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與失之間,取決於人心的距離

2020-09-05 柳卜珠

有人說,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世界上最短,又是最長的路程。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兩個人在現實中可以有一個很近的距離,但是在內心可能存在萬丈鴻溝。有時候,哪怕是同床共枕的人,也不可能是親密無間,更不用說同舟共濟。


別高估關係,要改變這種狀況,只有從自己做起。


前些日子,一條新聞在網上炸開了,一名剛被資助上完學的碩士畢業生跳入珠江自殺。


或許很多人都無法理解,一個已經在廣州某大型國企工作一年,看起來前途不錯,終於從貧困中熬出頭的青年,為什麼會因為感情而突然想不開?


其實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與前女友、家人,甚至資助人之間,沒有互相理解,不懂得換位思考。雖然他們物理上的距離很近,但是心理上的距離很遠。

首先,失戀並非他跳江的根本原因,失去生活的信念才是。

當事人自幼便被寄予厚望,家裡貧困本是上不起學的他,因為一次機會得到了好心人的資助,讓他能夠在學業上更進一步,但是在這巨大的期望和期待之下,他的家裡人去沒有關心過他心裡承受的巨大壓力。


新聞一出,網上有人嘆息他自尋短見,也有一些人罵他走極端,還有人指責他:「對得起父母和資助你的好心人嗎?」


我反倒覺得,正是長期背負著這種「良心債」,一旦掌握不好平衡,就容易鑽了牛角尖,才讓他走向極端。


雖然他在奮鬥的期間能夠把壓力化作動力,但是他的心與他家人的心,從來都沒有靠近過,他的家裡人也根本不能體會到他的辛苦與付出,更別說溫暖他疲憊的心了。


正是他的家人、好心人沒有拉近與他心上的距離,孤獨和無助佔據他的內心,讓他失去了面對挫折的勇氣。


最終,跳江的男生生命定格在29歲,一個貧困家庭的希望支撐破滅,留下追悔莫及的家人。


其次,不敢直面慘澹的人生,過分看重自己追求的東西。

人心是相互的,我們想要什麼,就先學會付出,難以接受什麼,也別強加於人。


在這次新聞中,我看到一條留言非常觸動:「愛情最好的狀態是錦上添花,有則最好,無則自我精彩,在則相互取暖,散則各自安好,做個內心強大的人。」


大家都說他「殉情」,但是卻沒有看到他對女友的忽視,從當事人留下的18篇日記中,我其實感受到更多是他在用自己的深情去「綁架」女友。

他在與他女朋友爭吵的時候,沒有好好的關心過他女朋友工作上的受挫,反過來,不斷地指責女朋友的冷酷和殘忍。


在那段時間裡,他都不能體會到他女朋友的焦慮和煩惱,也更難成為他女朋友的依靠了,他與他女朋友間,心的距離沒有靠近過。

最後,要懂得縮短人心的距離,是需要相互的。

拋開這個新聞來講,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會遇到不少體會人心的機會,不僅僅是發生在愛人、親人間,還有可能在朋友間的金錢往來,甚至在陌生人、鄰裡間的舉手之勞……


有一句古話說的好:「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人們的相處其實非常的簡單,常常是你給予別人什麼,別人就還給你什麼。


所以,當你在抱怨和責備他人待你的不公的時候,不妨回頭想一想,自己對別人是否足夠用心和真誠,因為人心是經不起欺騙和敷衍,也經不起冷落和忽視的。


人心的距離都是靠雙方共同拉近的,只有相互的給予,才能有相互的關懷,所以我們不妨從現在開始,用溫柔來對待這個世界,也希望你能被溫柔以待。



作者簡介:柳卜珠,業餘寫文,混跡知識付費策劃,累積過百萬銷量,私信可交流

相關焦點

  • 得與失之間
    得我在想我這31年,究竟得到了什麼呢?也許是父母手心的好孩子,老師眼中的好學生,朋友口中的好人緣,boss手下的好員工。丈夫家中的好妻子,孩子心裡的好媽媽。我想這些年我得到的就是這些頭銜吧,而這每一個頭銜都要相應具備一定的特質,比如敬重父母,尊敬師長,坦誠助人,愛崗敬業,默默付出,無私奉獻。這樣一看我覺得我對得起這每一個字眼。
  • 在得與失之間,感悟人生的真諦
    不要片面地理解舍與得,要帶有新的認識去理解舍與得。通常來說,人們總是把舍看成是失去什麼東西,失去何種利益等,把得看成是收穫。其實舍與得沒有絕對的說是獲得什麼還是失去什麼,很多的時候舍的同時,孕育著的,得到的同時也蘊含著舍,塞翁失馬,焉知禍福。所以說,我們要重新理解,重新看待這種舍與得的智慧。當我們換個角度去看待得與失時,我們的感受就會不同。坦然地面對得與失。
  •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往往取決於彼此間的信任
    距離,是指兩物體在空間或時間上相隔或間隔的長度。也可以形容認識、感情等方面的差距。信任,是相信對方是誠實、可信賴、正直的。這是官方對這兩個詞語的定義,那麼如果我們彼此之間不相信對方,不認識的人還會互相認識嗎?如果我們彼此不信賴對方,兩個朋友之間的感情會越走越近嗎?
  • 求之不得與得之欲失
    一類是平常市井之間發生的故事,原本的男女朋友,忽然求婚被拒或者女方準備分手,男方在多次糾纏之後,就會做出過激的行為,惡性傷人,終至害己。包括搶劫、強姦,都屬於這一類別。我把這類事件稱之為「求之不得」。另一類往往發生在高層人士之間,前有某寶總裁疑似出軌網紅,被妻子微博開撕網紅,並舉報到公司,導致男方「丟盔棄甲」;今有某基金總經理疑似出軌下屬,被妻子抓了現行,並實名舉報,群發郵件到所有員工。兩位被舉報者皆被離職。聽說1949年上海戰役時,眼見保不住上海,國民黨轉而準備大肆破壞城市,前一秒鐘還在誓死保衛,後一秒鐘就開始徹底毀壞,此類行為都屬於這一類別。我把這類時間稱之為「得之欲失」。
  • 人與人之間最遙遠的距離,究竟是什麼?(感悟美文)
    人心,是世界上最難琢磨的東西。我們知道,人與人是有距離的,包括陌生人之間的距離,人與人之間的路程距離,以及人與人之間由熟悉到陌生的疏遠感,等等。其實,這些距離,我們都是可以通過一些溝通和了解加以改變的,而有一種距離,我們難以琢磨,也難以改變,我們只能小心一點去提防。這種距離,不是天涯海角,也不是咫尺天涯,而是人心的距離。也許,是每天笑容滿面的同事。大家每天為了生活,為了工作,聚在一起,很多時候,大家表面是友好的,也是一團和氣的。
  • 感悟人生之論得與失
    在我認為,世間萬事萬物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得失之間永遠互相矛盾,又互相統一。得為什麼可以說是失呢?而相反失為什麼又可以說是得呢?
  • 人與人之間要保持一定距離,走得太近,容易矛盾
    兩個人走得太遠,感情容易變淡,若是走得太近,容易發生矛盾,保持一定距離,才能更好相處下去。事實上,走得太近,一點都不美好,反而還引起不少矛盾。話說,距離產生美。關係再好的兩個人如果沒有保持距離,就會很容易發生矛盾,隨之關係就會變得越來越冷淡,再也修補不了。相反,保持一定距離,那麼關係就會如當初那樣美好,才會越走越長遠。其實,不管與任何人相處都要保持一定距離,對你或是對方都有好處,這樣就不會過於近距離接觸,從而產生不必要的麻煩。
  • 六姐弟的得與失
    我們常說,無論走到哪,你得知道根在哪,無論你做什麼惡,都不能做到父母頭上,所胃自掘墳墓,自悔其名一點不為過。所以,做人兒女,缺啥不能缺責任和義務,有啥惡念也不能有害父母之心,這是做人的基本底線,否則,別怪上帝賜你惡果。
  • 距離太近,緣分易盡
    不必嘆息,人生若只如初見,從當初的熱情,到最後的冷漠,也許並非人心易變,只是因為你們走得太近。淡交朋友,保持距離感,距離太近,緣分必散。人到了一定年紀,必須扔掉幾樣東西,不愛你的人,沒意義的酒局,看不起你的親戚,虛情假意的朋友。人與人之間所有的恩怨,都是因為人和人關係太好引起的,靠的太近了,就起了麻煩。
  • 得失之間,有失才能有得
    太極智慧告誡我們,得與失是相對的兩個事物,二者之間共生共存,相互轉化,有失才有得,有得就會有失。生活中,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然而很多人卻妄想著得到所有想要的東西,同時又不願意失去。生活處處都是選擇題,我們只能選擇一些對我們而言相對重要的,但與此同時必然要放棄一些東西。
  • 人生所有的遇見,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無愧亦無憂。但這緣分會因為時間的關係,距離的關係而漸漸變的淡了,直至消失不見。我們都很好奇,為什麼兩個人相遇走到一起,距離變得很近,當後來有一天分開了,距離又變得很遠。這就像我們一起玩到大的朋友,長大了,見得事情不一樣了,思想變了,情感變了,從前的無話不說到現在的見面只是一聲招呼,這只是一個過程。
  • 生活的點滴就像沙漠綠洲,是驚喜也是磨練,得失之間沒有距離
    為此,經常因靈光乍現而驚喜,又因瑣碎而困擾,在取捨之間搖擺、焦慮。因果平等 得失間當下反問自己:為什麼這麼焦慮?為什麼會覺得苦?從前,即使面對不友善的同事、面對他人不知原因的無禮對待,都可以跟自己說:「逢苦不憂。何以故?識達故。」都能看得開;為什麼此刻自己竟然在這裡卡住?是執著,讓自己又為客塵妄想所覆,迷失覺性了嗎?焦慮,是因為得失心,因為想要做得很完整、很圓滿,感覺自己很棒。
  • 演講稿: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非常榮幸能夠參加本次關於「得與失」主題演講比賽,我演講的題目是《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古語有云:「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就如這句話所說,得與失是每個人會面對的事情,有些人會因為沒有得到而憂慮,但得到之後又害怕失去。不管結果如何,患得患失都會讓我們陷入焦慮,深受其亂,所以,我們應該正確看待得與失!
  • 人和人,大多失之於過分親近
    真羨慕字寫得好的人,若是我能夠像先生寫得這般好,大約不會只是在早晨時自己安靜臨貼,做些孤獨的功課,而是肯定會想著曬給朋友們看一看。有一點自以為的好處,就想著要讓別人知道,大體上,我還是屬於這樣的人。承認這一點,是有一些慚愧的。據說,張充和先生教學生寫字,有時候就用清水來寫,她根本不在乎字的顯示、留存與否。就好像她寫文章,也是隨寫隨丟,沒有想過要收集起來編成一本冊子。
  • 信任,取決於人品
    作者:國文  來源:國學生活(ID:gxsh789)世上只有一種真正的奢侈,那就是信任。 信任是人與人之間的紐帶,是情與情之間的寄託。 信任只有一次,失去了就找不回,請好好珍惜。心,最寬廣,也最狹隘,若是別人掏出真心,就別輕易去懷疑。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最怕猜忌。 對值得之人,不要無端去猜疑,當真誠被一次次背叛,再熱忱的心,也會感到寒冷。多少友誼,因為猜忌,背道而馳。
  •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家庭生活又是失敗與成功顛倒之間。恍然間,自己亦是3個孩子的父親,雖然沒有什麼大成就,但是也不是光棍一條的樣子。心中算是有報復,想做成事情,做大事情。但是這幾年做工作還算可以,在企業環境中,總能給自己定位,把業績做出來。而自己創業就不行了,公司這幾年業績雖然在增長,但是疫情的打擊下選擇了破產。債務落得一地雞毛。
  •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2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人這一輩子,許多東西,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再也不去過分的在意某些人。逐漸明白,某些事錯過了,再也不去追悔。3往後餘生,淡然生活人這一輩子,看過來來往往的人,見過許多的雲捲雲舒,逐漸明白,人這一生,你在意什麼,有時候就會失去什麼。
  • 異地戀觸動人心的情話,距離再遠心也在一起
    距離真的不能對感情產生阻礙麼?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異地戀觸動人心的情話,距離再遠心也在一起。  「還好,怎麼了」  「那你想我一下」  「讓我歇歇,距離我們上次見面,我想你想了45天了,一天也不敢停歇。」
  • 初一作文大全--「感悟人生的成與敗、得與失」
    初一作文大全--「感悟人生的成與敗、得與失」   「感悟人生的成與敗、得與失」   四川省廣安市友誼中學初07級八班李翔宇   在日常生活中,回顧走過的歲月,我們都有所得,也有所失;無論幹什麼,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成功,都試圖儘量避免失敗。
  • 心與心的距離,才是我們之間真正的距離
    最後,教授說:「當兩個人生氣的時候,心靈的距離是很遠的,要穿過心靈的距離,大喊才能讓對方聽到。但是在喊的過程中,人們應該更生氣,更生氣心靈的距離更遠,距離更遠更大聲地喊。」教授接著繼續說:但是在兩個人戀愛的時候呢?情況正好相反,不用喊,說的都是悄悄話,為什麼?因為他們的心很近,所以當時他們的心和心之間幾乎沒有距離。一般都用耳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