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夫妻,沒牽扯到父母的時候,感情你儂我儂。但一旦涉及到父母,就會開始吵架,甚至還賭氣說出離婚這種話。
作為兒子,給父母錢是應該的,是孝順。但如果男人,在自己的家庭裡,只充當著吃軟飯的角色,孩子家用全都不出一分錢,卻單單給父母錢,這樣的男人,是愚孝。
父母還沒有到退休年紀時,自己也有一些收入,那麼作為兒子,可以適當給生活費。但不應該傾盡全力,不顧自己的家庭。
董瑤和老公在一起時,一不圖這個男人的家境,二不圖這個男人的相貌,就單單衝著心裡那份真愛,不顧父母反對嫁給了這樣一個一窮二白的男人。
結婚後,他們的生活過得挺窘迫的。害怕和公婆同住的董瑤,在剛結婚那會,就回娘家借了20萬,在市中心買了一套小戶型的房子,遠離了婆媳矛盾。
雖然每月還款壓力大, 但董瑤卻依舊覺得生活很幸福。因為自己有了自己的房子,在這個城市有了屬於自己的家。
如果日子就這樣過,也不失為一種幸福。可偏偏老家的公婆,卻開始不安分。公婆年輕時,就待在農村,一輩子也沒出來過,是地地道道的農民。
雖然說公婆是農民,可他們卻早已不再種地。以前公公偶爾還會到縣城打零工,賺點生活費。可這兩年來,自從董瑤和老公買了房子後,公婆自認為有面子了,腰杆也直了起來。
他們開始嫌棄打零工賺不了多少錢,還又苦又累,於是在還不到50歲的年紀,就學著村裡一些好享福的老頭老太太,開始整日打麻將,不做事,就等著兒子接濟。
老公是個孝子,自然也不會對父母袖手不管。就這樣,老公開始只給了一千生活費。慢慢地,一千生活費不夠了,公婆要兩千。想到父母的艱辛,老公也就硬著頭皮給了兩千。
可讓人措手不及的是,每月給兩千,才給了大半年,公婆再次開口要三千。他們的理由是,現在物價貴,兩千生活費不夠安排,更何況兒子兒媳在城裡吃香喝辣的,他們也不能過得太寒磣。
公婆的話,讓董瑤差點吐血。這三年,為了早日還清債務,董瑤都不敢花錢消費。孩子丟給她媽媽帶,自己每天早出晚歸,就為了多掙點加班費。
雖然她如此賣力,但每月工資也剛好夠開銷。房貸、孩子和家庭的開銷,全都像一座山一樣壓得她喘不過氣。而老公每月雖然有五千,但每月去掉兩千,再還房貸,也就所剩無幾了。
想到公婆不斷沒有替他們考慮和分擔壓力,反而還羨慕嫉妒恨他們在城裡吃香喝辣的,董瑤心裡就極度不平衡。兩千生活費,在農村,如果安排得好,日子已經過得有滋有味。可公婆卻依舊過得捉襟見肘。
董瑤假裝不知道,可老公卻偏偏不如她意,非要當面跟她說,「老婆,每月給我爸媽三千生活費吧,他們養大我也不容易。」
老公的意思很明確,那就是讓董瑤拿她的工資來補貼一千,因為老公自己的五千工資還了三千房貸,只剩兩千,根本不夠。
董瑤氣得不行,公婆在他們的所有人生大事上,都裝聾作啞,不出錢不出力。每次一旦要錢,公婆就提前開始演戲,哭訴說自己供養兒子讀完大學,是多麼多麼艱辛。
每每如此,老公不得不敗下陣來,而公婆卻拿捏準老公這個愚孝的心理,所向無敵,每每都能有求必應。
董瑤沒好氣地說,「你爸媽還不到50,也好意思啃小」。說完,她把老公的工資卡甩出來說:你工資五千貼三千,口氣真大,這些年你還吃著我軟飯呢。你工資卡就在這裡,你愛怎麼貼就怎麼貼,與我無關。
董瑤不願意再看下去,這些年自己養家養孩子,日子本來就過得不富裕。而公婆卻還像一對吸血鬼一般,不斷跟他們索取,而且還貪得無厭。
董瑤看著一直糾結猶豫,甚至還打算跟朋友借錢貼父母的老公,心裡也很不好受。她不明白,自己怎麼就攤上了這麼一個愚孝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