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過是三十而已

2020-08-03 一臺戲

經兩位有心的朋友提醒,才忽然意識到,已經過了12點,


我30歲了。


恰逢《三十而已》這部劇爆紅,心裡也有許多話,趁機一吐為快。


關於三十歲的到來,我倒沒有感覺多麼天翻地覆。


又或者說,


好聽點,「輕熟」,難聽點,「初老」,


早幾年前就開始催逼著自己,


入戲很早,事到如今,反倒釋然。


「三十而已」這幾個字很妙。


想必我們這整整一代人,都缺失了一種「而立」的感覺。


一來上學時間變長了,二來父母照管的時間也長了,


於是精神上的青春期也延長了。


但三十歲,心裡還是不免「噔」得一聲,似有人耳語:


任性也該差不多了吧?


不知不覺,物質上,的確是像個而立的人了。


房子車子,或許還有點存款。


但心態上,卻少了我們父母輩當年可能有的那種自豪的,躊躇滿志的心情。


更多的,是一種惶恐


靠父母幫助,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嗎?


甚至那些進了大企業好行業財務獨立的人,也會在這個節點上,忽然警醒:


真的是我自己的本事嗎?還是背靠大樹好乘涼?


如果大樹倒了呢?


我身邊的同齡人,最長的工作已有八年了,少的也有五六年。


他們或許已經有了個聽上去不錯的名頭。


但捫心自問,卻覺得,自己不過才剛剛弄明白所在的行業是怎麼回事,甚至剛剛掌握了職務相關技能,明明還有好多東西,連摸都沒摸過。


才剛剛學會「走路」,怎麼忽然就成了「資深」?


早幾年結婚的,這幾年結婚,甚至還沒有結婚的,


都不約而同地開始計劃著,撫育一個孩子。


但與其說是,準備好迎接為人父母的新階段。


不如說是,擔心自己的身體再拖下去,就變得不那麼適合。


精神還沒到位,身體就快過期。


因為「有知」,因為理性,反倒變得比二十郎當那陣,加倍地惶恐。


沒有了足以沾沾自喜的「而立」,只好安慰自己:


我也不過是「三十而已」嘛。




《三十而已》這部劇裡,有三個女主角。


未婚的滬漂王漫妮,已婚未育的本地普通人鍾曉芹,已婚已育的準闊太顧佳。


全盤分析她們處境和心境的文章很多。


我想,不妨把她們分別看做是一個三十歲心境的符號。


王漫妮:欲望


有很多強行將三位女主分階層來分析的文章。


我覺得大可不必。


並不是每一個大城市漂族都有王漫妮的條件,不都有她的境遇,也不都有她的猶豫。


王漫妮的故事,倒像是象徵著三十歲欲望的符號。


這種欲望具體成一句話就是——「要不要冒險走捷徑?」


三十歲的人,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了一段時間。


被毒打過,也見識到了一些「隱秘的角落」。


漫妮是一位上進的職場女性,她在工作上已經足夠努力,但還是不免體會到了上升通道的狹窄,


同時,在離「虛榮」最近的這個行業裡,她也意識到了作為漂亮女人的紅利。


在梁正賢那裡,這份紅利可以被快速置換成往上幾個臺階的生活。


我也不過是三十而已


但風險也很明顯,永遠不會有婚姻作為容貌衰老後的保障。


她的左右為難,與其說是愛情,


不如說是,欲望與實力不適配,但又無法割捨掉這份欲望。


三十歲的心境,絕不會看到一條捷徑,就激動地一個猛子扎進去。


因為捷徑背後,可能有桃花源,也可能是萬丈深淵。


所以王漫妮一會兒伸出手,一會兒又縮回來,進退兩難。


只有更年輕的人才會輕易說出「又當又立」這樣的字眼,


稍有人生經歷,便不難明白,


軟弱的人性在「捷徑」面前,哪有那麼無堅不摧。


臆想中的金山,遠不如擺在眼前的金磚具備衝擊力。


真的選擇「捷徑」的人,又何必過於苛責。


畢竟這份「風險」,也沒有別人為他們承擔。


鍾曉芹:浪漫


鍾曉芹的確顯得有些天真,


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陳嶼也是天真的。


然而很多人在罵陳嶼的時候,卻並沒有意識到,鍾曉芹其實被執念蒙蔽了自己的雙眼——


他們都活在自己對「婚姻」的設想中。


正如鍾曉芹所說:誰都想「避風」,誰當「港」。


我也不過是三十而已


這一代人對婚姻的期待,反倒比以往的任何一代人都高:


不僅是陪伴,還要是高質量的陪伴。


不能犧牲生活品質,更不能犧牲精神品質。


想要對方的關懷,但不能犧牲個人的空間。


......


但婚姻並不是什麼伊甸園,而是兩個不完美的人,構建起來的不可能完美的關係。


在婚姻中,妥協才是常態。


而真正的高質量陪伴,也絕不是期待對方變成自己「爹媽」,而是像接納自己一樣,接受對方的不足,以幫助彼此成長為更好的人。


鍾曉芹在衝動離婚時說:


未來的每一天都可以預見。這樣的日子她過夠了。


我也不過是三十而已


但真正的浪漫,並不是「未來的每一天都是新鮮的」,


而是即使是「每一天都可以預見」,依然可以滿懷希望地去對待。


顧佳:控制


顧佳這個角色,被評價得最多的一個詞是「完美」。


是的,比起猶豫不決的王漫妮,天真單純的鐘曉芹,


顧佳現實而冷靜,理性而果斷,


她在高度自律、完美主義的同時,甚至還能夠接納他人的不完美,


以至於可以做到情緒平穩,遇事不亂,


正是這樣的人,才能肩負起故事中這個,


身兼獨角獸公司的二把手、朋友情緒的調解者、闊太圈的潤滑劑、優秀但幼稚丈夫的好妻子、可愛但不省心兒子的好母親。


我也不過是三十而已


控制和平衡,是她生活的主旋律。


也是她多年來成功的經歷給她的自信。


但「煙花」其實早已經暗示了她大局帷幄下的「不安定因素」。


因為三十歲的心境中,對貧窮的恐懼或許已經淡去,對失控的擔憂才是最大的心病。


在頂尖的貴族幼兒園裡,孩子被欺負是一種失控。


在發展一片向好業務裡,失去大客戶是一種失控。


在明明近乎完美的婚姻關係裡,丈夫出軌是一種失控。


失控無所不在,如影隨形。


所以,何必去維護這種他人眼中的體面,自己心中的完美呢。


張愛玲早已點破——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


袍子是給人看的,蝨子折磨得才是自己。


對顧佳而言,對所有三十歲的我們而言,皆是如此。




三十不能而立,


好在,我們還沒有老去,


身體維持一下,還有年輕的樣貌,


精神世界逐漸穩定,也有了成年人該有的樣子,


沒關係,


路還在向著前方延展,


我們也不過才三十而已。

相關焦點

  • 三十而已,人生不過開了頭
    最近的《三十而已》很火,它把大城市裡處在三十歲這個年齡層的女性各種人生百態展示的淋漓盡致,無論是婚姻中的全職主婦顧佳,還是職場中努力打拼的小白王漫妮,亦或是平淡生活的普通職員鍾曉芹,她們有各自的人生酸甜苦辣,各自的精彩!
  • 我們不過三十而已
    相信大家最近看過或者聽說過一部很火的電視劇《三十而已》,小編一開始習慣性的眼花,看成了《三十而立》,看了數十分鐘之後才看清是《三十而已》。劇中的人物角色太多,不便一一分析,今天我們著重來看下王漫妮!小編看重的是她「漂族」的身份,在她的身上,是千千萬萬個你我(北漂,滬漂、杭漂...) !相比大部分漂族,她領先不要太多!超高的顏值、奢侈品店的高級銷售,月薪17K,住月租7K的房子... 既然說到這裡,小編就補充一下:官方對外公布的通常是平均工資,看起來很可觀,比如杭州平均工資9848元,實際上有多少人過了5000元?
  • 趙雷《三十歲的女人》:不過三十而已,何必將就自己
    是啊,隨便找個人嫁了吧,可是我不過三十而已,為什麼就要將就自己呢?她告訴我,說她已經快三十歲了,馬上就沒人要了,我開玩笑地說我要。當我說完這句話之後,她認真的盯著我,問我說的是真的嗎,我看著她的眼神,猶豫了一下,點了點頭。
  • 「姐姐風」才是王道,不過三十而已,正是乘風破浪的好時候
    前有《乘風破浪的姐姐》強勢來襲,後有《三十而已》霸屏熱搜榜。強勁的「姐姐風」表明越來越多的女性正在努力擺脫「女人三十豆腐渣」的標籤,向大眾自信的展示成熟女性的獨特魅力。站在三十歲這個分水嶺上,是什麼讓姐姐們具備了「乘風破浪」的實力和勇氣?
  • 三十而已的我在現實面前低頭了,認命吧!也許我們終究鬥不過命!
    8月的第二天,也就是說在過兩個月左右我就30了,因為最近特別火的一部都市情感劇三十而已讓我有了很多感概,雖然我沒有追過這部劇但是因為有在頭條跟抖音刷到過一些片段,所以對劇中的一些人物跟情節多少有些了解。對於劇中最有感觸的應該是王曼妮這個角色,因為對於她在上海工作八年最後在30歲生日之前因為感情與工作中的一些不順暫時辭職回到了老家。
  • 三十歲的婚姻避免這3大禁忌,不過三十而已
    誰都沒有想到一場疫情竟然是壓垮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在大家還無法理解同床共枕的夫妻,為何敵不過同在屋簷下的生活瑣碎的時候,一部《三十而已》的電視劇走進了大家的視野,也再次將三十歲男女的柴米油鹽系婚姻與浪漫系愛情博弈,赤裸裸的擺放在網友們面前。
  • 熱點:三十而已
    最近,大火的,三十而已,我沒有看到值得學習借鑑的東西,只看到了我們都有的生活壓力,最先感知三十將至的不是我們的身體,也不是精神,而是物質,比起情感的不安,物質的困頓才時刻勒著你的脖子,人情世故被一語點破的你不麻煩別人,不過是因為怕別人麻煩你,未來規劃的女強人,曾經說過,人不擔心後路的唯一方式,就是把前路走長,就像咖啡一開始覺得苦,但是喝久了,反而會享受,這種苦澀帶來的刺激,或許生活就是這樣,真實卻很少完美
  • 你究竟怕什麼,不過「三十而已」?
    (為避免失聯造成資源丟失,現推出第五輯人物類電子書兩本《理性之上,潮流之中》《非常之地,非常之輩》,請根據文末提示免費下載,提取碼 de1x)@蘇珊 35歲 已婚 全職媽媽:最近網上鋪天蓋地都是討論《三十而已》這部劇的,我也看了,其中顧佳這個角色最能激發我的思考
  • 《三十而已》:婚姻不過是假恩愛而已?
    文|影子公眾號|微風清酒看《三十而已,而在你那我是我,你是你。是,我承認,在一起必須要是獨立的個體,不應該攀附,但不意味著兩個人在一起不可以互相依賴。我在意的不是你不為我做什麼事,而是你從來沒把我的事當回事。
  • 感情再好也逃不過離婚,《三十而已》直指婚姻現實
    ——錢鍾書電視劇《三十而已》讓我們看到了圍城裡的真實生活。難道再好的愛情也逃不過離婚的結局嗎?」在感情裡,默默付出再多,也敵不過零交流、冷暴力帶來的危害。鍾曉芹和陳嶼離婚最初的導火索是陳嶼冷靜對待沒有孩子的問題。
  • 三十而已:優秀如顧佳,也逃不過被出軌的命運
    這個學員本身就是因為老公出軌找到我的,聊到這個話題的時候,她告訴我自己後悔有很多事情沒做。我問她為什麼會這麼想,她告訴我說:「如果我當初多體諒我老公的情緒,多幫我老公分擔一點壓力,再抓緊一點我們的女兒,可能他就不會選擇出軌了。」我反問她:「誰告訴你這樣做就一定能防止出軌的?」
  • 三十而已你是生活中的誰
    三十而已,三位個性追求完全不同的女性,顧佳,一個百分百優秀的女性,長相一百分,達到了男人對女性外在形象的所有需求,作為一個女性我都覺得她美。工作能力一百分,是一個對人生和事業都有規劃的女性,同事一路鞭策丈夫成立自己公司,算得上事業有成。家庭中她事無巨細都安排妥當,把兒子和老公都照顧的非常好。反思自己我和這樣的女性根本不在一個級別,不過她的完美許養魚真真配不上。
  • 《三十而已》:真的是三十歲「而已」嗎?
    作者:狗子說情感寄語: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我以為獨自一個人的開始會是新生,我幻想了無數的陽光和美好,但最後落在心底的,恰恰是過往的那些瑣碎不堪,如同寒風拂過的湖面,總會留下的痕,也許這才是生活,我想這就是生活。
  • 三十而已:最痛不過成長,女人成長的標誌終歸是心安
    三十而已裡的三姐妹,每一個都很真實,卻又總讓人覺得想抓點什麼卻又抓不住。大結局讓很多人覺得意難平,總覺得顧佳承擔的太多,破壞家庭的人卻依舊全身而退;鍾曉芹怎麼能那麼傻,掙來的稿費竟然給婆婆買了民宿;王漫妮的工作好不容易順風順水,卻又毅然而然的放棄了。可生活不就是這樣麼?
  • 三十而已,真的只是三十而已嗎?
    現在的你是否三十而已,現在的你是否恐慌焦慮 明天將是個好日子,又要年長一歲。近些時候焦慮恐慌,不知道這感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又從何而來,也不知如何化解。 三十而已只看了小片段以及網友的點評,卻也是能激起我的感慨。當年從學校畢業留在了大城市,雖然是不情願的留下,卻也是過得喜笑顏開。當初毅然決然的離開是想著有更好的前景更好的家庭生活。
  • 不過三十而已
    都說30不惑,可是我卻沒有那麼通透。30歲成了家有了娃,生活的重心轉移。每日面對柴米油鹽醬醋茶,日子平淡無味。夫妻日常交流的話題是寶寶,更多的時候是零交流,話越來越少,脾氣越來越差。沒有了當初的激情,生活的雞零狗碎磨沒了耐心。似乎嚮往的生活就是努力賺錢,讓寶寶去個好幼兒園,買校區房讓寶寶上好小學。生活沒有了自我,婚沒有了彼此。是不是如果孩子這個紐帶開了,日子就過散了?
  • 三十而已,也許是個謊言
    最近電視劇《三十而已》熱播,很多人都在觀看看,電視劇的三十歲,在他們看來不過三十而已,三十歲可以自己獨立創業,可以轉行寫小說賺錢,可以出國留學,看似雲淡風輕,可是現實生活中真的可以做到這樣嗎?三十而立不只是說說而已,三十歲的人很多,有的人單身,有的人身負房貸車貸,走在婚姻的途中,還有的人建立了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和責任壓在肩上,不敢說放棄。
  • 沒關係,我不過三十而已
    本該「而立」的年紀,我卻選擇主動失業,很多朋友對這個選擇不解,我唯一的解釋是:冷暖自知。1987年出生的我今年33歲,有一個異地生活了六年多的丈夫,有一個即將幼升小的女兒,有一雙身體健康的父母親,還有一份眾人羨慕的穩定工作。確切地說,在32歲的時候我擁有著這一切,但在即將跨入33歲的時候,剪斷最後的一根弦,我辭職了。
  • 「三十而已」我把我的閨蜜「弄丟了」
    今天晚上,揭曉答案:我把我的閨蜜「弄丟了」三十而已大火,很多抖音上的小夥伴,發表著自己的觀點,但最多總結看來,也就是以下這幾點:1、女人再怎麼樣經營自己,老公該出軌還是出軌了2、婚姻是座避風港,誰都想避風,誰來當港啊3、比起情感的不安,物質的困頓才時時刻刻掐住你的脖子等等,等等……而我,看完《三十而已》
  • 二十不惑 三十而已
    近段時間新播出了兩個劇,分別是《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看到這兩個劇的名字時,第一反應就是選擇看後者。因為二十多歲的我處於這兩個年齡之間,時常對未來感到非常迷茫,很想知道女生到了三十歲,會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二十歲自己已經親身經歷過了,那時候的自己懵懂無知,每天操心的只有平常的籤名答到、課後作業,以及最終的考試。收到大學通知書的時候才有了第一部手機,之後可以說是對其有點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