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齡單身青年尋愛記: 為應對催婚,誰沒表演過相親

2021-01-13 半月談

對於當下的大齡單身青年而言,婚姻的理想有多豐滿,尋愛的現實就有多骨感。一邊是繁忙工作帶來的身心壓力,一邊是父母的靈魂拷問;一邊是追尋一生所愛的執著,一邊是長輩的熱心說親。在催婚與反催婚,相親與抵制相親的打太極中,大齡青年與父母,彼此都經歷著煎熬。


參加相親會的單身青年在交談 董鈞 攝


你介紹你的,我拒絕我的


對於單身男青年小韓來說,拒絕催婚、逃避相親是他與父母之間的最大矛盾。「從畢業到現在,家裡人給我介紹的女孩有20多個了。」小韓說,「原來相親還會約著吃個飯,今年防疫期間不能出門,正好連見面都省了。」


以為不用相親赴約就省心了?對單身青年來說可沒這麼簡單。防疫期間,許多職場青年延長了在老家的時間。「天天念經。」在高校工作的春曉這樣形容自己的處境。「在爸媽眼裡,作息不規律、賴床不早起、做家務潦草、埋頭玩手機都是不結婚的罪狀。好像結了婚就能解決一切。」


安雨來自江西農村,作為村裡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女孩,她一直是父母的驕傲。可隨著安雨大學畢業後遲遲沒有結婚,這個曾讓家人引以為傲的乖女兒,漸漸成了父母心中的「老大難」。


「在老家,同齡女孩都當媽了。」安雨說,大三那年,父親曾給她安排相親。「當時我放寒假坐火車回家,我爸從火車站接上我直接去了鎮上的餐館,相親對象的一大家親戚已坐在包房等候多時了。」安雨還沒反應過來,兩家大人就你一言我一語地誇起倆孩子有多般配。


「我見那男孩還不到5分鐘,兩家人就要商量定親了,當時我特別生氣。」在外讀書多年的安雨哪能接受這種安排,耐著性子吃完飯,一回家便和父親大吵起來。一場不歡而散的相親,讓安雨和父親的關係疏遠了。直到現在,父親的催婚總能讓她「一點就著」。


不過,多數父母也都明白,「心急也不能強扭瓜」,「孩子不滿意,那就再物色」。王女士的女兒大學畢業剛工作,為了女兒的好姻緣,可真是忙壞了她。「介紹一個又一個,氣質模樣都不差,工作體面家世好,早晚能合她心意。」面對女兒的「挑剔口味」,碰壁多次的王女士仍動力滿滿。


不過,面對催婚與相親,一些年輕人也學會了配合表演,以柔克剛打太極。「生硬拒絕會讓父母生氣,我會禮貌性地加上相親對象的微信聊幾句,或者約個飯見見麵糊弄過去。」小韓說,如果發現女孩也對相親不感冒,他會和女孩坦率商量如何對臺詞,應付彼此家長。

 

婚姻觀不同導致兩代人分歧


父母可能想不通,好對象介紹了一個又一個,孩子為什麼就不喜歡呢?


「我想要的,是三觀一致帶來的心靈相通,是拋去條條框框後一句真誠的『我願意』。」35歲的倩倩獨居未婚,留著一頭短髮,因熱愛戶外運動而把皮膚曬成古銅色。


「我覺得人生那麼長,一定要跟三觀一致的人在一起。」倩倩說,大學畢業時,她曾將當時的男朋友介紹給父母,卻遭到激烈反對。「那時年紀小,經濟不獨立,因為父母不支持,只能分手。」


「父母非常看重對方的工作單位、家庭條件如何,是否有房有車,甚至會定下最低標準。可我覺得,物質重要,但感情基礎更重要。」倩倩一直希望找個和自己性格互補又興趣相投的人。可父母一句「興趣能當飯吃嗎」總會讓雙方話不投機。


「父母希望我找一個文化程度高、工作又穩定的女生,最好是個老師。」小韓說,他對父母的要求並不是很感冒,他更在意的是兩人的精神世界能否相通相融。


「很多青年不喜歡和父母談感情問題,因為父母既不理解、也不接受子女的婚戀觀。」在高校做學生心理健康諮詢的教師磊哥說,這一代年輕人對愛情和婚姻懷有很高的期待,物質條件雖重要,但不是吸引他們的決定性因素。


而且,許多高學歷、高收入的年輕人已可以體面地獨立生活,不太會為了生計而犧牲個人婚姻幸福,這與許多父母更看重物質條件的心態不同。兩代人對幸福婚姻的定義有區別,導致年輕人在相親標準上與父母產生鴻溝。


「當我們談起幸福婚姻時,並不是在談論同一個事情。」倩倩說,父母對相親對象的高標準、嚴要求,反而讓自己壓力更大。


父母少些完美期待,良緣或許來得更快


「我知道父母是為了我好,為了不讓他們失望、擔心,他們的標準我也要兼顧。」倩倩說,她如今在挑選男朋友時,既要滿足家人的期待,也要顧及自己的情感接受度。不過由於自己已能夠獨立生活,「繼續單身下去也不是大問題」。


「如果可以完全不照顧爸媽的感受,找個彼此喜歡的人並不特別難。」小韓說,他很希望父母不再把「我是為你好」掛在嘴邊。不過小韓也坦言,如果父母反對自己的戀情,他會照顧父母感受。


安雨隨著年歲漸長,「大齡剩女」的稱呼在村上傳開了。親朋鄰裡的風言風語讓她父母掛不住面子,母親訴苦又讓安雨時有愧疚。


「因為我一直沒結婚讓村裡人笑話,父母承受的壓力肯定很大。」安雨說,其實她也很想談戀愛結婚,只是家裡給她定下的「結婚路線」令她難以接受。同時,自己不願妥協,不想將終身隨意託付出去,所以只能逃避。


沈女士是一位25歲女研究生的母親,她的女兒在讀研期間結婚生子。談起自己女兒為何結婚如此順利,沈女士說,相對於親自給孩子定擇偶標準,父母在子女的迷茫時刻給予更貼心的關懷與疏導,也許效果更好。


條件再登對,沒有愛情澆灌的婚姻也令人扼腕;催婚再頻繁,單身男女不為所動也是枉然。如果父母更加尊重子女的愛情觀,從內心深處同意子女對於「愛情的精神需求」,給子女更寬容的擇偶標準,少些完美期待,放手讓子女大膽去愛,美滿的結果也許會更快到來。(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來源:《半月談》2020年第10期  

半月談記者  劉芳洲  吳燕霞 | 編輯:徐寧

相關焦點

  • 女子被催婚嫁給自己?大齡青年被催婚怎麼應對?這些方法告別單身
    看了新聞才知道,是被催婚鬧的,現代社會,大齡男女青年太多了。很多人都在面臨著被催婚的苦惱,給大家這幾個方法來從容應對。1.緩兵之計這裡說的緩兵之計只是讓大家給自己爭取足夠的時間,你如果反感父母、長輩給你安排的相親
  • 大齡未婚青年:面對催婚,只有該結婚的感情,沒有該結婚的年齡
    對於新時代的大齡單身青年而言,一邊是追尋真愛的執著,一邊是家人熱心安排的相親。在催婚與被催婚,相親與反相親中,大齡單身青年與父母,彼此都經歷著什麼呢?拒絕催婚,逃避相親是琪琪與他父母之間難以化解的矛盾。
  • 單身大齡青年,誰的錯?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上大齡青年越來越多,近期大數據顯示我國有2.4億單身。到底這龐大的數據背後,是誰的錯?最近,我一個單身朋友,發了一條朋友圈,他的朋友圈是這樣寫的:「有沒有那種過了三十不結婚,賠付600萬的保險。」雖然這只是個玩笑,但誰知道玩笑背後藏著多少的無奈、辛酸、渴望、委屈等。
  • 大齡單身青年,你們在家還好嗎?
    如果說回鄉的同性戀、女權主義者和丁克族都在家中長輩的關懷與盤問中已涉險過關的話,我想親切地問一句:大齡單身青年,三天四夜過去,你們還好嗎?要知道,舉國上下關心你們的長輩,可比前面三種人群多得多得多。據說,如今催婚催到失去理智的家長,對單身子女發表如下言論已非罕見:「你先把婚結了,到時候離婚都可以」,以此證明我女兒是有人要的、嫁得出去的。「男人都一樣,你和誰結都可以,到時候不要也沒關係,關鍵要把孩子生下來,孩子是我們家的,跟我們家姓,我幫你養」,認為女人的認證是有孩子。
  • 30 歲的我,如何應對父母催婚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楚豔豔去年,29歲的素素相過34次親,和其中少數人有過短期交往,但始終沒有找到一同走進婚姻殿堂的那個人。春節將至,素素已經開始盤算:過年時,怎樣才能從容應對父母以及親朋的「熱心」催婚?30歲是一道年齡紅線,家庭、事業中的各類矛盾常在此時匯聚、爆發。
  • 臨近年底,大齡青年你被催婚了嗎?
    小編被催婚了,所以才有了今天這篇文章。  眼看著每年「年底家庭聚會大戲」就要如期上演了...  今年還未脫單的小夥伴們,是否有被催婚的經歷?又準備如何回家應付家長?是不是又要開始淪為被討論對象?曾有調查顯示,超八成適齡未婚青年被家長催過婚。
  • 世界到處都是人為什麼偏偏我單身?相親:大齡單身青年躲不過的劫
    單身青年2.4億?未來會更多!據民政部統計,2018年中國單身人口規模已達2.4億,其中超過7700萬成年人是獨居狀態。預計到2021年,該數字將會上升到9200萬。教育行業女性比較多,單身優質女青年尤其多。小B是一個外表甜美,處事果斷、左右逢源的人,很有親和力,溝通能力和交際能力都比較強。我們都以為她一定是有對象的,結果她居然工作五年單身五年了。
  • 身為大齡剩女,該如何應對父母的「催婚」?
    那種無奈,那種被催婚的煩惱。相信,真正經歷過的人,都懂得吧。是啊,像我們這樣的大齡剩女,是註定要面臨很多壓力的。這一點,我心裡是有數的。但還是想得到一些建議。』身為大齡剩女,該如何應對父母的「催婚」?這是這位讀者想要得到的答案。其實,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我們可以做些事來緩解。
  • 28歲大齡女青年,今天又被催婚了‖祝90後都能隨心而活
    01、我被父母催婚的痛苦像我這種28歲還沒有男朋友,而且還超級反感相親的大齡女青年,父母確實為我的終身大事操碎了心。當我26歲還沒有交男朋友的時候,我的爸媽就開始給我介紹相親對象了,但是我一個都沒見。我告訴我爸媽,如果他們還繼續讓我相親,我就永遠不回家。
  • 與催婚頑抗的年輕人:過年又要被催婚?
    「想想過年回家被催婚,就覺得令人窒息。」(11月11日是「光棍節」,南京某地產商請來著清涼夏裝的帥哥靚女搞起行為藝術秀,公開「挑戰脫單」。)年關難過。春節每臨近一天,被催婚的年輕人就多了一分不安和焦慮。「是否被逼婚?是否被相親?何以解憂,唯有留守」,多地因疫情倡導就地過年,也了給大齡單身青年一個避風港。
  • 過年家裡催婚緊、好友成家難融入 單身青年節後扎堆相親
    漫畫/張平原  低齡化>>  1998年出生的人已開始相親  輕鬆化>>  一些年輕人對相親抱輕鬆態度,當作交友方式  廈門網訊(文/廈門日報 記者 陸曉鳳)春節對於不少大齡單身男女青年來說,早已變成了「春劫」。
  • 廣西單身青年開春新目標:主動相親交友早脫單
    圖為單身男女在相親交友活動上互掃微信。 陳冠言 攝中新網南寧2月18日電 題:(新春走基層)廣西單身青年開春新目標:主動相親交友早脫單作者 鍾建珊「今年春節回家,長輩們給了很大的壓力,希望我儘早脫單結婚。」
  • 與催婚頑抗的年輕人
    春節每臨近一天,被催婚的年輕人就多了一分不安和焦慮。「是否被逼婚?是否被相親?何以解憂,唯有留守」,多地因疫情倡導就地過年,也了給大齡單身青年一個避風港。適度的迴避、妥協之外,他們更多選擇與「花式催婚」頑抗到底,期望自己的婚戀觀能得到父母輩的認同和理解——儘管這很難。
  • 大齡單身青年的出路在哪裡?
    轉眼間就30多歲了,作為80後青年不知道有多少人像筆者一樣仍然在單身路上掙扎著。到了這個年紀難免會面臨這一些壓力,一方面來自父輩的壓力,另一方面來自生活的壓力,個人覺得年齡上的壓力會更大。隨著年齡增大找對象就會顯得越發困難,妙齡少女基本上已婚,同齡人單身的比較少,要不就是離婚的。大齡單身、離異的一般會比較物質,此刻對另一半的要求會更加苛刻,讓許多人望塵莫及,力不從心。
  • 面對催婚,如何巧妙應對?
    轉眼間,年底又到了,伴隨而來的是各種煩惱,這其中就有單身狗們要應對的「催婚」。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單身男女被催婚的頻率調查。單身男性被催婚頻率男性被催婚的畫面大概是這個樣子的。單身女性被催婚頻率下面這個被催婚的臺詞,廣大單身女性並不陌生。面對自己並未結婚打算,而周遭全是催婚聲音的情況下,自己該如何應對呢?
  • 「6個建議,給被父母催婚的大齡剩男」
    正因為有了這種「差異」的存在,就註定他們面對這件事的時候,需要有不同的應對之策。昨天寫了一篇關於「大齡剩女如何面對父母的催婚」的文章。有不少讀者說也可以寫寫大齡剩男面對這種情況該怎麼辦?所以,就有了這篇文章。是啊,同樣是面對「父母的催婚」,大齡剩女和大齡剩男,以及其他年齡階段的男女。他們自身的具體情況不一樣,父母催婚的方式不同,力度不一樣。
  • 催婚自有催婚的道理
    近些日子,和斷聯了許久的一些同學恢復了聯繫,發現了一個現象,他們的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工作的適婚子女,單身的居多。這些單身者,有的覺得周邊很多人都這樣單著,自己這樣單著很正常;有的壓根就沒有結婚的念頭,覺得這樣單著「很自由」,「為什麼要讓另外一個人介入你的生活?」於是,父母就成了不受歡迎的催婚者。父母急啊,他們不能一輩子陪著子女,今後子女病了,誰來照顧;老了,又誰來養老?
  • 加班、相親,一線城市的大齡女青年「困」在圍城裡
    近幾年,因為相親被相親網站騙錢的案例並不少見,面對這些糟心的經歷,單身女(男)們不僅要直面維權難的問題,還要再被相親「摧殘」。高昂的婚姻成本,成為了擋在每一個單身男女面前的攔路虎。以深圳為例,2020年深圳的平均薪資水平剛過10000元,但房價卻已經過了6萬元/平米。如果要買一套50平米的住房,那麼不吃不喝的情況下則需要25年。沒有人會因為一套房子等上十年,而年齡也經不起等待。
  • 三個絕招,解決被催婚的尷尬
    現在社會上大齡剩男剩女的比例越來越高,有許多的男女青年已經不準備結婚,但是他們不可避免地會碰到來自家裡和社會的催婚壓力,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煩惱,有時甚至會造成衝突。那麼如何改變這種情況呢?《好好說話》這本十分書用的書,針對我們可能遇到的問題,提供了各種方法,這其中就有應對催婚的辦法。
  • 「大齡未婚女青年」的尷尬境地,該怎麼逃?
    我的朋友今年30歲,未婚,用世俗的眼光來看,她已經步入大齡未婚女青年的行列了。中國人普遍認為,女性的最佳擇偶期是在18-25歲,30歲就應該是已婚已育、事業有成的年紀。如果過了這個年紀還沒結婚,還沒穩定的事業,就會有人告訴你,在什麼年齡該幹什麼事。尤其在傳統的觀念裡,有人把婚姻作為評判一個女人人生是否幸福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