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和血緣,自古以來就根深蒂固於每一個人的心中,尤其是老一輩人,更看重親戚之間的走動。
只不過,隨著生活的發展,年輕人更加依賴於友情和愛情,而與親人之間的距離卻越來越遠。
比如,不喜歡去親戚家,也不喜歡親戚來家裡住。
特別是有些不見外的親戚,從來不注意「分寸」,給年輕人徒增了不少麻煩和苦惱。
儘管會被父母嘮叨,被親戚責怪,但是他們這樣的選擇,會讓自己過得更快樂,更隨心。
那麼,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不喜歡親戚來家裡住呢?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讓他們把親戚拒之千裡之外?看看以下這些答案,或許會讓你有同感。
朋友芳姐,就和我倒過苦水,自從她和老公換了新車,買了大房子以後,不知道公婆怎麼和親戚「炫耀」自家的兒子,那段時間,總是有莫名其妙的親戚和她家住。
有的見過幾面,有的根本不認識,不是隔三差五地來和老公借錢,就是以找工作為名,來芳姐家蹭吃蹭住。
可以說,好端端的一個家,每個月都會有那麼幾天,成了親戚到城裡打工的中轉站。
而且這些叫不出來的親戚,一點都不拿自己當外人,鬧鬧哄哄的不說,還特別不注意衛生。
芳姐說,太煩了,白天還要上班,下班回到家裡還有很多東西要收拾。
有一次來了一個素未謀面的外甥女,說是因為工作的原因來家裡暫住,沒想到一住就是一個月。
每天都很晚才回來,也從沒喊過芳姐,說是外甥女,看起來沒比她小几歲。
芳姐心裡有個疙瘩,別人夫妻都是二人世界,頂多兩家的父母偶爾走動一下,這可好,親戚來一個,她老公招待一個。
礙於公婆的面子,也不好直接趕人家走,只能和老公慪氣。
實際上,這樣的事情不僅僅發生在我們的身邊,網上也有很多被親戚們幹擾生活的案例,實在讓人不勝其煩。
原本在家的心情是放鬆的,愜意的,親戚一來,自己就毫無舒適可言,甚至感到彆扭,以至於很多的年輕人都不喜歡親戚來家裡住。
在現代生活中,似乎除了手機之外,家就是最需要捍衛的個人空間了,一旦有了親戚的「蹭住」,自家的小秘密難免會或多或少地暴露出來。
朋友的表弟,因為住得近,每周都要來家裡蹭一頓飯,朋友的父親又好客,每次來了都會留他過夜,而這位表弟從來都沒客氣過。
有一次沒提前打招呼,就把女朋友帶來了,也不管房間裡有沒有人,挨個逛上一遍,朋友覺得這是對自己的不尊重,讓她有一種不自在的感覺。
這還不算,她母親娘家的遠房親戚,只要來市裡玩,就會拖家帶口地來家裡住上個兩三天。
這個八竿子和她打不著的親戚,特別喜歡八卦,每次都要拉著她,從生活,工作,再聊到個人感情,讓她連撞牆的心都有了。
而且親戚家的小孩子還總是喜歡玩她的手機,不給玩就不高興,好幾次看到他翻看自己的朋友圈,又拉不下臉說一個小學生,著實讓朋友很惱火。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習慣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也養成了自己的生活節奏,只有在家裡,才會感受到安靜與舒適。
再有,大家都是成年人,誰又希望身後像有一雙眼睛一樣,一直盯著自己的一舉一動呢?
所以,分寸感往往大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哪怕面對親人,尊重也要比親情來得更重要。
很多人都遇到過親戚家裡鬧了矛盾,跑過來訴苦求助的情況,年輕人,有的時候腦子一熱,就會跟著起鬨那麼一兩句,或是給對方建議獻策。
可能當時兩個人都聊得很對路,說著體己的心裡話,但在消極的情緒歸於平靜,和家人重歸於好之後,就會把不滿的情緒都對準了你,讓你有苦說不出。
網友小茹有三個姑媽,誰的家庭有了不愉快,準保會到家裡躲上幾天,和她的父母嘮叨著自己的委屈和意見。
小茹平時就看不慣這幾位愛談論家長裡短的親戚,更不喜歡她們空著手住到家裡,離開的時候又大包小裹地打包。
作為小輩,小茹覺得不該多嘴,也懶得搭理她們愛鬧彆扭的家庭瑣事。
正巧有那麼一次,涉及到了孩子的事兒,非要聽聽小茹的看法,她也就是跟著附和了幾句。
結果,人家和好了,卻把矛頭指向了小茹,有的沒有都添油加醋地說了個遍,傳到小茹的耳朵裡,已經很難聽了。
本來是好心,結果平白無故地成為了親戚中被議論的焦點。
實際上,外人之間的那些「假客套」,在與親戚的來往中同樣適用,遠離是非,自己身邊就少有是非,得救之法,就是不在其中。
對於親戚來家裡住,年輕人往往礙於這一層親緣關係,或是父母的情面,不得不去違心地配合。
但有些親戚,面對你散發出的好意,尚不自知,自覺,反而過度地打擾和麻煩你的生活,當這種事情遇到的多了,好感也就流失掉了。
說到底,很多時候,其實我們並沒有那麼需要「熱鬧」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