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襟」:指心情、志趣、抱負、胸臆等,猶胸懷。也指人體或衣服上身前面的部分。如何培養孩子的胸襟與膽識?開篇之前,讓我想起了電影《羅馬假日》裡邊的一句經典臺詞:要麼在讀書,要麼去旅行,靈魂和身體,總有一個在路上( You can either travel or read ,but either your body or soul must be on the way)。
心情豁達的孩子一定會像花兒一樣燦爛,像鳥兒一樣自由,人的心念意境,如能保持開朗清明,則所見,都是美而善的。 要讓孩子有一個好心情,大人首先要保持一個好心情。人都是感情動物,都有喜怒哀樂。當然心有不快的時候,一定要在孩子面前理智、理性、冷靜、克制。孩子有了一個陽光的心情,才能培養孩子廣泛的志趣。大人陪伴孩子不光是陪伴孩子成長,更重要的是大人和孩子一起成長,就是和孩子一起重回生命最初的快樂時光,這一過程是感恩的過程,這一過程是思考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修煉的過程。這一過程不是輕描淡寫,更不可能是雲淡風輕,一帆風順。無限風光在險峰,峰高無坦途,山高人為峰。大人一定要注重孩子的志趣,孩子的愛好。志趣不是大人強加在孩子身上的符號,志趣一定是切合孩子身心發展的抱負,大人一定要引領孩子胸中有學問,眼中有乾坤。當然,要引導孩子善於說話,會說話,會表達,要讓孩子直抒胸臆。孩子的政治認同,國家意識,文化自信,公民人格,這是至關重要的。

「膽識」 :指膽量和見識。膽識,是指同時具有見識和勇氣。膽識是影響成功的重要因素。無論老幼,膽怯退縮是人們生活中的一大障礙。樹立自信心是戰勝膽怯退縮的重要法寶,提高孩子的膽識心理,還需要引導孩子學會對得失進行總結、主動與人交往、主動與人溝通,身體語言使用得體,言而有信知行合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膽識就是每逢大事有靜氣,大非面前不糊塗。膽識就是困難面前不低頭,面對挫折不畏縮。一個孩子會不會讓人喜歡,就是你會不會覺得讓人舒服,相由心生,一個孩子的氣質和氣場決定別人對他好感。常言,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讀書就是人生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培養孩子的見識,不光要引導孩子讀書,更要引導孩子走向自然認識世界。不光要培養孩子的家國情懷,更要培養孩子的世界眼光。不僅要培養孩子的鄉土氣息,更要培養孩子的精英氣質。一個有膽識的孩子,他就如同松樹的偉岸,梅花的高潔;一個有見識的孩子,他就有博大的胸懷,恢弘的氣魄。一個有膽識的孩子,一個有見識的孩子,一定有大海般的寬容,有高山般的接納。

培養孩子胸襟和膽識的過程,就是家人們陪同孩子一起修行的過程。這一過程,是大人和孩子一起學做人的過程,是大人和孩子一起學做事的過程,是大人和孩子一起認識世界的過程,是大人和孩子一起改造自我的過程,更是大人和孩子一起完善自我的過程。這一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這一過程並非風平浪靜,這一過程並非步履坦途。大人們一定要明白:苦而不言,是強者;喜而不語,是智者。
作者原創,版權所有,歡迎閱讀評論。
若水-202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