一個研究所交給了他。他僅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就創造了一個奇蹟:一個以中空纖維膜為重點,在膜材料的研究、膜過程的開發、膜技術的產業化方面成為國內實力最強、規模最大、水平達到國際一流的產學研基地——天津膜天膜科技有限公司。他所從事的工作得到了中央和天津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李嵐清、李長春、劉延東、路甬祥、張高麗、曾培炎、萬鋼等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先後來過公司參觀考察,聽取我哥哥李新民的匯報,中央電視臺也多次報導過公司的業績,哥哥李新民也成了媒體宣傳的風雲人物。我對他的業績很是敬仰,但他卻甚少提及,可能是因為他對自己鎖定的目標太高了,還遠遠沒有達到他的期望值。前幾年他早該到了退休的年齡,我電話問他什麼時候退休,他告訴我,他已是公司的董事長,可能還要再幹幾年。
以下照片摘自新華i社對哥哥陪同國家領導人考察「津膜科技」公司的報導:
看來他對國家太重要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需要更多像他這樣的棟梁。
完
採稿 校對 編輯 | 紫石
本號匯集了五大道人講述的老故事及五大道人的文學、攝影作品等,旨在重溫五大道老時光、探尋五大道人的生命軌跡、弘揚五大道的人文精神。歡迎新老五大道人踴躍投稿,文字、口述均可(有意者請留言,我們會儘快回復)。本號刊登的文章(不代表本號立場)均為原創,不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五大道上的風流公子和他的後人
●【五大道|孕育天津現代醫學的搖籃】
●五大道的西餐館
●落葉歸不了的根 | 天津五大道
●一個插班生和五大 道的故事
●穿越歷史 | 美麗天津五大道的前世今生
●我的一中快樂時光(一)
●紀念1976年天津大地震
●薄雪也多情 | 新春初雪五大道
●那街那巷那河 | 我兒時的黃家花園
●夢回民園
●城市的記憶
●也說天津民園大樓
●左鄰右舍(一)
●小白樓、五大道老照片集錦 | 記錄我們難忘的童年
●我們的【曙光】
●程姨
●長篇小說《五大道的孩子》 | 自序及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