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人提問:為什麼有人會與深愛的人分手?
一個高贊的回答,讓人覺得戳心:
愛得很深會很累,心系之,神思之,視若珍寶。直至不能承受之重。
古人常說:「情深不壽」,和這位網友所表達的意思有異曲同工之妙。一段關係,不是你越努力越付出,最後就能得到想要的結果。
再愛一個人,也別掏心掏肺。
01
過度的付出,就是失去的開始
「總有一天他會感動」、「總有一天他會愛上我」……抱著如此執念的人,就好像被人溺在水裡,拼命地渴望求生,越想努力撲騰抓住些什麼,就越抓不住。
在一檔情感節目中,有這樣一對情侶:
女生在學生會裡對男生一見傾心。於是,她就開啟了「倒追模式」。
在追到他並正式交往的一年半時間裡,女生付出得很多。
他抱怨食堂排隊買飯特別擠,她就製作了一個菜譜,讓他在上面點菜。點好了之後,她就去食堂或學校周邊各個飯館給他打包回來。
給他修手機花了600元才修好,她卻說只花了60。明明搶了很久的火車票,搶到手後也只是淡淡地對他說:「搶票沒有那麼難!」
每天都幫他洗衣服,有時順便連他舍友的襪子也一起洗了。
可這些付出卻沒有換來男生些許的感激,他認為這一切是理所應當,做事也絲毫不顧及女生的感受。
女生因急著交作業,沒能幫他拿到快遞。他就在教學樓裡對她破口大罵。
他生日時,女生親手給他做了蛋糕。可他連慶生的地址都不告訴她。等她偷摸到那想給他一個驚喜時,他卻當著所有人的面叫她滾。
他在網吧打遊戲,想叫女生給他送飯吃。當時女生正發著高燒,明確拒絕了他。卻沒能得到男生絲毫的體諒,他在電話裡語氣兇狠地說:「你生病了就不讓我吃飯了是吧?」
「他如果拋棄了我,還能去哪裡找那麼好的女孩。」像這樣拼命為對方做事,以為如此就能在對方心中變得無可替代,「刷存在感」的行為,其實並不能真正地把對方牢牢拴住。
張愛玲曾說,「喜歡一個人,可以低到塵埃裡,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可現實告訴我們,一段感情裡,一個人過度付出、過於執著,本身就偏離了愛的初衷,任何一段不平等的愛情,都不會產生幸福感。
如果對方懂得感恩,至少自己沒有白白付出,如若像前文例子中的男生一樣,把女友的付出當理所應該,真是錯付了一片真心。
當你把「我就跟著你,非你不可」寫在臉上,身段跟著放低時,對方也會看輕你、不珍惜你甚至厭惡你。
而你也會在這段不對等的關係裡患得患失,在時時刻刻處於過山車似的心情中漸漸疲憊,掏空了自己的一切,最後只剩下了委屈與不甘。
試問,那朵塵埃裡開出的花,真的是你當初想要得到的麼?
02
一味地付出,也換不來最愛的人
「平生無憾事,唯一愛女人。」
風流倜儻的張學良與趙四小姐的愛情故事被世人津津樂道。卻鮮有人知,他還有一個原配夫人——于鳳至。
1915年,張學良與于鳳至結為夫妻。
西安事件爆發,張學良被蔣介石長期軟禁。于鳳至陪伴著他,途中不幸身染重病。不得不獨自赴美求醫。
病榻上,受盡病痛折磨的于鳳至對張學良的思念與牽掛與日俱增。「救學良,我要奮鬥到最後一息」成了她活下去的希望與信念。
大病初癒後,她在美國多方奔走,不斷向蔣介石施壓。尋求生財之道,籌備張學良出獄後的生活經費。
用情至深的于鳳至等來的卻是一紙離婚協議書。
1964年,蔣介石為阻止張學良重獲自由,逼迫他與于鳳至離婚。分離多年的兩人在遠洋通話中,張學良五味雜陳地說:「我們永遠是我們,這事由你決定如何應付。」
算一算虛度了多少個年頭,仿佛足夠寫一套錯愛的春秋。
「我們永遠是我們」,于鳳至堅信他們的感情不會因外界的影響而改變。她始終不承認強加於她的非法離婚,仍以張夫人自稱,拒絕了身邊所有追求她的男子。
最終,93歲的于鳳至抱著遺憾在美國洛杉磯去世。
她把遺產全部留給了張學良,墓碑上的名字冠以夫姓,並在旁留了一個空墓,滿心期待他百年後能與她合葬。
盼了念了一輩子的她,在故事的最後,終究是被錯付了。2001年,張學良病逝,與趙四合葬一處。
鳳兮鳳兮,非梧不棲。于鳳至苦等了50多年,用盡一輩子的深情,卻換不來他的一絲絲愛意。
你為他輾轉難眠,為他撕心裂肺,你以為那就是愛情,這些悲傷與難過都是你為你們之間的愛情應受的罪。
愛情,從來都是兩個人的事。
感情一向不是等價公平交換,不是你用真心就一定能換來對方的真心,不是拼命對對方好,那個人就會反過來拼命地愛你。
心理學中有個著名的「邊際報酬遞減效應」。意思是,你投入得越多,對方的感官越麻木,越不受感動。
單方面不求回報的付出,換不來對方對你同等的愛。你過度沉浸自編自導的苦情瑪麗蘇劇裡,到頭來,感動的只有自己,受傷的也只有自己。
當最後他輕輕的一句「抱歉」,否認了你所有的努力,擊穿了你全部的幻想,你遍體鱗傷時,有誰來心疼你曾經的那些付出呢?
與其苦苦堅持,愛而不得。不如學會優雅地放手,尋找真正屬於你的愛情。
03
愛情,必須由兩人共同完成
最好的愛情裡,兩人的付出要大致對等。
最近,被李蘭娟與鄭樹森兩位院士的愛情圈粉了。
兩人每天上午8點準時到達醫院,經常一個人在臺上做手術,一個人在實驗室討論問題,不管誰工作得比較晚,都會等對方下了班,再一起回家。
因為研究主業上存在一定的關聯性。李蘭娟遇到人工肝技術仍然無法治療的肝衰竭患者,她會把病人轉給鄭樹森;而鄭樹森在收治一些重症肝病患者時,也會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推薦他們去嘗試人工肝治療。
在生活中,兩位「醫學狂人」更是相互扶持,彼此照顧。
鄭樹森獨自赴港讀博忙科研時,父親忽患重病。李蘭娟怕他分心,自己悄悄照顧公公,直到完全康復後才把事情告訴他。
李蘭娟母親兩次骨折需要手術時,則是鄭樹森親自開刀做的手術。
李蘭娟院士火遍朋友圈的秀恩愛更是兩夫妻之間幸福生活的小小縮影。
就像是鄭樹森院士在一次採訪中說的那樣:「或許只有這樣無數次的風雨同舟,才會有今天的相濡以沫。」
45年的相伴,他們互相滋養,互相溫暖,勢均力敵的愛情,讓他們愛得更長久。
兩個人若想維持長久的關係,就要建立平等的相處模式。
我送了你一個貴重的禮物,你為我做一頓豐盛的晚餐。我為你煮飯,你負責洗碗,當我工作累了,家務便由你來分擔。我規劃著我們的未來,你亦步亦趨地跟著腳步,共同奮鬥出一個更好的將來。
當你愛上一個人,可以對他好,可以不求回報,但是愛也需要回音。
沒有回音的關心,就變成了惱人的打擾;沒有回音的付出,就變成了理所當然;沒有回音的眼淚,在對方眼裡一文不值,甚至連心都不會跟著痛一下。
與其做一瓶辛辣刺激的可樂,按耐不住地往外掏,越喝越無味;不如做一杯甘甜韻味的清茶,一點點地往外給,日漸弭香。
最後,願有人待你如初,疼你入骨,從此深情永不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