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千人海裡,幸好遇見你。
點擊右上角「關注」,你的心事有我願意聽。
01
戀愛中,雖然每個人對尋找伴侶的標準,和具體條件都不一樣,但是,對於自己喜歡什麼類型的異性,每個人在心裡,都有一個大致的選擇。
比如說,有人喜歡老實誠懇的,有人喜歡高大威猛的,也有人喜歡顏值好看的。在選擇對象時,都會按照心裡的這個標準,去尋覓稱心如意的人。
很多人對此並不明白,自己為什麼,總是會喜歡同一類型的異性,而對其他類型的異性,根本一點感覺也沒有?
即使對方再喜歡自己,自己也會在心裡說一句:「抱歉,你不是我的菜。」以至於會錯過,真正適合自己的好的伴侶。
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情感心理學:為什麼,你總是會喜歡同一類型的人?
02
對於這樣的現象,其實心理學上,早就已經有了解釋。它來源於,每個人童年對父母的依戀模式,更準確的說,是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
國外一些心理學專家,甚至據此提出了「你會和什麼樣的人結婚,其實早在你的童年,就已經決定了」的說法。
這種說法,其實不無道理。因為,童年的心理成長,對我們每個人的影響都是很大的,有時,甚至會是一生的影響。
比如說,一個從小就由於各種原因,得不到父愛,或者在父愛方面,得不到滿足的女孩,由於父親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少於陪伴,角色缺位,這樣的女孩,和父親就沒有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
她長大後,就有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第一,是不知道如何和異性交往,在和異性交往時會出現羞怯、逃避等行為。
第二,極有可能,她會成為我們所說的「大叔控」。就是說,她會對年齡大的、成熟的男人比較偏愛。因為,從這樣的男人身上她,能得到安全感,彌補了她童年的心理缺失。
03
造成這種現象的深層次原因,就是她把自己對想要得到父愛的渴望,投射到了年齡大的、成熟的其他男性身上了。
這種來自於潛意識的東西,她自己未必知道,換句話說,她並不是真的了解自己。
還有的人,從小的家庭環境,是母親比較強勢,父親比較懦弱,平時什麼事都是母親做主,當父親的要不經常挨訓,要不對母親唯唯諾諾。
在這種家庭中生長的男孩,也同樣被母親嚴的厲管束著,在心裡對母親既害怕又怨恨,常常會表現出對母親惟命是從,缺乏主見。
因為他知道,只有聽媽媽的話,他才能被媽媽喜歡,得到獎勵,避免懲罰。
長大後,他就有可能,會成為女孩子們都討厭的「媽寶男」。所以,有人說「每個媽寶男背後,一定有一個嚴厲的媽媽」,這句話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同樣,這樣的男生長大後,他偏愛的異性伴侶,多數都是性格獨立,有主見的女孩。這也是來源於他內心的投射,因為,這是他本人缺少的性格品質。
但是,在戀愛或者婚姻中,他們很容易會表現出兩面性。一方面,他們會很欣賞伴侶的性格獨立,另一方面,當伴侶和他自己的媽媽發生衝突時,他會毫不猶豫地站在媽媽這邊。
相反,如果在同樣情況的家庭中生長起來的女孩,她在找尋伴侶時,也會喜歡上性格獨立,有主見的男生。
但是,和男人不同,作為女性,她同時也看到了,由於母親的強勢,讓母親在家中獲得了安全的地位。
她就很有可能,會模仿母親,以獲得在未來的家庭中,自己的權力和位置。所以,在戀愛或者婚姻中,她會表現出想要駕馭伴侶的動機。
04
由此,我們也可以說:你會愛上誰,其實,早已註定。
這取決於你出生的家庭,以及你童年的經歷。
雖然,我們說童年對父母的依戀關係,會影響到一個人成年後對伴侶的選擇。但是,令人欣慰的是,這種影響,並不是一直伴隨每個人的終生。
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智的成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會注重自己的內心,會自省反觀自己,甚至有意識的療愈自己童年的心理創傷。
這種來自童年的投射影響,會逐漸變淡,甚至完全消失。這也就是,有的人回首從前自己愛過人時會想不通,自己當初,怎麼會喜歡那種類型的人的原因。也會有人改變,自己從前喜歡的異性類型。
但是,不管怎麼樣,每個人都應該懂得,一份和諧穩定的親密關係,並不是依附和滿足自己,也不是為了彌補自己童年的創傷,尋找內心投射對象。而是,相互滋養和共生、共同成長。
.END.
作者:雪落無塵,作家,情感諮詢師。遇到任何情感困擾,都可以發私信給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