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舅的幸福生活

2021-01-16 中國小康網

文/朱文豔

今年暑假,我回老家參加完舅舅家小表弟的婚禮,索性留下來陪年邁的外婆住幾日。在小住的日子裡,我又故地重遊,重走了我兒時上學走的那條小路以及外婆家周邊的街道村落。

不得不說,這些年外婆這裡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幾乎每家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尤其是住在外婆家不遠的堂舅。

堂舅是外公堂弟的兒子,早些年堂外公外婆因病相繼去世,留下年僅十三四歲的堂舅和外祖奶奶相依為命。原先外祖奶奶在世時,堂舅倒也十分勤快,家裡還過得去。記得我小的時候最愛和小夥伴阿林跟在堂舅後面,一起出去玩兒呢。可自從外祖奶奶去世後,堂舅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加之一下子沒了管束,漸漸開始遊手好閒起來。他甚至還在一幫社會青年的慫恿下,學會了喝酒打牌。外公曾說過他多回,可惜他不但不聽,反而怪外公多管閒事。外公聽了氣得要命,慢慢地也就懶得管,隨他去了。因此,堂舅一晃三十歲了,依然是個「光杆司令」。

只是,這一次當我溜達到堂舅家門前的小路上時,發現他家原來的茅草屋居然不見了,代替它的是一棟一層的平房。實磚修砌的牆,屋頂蓋著的琉璃瓦在陽光下褶褶生輝,再加上簡單的外牆粉刷和裝飾,雖說只有一層,但跟以前的茅屋比起來那就是一個天一個地咯!

我是在驚訝和興奮中,走進堂舅的新房子的。剛跨進院子,我便被院牆跟兒一溜的花花草草吸引住了。只見一盆盆綠蘿、吊蘭青翠欲滴,尤其是那月季和朱頂紅開得正豔,很是養眼。我不禁奇了怪了:平時好吃懶做,連自己都快養不活的堂舅莫非是「磨盤上睡覺——想轉了」?居然也有伺弄花草的閒情逸緻,而且還養得這麼好!

我正納悶間,只見堂舅從屋裡走了出來。他看見是我,一邊高興把我往屋裡迎,一邊扯著嗓子往廚房的方向嚷嚷:「桂香,家裡來客人了。」我剛進屋坐下,一個繫著圍裙的女人走了出來。雖然她腿有點瘸,但是長得眉清目秀,看著就是標準的賢妻良母樣。

堂舅連忙相互介紹,原來是堂舅媽。堂舅媽是個熱情好客的人,她端了一盤瓜子出來,讓我邊嗑瓜子邊陪堂舅嘮嗑,她則下廚煮飯,說是留我吃了晚飯再回。

舅媽去廚房忙活了,我這才仔細打量起他們家來。只見房間的地面和牆面都貼著瓷磚,看起來清爽明亮,寬大時尚的沙發,擦得鋥亮的茶几,掛牆上的液晶大彩電,廁所裡洗漱櫃,熱水器坐式馬桶等現代家居一樣不少。這一切與城裡人家沒啥兩樣嘛!

說起現在的好日子,堂舅一臉的幸福。他告訴我,其實,早些年看著村裡同齡人一個個都結婚了,兒女雙全,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他心裡也很著急和苦悶,自己沒老婆孩子不說,最氣人的是自己還窩在上漏下溼的破舊茅屋裡,他的心底就拔涼拔涼的。每每這時,他除了借酒澆愁,就是感嘆命運的不公。

直到前幾年,精準扶貧工作在村裡開展起來,當地政府提出,要給建檔立卡貧困戶3萬元建房補貼。但是有一個條件,就是按國家規定的標準建成新樓,且必須符合濟困條件。

聽到這個好消息,堂舅興奮得一夜沒合眼。第二天一早便跑去村長家打聽消息。

在得知自己符合申報條件後,堂舅又去村委會和鄉政府登記核實現況。一番奔走下來,他的建房補貼總算申請下來了。當得知這個好消息時,堂舅緊緊抓住村長的手不放,生怕這一放手,到手的建房補貼又飛了似的。

接下來便是先把房子建起來,這下堂舅又作難了。修房建屋乃人生大事,可這些年他一個人無拘無束,懶散慣了,如今一下子要建房,他猶如「貓吃團魚——不曉得往哪裡下口」。再說按照政府規定必須先得自己墊付修房費用,等到房子修好以後檢驗合格才能拿到補貼款。說到這裡,堂舅一個勁兒說,真的特別感謝村裡的駐村扶貧幹部。要不是人家出頭,以自個的名義做擔保賒來紅磚和鋼筋,僅憑堂舅以前做工賺那點存款哪裡夠喲!他還說修房子期間,也多虧大舅一直跑上忙下,給師傅打雜、攪拌水泥砂漿、運磚等,他這房子才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就修好入住了。

儘管修房子的費用除去政府補貼款,仍舊欠了一大筆帳。但這次修房子不但讓堂舅對生活充滿了希望,而且也磨鍊了他。堂舅不再打牌喝酒,把欠帳帶來的壓力化為動力,一門心思放在賺錢上。可是,想要賺錢還那麼大一筆帳也不容易。本來堂舅打算出去打工還帳,但是,結對幫扶他的幹部不讓去,還給堂舅做思想工作,讓他種植綠色蔬菜。因為堂舅有好幾畝地,出去打工土地就荒廢了,再說打工也不是長久之計。起初,堂舅一聽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不無擔心地說,咱們家家戶戶種的菜吃都吃不完,這種出來賣給誰呀?幫扶幹部卻拍著胸脯許諾,只要堂舅好好把菜種出來,銷路不是問題,因為他會給聯繫蔬菜批發市場。待到蔬菜收穫時,會有人直接上門裝車。

銷路的問題解決了,可怎麼把菜種好,這又成了橫著堂舅面前的一大難題。雖然種菜對農村人來說,不是啥難事,但是大面積種植於堂舅而言,就夠嗆咯!下種、施肥、除草、管理都是細緻活兒,堂舅真是空有一身蠻力無處使,急得就跟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好在有幫扶幹部手把手的指導和幫助,堂舅漸漸有了信心。

經過幾個月的辛苦勞作,堂舅種的第一批小白菜終於可以收穫了。當看著自己起早貪黑種植出來的菜裝車拉走,堂舅十分開心,心裡也很有成就感。此後,他的幹勁更足了,整日把自己泡在地裡,似乎一點兒不知道疲倦。就這樣,沒兩年就還完了之前所欠債務,日子也逐漸好了起來。

更可喜的是,前年村東頭的翠花嬸給堂舅介紹了一門親事。對方離異,只有三十來歲,可就是腿有點小殘疾,走路一瘸一拐,倒不太影響做事。堂舅想到自己已是四十多歲的人,有人願意跟自己過日子,那可是打著燈籠都難找的好事兒,於是便爽快答應下來。就這樣堂舅終於告別了幾十年的單身生活,過上了幸福溫馨的好日子。去年,舅媽還給他生了一個胖嘟嘟的小弟弟。這下,堂舅的生活過得那叫一個風生水起啊!

說到這裡,堂舅眯著眼睛,一臉自豪地說,別看你舅媽腿有點殘疾,她可是個賢惠又懂生活的人,你看我家裡裡外外都讓她拾掇得有條有理,一塵不染。我笑著說,看出來了,我一跨進院子,看著乾乾淨淨的小院,還有牆角那一溜的花花草草我就知道了。堂舅您娶了這麼好的舅媽,可真是好福氣啊!堂舅呵呵笑道,是啊!你舅媽可不是一般的婦道人家呢!她說咱們不光物質上要小康,精神上也要奔小康啊!小豔,我可跟你說,每日幹完活回來,看著你舅媽和小弟弟,還有這滿院的花花草草,我這心裡舒坦得就跟喝了蜜似的,甜得很啊!

堂舅說這話時,臉上燦爛的笑容就跟院子裡怒放的花兒一樣。

相關焦點

  • 小舅的的獨居生活
    文/零度xiaoai原創小舅今年76歲了,,小舅媽過世20多年了,小舅一直一個人生活,本以為獨居老人生活會很孤獨,可我小舅一個人生活卻有滋有味。小舅喜歡讀書,還給自己定製了一個簡易書架。由於房間不大,舅舅屋裡的東西全部是懸空擺掛,看著一點也不凌亂。古老的珠算,和計算機都有它固定的位置。
  • 故事:鄉間生活之我二舅
    在所有的親戚中,我最佩服的就是我二舅.我小姨騎摩託車送我表弟去上學,路上不小刮到了人,被攔,第一次經歷這事,嚇得手足無措。其實被刮的人沒什麼事,她就是不知道怎麼處理。小姨夫又去了西安打工。她第一個想起來打電話求助的就是我二舅。一個電話撥過去,二舅半個小時就到。車子停下,從跨下摩託車到小姨走,不到五分鐘,事情解決了。
  • 「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長輩還在,有些表親卻多年未見了
    「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長輩還在,有些表親卻多年未見了小舅家有個表弟,就比我小2個月不到,我們大概有10幾年沒有見過面了,現在面對面走著,都不認識。前兩年表哥結婚,小舅都沒帶我,這個表哥也沒有,實際上要是想以後有來往的,這種表親結婚,平輩之間也是要帶的,畢竟手機這麼普遍了。結果,沒人帶我,估計小舅是有和我媽說吧,總之,我媽把我家的帳上了。
  • 懷念我的舅爺爺
    從此開啟了一種寄人籬下的生活,儘管父親外婆和舅舅對他疼愛有加,可是那個年代,對於死了丈夫的孤兒寡母,回到娘家免不了要有無數的閒言碎語和歧視,孩子們一起打鬧,總是欺負父親,別人家的孩子受了欺負都喊「爺」(我們老家那稱呼父親),而父親在外受了欺負就往回跑嘴裡喊著「細舅」(小舅的意思),尋求他舅舅的保護。
  • 散文:二舅回鄉
    自十九歲參軍並落腳他鄉,二舅在故鄉早已沒了自己的家,這次回來就寄居在五舅寬敞洋氣的別墅裡。二舅姊妹七個,除了去世的大姐即我的母親和在煤礦下井不能倒休的五舅缺席外,其他人都趕了回來。潔淨明亮的屋裡歡聲笑語,親人們圍攏一起享受著難得的團聚,談論著彼此關心的話題,幸福和感慨油然而生。我記事時,大舅結婚單過二舅出門當兵,外爺家每天還有六張吃飯的嘴。
  • 散文:二舅
    二舅家的豬圈,還有他家養的雞鴨,甚至一頭牛都讓我們大開眼界,這可是在城裡看不到的景象,我們玩得異常開心。而我媽和我小姨,她們是生活在城裡的嬌氣女子,這樣的窮困居住環境對她們來說是受罪,多住一天都是不行的,所以我們只住了一夜,第二天上完墳就匆匆離開。至今還記得二舅一個人落寞地站在路邊,向我們依依不捨地揮手道別,當他的身影快看不見時,我仿佛看到他用手背抹了抹雙眼。
  • 堂姨父的無奈人生
    堂姨生於五十年代,可謂生活特別艱苦,從小沒有享受到家庭的溫暖。四歲時,父親不幸病故,母親改嫁於鄰村。堂姨只好與她的叔叔,嬸嬸一起生活。叔叔家有五個孩子,也不容易,那個年代都是大集體生活,靠掙點公分來維持生活。
  • 紀念我的小舅
    紀念我的小舅 得知小舅去世的消息,讓我浮想聯翩,小舅幫助我們一家人對我的關愛,一幕一幕的呈現在眼前。小舅是一名本分憨厚而不善交際的一位老人,他在我的記憶中:對於別人他總是冷冷的面孔,對我卻是那麼的溫暖和平和,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舅在老家縣城磚瓦廠做職工時的情景。
  • 臺北第一的幸福堂終於來啦!2019強勢引領黑潮旋風
    日賣6000+杯 成功的一半源於專注幸福堂成立於2018年1月,開業不久即創下日賣6000+杯飲品的驚人戰績,而這樣的戰績主要依靠幸福堂的個性單品黑糖珍珠鮮奶而實現。市場上擁有層出不窮的奶茶,珍珠奶茶、布丁奶茶、椰果奶茶,而幸福堂獨闢蹊徑,以有噱頭也有內涵的黑糖鮮奶作為主打。在製作上,幸福堂將專注貫徹到底:堅持採用純正天然原料,堅持每日手工現炒,不添加任何色素,香精。
  • 二舅的酒話
    一會兒我也跟了老爸一個貼,因為喝酒的人實在是太少了,就我老丈人、二舅兩人喝酒,我和老爸不喝好像不對。不一會兒,一瓶白酒差不多喝掉8兩多,各自家屬開始勸不要再喝了。這也是現在人們對健康飲酒的一種意識的上升和成熟。二舅抓起酒瓶就往我老丈人杯中倒下去,最終把剩下的酒全分完了。
  • 娘親舅大.大嗎?
    我,在這物質飛躍的時代裡,不定期的要溫習一下這些習俗,為我授課的是我舅。在農村,我們常常聽到老人講過去農村的事,其中讓我記憶猶新的是這麼一句俗語,「天上有雷公,地上有舅公」,舅公在人們心中地位真的這麼大嗎?「天上有雷公,地上有舅公」,這句俗語的含義老農是這麼說的,「如果子女不孝,那麼會遭雷打;在親戚中舅舅會第一個去指責教訓!」
  • 大舅賭二舅病三舅殘疾:誰懂外婆心裡的苦?
    大舅賭二舅病三舅殘疾:誰懂外婆心裡的苦?二舅從小就患有羊羔瘋的病。為把兒子養大,外婆吃了不少苦,到了二舅成家的年齡可就愁壞了外婆。外婆求東家求西家求爺爺告奶奶想給二舅成個家,看到外婆家一貧如洗,有誰願意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二舅呢?恰巧有個雲南姑娘逃荒來到這裡,不嫌外婆家窮,只求有一口飯吃,於是雲南姑娘就成了我的二妗子。
  • 堂姨抑鬱自殺
    小時候,在集體的時候,經常帶孩子來我家找媽媽的堂姨。 記憶中是非常漂亮的一個人,但是好像進入了思想怪圈。經常因為瑣事的煩惱,來找媽媽聊天,帶著一個小妹妹。 當時的記憶是經常來,幾乎每天都看到。堂姨和我們是一個村,堂姨夫我叫叔叔的。 有時候,堂姨會帶一點糖和水果的,老媽說她才分家不久,不讓她帶東西,想不開的時候,就來找媽媽聊天!
  • 二舅媽毀了二舅的人生,自私的女人是一個婚姻的蛀蟲
    我有三個舅舅,但是最喜歡二舅。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二舅特別孝順姥姥,也總是去看望姥姥,照顧她的時間最多,給姥姥買好吃的東西也最多。所以我和他接觸的時間多了,覺得他的為人特別正直,對小輩也特別的好。大舅和二舅都結婚比較早,結婚的時候下面還有弟妹四個孩子,一大家子都生活在一起。後來大舅蓋了房子出去單過,剩下二舅和姥姥姥爺住在一起。
  • 故事:我的二舅,是個沒用的男人
    聽外公說,二舅媽年少時,吃盡了生活的苦,那時她家裡很窮,重男輕女的父母對她管理很嚴,本來熱愛學習的她,回家後除了做飯割草之外,還要照看弟弟妹妹。後來,一次腿上生瘡,不能夠再走路上學,於是她父親直接強制她退了學。失學後的二舅媽連續哭了多天,由此,她那時發誓,將來自己一定要嫁給一個有些文化的人,到將來有了孩子後,也要好好供兒女讀書。
  • 生活從來不會憐憫一個「作死」的人!
    我的堂二舅是一位農民,家境貧寒,二舅母屬於沒事兒找事兒型的,他們家裡一個孩子都沒有,也沒有老人,家裡只有他們兩個相依為命。她最初其實也有個幸福的家庭,有兒有女,而且兒女都長得很標緻。她變成了孤身一人,經人介紹,最後跟我二舅一起生活。她的女兒來看過他家幾次,但每一次都是被罵的狗血淋頭,我影響最深刻的一次,二舅母將女兒帶來的禮品,當著女兒的面扔到了豬食盆裡,而且還將女兒趕了出去。之後聽說,她這樣做,僅僅是因為嫌棄女兒拿的禮品太差,也不知道在她眼中,什麼樣的禮品才能入她的眼。
  • 祭我的三舅——一個農民工的倔強和死亡
    1、我的三舅,我的村 我來自重慶的一個小山村,那裡沒什麼特色,就是有些窮。兒時的記憶是土牆房、土路、割草、逗螞蟻、小夥伴們一起在山裡打鬧、上學要走一個小時山路……但沒人認為自己窮,大家都一樣。 三舅,不是我的親三舅,只是因為他和我媽媽同姓,又同輩分。
  • 我的堂伯——不算是農民的農民
    堂伯出生於1940年,今年已經80周歲了!作為耄耋之年的老人,如果出生在城市裡好一點的家庭,或者是兒女比較有出息一點,他可以每天穿的乾乾淨淨的,每天種種花,遛遛狗什麼的,可以享受一下幸福的晚年生活。 但堂伯母已經於2018年去世,而堂伯成了一個孤家老人,女兒外嫁他家,兒子遠在河北,因此,基本上他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多
  • 女友給我舅十萬幫她弟找工作,舅舅被騙,女友要我舅賠十萬
    女友給我舅十萬幫她弟找工作,舅舅被騙,女友要我舅舅賠十萬有人說現在人情社會,正如有句話"朋友多了路好走"。有時候你有門路,辦一些事很容易;倘若你是普通人家,有時候辦事非常費勁,這也說明了人脈很重要。在我身邊有些人很普通,過著平凡的生活,可他們有人脈,去他們家拜訪的人絡繹不絕,許多人提著厚禮求他辦事。
  • 小舅的一生毀在他的「精明」,太累了
    媽媽姊妹七個,我五個舅舅和一個阿姨,小舅排行老七,但是老家都是兄弟排行,大家都喊他「老五」。小舅家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也是我們這些親戚裡面,孩子最少的一家。我作為一個80後,從我記事起,小舅家的生活條件,要比其他人家好很多,小舅穿著很講究,夏天總是喜歡穿著白襯衫就像城裡的幹部下鄉一樣,他有一輛自行車,那可是我們這些人愛不釋手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