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戀調查:全國有1.8億適齡單身男女

2021-01-12 中國網

 

全國婦聯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介行業委員會和百合網15日聯合發布《2010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這項歷時一年、覆蓋全國31個省份的社會調查,從多元的婚戀文化中提煉出中國當代單身人士婚戀觀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其深層原因。

「男公務員」「女教師」成擇偶「香餑餑」

報告顯示,超過40%的受訪女性希望理想伴侶的職業是公務員,以下依次是企事業管理人員、警察/軍人、企業主、醫務工作者等。這說明女性在擇偶中傾向於尋求穩定;38.3%的受訪男性希望理想伴侶的職業為教師,以下依次是公務員、醫務工作者、金融財會人員等。52.1%的受訪男性對女性的職業沒有要求。

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介行業委員會總幹事田範江認為,調查結果說明男性對女性的職業要求不高,希望伴侶的職業穩定,能夠有相對充裕的時間照顧家庭。

報告指出,農業戶口的城市男性和農村男性差異較大:在受訪的農業戶口的農村女性中,僅有0.7%選擇農民為理想伴侶,因此農村男性擇偶非常困難;而農業戶口的城市男性選擇農民為理想伴侶的比例僅為3.3%。

田範江說,這表明長期居住在城市的農村人(如農民工)受城市文化薰陶,其婚戀觀已發生變化,不願與農民結婚。

「男性無房結婚免談」「婚前財產公證難接受」

在所有備選擇偶標準中,除「道德人品」和「脾氣性格」外,男性和女性在擇偶中最看重「感情投入」。「剩男」和「剩女」最大的不同是:男性在擇偶時主要追求女性的外貌,不太看重她們的工作能力;而女性主要追求男性的經濟實力和工作能力。

具體來看,七成受訪女性認為男性要有房、有穩定收入和一定積蓄才能結婚。其中,65%左右的女性希望男性的收入比自己多1倍以上,而逾63%的男性對女性收入的要求不高。

此外,近30%的未婚女性難以接受婚前財產公證;超三成受訪女性主張「男性為結婚買單」或「男方出大頭,女方出小頭」;在婚後財產處置問題上,男性更主張家庭財政AA制,而53.2%的受訪者認同妻子掌握家庭財政大權。

社會學家李銀河分析認為,有些女性存在弱者心理,覺得男方購房理所應當,這是典型的封建觀念,與現代社會所倡導的女性獨立的精神不符。

本次調查的執行者、婚戀專家王治國指出,現在單身人群的擇偶期望存在明顯誤區,「擇偶錯位(期望錯位)」影響了人們的擇偶行為。報告反映出當下婚事中不少女性將婚姻視為一種社會保障,不久前公布的新婚姻法《徵求意見稿》,正衝擊著「傍大款」「房子都比男人可靠」等被扭曲的婚戀觀。

「剩女」門檻約27歲 「剩男」門檻約30歲

報告顯示,女性的擇偶壓力主要源自於男性對女性年齡的要求,超九成的男性認為女性應該在27歲之前結婚,約32%的男性認為女性最佳結婚年齡為20-24歲。可見年齡對女性的擇偶相當殘酷。

此外,超過五成的女性認為男性最佳的結婚年齡是28-30歲。報告認為,處於這一年齡段的男性已經工作了一定時間,其事業相對比較穩定,有一定經濟實力,說明女性更願意嫁給成熟男。

「80後」擇偶更聽「父母命」

報告顯示,23.8%的單身人士的父母在到處幫他們找對象,只是沒有找到合適的。

報告還顯示,「80後」在擇偶中更遵從父母的意見,因父母反對而與戀人分手。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教授蔣永萍分析說,這說明一方面由於「80」後獨生子女居多,經濟上尚未獨立,對父母的依賴性更強,這直接導致他們在擇偶中不得不接受父母的意見。

多數「剩男剩女」在受訪中表示需要接受多種形式的婚戀指導與援助,他們認為單身的主要原因是社交圈子太窄、自己不夠積極主動、感情受過傷害、不知如何與異性相處等。

「受訪者普遍希望接受婚姻家庭諮詢師的婚戀諮詢與指導,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戀愛培訓班、相親活動、婚戀諮詢等,幫助他們擴大社交圈子,學會如何在擇偶中積極主動,這說明中國的婚介市場潛力巨大。」田範江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調查顯示:我國單身成年人口高達2.4億
    調查顯示:我國單身成年人口高達2.4億市場信息網   2020-11-12 16:06:42   來源: 新財網   評論:   雙十一也被網友戲稱為「光棍節」,單身,已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的社會現象。據民政部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的單身成年人口高達2.4億人,其中有超過7700萬成年人是獨居狀態,預計到2021年,這一數字會上升到9200萬人。  根據國家民政部統計,全國獨居人口從1990年的6%上升到2013年的14.6%,單身獨居群體日益龐大。城市看,散落在一線和新一線的單身青年分別佔比達到29.7%、26.4%,合計佔比超過50%,其中又以TMT行業從業者數量居多。
  • 珍愛網婚戀市場「內卷」調研:單身男女普遍從26歲開始感到婚戀壓力
    一、婚戀市場單身男女「內卷」實況  1、單身男女普遍在26歲~30歲開始感受到婚戀壓力  民政局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成年單身男女人數達到了2.4億,如此龐大的單身數量,讓婚戀市場裡的單身男女承受著不小的壓力。
  • 我國已有2.4億單身人口?他們該何去何從
    這個頗具單身群體自嘲的概念也逐漸被人們淡忘,隨之被忽視的還有眾多的成年人的單身困境。民政部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的單身成年人口高達2.4億人。其中有超過7700萬成年人是獨居狀態,預計到2021年,這一數字會上升到9200萬。我國單身人口規模甚至比英國、德國、法國的總人口之和還要多。
  • 《珍愛網2019Q1單身人群調查報告》解讀婚戀數字
    520當天,珍愛網發布《2019Q1單身人群調查報告》,剖析單身人群婚戀關鍵數字,洞察數字背後的最新婚戀趨勢。相親年齡:單身男女首次相親年齡不到23歲 近半數95後擁有相親經驗據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單身人口已經達到2.4億,年輕的單身群體數量龐大,相親也成為了社交常態。調查顯示,38%的單身男女首次相親年齡不足23歲,24%的單身男女為23-25 歲。當單身現象成為普遍社會問題時,相親已成為脫單主要方式之一,而不再只是大齡單身男女的選擇。而從年齡來看,4成95後已經有了相親經歷。
  • 珍愛網發布《婚戀市場內卷對單身男女婚戀觀影響》,揭真實婚戀心態
    今年「內卷」一詞大火,這把火同樣燒到了婚戀市場,婚戀市場「內卷」通常指的是單身男女們爭奪單身異性資源,導致婚戀市場普遍焦慮、供需矛盾更為失衡的情況,此前引起熱議的「985相親局」也是外化表現之一。身處婚戀市場的單身男女,在擇偶過程中是否不自覺被「卷」入其中?為此,珍愛網發起了「婚戀市場內卷對單身男女婚戀觀影響」調研,揭開單身男女在婚戀市場下的真實境況。
  • 高端單身人群婚介所_天合婚戀
    高端單身人群婚介所,天合婚戀,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專業的婚戀服務,竭誠打造一個健康、透明、陽光的婚戀平臺;培養了一批專業負責的婚戀顧問和情感專家,致力於為您的愛情保駕護航。高端單身人群婚介所, 3億滿25歲的單身男女中,只有2000萬隸屬精英,而真情在線要服務的,就是這類人群。
  • 2.4億單身,對珍愛網等婚戀平臺挑戰與機遇並存
    然而據《中國統計年鑑2017》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未婚人數達2.18億,離婚單身人數達2199.28萬人,總計單身人數達2.4億,這一數據在短時間不會有太大改變。也就是說中國現在有2.4億人跟愛情無緣,正處於情感空窗期。面對這一驚人數據,婚戀網站如珍愛網世紀佳緣等,他們的機會在哪裡?
  • 婚戀內卷下,單身該如何選擇?
    一、婚戀市場單身男女「內卷」實況 1.單身男女普遍在26歲-30歲開始感受到婚戀壓力 民政局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成年單身男女人數達到了2.4億,如此龐大的單身數量,讓婚戀市場裡的單身男女承受著不小的壓力。
  • 珍愛網發起「婚戀市場內卷對單身男女婚戀觀影響」調研
    調研顯示:單身男女普遍在26歲~30歲開始感受到婚戀壓力;僅1成單身男女表示會為了儘快脫單而降低擇偶要求;單身男女認為彼此相愛以及擁有穩定收入來源是結婚的兩大首要條件。單身男女普遍在26歲~30歲開始感受到婚戀壓力調研顯示,超3成(33.69%)單身男女在步入26歲後普遍開始焦慮,並且女性比男性焦慮年齡更早一些,此外有3成單身男女表示從來沒有焦慮過。
  • 上海單身青年婚戀調查:男性最看重外貌,女性最看重性格
    女性更關注婚戀話題此次調查通過線上和線下兩種方式進行,共發放了1800份問卷,其中回收的有效問卷數量為1512份,有效率為84%。調查樣本中非滬籍人口佔41.2%、本地人口佔58.8%。本次調查線上發布是全公開的,而線下渠道面對的男女比例基本接近,問捲髮放上儘量做到男女均衡,調查樣本回收上沒有一味追求男女比例平衡,而是順其自然,使男女青年對戀愛婚姻的態度得到一個自然的顯現。在回收的問卷中,男性回答的問卷佔29.96%,女性回答的問卷佔70.04%,男女比例大致為3:7。
  • 2013年婚戀報告九大看點 8成單身用APP找對象
    如果用一個詞概括中國人在2013年的婚戀狀況,那就是——緊迫感。 (圖1) 2014年1月10日,百合網聯合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共同發布《2013年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調查對象覆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報告分調查看點和「2013年情感十大熱詞句」兩個主要部分,旨在揭示在多元文化交匯下當代人的婚戀觀,聚焦婚戀現象的深層原因,以期更好地為單身男女解決婚戀困惑。
  • 我國單身成年人口2.4億人 單身經濟或引發新一輪消費潮
    我國單身成年人口達2.4億,職場上單身率最高的城市是海口。根據民政部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單身成年人口高達2.4億人,其中超過7700萬成年人是獨居狀態,預計到2021年這個數字將上升到9200萬。單身人口規模甚至比英國、德國、法國的總人口之和還要多。
  • 2018單身人群調查報告發布 解讀中國單身新現狀
    一年一度的11·11到來,提醒著廣大單身人群。在此,國內知名婚戀相親網站珍愛網(zhenai.com)發布了《2018單身人群調查報告》全面解讀中國單身現狀,此次報告主要針對珍愛網1.4億會員進行線上抽樣調研,深度分析單身原因。報告顯示,中國單身現狀表現為:戀愛欲望降級、單身經濟壓力升級和個人追求升級。
  • 上海單身青年婚戀調查:男性重外貌 女性重性格
    原標題:《上海單身青年的婚戀調查》出爐晨報記者 陳裡予《上海單身青年的婚戀調查》昨天發布。調查顯示:對於年齡的要求,70%的男性希望另一半與自己的年齡差不超過5歲,而半數以上的女性都能接受5歲以上的差距。
  • 珍愛網App入圍ios 社交免費排行榜前三 引領婚戀新潮流
    「每逢佳節備催婚」已經成為當代單身男女的春節日常活動。此前,珍愛網調查數據顯示「高達54.7%的單身男女,春節7天的長假,至少要進行8場相親。」第四次單身潮持續,婚戀APP成脫單首選隨著經濟發展、社會節奏加快和競爭壓力加大,大量都市男女在忙碌的工作學習之餘無暇顧及個人婚姻問題,中國的結婚率一路走低,大齡單身男女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 「虐狗」:中國單身男女已近2億 第4次單身潮來襲
    日前,國家民政局數據顯示,中國單身男女人數已近2億,中國第四次單身潮正在到來,主動選擇單身的男女明顯增多。數據顯示,全國的獨居人口已從1990年的6%上升至2013年的14.6%,如今有超過5800萬人一個人生活。
  • 單身時代 婚戀產業已成消費升級風口
    據《中國統計年鑑2017》的數據折算分析,估計2006年20—49歲的男性比女性多1338.35萬人,此外,2016年未婚人口總數為2.18億(男1.29億、女0.89億),離婚人口總數為2199.28萬人(男1244.32萬,女954.96萬),我國單身人口總數已達2.40億。而從世界範圍來看,「單身」已成為主流青年的常態。
  • 《2017單身人群調查報告》揭中國式相親地圖
    近日,「中國式相親價目表」讓中國式相親再度成為輿論焦點,然而以地域為相親要素的「相親鄙視鏈」存在於全國各地。究竟哪個地區的單身男女在婚戀市場更受歡迎?七夕來臨,國內知名婚戀相親網站珍愛網(zhenai.com)發布了《2017單身人群調查報告》,此次報告主要針對珍愛網1億會員進行線上抽樣調研,共收到有效樣本6950份。
  • 解決婚戀供需不平等 友緣在線提供智能匹配服務
    隨著中國單身人口突破2億大關,婚戀的供需不匹配已經成為當代年輕人面臨的重大困境。根據知名婚戀社交平臺友緣在線旗下的有緣網調查發現,當代年輕人婚戀中的最大難題其實是在需求上的「門不當戶不對」。相關數據顯示,當前適齡單身男女本身數量存在城鄉分布不均、男女比例失衡的現狀。在城市中,女生的數量往往高於男生;在鄉鎮則比例相反。在本身男女比例失衡的情況下,想要找到價值觀相似、興趣愛好相投的另一半更是難上加難。友緣在線正是抓住這一婚戀發展難題,通過自身近2億人次註冊用戶的龐大資料庫,進行系統調研、專業分析,進一步規劃設計適合當代年輕人婚戀社交的服務平臺。
  • 《廣東省單身青年婚戀調研報告》出爐
    央廣網廣州8月1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嶽青 吳海)七夕前夕,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發布《廣東省單身青年婚戀調研報告》,該報告由共青團廣東省委聯合珍愛網對廣東地區的單身男女進行了線上抽樣調查,調查共收到有效樣本量1907份,男女比例基本為1:1,年齡層為18~40歲,覆蓋機關公務員、國有企業員工、