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人覺得,2020年了,「反同」早就成了封建古板的代名詞了。
但我想說,絕大部分人,至今都沒有好好看待過同性戀。
即使是眾多年輕人,都會對同性戀抱有獵奇的心態。
說獵奇有些過分,「鮮少有人用嚴肅的正經的目光來看待同性戀群體 」這種說法,也許更能正確描述這種狀態。
比如腐女。
腐女「救」不了同性戀,她們只是在利用「同性戀」這個符號娛樂,填補內心的「欲望」。
晉江長佩上某位大神出了新文,女孩子們一邊看著情節又哭又笑,一邊為自己鍾愛的太太投票開V。
讀者們爽了,作者賺到了平臺獎勵,這就是純粹的娛樂消費。
B站某位剪輯專家,剪出了一段完美的CP向視頻,女孩子們一邊聽著BGM又哭又笑,一邊給UP主一鍵三連。
看視頻的爽了,UP賺到了創作激勵,這也是純粹的娛樂消費。
就像追星、買化妝品一樣,腐女通過同性戀得到了情感世界的滿足。看到兩個英俊的男人談戀愛,我們會獲得極大的精神「快感」。
總之,腐女創造耽美文化的初心,是為了滿足「欲望」,而不是給同性戀做貢獻。
再比如好多直男,提到兩個男人的曖昧舉動就發出詭異微笑。
就像小孩子頭一次看到花花世界一樣,他們對這個自己陌生的群體保持著好奇。
還比如,人群中的同性戀總會被別人快速注意到,並很可能成為別人談資,當然,這些議論並不一定是貶義的。
但是同性戀本身不一定喜歡這樣的關注。
我們很難正確地了解同性戀的處境、與社會的關係等等複雜情況,也少有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同性戀這個概念是第一次大規模地被擺在檯面上被公開討論,只是最近十幾年二十幾年的事情,我們仍然對這個群體不夠熟悉。
高調宣揚同性戀,某些營銷號不斷以同性戀為賣點炒作,同性戀相關新聞被不斷爆出成為大眾議論的中心,正體現出社會主體對這個名詞仍保留有相當的新鮮感。
我們仍在「娛樂」同性戀。
李銀河說的好啊,同性戀是一種亞文化,同性戀和二次元、飯圈、車迷、電競圈乃至和中老年表情包、土味一樣,是亞文化,對於普羅大眾是一個難以理解的圈子。
既然難以理解,就勢必會對它有獵奇的態度,勢必會用它當娛樂自身的材料。
請問那些覺得「都什麼年代了還有人不支持同性戀」的人,你們能保證自己不取笑中老年表情包,不用它當笑料嗎?
不能?那你憑什麼認為同性戀就必須被大眾接受?
我不是不支持同性戀,也不打擊支持同性戀的人,但我認為你們太急了,世界根本不像我們想的那樣進步得如此之快。
的確,有很多男女都表示自己尊重同性戀,願意為同性戀群體發聲,甚至呼籲同性戀婚姻合法化。
但這麼多的呼籲為什麼會失敗?讓同性戀得到社會的徹底認可還存在著那些阻礙?法律現在能否保障同性戀婚姻的合法地位?
當下,我們聽說過哪些研究同性戀群體的社會學家、心理學家、法學家?我們了解過哪些研究同性戀的專著或學術成果?我們談論過什麼關乎同性戀的社會理論?
只是不斷地大喊「LOVE IS LOVE」這種蒼白的口號,當然行不通。
想要讓同性戀得到社會承認,我們必須停止娛樂化的態度,給同性戀,以及研究同性戀的學者,賦予更多話語權,來讓我們得到更多的經驗和理論。
運動是需要理論指導的,否則我們始終只能像小孩子過家家一樣,感動了自己,卻沒有什麼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