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影人間:講走心情感故事,分享人間百態
我們常說,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再好的關係也要懂得分寸感,特別是對於異性朋友之間。
古話說:「凡事過則損,需把握分寸。」
所謂分寸感,就是尊重對方的隱私,不隨意踏入對方的私密地帶。
對於有伴侶的異性,更要保持適當的距離和分寸感,當然,有伴侶的人也要對其他異性保持分寸感。如此,不管你和伴侶的關係,還是和異性朋友的關係,都會走得長久。
反之,異性朋友之間如果不懂得分寸感,那麼只會給你的生活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
娟子最近就遇到了這樣的事情,只不過,這裡面的主人公是她的丈夫家明和丈夫的好朋友文英。
家明認識文英早於認識娟子,用家明的話說:我們可是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我和她的感情,不比和你差。
家明這話讓作為妻子的娟子聽著很不舒服。
她認識家明時,家明和文英的確認識很久了,但跟家明結婚的是自己,他們是夫妻,關係肯定比什麼青梅竹馬要親密,怎麼還被比過去了。
娟子把這話說給家明聽,只換來家明一句「小氣」。
總之,從結婚那天起,娟子就非常不喜歡家明的朋友文英。
文英單身,號稱自己是獨身主義不結婚,但是你不結婚也別禍害別人的婚姻啊,娟子心裡嘀咕著。
婚禮那天,文英喝多了,摟著家明的肩膀說你終於跳進火坑裡了,我就不會,作為獨身主義者,我要把單身進行到底。
家明就這麼跟文英勾肩搭背胡侃,把站在一旁的娟子氣得臉色鐵青。
這還不夠,文英說到後面嘴幹了,就著家明手裡的酒杯,把他喝剩下的半杯香檳一飲而盡。
新婚夜,娟子絲毫不覺得結婚的甜蜜,她滿腦子都是家明和文英。
結婚之前她不是沒見過文英,但那時她絲毫沒有在自己面前表現得跟家明關係有多親密,一場婚禮,倒是暴露了。
那晚娟子跟家明吵,讓他以後跟文英保持距離,家明口裡答應著,但並未做到。
兩人的婚姻,因為有文英的存在,一直過得磕磕絆絆。
文英喜歡約家明喝酒吃飯,這個習慣到他們結婚後也沒改,並且每次約家明他必赴約。
剛開始家明會帶著娟子一起去,幾次之後,娟子看不慣文英對家明的態度,便不想再去了。
一起喝酒的朋友很多,大家圍在一起擼串喝酒,偏就文英事兒多。
點了烤翅太辣,一隻籤上串兩個,她吃一個,剩下一個遞給家明,說太辣了我吃不下,你幫我吃掉吧。
點了麵條太多,挑幾根吃兩口,碗往家明面前一推,說我吃不了了,你幫我吃掉吧。
類似的事情太多了,完全不考慮坐在旁邊的娟子的感受。
娟子想發火又發不出來,因為在座的朋友沒人覺得有什麼,好像習以為常了,又好像這事兒沒什麼大不了。
等到一群人吃飽喝足回家,娟子和家明回家路上就能吵起來,娟子覺得他倆太不把自己放在眼裡,家明覺得娟子小心眼、善妒。
後來再吃飯,娟子就不去了。
不過她不去,依然阻止不了他們「友誼」的深入。
有兩次家明吃了飯回家,娟子拿家明的手機玩,總能在相冊裡發現文英的自拍。
一次兩次她都忍了,直接刪掉,當作沒看見。
次數多了,娟子質問家明文英這麼做是什麼意思。
家明解釋說,我倆手機品牌不一樣,文英覺得我手機拍照好看,就拿我手機自拍,這麼點事兒又怎麼了?我也沒做什麼對不起你的事情啊!
家明的確沒做什麼對不起娟子的事情,可是他和文英的交往,就是讓她覺得非常不舒服。
異性之間關係再好,都得保持分寸感,特別是不能共享這兩樣東西:
不能共用餐具、共享美食,這是肯定的。小的時候父母會吃孩子的剩飯,夫妻會吃對方的剩飯,這些都是一種親密關係的象徵。
異性朋友之間的關係再親密,能勝過夫妻嗎?
如果你們這麼做了,就是越軌。
再說不能共享彼此的手機。
試想一下,我們身邊的夫妻,有多少人在爭取自己的隱私權,說伴侶不能隨意翻自己的手機,這是自己的一方小天地,裡面有他們的隱私,哭著喊著要伴侶尊重。
到了異性朋友那裡,人家說一句你手機拍照好看,就拿去隨意拍照用,這時你又不談隱私談友情了?沒這麼雙標的。
對於有家的男人來說,結了婚就要跟除了妻子以外的其他異性保持距離,這是為人夫的本分。
對於單身女孩來說,跟有家的男人保持距離和分寸感,不過分親密,這是做人的本分。
如果異性之間沒有分寸感,頻繁來往接觸,共享上面這兩樣只有親密的人之間才會共享的東西,是很容易出事的。
心理學上有個詞兒叫「曝光效應」:即和異性物理距離過近,頻繁接觸,容易愛上伴侶以外的人。
這也是人際交往中的一個吸引力法則,你們來往越頻繁越親密,越容易產生好感。
為什麼娟子會介意?因為她處在伴侶出軌的邊緣,這場婚姻無法給她安全感。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把你和異性做的事情,換成是你的伴侶和異性好友做的事情,你是否接受得了?
你可以欣賞除了伴侶以外的其他異性,但你也要有自控力、懂得保持分寸感。
在親密關係裡,懂得避嫌是一個人情商高的體現,也是你愛伴侶最好的證明。
演員杜江曾在一檔節目裡跟女嘉賓玩心跳遊戲,女嘉賓說打賭輸了就要親對方一下,後來杜江輸了,女嘉賓要靠近他時,他的第一個動作就是閃躲,內心的拒絕完全表現在動作上。
演員朱亞文在做客《快樂大本營》時,被問到要不要抱一下吳昕,聽到後他立馬拒絕,並說我已經結婚了。
這種時刻保持分寸感的自覺性,讓我看到了他們尊重伴侶的一面,怪不得兩位結婚多年,跟伴侶的關係一直很親密。
一段長久的婚姻裡,互相尊重是前提,尊重體現在哪裡?
日常生活中,為了對方退一步,跟異性保持距離,傾聽伴侶的意見,理解伴侶的擔憂,這些都是尊重的一種表現。
異性朋友之間,不管關係多好,認識多久,保持適當的分寸感,才能讓友情更牢固。
就如三毛所說:朋友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為熟,結果反生隔離。
切不可打著友情的幌子,做對不起伴侶的事情,否則事情一旦敗露,不光你的友情走到頭了,你的婚姻也將走到頭。
你認為分寸感在親密關係裡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